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的秋冬寒风肃杀,而德籍华人花映红的心中却热烈地燃烧着翻新修缮孟小冬故居的炽热梦想。自此以后的三年中,她也确实如自己当初构想的一样,四处奔走,尽心竭力,从而在恰逢孟小冬诞辰100周年的今天,将这位奇女子在北平生活的情景一一再现。
偶然的邂逅
2004年秋到2005年春,一直致力于北京四合院文化保护工作的花映红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外地发现了孟小冬在1940年代北平沦陷时期的隐秘住所。历经三四个月的谈判后,她终于买下了位于北京东四北大街附近轿子胡同的6号院和8号院。
第一次和花映红女士谈起此事的,正是当时房产的产权人之一周旦生老先生,他母亲徐友筠女士于1950年从孟小冬的胞弟孟学科手中购置了这套房产。当时周老先生还担心花映红不识得孟小冬是何许人也,特意加了一句:她就是梅兰芳的妻子。 “当我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喜,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跟一位朋友到过著名京剧女老生张文涓的家中,听她提起过‘孟老师’。但当时更多的还是对梅兰芳的认识,我知道梅兰芳先生的妻子叫福芝芳,所以周老先生加的这句话反而使我起了疑心。”后来周老先生说自己曾经亲眼见证了这次购房的经过,但因为“文革”中所有房契都上交了,所以没有任何文件可以证明,这让花映红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正是心中一直有些不甘,花映红女士决心去房产部门查一查,看看这所房子到底是不是孟小冬的故居。跑了好几处都没有任何结果,这件事情就一直成为花映红的一个心结。很久以后经过朋友辗转介绍,她认识了某位地产部门的负责人,当电脑显示器上跃然蹦出“京房产档案1950年字第780号及9903号,过户双方;孟云鹤、徐友筠”的字样时,花映红不由得一阵狂喜。
上个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时期,戏曲界一批当家名旦用不同方式拒绝与日本侵略者的合作,当时的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罢演,程砚秋则离开舞台在西郊务农过起了隐居的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小冬虽然是家中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但国难当头,她也毅然决定不为敌伪政府唱戏。孟小冬担心当时的敌伪政权知其行踪,于是在1940年,借其母之名购买此宅,秘密居住,而电脑上所查到的“孟云鹤”正是孟小冬的母亲。1943年,孟小冬的恩师——著名老生余叔岩病逝,因为孟小冬历时10年曲折才得以拜在余叔岩门下学戏。而余叔岩又对这个女弟子倾囊相授,因此孟小冬便以“为师心丧三年”体弱为由,谢绝登台,罢演期间便隐居在这栋宅子中,深居简出以避乱世。
三年筑一梦
从当初接手时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危房,到如今精致典雅,逼真再现一代“冬皇”孟小冬的生活情景,花映红前后耗时三年,斥资千万,尽管在这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失望与打击。但最终还是成功留住了中国京剧界第一女须生的唯一的故居。
在孟小冬故居旧址的青砖灰墙上,有一块沧桑的汉白玉门牌,上刻三个隶书字体:“轿黄府”。花映红解释说:“因为孟小冬被尊称为‘冬皇’,所以轿子胡同里的冬皇府也被大家称为‘轿皇府’,因为皇帝的‘皇’字有名称管理规定不能随便用,所以就取龙袍的颜色‘黄’字的谐音,改为‘轿黄府’。”
“我对北京四合院一直情有独钟,”谈起致力多年的事业,花映红女士讲述了自己对这一古典建筑的痴迷之情, “这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北京独有的,它让我无限向往。”时光荏苒,北京的胡同也不可避免地面临逐渐消亡的尴尬局面,可当年政府只允许北京户口的市民交易四合院,花女士也是有心无力,直到2004年夏天北京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改造老城区,她才得以拥有购买四合院的权利。为了圆这样一个梦,她等得很苦,而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等来的梦,竟然暗合了孟小冬的“孟”。而花映红亦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将“孟宅”与“梦宅”完美地糅合到了一起。
在修缮之前,花映红按照周老先生的回忆,以及史料记载中孟小冬的生平事迹,将四合院内每一个孟小冬使用过的物件都悉心收好,并且在修缮翻新的过程中,将其尽可能还原到本来的位置和应有的面貌。院内两棵名为“冬香”与“兰椿”的香椿树美丽一如昨日,而它们的名字刚好藏匿在孟小冬故居客厅内挂着的一副对联中:“冬皇芳名余红香,兰辉菊坛映绿椿”,令人不禁感慨梅孟之间这段凄美却无限遗憾的情缘。如今这里还有一些孟小冬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比如绿色的门,原客厅门锁把手等等。而孟小冬后人亲自送来的珍贵礼物——孟小冬一直随身使用的法国制造镀金打火机,更是花女士珍藏的宝贝。
以孟小冬之名
