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池塘

来源 :小天使·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滨州铁路沿线旁,距肇东以北30公里处,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小镇——宋站镇。在这个小镇东南角的火车站旁,有一个让小镇人魂牵梦绕、引以为傲的池塘。
   这个池塘,一直植根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它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150余米,深平均二米左右。至于它形成何年何月因何而成,是否与当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帝俄修筑东清铁路时在此建站取土有关,也无从考证。
   如今,我已白发赢巅,垂垂老矣。想想那时,我还是个上房揭瓦、年幼无知的孩子,每逢父母领我出门去火车站上车经过此处时,就能看见池塘边蒿草丛生,蚊蝇乱舞。水面上懒洋洋地簇拥着一片片绿色的黏稠漂浮物,并时而发出一阵阵恶臭,弄得行人赶紧捂起鼻子,加快脚步,匆匆而去。
   可五十余年后的今天,当我和老伴从千里之外的佳木斯市回老家再次踏入这块土地时,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
   沿着池塘边沿,傲然挺立着两排大叶青杨。青杨树中间是一条近两米多宽用水泥红砖铺就的人行路,在午后太阳的辉映下,映出了点点的红光。人走在这犹如红毡铺地的路上,阵阵微风拂面,棵棵青杨树枝头上心形的大叶子哗哗作响。此时,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自己离乡多年,这层淡淡的红毡是专为我而铺就的吗?那青杨树风吹哗哗的响声是专为我归来而鼓起的欢迎的掌声吗?我本一介平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受之有愧啊!眼望脚下这红色的路面,蓦然,我的心涌起了一股股红色的热浪,燃起一缕缕“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淡淡的乡愁。
   抬头望去,池塘里水波荡漾,一条条或红或黄或白的小金鱼,浮游水中,一会儿悠闲地摆着尾巴,吐着泡泡;一会儿钻出水面露出小脑袋,张着圆圆的小嘴吮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
   脚走在池塘西面的边缘上,不经意间,你就会看到一两只青蛙哗地一声跳入水中,随后在它落水处就会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池塘对岸,你还会时时听到青蛙“呱——呱——”的鸣叫声隔着宽阔的水面在空中回荡。
   池塘,最令人乍眼的要数高高的芦苇了。你瞧:一片片,绿里透着黑。等它倒映水中,也是一丛丛的墨绿,细一看去,犹如一块块绿色的宝石静静地横卧在水底下。这些凸出水面的芦苇,风一吹,来回摇摆,恰似水面上激起的一簇簇绿色的波浪。苇杆上趴着的蝈蝈,时而露出峥嵘:头顶两条长长的触角,露着圆鼓鼓的大肚皮,小巧玲珑,简直碧玉雕刻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也不时煽动起背部两只长长的绿翅膀,“蝈蝈蝈”不住地叫,叫声清脆明亮,悦耳动听。
   碧波上,墨绿色的水鸭子三五成群,小艇一样在来来回回地穿行。偶尔,在它们的头顶上,“嘤嘤”“哑哑”“呖呖”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水鸟一边盘旋,一边鸣叫。
   于是,整个池塘蛙声、虫鸣、鸟叫,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犹如举办了一场大型动物交响乐,回荡在小镇池塘的上空。试问,这场交响乐是专为我的归来而举办的吗?我不敢有这样冒昧奢侈的想法,只不过是一场感悟罢了。
   “你还在那愣着干什么?”这时,妻子在一旁赶紧提醒了我一句,我这时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方才已完全沉浸在那美妙的乐曲声中,而不能自拔。
   近处,紧靠池塘西南边有一块近似正方形平地从林阴小路边沿一直延伸到水中。这块平地,犹如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岛上建有一个广场,红砖铺地。南北两侧,直立的水泥桩上用上下两道铁索环绕链接;东侧从南到北在一个用钢铁焊成的架子上,镶嵌着“宋——中国唯一一个字的火车站”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特别是那个“宋”字,远远超过其他几个字的两倍大小,不但有别于其他几个字的银白色,而且涂上了鲜艳的红色,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这个地方是小镇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无论是早晨饭前还是晚上饭后,男女老少都会从镇里四面八方潮水般汇聚到这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年迈的老人,晚饭后都涂红了脸蛋,身穿大红大绿的衣裳,腰间扎着长长的彩带,唢呐声一响,就兴高采烈地扭起了传统的大秧歌。此时,天空中将要落山的太阳更加红艳,给大地上的一切都化上了一层淡淡的红妆,再看看这些老人满面红光,比傍晚的夕阳还要灿烂。
