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诺·格拉迪:双层大巴上的罗马游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twan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组作品展示了意大利摄影师斯特凡诺·格拉迪拍摄思路的与众不同之处。他采取了非常人的观察角度。在拍摄这组作品时,摄影师选择了乘坐横穿罗马城的游客大巴,并且选择了双层大巴上层的有利观察点,俯视着游人如织的罗马城。如果摄影师的拍摄地点选在街上,游客则可能成为拍摄的干扰因素。
  这组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表现罗马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拍摄实例——拍摄对象繁杂且题材不知被人拍摄过多少万遍。然而只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摄影师的职业直觉可以让每一张照片都变得生动有趣,每个视角都展现出美丽的罗马城。
  斯特凡诺·格拉迪是一位非常喜欢创造独特影像风格,并给观者制造惊喜的摄影师。这样的尝试总能获得成功,不论他的拍摄对象是一名模特,还是一个故事。2011年,他还被相关机构指定为记录意大利南部现存古老宗教仪式的年度摄影师。
  斯特凡诺·格拉迪热爱使用黑白两色作为表达媒介,这让他的摄影语言能更加接近他的思维方式:直接、正中要害、不拖泥带水。他的拍摄技巧也循于此道。格拉迪认为,在彩色照片连番轰炸的年代,他的黑白照片对空间做了减法,反而更能独树一帜。格拉迪一直致力于在明暗对比中找寻感情爆发点。并在黑白的基调上保留一些彩色,以增强画面的戏剧感。
  格拉迪的影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雕塑”——在原始材料中提炼新的形式。在他的影像里,剔除了不必要的浮夸,为观者撇除了观看的干扰,帮助观者直接深入影像的核心,使观看变成一种享受。摄影师克服了低级炫技的拍摄方式,而专注于内容和画面的简洁上。
  如果说,画家将颜色铺陈在画布上的方式决定了他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是抽象主义,那么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其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观格拉迪的照片,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在黑白作品的理念基础上创作的彩色照片。这样的作品不可能是即兴创作的。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能力在繁杂的万物中,自动在大脑里过滤多样的色彩,并直接看到最终的影像。
  由于此类拍摄题材非常大众化,所以在拍摄时更需要摄影师对内容、形式和光源的多重把握能力。即使是一点阴影,也会对画面的构图和平衡感产生影响。而在这些方面,斯特凡诺·格拉迪无疑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一  1967年的一天,新华社摄影部主任石少华把陈娟美和张雅心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把手里的工作全部放下,去接受一个重要任务——参与革命样板戏的全程拍摄。并让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工作。开始工作前,石少华还对陈娟美讲:“你的任务就是拍剧照,别的什么也不要管。不要搞特殊,要和摄制组同吃同住。就像工人盖房子,房子盖完了就和它无关了,不要介入太深,不要和剧组有任何瓜葛,更不要乱说,包括
期刊
在策划这个专题之初,我曾尝试给“摇滚乐”下个定义,但后来费尽脑细胞却毫无结果,至少在中国,寻到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容易。Rock、Metal、Punk、Funk、Grunge、Industry、Noise等等很多英文单词都可以归类到“摇滚”这个汉语词汇之下,甚至舞曲和民谣也曾在这个旗帜下被国人接受。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大概2003年底的时候,左小祖咒在“新豪运”酒吧举办个人演出,
期刊
