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一种院内感染和手术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感染的发生,除去患者自身的因素,与围手术期、手术期的各种手术、治疗、护理工作密不可分,其中,手术操作中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手术室的全体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慎独精神,严谨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注意手术环境、术中皮肤切口的防护处理、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对症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疗效。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696-01
手术切口是充分暴露术野,开始手术必须进行的第一个步骤,同时它必然要破坏局部组织的完整性,造成人为性的损伤,其不良的预后就是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也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严重的切口感染可直接导致手術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一些医护人员对切口感染的意识观念淡漠;临床大量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各种侵入性诊疗和护理操作 ;耐药细菌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致使手术切口的感染时有发生。手术室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执行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实施、监测及管理、注意手术环境、术中皮肤切口的防护处理、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对症应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贯穿于手术护理活动的全过程的每个细节之中。
1 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 主要与手术室的环境、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手术的污染程度、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老年、肥胖、休克、营养不良、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均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可能。
2 手术室具体细节管理措施
2.1 手术室要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科室建立感染管理小组,严密监测各类灭菌消毒物品,专人维护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定时定期监测并上报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空气、外科手消毒的情况。以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2.2 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科室经常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做好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培养其自觉性 ,不定期抽查手术配合中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掌控手术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好自身的无菌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监督、指导参与手术的医生及进修、实习人员的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无菌技能和仪器的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努力配合手术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2.3 手术间内用物配备齐全,整齐划一,规范放置。回风口处不能被用物遮挡,尽量减少开启手术间自动门的次数,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净化流通顺畅有效。控制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
2.4 防止切口感染,特别要做好手术切口的保护措施。手术野皮肤粘贴手术薄膜,目的是避免残留在周围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胸腔、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前后,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以免受到来自深部污染物的沾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因为失活的组织残留在伤口内,将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不应用止血钳夹或用线结扎大块组织。正确合理地使用电刀、电凝、双极电凝及超声刀等仪器。使用拉钩要垫以湿纱布,牵拉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致细胞缺血。
2.5 处理化脓性病灶,切开胃肠道、胆道、呼吸道、生殖道、切除阑尾前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残端需经消毒处置,吻合所用的器械、物品不得用于其他部位的操作。如果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等较多,立即用吸引器迅速吸除,以免溢出沾染伤口。所有接触过脓液、肠内容物、支气管分泌物等的纱布和器械,用后应立即撤离手术台。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手套一旦沾污,继续进行非污染区操作之前,应更换手套。衣袖沾污后,要更换手术衣。感染迹象较重、组织创伤较大或手术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缝合伤口前,用大量温热的等渗盐水冲洗体腔,必要时加碘伏液稀释后冲洗,并重新铺巾拟定无菌区 ,更换手套及所需器械、针线等。关闭体腔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再次清洗手术切口。明显污染的伤口,或伤口内渗液较多,可在缝合同时皮下留置适宜的引流物,或者暂不缝合伤口,先放置引流,之后延期行二次切口缝合。
2.6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Ⅰ类清洁手术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Ⅱ类、Ⅲ类手术,特别是某些易污染手术,如胃、肠切除,癌症病变手术等,如果术前估计手术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者应选用抗生素预防。另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严重创伤、心脏手术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抗生素预防。经多方研究资料及临床证实,抗生素于术前30 min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相比术后给药 ,细菌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已快速繁殖,致病力增强,同等剂量的抗生素 所起到的治疗作用会相对减弱。所以术前抗生素应用已得到推广。我院现在执行的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用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需要术中追加使用一次抗生素。
2.7 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切口缝合后应敷以吸附性良好的敷料。对头部、四肢切口可用绷带加压包扎,乳腺手术以及腹部手术可选用腹带,以减少组织间隙渗液和消灭死腔,敷料一经渗湿应立即更换。固定和抬高患肢有利于减少淋巴流动和细菌扩散。
2.8 严格控制管理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及处理。认真区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并分袋装置。指定手术间清洁用品 ,防止交叉感染。
3 小结
