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郑筱萸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w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双规,越来越多的药监系统内“猫鼠合谋”和“监管者设租”的黑幕被一点点撕开
  
  据本刊了解,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被中纪委“双规”,是在2006年12月23日。
  
  在此前一天,郑筱萸还以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的身份,出现在由北京市药学会和北京市执业药师协会联合举办的年会上。据一位参加了当天会议开幕式的人士回忆,当时郑坐在主席台上,神情落寞。作为最主要的嘉宾,按照惯例他应该做重要讲话的,但当天的会上他并没有发言。
  第二天,药监系统内部就开始流传郑筱萸被“双规”的消息。
  2006年12月29日,位于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局长邵明立通报了郑筱萸被“双规”的消息,并重申干部加强自律反腐败问题的重要性。而与此同时,各地方药监局也开始清理近一年来与郑有关的各种信息。
  在继最近两年多起中国药监系统官员腐败案被曝光后,郑筱萸成为被挖出来的一条最大“蛀虫”。在公众对用药安全和药品定价过高等越来越不满之时,这些身居要职的“监管者”接二连三“落马”,更加刺激了公众的愤懑情绪。
  “可以想象,在郑筱萸主政药监局的几年里,中国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和用药成本是建立在一套怎样的政府监管体系上的。”一位长期研究医药监管的专家说:“当上至局长,下至普通官员,把监管权力作为为自己这个利益集团设租的最便利平台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哪里还有安全和低成本用药的权益可言?”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希望了解更多的药品监管腐败内幕以及郑筱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随着一批药监高官“落马”,如何建立一个完善而透明的药品政府规制体系,也成为中国迫切面对的问题。
  
  “双规”的不同版本
  
  郑筱萸被“双规”的时候,已经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其现职是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2005年6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召开局机关正处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退休老同志参加的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中央免去郑筱萸同志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批准邵明立同志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沈跃跃特别强调说,这次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职务的调整,是一次正常的新老交替,是中央根据干部任职年龄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经过慎重研究以后做出的决定。
  但有关知情者认为,事实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2005年7月8日,也就在郑筱萸被免职十几天后,时任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被检察机关从其办公室带走,直接进入检察程序。随后,国家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药品注册司化学药品处处长卢爱英、国家药典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荣等多位药监官员相继案发。中央开始在药监系统刮起一场“反腐风暴”。
  58岁的郝和平和44岁的曹文庄都先后担任过郑筱萸的秘书,两人的落马自然让人联想到郑筱萸。某地方药监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当时药监系统内部多认为郑筱萸被调离局长职务而转任药学会理事长,虽然等于坐了冷板凳,但应该幸运地躲开了这场“风暴”,得以全身而退。因此,时隔一年半之后郑筱萸还是没有逃脱落网,颇为令人感到突然。
  显然这与中央政府在药监系统的反腐败决心有关,2006年8月,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部门利益、企业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毫不犹豫地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坚决处罚造假企业,坚决处理在监管工作中失职的责任者。
  直到本文发稿前,由于官方没有正式发布消息,根据已有的报道,郑筱萸被“双规”的原因有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郑筱萸是因最近南方某药企的老总被逮捕后供出,于12月22日在家中被带走;另外一种说法是,郑筱萸因其前任秘书曹文庄受审期间的举报而遭“双规”。
  而经过本刊记者多方采访求证,某地方药监局一位官员提供了另外一种更接近事实的版本:郑筱萸在离职一年半后被“双规”,直接原因与其妻子和儿子从国外代理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被海关查获有关,据称他们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代理中有违规行为,因为损害了竞争对手利益而被告发。
  “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有着严格的程序,显然郑筱萸的妻子和儿子避开了某些程序。”一位熟悉医药进出口的人士认为,“之所以能够避开这些法定程序,估计与郑有直接关系。”
  记者经多渠道了解,郑筱萸和其妻子刘耐雪最近一起公开出现的时间是2006年10月12日。当天浙江杭洲民生药业集团庆祝80周年庆典,郑筱萸作为民生制药厂的老厂长被邀请参加,刘耐雪陪同前往,并在公司总裁竺福江的陪同下参观了郑筱萸曾工作多年的公司。
  一位熟悉刘的业内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刘耐雪是那种喜欢“干政”的人,做人很高调,善于利用郑筱萸的资源。刘被抓前,在北京一家生物制药技术开发公司任职。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代末,公司宣传材料上称,希望通过开发生物创新药物实现生物制药在中国的产业化。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郑筱萸腐败案与该公司有关,但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之所以把刘耐雪请进公司,显然别有深意。记者也了解到,该公司高层很可能早就与郑筱萸夫妇认识,因为郑在浙江民生制药厂任职期间,该高层也曾在杭州医药界颇有名气,1990年代初,该高层到美国留学,后回国创业成立生物制药技术开发公司,而此时,郑筱萸已身居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要职。把郑夫人请进公司,无疑是一步“妙棋”。
  事实上,像刘耐雪这样的药监官员家属在医药行业任职的例子,在圈内比比皆是,业内对此中的玄机也心知肚明。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郝和平担任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时,其妻子正是在代理医疗器械新产品审批的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公司担任某部门负责人。通过这些药监官员的亲属,在药监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郑筱萸其人
  