   紧靠池塘东側南北方向横卧着一座与池塘长度相同的小桥,桥面一律用条形木板铺成,涂着黄色。桥面宽2.5米,桥两边每隔两米直立着一个方形的铁柱子,高1.2米,柱子涂着酱色,柱子上面坐落着一个酱紫色黄色的圆球。两柱子中间,上下用4根银白色的铁链相连,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游人的安全。这座小桥浮在水上,人走在桥上,犹如人在水中游,顿时让人感到心胸开朗,既惬意,又别有一番情趣,令人陶醉其中。
   此时,我站在齐腰高的桥头上,手把着桥栏,眼望池塘里的一切,简直置身于世外桃源,心里陡然生发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池塘啊池塘,你就是小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你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浸润了每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你谱写了小镇昨日的文明与辉煌,你展示了小镇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诗人们都向往山峰,享受登上山巅的感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今,也有“云茫茫,雾缠绵,举目远眺山外山”。   江西有庐山,陕西有华山,长沙作为一个文化底蕴十足,最宜居的网红城市,岳麓山也随之闻名遐迩,“山不在高”便是如此——长沙的“绿色名片”。   春天的岳麓山是多姿的。   溪水在青春雨中荡起层层绿波,树下一丝丝小花从土壤中探出头来,依偎在深色的树干下
期刊
小时候的盛夏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却有一把蒲扇轻轻摇动整个夏天的时光。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手持一把蒲扇,轻轻一摇,那阵阵清风带着原野特有的气息,能让整个夏天都鲜活起来。   蒲扇是乡下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纳凉工具,有的是买现成的,有的是自己制作的。从山野中采回带着露水的蒲葵树叶子,连枝带叶,青青翠翠的,把枝干修剪成合适的长短就成了蒲扇的柄,执于手中,反复使用,汗水就浸润其中,整个扇柄闪着亮光,握在手中越
期刊
子贡喜欢扬人之善。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   “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回答: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
期刊
感受時代脉搏,去收获一种相似的体验与感悟、品味一种别样的美丽与芬芳。   街办旁边有一家叫“富丽园”的服装店,每每经过,我总会忍不住向内张望,寻找那件喜爱不已的短裙。那是一条浅粉色纺纱短裙,设计非常地简单,只在素静的粉色上添加了几朵小碎花,上罩一件小外套,简洁明快——偶然间发现,便立即喜欢上了它。于是,每次经过必观望一番,却不敢去买下它,怕一得到,便失去了它在我眼中的美丽。   曾经疯狂地喜欢一串
期刊
回顾历史长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说把光阴耗费在“略咖”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低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唯有筷子,风风雨
期刊
韶华易逝,莫负流年。   你说,坐下来,谈谈我们的校园吧。   四周渐渐安静。梦语般的对话。时光一点点往回走。   “校园里有一个池塘,就在校门进去一点点右转的地方。池塘边长着五六棵柳树,春天到了,柳枝发出新芽,然后枝条越来越长,然后就看到她们在水面上飘舞了。我们在那里无数次地玩漂水花的游戏。”   咯咯咯的笑声,还有蓝裙白衫青涩的你,在夜色中姗姍而来。   螺旋式一波一波往外扩散的水花。从此岸到
期刊
开在记忆里的花朵啊,请不要凋谢,请在记忆的深处等等我,等我来为你们采摘。  ——题记   每个人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花园,在生命的历程中,花园将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绚丽花朵。这些花朵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会越来越夺目,有的则将凋谢枯败。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中独有的那朵。   走进生命的花园,绿绿的小草衬托着五彩缤纷的花朵,让人应接不暇。就在转眼的一刹那,那朵淡红的花朵瞬间吸引了我全部注
期刊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里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赶他快回家。   巧的是
期刊
故乡的槐树极多,房前屋后,山脚岩边,井旁泽畔,都有。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似乎散漫零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
期刊
阅奇闻趣事,看人间百态。   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