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可持续发展额问题突出。本文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通过自然环境因素、区位与交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成为了政治社会生活的焦点,国家和政府尤其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 从人与自然发展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视角, 强调了生产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相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仅要考虑到某一本地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还要从全局观的角度出发,估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人类的利益。简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荣。①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98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88025人,下降2.24%。世居在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有17个,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壮族、蒙古族、白族、仫佬族、满族、畲族、瑶族、毛南族、水族、羌族。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人口数有多有少,其中苗族人口最多,约397万人,其次是布依族,约251万人。而最少的民族羌族,只有不足2000人。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口素质与教育因素
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较低,人口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大量的调查资料已经证明了此观点。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有303.85万文盲人口,文盲率达到了8.74%,在近10%的文盲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多数为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为2.95%,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6.9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30.91%,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44.78%,粗文盲率为13.0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远低于汉族及全省整体水平。②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条件有限,受教育程度也与政府教育的投入呈正相关,政府要严格普及9年义务教育,让每个适龄少数民族儿童都按时入学。同时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开设一些职业技能教育课程,技术与地区特色相结合,让少数民族学技术、懂技术。
自然生态环方面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域,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易损害且容量小,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很难恢复。喀斯特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原始植被不断遭到破坏,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面积的开垦山地,加上喀斯特山区长期以来受到暴雨冲刷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形成裸露的地表,越来越多的土地发生“石漠化”地质灾害。
区位与交通因素
从区位看,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深居西南腹地,既不沿河又不沿海,更不沿边。近年来,周边城市相继得到开发,但由于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运输能力差,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的交通运输已经跟不上周边县市的步伐。导致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还保留在农耕水平。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到2008年总长924公里,建设规模小、速度慢。
三、对策建议
全面提高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人口由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是人与资源、环境可持續发展的保证。有效解决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 不仅可以把人口数量劣势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人口因素真正成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与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必须改变过去靠拼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 转变到提高人口素质, 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发展的路子上来。针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高的问题,从以下两方面提高人口素养。提升宣传工作力度,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鼓励政策的衔接与落实,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宣传,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角度入手:第一,要更加注重完善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金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更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的贫困学生。第二,针对数量众多且素质偏低的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改变他们素质低又不懂技术的现状,依照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从分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以农林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消灭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不懂技术的盲点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劳动力资源,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居住特点,完善基础交通建设。第一,尽快完善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路交通网,推进以省会贵阳市为中心到各主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的快速交通干线,实现3小时到达,打通主动脉。其次,加快基础交通尤其是村级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交通可以带动民族人口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发掘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的困难,针对喀斯特地区缺水与土质酥松的问题,通过政府扶持,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资金和科技投入是少数民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保障。资金方面重点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帮助有资金困难的少数民族发展;其次,通过银行贷款资助的方式,鼓励农村信用社设立专项贷款,解决民族人口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制定相关的优惠方案,吸引省内外商贸企业到少族民族地区投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不可或缺,特别针对部分有没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以高新科学技术推动各项产业的发展,并且形成科技配套产业链,建设高新科技园区。重点推进“安全种子工程”、“温室种植业”、“生物能源工程”等。
四、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贫困落后的现状,资源难以开发利用,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样性,揭示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资源、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口的优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人口的民风民俗,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不忘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扶持少数民族人口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开展扶贫等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注解
① 南文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8(2)
② 张凤太,苏维词,周杰,杨鸿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1)
参考文献:
[1]南文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8(2)
[2]张凤太,苏维词,周杰,杨鸿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1)
[3]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4]涂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01(5)
[5]何景熙.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民族研究,1997(2)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成为了政治社会生活的焦点,国家和政府尤其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 从人与自然发展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视角, 强调了生产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相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仅要考虑到某一本地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还要从全局观的角度出发,估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人类的利益。简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荣。①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98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88025人,下降2.24%。世居在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有17个,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壮族、蒙古族、白族、仫佬族、满族、畲族、瑶族、毛南族、水族、羌族。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人口数有多有少,其中苗族人口最多,约397万人,其次是布依族,约251万人。而最少的民族羌族,只有不足2000人。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口素质与教育因素
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较低,人口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大量的调查资料已经证明了此观点。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有303.85万文盲人口,文盲率达到了8.74%,在近10%的文盲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多数为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为2.95%,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6.9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30.91%,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44.78%,粗文盲率为13.0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远低于汉族及全省整体水平。②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条件有限,受教育程度也与政府教育的投入呈正相关,政府要严格普及9年义务教育,让每个适龄少数民族儿童都按时入学。同时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开设一些职业技能教育课程,技术与地区特色相结合,让少数民族学技术、懂技术。
自然生态环方面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域,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易损害且容量小,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很难恢复。喀斯特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原始植被不断遭到破坏,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面积的开垦山地,加上喀斯特山区长期以来受到暴雨冲刷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形成裸露的地表,越来越多的土地发生“石漠化”地质灾害。
区位与交通因素
从区位看,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深居西南腹地,既不沿河又不沿海,更不沿边。近年来,周边城市相继得到开发,但由于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运输能力差,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区的交通运输已经跟不上周边县市的步伐。导致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还保留在农耕水平。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到2008年总长924公里,建设规模小、速度慢。
三、对策建议
全面提高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人口由数量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是人与资源、环境可持續发展的保证。有效解决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 不仅可以把人口数量劣势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人口因素真正成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与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必须改变过去靠拼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 转变到提高人口素质, 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发展的路子上来。针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高的问题,从以下两方面提高人口素养。提升宣传工作力度,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鼓励政策的衔接与落实,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宣传,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角度入手:第一,要更加注重完善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金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更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的贫困学生。第二,针对数量众多且素质偏低的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改变他们素质低又不懂技术的现状,依照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从分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以农林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消灭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不懂技术的盲点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劳动力资源,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居住特点,完善基础交通建设。第一,尽快完善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路交通网,推进以省会贵阳市为中心到各主要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的快速交通干线,实现3小时到达,打通主动脉。其次,加快基础交通尤其是村级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交通可以带动民族人口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发掘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的困难,针对喀斯特地区缺水与土质酥松的问题,通过政府扶持,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资金和科技投入是少数民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保障。资金方面重点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帮助有资金困难的少数民族发展;其次,通过银行贷款资助的方式,鼓励农村信用社设立专项贷款,解决民族人口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制定相关的优惠方案,吸引省内外商贸企业到少族民族地区投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不可或缺,特别针对部分有没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以高新科学技术推动各项产业的发展,并且形成科技配套产业链,建设高新科技园区。重点推进“安全种子工程”、“温室种植业”、“生物能源工程”等。
四、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贫困落后的现状,资源难以开发利用,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样性,揭示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资源、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口的优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人口的民风民俗,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不忘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扶持少数民族人口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开展扶贫等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注解
① 南文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8(2)
② 张凤太,苏维词,周杰,杨鸿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1)
参考文献:
[1]南文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青海民族研究.1998(2)
[2]张凤太,苏维词,周杰,杨鸿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1)
[3]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4]涂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01(5)
[5]何景熙.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民族研究,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