  根据官方公开资料,郑筱萸生于1944年12月,福建省福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动物及人体生理专业。
  大学毕业后,郑筱萸被分配到杭州第一制药厂做了10年多的技术员。1979年3月,郑筱萸到杭州民生制药厂任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开始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到1991年2月离开民生制药厂时,郑筱萸是该长的厂长兼党委书记。
  1991年开始,郑筱萸从企业转向仕途。1991年2月至1994年4月,他先后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主席、党组书记。1994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郑出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5月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一位多次见过郑筱萸的药学专家告诉本刊,郑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儒雅,喜欢书法,而且很愿意和人谈论书法,经常能讲出一大堆耐人寻味的书法道理。他曾经和人谈论过,有一个书法家告诉他,学书法要先掌握好藏锋露锋和怎么运笔,比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不会出大问题。
  郑筱萸也很愿意向别人宣扬他的“金钱观”。他曾对着媒体表示:“金钱可以买到图书,但不能买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食物,但不能买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不能买到睡眠”,“一个人去世时,能带走的一定不是金钱,而留在世上源远流长的也不是金钱,是人的品格和精神。”
  有着如此人生观和金钱观的郑筱萸,在药监系统内部却毁誉参半。一位官员向记者评价到,对郑的为人和工作作风,可以用16个字形容:花心腐败,独断专行,用人不查,好大喜功。
  尽管似乎把钱看得很透,但其实郑敢于收钱在圈内不是什么秘密。郑很喜欢参加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邀请其出席的剪彩、揭牌等活动,而且每次都接受高额的“出场费”。一位官员告诉本刊,两年前山西省的一家企业邀请其参加开业剪彩,事后给他的“来往费用”就高达20万元。
  在很多下属眼里,郑筱萸长于“铁腕式”行政作风。最典型的就是在其任期内不遗余力强制性推行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此为郑在任期间所制定的“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12字方针的最典型政策体现。后来虽被业内笑称为“形象工程”,但至今仍令众多制药厂家和业内人士谈起来印象深刻。
  在用人问题上,郑筱萸更是备受争议。他的两位前秘书郝和平和曹文庄,被视为郑筱萸的“左膀右臂”,分别被安排在医疗器械司和药品注册司这两个药监局最有实权的司任司长,结果双双“落马”。
  一位熟悉国家药监局机构变革的人士也告诉本刊,除几个重要的部门外,其他部门郑也都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任重要职务。“用人问题是郑的最大问题。”该人士说。
其他文献
当我走进冯光钰先生家中时,《茉莉花》的乐曲在回响着……我和他在民族乐曲的氛围中交谈。  他告诉我,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吸收《茉莉花》音调改编成合唱音乐《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使这首民歌远播海外,流传更广。  冯光钰老先生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现任辅仁音乐学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等职。他长期从事民族音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