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环节较复杂。为防止感染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必须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自觉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到手术过程中每个细节。提高临床医生对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识,严把无菌操作质量关,积极的对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些都是防止切口感染的关键。严控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696-01
手术切口是充分暴露术野,开始手术必须进行的第一个步骤,同时它必然要破坏局部组织的完整性,造成人为性的损伤,其不良的预后就是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也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严重的切口感染可直接导致手術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一些医护人员对切口感染的意识观念淡漠;临床大量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各种侵入性诊疗和护理操作 ;耐药细菌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致使手术切口的感染时有发生。手术室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执行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实施、监测及管理、注意手术环境、术中皮肤切口的防护处理、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对症应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应贯穿于手术护理活动的全过程的每个细节之中。
1 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 主要与手术室的环境、无菌物品的监测与管理、手术的污染程度、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老年、肥胖、休克、营养不良、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均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可能。
2 手术室具体细节管理措施
2.1 手术室要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科室建立感染管理小组,严密监测各类灭菌消毒物品,专人维护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定时定期监测并上报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空气、外科手消毒的情况。以预防为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2.2 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科室经常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做好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培养其自觉性 ,不定期抽查手术配合中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掌控手术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好自身的无菌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监督、指导参与手术的医生及进修、实习人员的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无菌技能和仪器的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努力配合手术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2.3 手术间内用物配备齐全,整齐划一,规范放置。回风口处不能被用物遮挡,尽量减少开启手术间自动门的次数,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净化流通顺畅有效。控制参观人数,减少人员流动。
2.4 防止切口感染,特别要做好手术切口的保护措施。手术野皮肤粘贴手术薄膜,目的是避免残留在周围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胸腔、腹腔或其他深部手术区前后,要用纱布垫掩护伤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以免受到来自深部污染物的沾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因为失活的组织残留在伤口内,将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不应用止血钳夹或用线结扎大块组织。正确合理地使用电刀、电凝、双极电凝及超声刀等仪器。使用拉钩要垫以湿纱布,牵拉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致细胞缺血。
2.5 处理化脓性病灶,切开胃肠道、胆道、呼吸道、生殖道、切除阑尾前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残端需经消毒处置,吻合所用的器械、物品不得用于其他部位的操作。如果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等较多,立即用吸引器迅速吸除,以免溢出沾染伤口。所有接触过脓液、肠内容物、支气管分泌物等的纱布和器械,用后应立即撤离手术台。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手套一旦沾污,继续进行非污染区操作之前,应更换手套。衣袖沾污后,要更换手术衣。感染迹象较重、组织创伤较大或手术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缝合伤口前,用大量温热的等渗盐水冲洗体腔,必要时加碘伏液稀释后冲洗,并重新铺巾拟定无菌区 ,更换手套及所需器械、针线等。关闭体腔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再次清洗手术切口。明显污染的伤口,或伤口内渗液较多,可在缝合同时皮下留置适宜的引流物,或者暂不缝合伤口,先放置引流,之后延期行二次切口缝合。
2.6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Ⅰ类清洁手术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Ⅱ类、Ⅲ类手术,特别是某些易污染手术,如胃、肠切除,癌症病变手术等,如果术前估计手术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者应选用抗生素预防。另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严重创伤、心脏手术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抗生素预防。经多方研究资料及临床证实,抗生素于术前30 min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相比术后给药 ,细菌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已快速繁殖,致病力增强,同等剂量的抗生素 所起到的治疗作用会相对减弱。所以术前抗生素应用已得到推广。我院现在执行的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用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需要术中追加使用一次抗生素。
2.7 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切口缝合后应敷以吸附性良好的敷料。对头部、四肢切口可用绷带加压包扎,乳腺手术以及腹部手术可选用腹带,以减少组织间隙渗液和消灭死腔,敷料一经渗湿应立即更换。固定和抬高患肢有利于减少淋巴流动和细菌扩散。
2.8 严格控制管理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及处理。认真区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并分袋装置。指定手术间清洁用品 ,防止交叉感染。
3 小结
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环节较复杂。为防止感染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率,手术室必须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自觉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到手术过程中每个细节。提高临床医生对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识,严把无菌操作质量关,积极的对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些都是防止切口感染的关键。严控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