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随着课程标准理念深入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育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教育素养,积极探寻高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我国小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是母语教育的需要,还是学习我国古典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关于语文教学的部分明确指出: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未来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所以,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学生素质培养和文化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素质特征和自主品格的人。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经常带有浓厚功利性色彩,忽略了学生整体创造性,这将不利于学生整体文化发展。对此相关指导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克服传统弊病,积极探寻适合于现代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性保护学生创新性
课程标准理念的主体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封闭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创新灵性。小学生的思维没有成年人特有的思想禁锢,所以更容易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成年人难以琢磨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师应该积极诱导小学生打开思维放飞自我,释放创新灵性,因为创新灵性是一切创新知识的起点,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财富。
二、关注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由探索
传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提问的状态。新课程理念中就提及了从“被动式教育”向“探究、合作式教育”的转变。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发组织,自由论证,尽情让他们自己去探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碰撞知识的火花,语文教师只要做好监督、利导工作,尽量为学生提供知识探究平台,那么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知识构架。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现实相接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一些争议性较大或者知识点丰富却不至于太过生涩的素材为讨论话题,进行“问题——探寻——新问题——再探寻”的讨论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学生也磨炼了自己的口才、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关注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
现代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交流都流于表面,师生互动或者学生交流看似频繁,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本质还是老师自说自话,学生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盲目听讲,并不能保证知识构架完整。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建立在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之上。这种交流是否真实有效,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问题情景设置能力,教师必须创设一些具有较强思考性、探究性、趣味性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问题,进行探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真实有效的互动。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即老师既是出题者,又是解惑者。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发问,甚至在一些细微之处“刁难”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好胜心、自信心,才能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只有让他们自主探寻深刻问题,通过老师的解答,才能真正记忆深刻。
四、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语文类学科是一门积累类学科,小学生在学会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学习如何结合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和积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努力掌握已有的课堂知识点,挖掘学生脑海中和新知识点有关的相关信息进行组合优化,让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完美结合,融会贯通,成为一整套知识体系。以老知识点为中心,无限向四周扩散,吸附新的知识点,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新老知识点互相渗透,互帮理解,既能扩充知识面还能温故而知新。将课堂教学和社会知识相沟通,无限扩展外延,丰富内涵。通过教师指导,引领学生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吸收各类知识,丰富人生感悟。
五、关注学生反思性帮助学生走出挫折
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整体过程,感悟学习乐趣”,挫折和失败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少学生就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难以克服,从而放弃自己。指导教师必须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斥责和贬低。对于自身天赋确实较差的同学,也不能对其放任自流,而是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體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对于学生“挫折性失败”以鼓励为主,提升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六、结语
新课程理念旨在建立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必须以全体学生为根本,将学生语言文化发展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小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灵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刚.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5).
[2]李翠芒.基于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2016 (27).
[3]刘志秀.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建议[J].新课程·上旬,2017(7).
[4]汪彩.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5).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我国小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是母语教育的需要,还是学习我国古典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关于语文教学的部分明确指出: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未来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所以,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学生素质培养和文化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素质特征和自主品格的人。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经常带有浓厚功利性色彩,忽略了学生整体创造性,这将不利于学生整体文化发展。对此相关指导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克服传统弊病,积极探寻适合于现代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性保护学生创新性
课程标准理念的主体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封闭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创新灵性。小学生的思维没有成年人特有的思想禁锢,所以更容易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成年人难以琢磨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师应该积极诱导小学生打开思维放飞自我,释放创新灵性,因为创新灵性是一切创新知识的起点,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财富。
二、关注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由探索
传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提问的状态。新课程理念中就提及了从“被动式教育”向“探究、合作式教育”的转变。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发组织,自由论证,尽情让他们自己去探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碰撞知识的火花,语文教师只要做好监督、利导工作,尽量为学生提供知识探究平台,那么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知识构架。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现实相接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一些争议性较大或者知识点丰富却不至于太过生涩的素材为讨论话题,进行“问题——探寻——新问题——再探寻”的讨论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了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学生也磨炼了自己的口才、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关注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
现代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交流都流于表面,师生互动或者学生交流看似频繁,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本质还是老师自说自话,学生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盲目听讲,并不能保证知识构架完整。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建立在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之上。这种交流是否真实有效,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问题情景设置能力,教师必须创设一些具有较强思考性、探究性、趣味性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问题,进行探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真实有效的互动。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即老师既是出题者,又是解惑者。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发问,甚至在一些细微之处“刁难”老师。只有激起学生好胜心、自信心,才能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只有让他们自主探寻深刻问题,通过老师的解答,才能真正记忆深刻。
四、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语文类学科是一门积累类学科,小学生在学会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学习如何结合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和积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努力掌握已有的课堂知识点,挖掘学生脑海中和新知识点有关的相关信息进行组合优化,让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完美结合,融会贯通,成为一整套知识体系。以老知识点为中心,无限向四周扩散,吸附新的知识点,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新老知识点互相渗透,互帮理解,既能扩充知识面还能温故而知新。将课堂教学和社会知识相沟通,无限扩展外延,丰富内涵。通过教师指导,引领学生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吸收各类知识,丰富人生感悟。
五、关注学生反思性帮助学生走出挫折
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整体过程,感悟学习乐趣”,挫折和失败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少学生就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难以克服,从而放弃自己。指导教师必须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斥责和贬低。对于自身天赋确实较差的同学,也不能对其放任自流,而是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體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对于学生“挫折性失败”以鼓励为主,提升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六、结语
新课程理念旨在建立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必须以全体学生为根本,将学生语言文化发展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小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灵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刚.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5).
[2]李翠芒.基于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2016 (27).
[3]刘志秀.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建议[J].新课程·上旬,2017(7).
[4]汪彩.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5).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