在购买孟小冬故居的过程中,花映红女士去了东四三条的居委会,打听到了孟家后人的消息,而后亲自走访了曾与孟小冬共同生活十八年的亲侄女——孟俊侠女士。在谈天采访中,花映红听了孟俊侠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尘封往事的回忆,脑海中的孟小冬却渐渐清晰起来。
“我以前只是看到很多事情的表面,等真的了解孟小冬生前的故事之后,就更加萌生了一种想要为她做点什么,想要为喜爱她的人们做点什么的想法。我要推广孟小冬,让后人记住她,一代梨园‘冬皇’,这位中国京剧界堪称第一的女须生曾经那么的辉煌,她在北京城里存在过,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了痕迹。”花映红这样说道。言语中满是怀念与崇敬之情。
对于孟小冬,花映红有太多太多想要告诉世人的话,而她的新书《孟小冬》终于在2008年8月正式完稿。这部传记也是第一部得到孟家后人授权的传记,并且由余叔岩家人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世间对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曲解和误读。这对孟先生是不公平的。而我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特意走访了余家与孟家的后人,特别是对孟小冬的亲侄女孟俊侠女士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采访。孟俊侠与姑姑孟小冬共同生活了18年,也是孟小冬生前最为疼爱和信任的晚辈。当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婚姻结束后独居的日子,孟俊侠是常伴其左右的,因此对她的采访显然更能探知孟小冬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花映红谈到新书《孟小冬》的创作时,这样说道: “与孟俊侠女士聊天中,我了解到孟小冬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但并非所有回忆都是美好的,孟女士对我说每次采访过后,心情久久都无法平静,而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每一次的回忆对她来说都是不轻松的事情。我虽然心怀愧疚,但‘要为孟小冬说话’的强烈的使命感让我最终还是坚持完采访,并将这些珍贵的细节一一记录在书中。”
谈到书中侧重的内容,花映红很郑重地说:“这本书我主要想揭示几个真相。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时下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孟之恋,而更多的是在肯定孟小冬先生在京剧领域中的艺术成就。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艺术家,孟小冬先生是伟大的。”
偶然的邂逅
2004年秋到2005年春,一直致力于北京四合院文化保护工作的花映红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外地发现了孟小冬在1940年代北平沦陷时期的隐秘住所。历经三四个月的谈判后,她终于买下了位于北京东四北大街附近轿子胡同的6号院和8号院。
第一次和花映红女士谈起此事的,正是当时房产的产权人之一周旦生老先生,他母亲徐友筠女士于1950年从孟小冬的胞弟孟学科手中购置了这套房产。当时周老先生还担心花映红不识得孟小冬是何许人也,特意加了一句:她就是梅兰芳的妻子。 “当我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喜,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跟一位朋友到过著名京剧女老生张文涓的家中,听她提起过‘孟老师’。但当时更多的还是对梅兰芳的认识,我知道梅兰芳先生的妻子叫福芝芳,所以周老先生加的这句话反而使我起了疑心。”后来周老先生说自己曾经亲眼见证了这次购房的经过,但因为“文革”中所有房契都上交了,所以没有任何文件可以证明,这让花映红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正是心中一直有些不甘,花映红女士决心去房产部门查一查,看看这所房子到底是不是孟小冬的故居。跑了好几处都没有任何结果,这件事情就一直成为花映红的一个心结。很久以后经过朋友辗转介绍,她认识了某位地产部门的负责人,当电脑显示器上跃然蹦出“京房产档案1950年字第780号及9903号,过户双方;孟云鹤、徐友筠”的字样时,花映红不由得一阵狂喜。
上个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时期,戏曲界一批当家名旦用不同方式拒绝与日本侵略者的合作,当时的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罢演,程砚秋则离开舞台在西郊务农过起了隐居的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小冬虽然是家中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但国难当头,她也毅然决定不为敌伪政府唱戏。孟小冬担心当时的敌伪政权知其行踪,于是在1940年,借其母之名购买此宅,秘密居住,而电脑上所查到的“孟云鹤”正是孟小冬的母亲。1943年,孟小冬的恩师——著名老生余叔岩病逝,因为孟小冬历时10年曲折才得以拜在余叔岩门下学戏。而余叔岩又对这个女弟子倾囊相授,因此孟小冬便以“为师心丧三年”体弱为由,谢绝登台,罢演期间便隐居在这栋宅子中,深居简出以避乱世。
