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创业团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3268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份的时候,新经济100人在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举行了一次线下活动。我正好住在这边,对新经济100人的李志刚也比较崇拜(算是中国比较靠前的商业作家了吧,尽管他的书也是软软的),于是就去参加了。来的嘉宾有一直播的韩坤,昆仑决的姜华,凯鹏华盈的周炜。周炜现场说了很多,当时给我的感觉——哎哟,这个离钱最近的人,说得好有深度。于是我也煞有深度地在提问环节问了他一个问题:
  “据我所知,占豪的读者和大象公会的读者基本上不是一群人,他们似乎互相嘲笑,互骂傻逼的可能性更大,互相觉得很难沟通或者干脆互不沟通成为了常态。一开始我们在广场,后来我们在社区,再后来我们在社群。社群虽然说是这几年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似乎越来越走向封闭,因为我们就只愿意接触和自己相投的这一部分人。那这个经济上的进步会不会造成我们文化上的倒退呢?因为毕竟,各个社群之间是越来越拒绝沟通了的嘛!”
  周炜回答我什么我完全忘了。但给我的感觉是,投资人都是人精,回答问题打太极的能力超高。
  当然,以上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那以后,我都不怎么爱去参加行业性的线下活动了;重点是,在这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opTour 的盖丹。
  我不是一个主动的人,所以我一听完讲座我就准备走了,后面一哥们拍了一下我说,“哥们儿,你刚刚那个问题问得挺深度的。”鉴于竟然有人主动对我表示欣赏,我非常愉快地回答他说:“嗨,就那样啦。也没问出什么料来,周炜老师打得一手好太极。”鉴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就边聊边在腾讯众创空间逛了很久,交换了一些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在友好而和平的气氛中将谈话越来越深入,Blablabla...总之是很愉快了,然后我们互換了微信,吃了一顿北京烧烤,算是就这么勾搭上了。
  那段时间我很焦虑。主要是自己虽然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但是想使劲的地方太多,这也导致我想得太多又太美,做得太少又太差。而盖丹那段时间就被我当成了倾诉人,同时我感觉他也很焦虑,虽然自己离职一年多,创办了opTour,但是依然是小打小闹的状态,现金流还行,但是也只是对于一个个人工作室来说如此,对于公司的形式来说,还远远不够,同时他也在愁用户,愁产品,愁运营,愁团队。于是两个人经常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想着是不是什么解决之道。
  到后来我们还真聊出来了。记得那是一个晚上,我们在他请我吃完北京的地道美食之后(创业者要想找人,请不要吝啬这点吃饭钱),在神侃了一通我的湖南老乡,内敛的张小龙和痞子气的唐岩之后,我说,“是不是可以从社群直播这个方向去,积累用户快,只要我们内容够好,用户对于我们的信赖度也会高,用户就会翻滚起来。”我同时举出了馒头商学院和我之前做的开课吧两个例子作为明证,证明我的方案是可行的。他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案,于是在没有更好的方案出现之前,我的方案成为了首选。
  做社群直播,内容是关键,关键到,如果内容不好,我们之后所有的规划都将是痴人说梦的程度。因此,我们团队磨合了将近一个月,从筹划直播方向,到选择直播地址,从选择谁来直播,到给团队六个人做SWOT分析,从知识直播的边边角角,到最重要的——直播内容,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抠,团队一个棱角一个棱角地磨合,终于看到了曙光。我们选择了我们团队的达哥作为我们社群直播的开场嘉宾,选择了关于意大利的旅游知识作为我们首场社群直播的方向。选择达哥有几个原因:他对意大利很熟;他毕业于达拉斯神学院,他是基督徒,对于西方史和基督教发展史信手拈来;他是正宗的北京人,说话有北京人特有的趣味。
其他文献
人没有贵贱,只有性格的区分,车也如是。不应该用世俗的观点去衡量车的好坏,就像不该简单用成功与否衡量创业者。人和车的匹配度也需要特别强调,类似于寻找创业伙伴。    汽车之家网CEO李想喜欢的个性小车  因为创办汽车之家网的缘故,我开过的车有一些,我对影响驾驶感受的细节细腻程度和平衡性比较在意,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在意的是一辆车到底值不值它所卖的价钱。  一天,在中关村正好看到编辑们开着Mazda2(马
期刊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无法接受由上向下的垂直权力的指挥,商业管理将进入扁平化的管理创新时代——“管理2.0”。    盖瑞.哈默尔(Gary Hamel)是Strategos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始人、管理学先驱、被《经济学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上图为2007年9月底其出版的新书《The Future of Management》(繁体版本译为:管理大未来)。    什么是“管理2.0”呢