要说帕翠亚·凯西(Patricia Casey)的影像制作复杂,指的不仅仅是精细的工艺。这些影像传达和唤起的理念与情绪更是光与影、超脱与世俗的交织。  帕翠亚·凯西将影像世界建立在梦境的领域内,并吸收了许多,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自然概念,以及夜晚睡梦中的景象。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乃至更古老的人们相信在梦中能与祖先对话……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对象,且至今对其仍没有定论。今天,研究
期刊
一、蒸汽机车的鸣唱  关于南非的视觉记忆,总伴随着一段沉厚而又遥远的背景音乐,是一部传统的奏鸣曲,徐缓的节奏中飘荡着古典的浪漫,如中世纪骑士军团在山谷中行进的马蹄声。清新的空气中一声嘹亮的军号,惊起林中飞鸟,与远山的回声化作奇妙的和弦,虚渺里浸透了温暖,那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旅行。  奏鸣曲的作者是一位南非籍的荷兰裔布尔人,名字叫沃斯·罗汉,瘦削挺拔,亚麻色的头发覆在宽阔的前额上,灰褐色的眼睛隐藏
期刊
每到北京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就深深怀念周总理和邓大姐邀请摄影工作者到家里做客的情景。至今年,已整整五十年了。  西花厅海棠树下的合影  1963年,为纪念三八妇女节而举办的《全国女摄影工作者作品展览》刚刚结束。4月12日,我们接到通知,邓颖超大姐邀请在京的部分参展女摄影师和摄影学会、新华社等单位负责人到中南海西花厅家中赏花。  那天下午,行前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非常清新。我们二十人从各自的单位出
期刊
昔日  当北京的地铁还只有两条线路的时候,每个地铁站里的书报摊上,一套叫作《黑镜头》的视觉启蒙丛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书中很多照片就是“荷赛”的获奖作品,诉说着遥远世界的陌生苦难。在拍摄那些照片的年代,摄影是了解外面世界极其重要的方式,仿佛布满鲜花与荆棘的奇幻小路,能够上路探险的人只是少数,他们负责讲述,我们倾听,隐居在桃源深处的“荷赛”更是神秘而崇高,只能在传说中抵达。  猛一抬头,执镜四顾,时代
期刊
在得知这次采访的摄影师有时会和乐队共同演出时,我一度有些慌。之前对摇滚乐手个性外形的固有印象,导致我在前往采访地点的途中还在忐忑地设想,这位摄影师不会和他们是走同一形象路线吧?假设要是像我这样形销骨瘦的“小眼镜儿”和一个留着过腰披肩发、两臂纹满各种飞禽走兽的猛男坐在小桌子旁边吃甜品边聊天,那可就相当有戏剧性了。  如约到达碰头地点,我见门口有个正在摆弄手机的背影,感觉是在等人,于是就上前问了一声:
期刊
中国早期戏装照的收藏,在国内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同时在摄影收藏中,这也是一条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收藏脉络。2008年,源记照相馆拍摄于1910年代的梅兰芳《天女散花》戏装照在影像收藏市场创出8万元的高价,随后收藏市场不仅出现了更多有价值的戏装照片,价格也呈现出大幅提升的态势。  鉴此,在中国摄影史和中国戏装的研究中颇有建树的陈申先生,撰写了《早期中国的戏曲照及收藏》一文,希望为逐步形成的“早期中
期刊
在办公室看到的程宫,脑后的发髻,简练的背带装,素色法式衬衫——职业摄影师,这就是程宫给人的第一感觉。  “从摇滚摄影到体育摄影,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我能坚持下来,还能一直保持热情。其实答案很简单:我喜欢永远在现场的感觉,这也是我在1996年开始拍摄摇滚乐的初衷。”面对周围人来自事业和理想上的疑问,搜狐公司首席摄影师、摄影频道主编程宫如此解读自己的摄影生涯。而他坚持拍摄摇滚题材这十多年,也是从自觉记录
期刊
提起米克·洛克(Mick Rock),我们脑海里就会联想到诸多摇滚传奇人物,如大卫·鲍伊(David Bowie)、伊基·波普(Iggy Pop)、黛比·哈瑞(Debbie Harry)、卢·里德(Lou Reed)。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摇滚乐成长的黄金时代,曲风丰富至极,其中由大卫·鲍伊引领而起的华丽摇滚更是风靡全球。米克·洛克用相机记录和见证了这些摇滚巨星的成长历程,成为摇滚乐黄金时代最具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