三年筑一梦
从当初接手时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危房,到如今精致典雅,逼真再现一代“冬皇”孟小冬的生活情景,花映红前后耗时三年,斥资千万,尽管在这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失望与打击。但最终还是成功留住了中国京剧界第一女须生的唯一的故居。
在孟小冬故居旧址的青砖灰墙上,有一块沧桑的汉白玉门牌,上刻三个隶书字体:“轿黄府”。花映红解释说:“因为孟小冬被尊称为‘冬皇’,所以轿子胡同里的冬皇府也被大家称为‘轿皇府’,因为皇帝的‘皇’字有名称管理规定不能随便用,所以就取龙袍的颜色‘黄’字的谐音,改为‘轿黄府’。”
“我对北京四合院一直情有独钟,”谈起致力多年的事业,花映红女士讲述了自己对这一古典建筑的痴迷之情, “这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北京独有的,它让我无限向往。”时光荏苒,北京的胡同也不可避免地面临逐渐消亡的尴尬局面,可当年政府只允许北京户口的市民交易四合院,花女士也是有心无力,直到2004年夏天北京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改造老城区,她才得以拥有购买四合院的权利。为了圆这样一个梦,她等得很苦,而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等来的梦,竟然暗合了孟小冬的“孟”。而花映红亦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将“孟宅”与“梦宅”完美地糅合到了一起。
在修缮之前,花映红按照周老先生的回忆,以及史料记载中孟小冬的生平事迹,将四合院内每一个孟小冬使用过的物件都悉心收好,并且在修缮翻新的过程中,将其尽可能还原到本来的位置和应有的面貌。院内两棵名为“冬香”与“兰椿”的香椿树美丽一如昨日,而它们的名字刚好藏匿在孟小冬故居客厅内挂着的一副对联中:“冬皇芳名余红香,兰辉菊坛映绿椿”,令人不禁感慨梅孟之间这段凄美却无限遗憾的情缘。如今这里还有一些孟小冬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比如绿色的门,原客厅门锁把手等等。而孟小冬后人亲自送来的珍贵礼物——孟小冬一直随身使用的法国制造镀金打火机,更是花女士珍藏的宝贝。
以孟小冬之名
在购买孟小冬故居的过程中,花映红女士去了东四三条的居委会,打听到了孟家后人的消息,而后亲自走访了曾与孟小冬共同生活十八年的亲侄女——孟俊侠女士。在谈天采访中,花映红听了孟俊侠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尘封往事的回忆,脑海中的孟小冬却渐渐清晰起来。
“我以前只是看到很多事情的表面,等真的了解孟小冬生前的故事之后,就更加萌生了一种想要为她做点什么,想要为喜爱她的人们做点什么的想法。我要推广孟小冬,让后人记住她,一代梨园‘冬皇’,这位中国京剧界堪称第一的女须生曾经那么的辉煌,她在北京城里存在过,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了痕迹。”花映红这样说道。言语中满是怀念与崇敬之情。
对于孟小冬,花映红有太多太多想要告诉世人的话,而她的新书《孟小冬》终于在2008年8月正式完稿。这部传记也是第一部得到孟家后人授权的传记,并且由余叔岩家人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 “世间对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曲解和误读。这对孟先生是不公平的。而我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特意走访了余家与孟家的后人,特别是对孟小冬的亲侄女孟俊侠女士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采访。孟俊侠与姑姑孟小冬共同生活了18年,也是孟小冬生前最为疼爱和信任的晚辈。当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婚姻结束后独居的日子,孟俊侠是常伴其左右的,因此对她的采访显然更能探知孟小冬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花映红谈到新书《孟小冬》的创作时,这样说道: “与孟俊侠女士聊天中,我了解到孟小冬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但并非所有回忆都是美好的,孟女士对我说每次采访过后,心情久久都无法平静,而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每一次的回忆对她来说都是不轻松的事情。我虽然心怀愧疚,但‘要为孟小冬说话’的强烈的使命感让我最终还是坚持完采访,并将这些珍贵的细节一一记录在书中。”
谈到书中侧重的内容,花映红很郑重地说:“这本书我主要想揭示几个真相。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时下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孟之恋,而更多的是在肯定孟小冬先生在京剧领域中的艺术成就。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艺术家,孟小冬先生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