期刊
要像下围棋,走一,看二,想三,才有可能网进人才这种稀缺资源。    一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个让自己睡不着的电话,谈了三个月的某公司高管说他不来了,而前天他刚答应加盟我们的创业团队,我已经把办公桌、名片等都准备好了。在这三个月繁忙的工作中,我不断见缝插针和他沟通。最让我难受的是他已经答应我了,又因为原来公司给他加码而放弃。  从道义上我很不能接受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而且因为等待他的到来,计划让他接手的部
期刊
连环营销、多点出击,多借助于成本低廉的营销传播工具与渠道。    无论是依托电视、平面媒体、会议、高峰论坛、大型线下主题活动等传统的传播通路,还是大胆起用区域或行业门户网站、邮件、博客、网络社区、电子杂志、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等网络传播渠道,话题营销与事件营销的操盘手与经营者们往往都想实现“一剑封喉”之效,而基本上都是事与愿违。  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那些成功案例,不过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垫底的是“
期刊
“蓝海”风的流行,已把企业带进“死海”而不是“生地”!    众多企业寄予厚望的蓝海战略,如今在全球的确热得烫手。但让人震惊的真相是,蓝海战略在全球发达国家中的顶级企业中,仅仅只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象分,那些声明显赫的企业最终都在蓝海战略面前选择了克制,最信奉蓝海战略的韩国三星、现代等企业,现在倒是停滞不前。  蓝海战略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在它描绘的全新图景中,出现的是一种没有对手竞争的理想化局面
期刊
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时间,当相亲从习惯再次变成煎熬,能做的只有依靠前世的阴德了。  第一阶段:观望积累期,表现是扭扭捏捏,紧张不安。就跟学生头一次入学考试一样,心里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如临大敌。第二次或者以后再次约会的几率不高,一般都是“一次光”,自此,相忘于江湖。  第二阶段:大胆开拓期,当相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见多到不见就跟丢了东西一样时,就不会再紧张,也不会再挑挑拣拣。  基本上是有就见,并且再
期刊
创业邦网站视频访谈室,通过对话投资人、创业者以及专业人士,为创业者提供法律、财务、管理、融资等各方面的创业指导,传播创业经验,分享创业故事,并为新创企业提供展示的平台。创业邦访谈室的首位嘉宾是金杜律师事务所陈慧律师,她详细讲解了企业在股权融资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本期节选了海外注册地的选择和期权计划两个问题的精彩对话。    海外注册地选择  主持人: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在海外注册公司?  陈慧:第一
期刊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因此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受约束,他们跨行业、跨地域地游走式生存,决定了他们会给暂时寄身的行业带来新鲜的意念。    腾讯网站做了一个“音乐成就梦想”专题,搜罗了一些非专业音乐人,并展示了他们的音乐作品,网站对他们的定义是,“他们身份不一,有银行职员,有编辑记者,有程序员,有专栏作者,还有建筑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叫做音乐。”我有幸名列其中,朋友看了,认为这个专题缺
期刊
多国文化汇集的氛围是桥咖啡独特的魅力。    雇员45人,营业面积近500平方米,这是30岁的美国青年康为在中国的事业——“桥咖啡馆”的规模。他经营这家小店已经近5年了。  桥咖啡馆坐落在清华大学东门附近的五道口。走进店内,不同的桌子旁边坐着不同肤色的顾客,他们或围成一圈低声聊天,或在翻看一本书,或在用笔记本电脑工作或学习。在这里,可以尝到原装的外国饮料和食品。  2002年,康为从南京大学中美文
期刊
夏天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无题》诗,是毛泽东1910年秋天,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孩儿时代的毛泽东,就已显露出'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宏伟志向。  毛泽东17岁,他第一次离家来到50多里外的湘乡县东山小学求学,在入学考试题为《言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