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一节优质美术活动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唤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呢?以我执教的一节大班美术生成活动(名师送教教案)——《桃花朵朵》来分析优质美术活动中的要素。
一、内容——贴近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美术活动选材首先要以美为标准。春天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可以说是春季极具代表性的景象。散步时,孩子无不被桃花的美折服,纷纷感叹:好美呀!鉴于此,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以桃花为题材的美术活动——桃花朵朵。可以说这个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时、应景、应孩子的关注点,也与春天的主题相呼应。
二、材料——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课件,为创造做好前期铺垫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在幼儿眼里的物体都是具体生动的。如何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和激情呢?欣赏和观察是达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因此,围绕活动目标,我精心挑选了三张不同的桃花图片制作成PPT课件:第一张是桃花的全景图,这张图片主要是让幼儿对桃花的整体美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通过观察,了解桃花的树干树枝的粗细、长短、疏密及茂盛的伸向不同方向的枝条;第二张图是桃花的特写,这张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桃花的花瓣色彩、数量及带有发芽的叶子;第三张是上面既有盛开的桃花,又有含苞待放的桃花,这是为后续点画不同姿态的花瓣提供前期铺垫。除了课件,我还精心绘画了一张范画,它的用意是让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激发自己动手的兴趣和热情。
2.多样的材料,支持幼儿全情投入
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适宜的材料能够让幼儿艺术表现更加充分、完整。针对农村孩子普遍绘画水平有限这一现状,我采取用记号笔先进行手掌印画出树干,再用记号笔添画出树枝,最后提供粉色和桃红色的颜料用手指点画出桃花的形式代替了全部用笔绘画的单一形式。这种多元的形式更能让每个幼儿投入到活动之中,而且这种形式创作的作品色彩更鲜艳,更加富于美感。
三、语言——充满情趣
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玩得开心、投入、有收获,我在语言组织上开始用游戏化的口吻、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在示范环节我用笔象征小汽车在纸上开,用教室开满桃花等游戏性语言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提升活动的兴趣;幼儿添画时我又用拟人化的口吻这样启发幼儿:哎呀,小蜜蜂也闻到花香了,它们也纷纷飞来与桃花做游戏呢。幼儿在我充满情趣的语言提示下,都全情投入到活动之中,有的幼儿还自主添画上了小朋友赏花的场景。
四、流程——层层渐进
1.设计层次、渐进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观察
有目的的观察是美术活动创作的基础。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层次性和渐进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主动观察。诸如:“桃树的树干和树枝是什么样子的?树干和树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粗细、长短、上下、弯曲)枝条是都往上生长的吗?”“树枝上的桃花都开了吗?”(有的开放,含苞待放,半开,像小朋友睡觉还没醒呢)等等,通过幼儿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有目的的观察,充分感知了桃花的树干、树枝,桃花的不同形态,为之后的创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幼儿观察过图片后,我还请幼儿用肢体模仿桃树枝的造型和桃花的开放姿态,这样为课堂增添了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更突显游戏性、灵动性。
2.提供互动式示范,提升幼儿绘画技能
创作和模仿是目前美术教学中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其实没有模仿作为创作的基石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凭空想象,即使有想法,也没有相应的技能去支撑,更谈不上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创作了。本次活动通过老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参与完成示范作品,这就避免了教师一人示范過程的枯燥和单一,在幼儿参与示范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比如树枝画得短、少,通过师幼边示范边讨论,为之后的幼儿添画不同方向、不同粗细的树枝做好了准备。
五、评价——互动多元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量身定制适宜的评价,不但能保持和延续幼儿的绘画激情,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本次活动我采取请听课老师和幼儿互动评价、展示性评价及讲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最后将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在教室周围,这样也与前面所说的“请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让教室开满桃花”遥相呼应,这种多个主体参与、多种形式贯穿活动始终的评价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成就感,推进了幼儿今后进行艺术创作的激情,达成了教学目标。
美术活动需要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相信我们会将艺术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用艺术陶冶幼儿情操,唤醒他们心中那颗美的种子。
一、内容——贴近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美术活动选材首先要以美为标准。春天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可以说是春季极具代表性的景象。散步时,孩子无不被桃花的美折服,纷纷感叹:好美呀!鉴于此,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以桃花为题材的美术活动——桃花朵朵。可以说这个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时、应景、应孩子的关注点,也与春天的主题相呼应。
二、材料——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课件,为创造做好前期铺垫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在幼儿眼里的物体都是具体生动的。如何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和激情呢?欣赏和观察是达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因此,围绕活动目标,我精心挑选了三张不同的桃花图片制作成PPT课件:第一张是桃花的全景图,这张图片主要是让幼儿对桃花的整体美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通过观察,了解桃花的树干树枝的粗细、长短、疏密及茂盛的伸向不同方向的枝条;第二张图是桃花的特写,这张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桃花的花瓣色彩、数量及带有发芽的叶子;第三张是上面既有盛开的桃花,又有含苞待放的桃花,这是为后续点画不同姿态的花瓣提供前期铺垫。除了课件,我还精心绘画了一张范画,它的用意是让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激发自己动手的兴趣和热情。
2.多样的材料,支持幼儿全情投入
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适宜的材料能够让幼儿艺术表现更加充分、完整。针对农村孩子普遍绘画水平有限这一现状,我采取用记号笔先进行手掌印画出树干,再用记号笔添画出树枝,最后提供粉色和桃红色的颜料用手指点画出桃花的形式代替了全部用笔绘画的单一形式。这种多元的形式更能让每个幼儿投入到活动之中,而且这种形式创作的作品色彩更鲜艳,更加富于美感。
三、语言——充满情趣
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玩得开心、投入、有收获,我在语言组织上开始用游戏化的口吻、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在示范环节我用笔象征小汽车在纸上开,用教室开满桃花等游戏性语言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提升活动的兴趣;幼儿添画时我又用拟人化的口吻这样启发幼儿:哎呀,小蜜蜂也闻到花香了,它们也纷纷飞来与桃花做游戏呢。幼儿在我充满情趣的语言提示下,都全情投入到活动之中,有的幼儿还自主添画上了小朋友赏花的场景。
四、流程——层层渐进
1.设计层次、渐进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观察
有目的的观察是美术活动创作的基础。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层次性和渐进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主动观察。诸如:“桃树的树干和树枝是什么样子的?树干和树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粗细、长短、上下、弯曲)枝条是都往上生长的吗?”“树枝上的桃花都开了吗?”(有的开放,含苞待放,半开,像小朋友睡觉还没醒呢)等等,通过幼儿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有目的的观察,充分感知了桃花的树干、树枝,桃花的不同形态,为之后的创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幼儿观察过图片后,我还请幼儿用肢体模仿桃树枝的造型和桃花的开放姿态,这样为课堂增添了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更突显游戏性、灵动性。
2.提供互动式示范,提升幼儿绘画技能
创作和模仿是目前美术教学中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其实没有模仿作为创作的基石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凭空想象,即使有想法,也没有相应的技能去支撑,更谈不上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创作了。本次活动通过老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参与完成示范作品,这就避免了教师一人示范過程的枯燥和单一,在幼儿参与示范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比如树枝画得短、少,通过师幼边示范边讨论,为之后的幼儿添画不同方向、不同粗细的树枝做好了准备。
五、评价——互动多元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量身定制适宜的评价,不但能保持和延续幼儿的绘画激情,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本次活动我采取请听课老师和幼儿互动评价、展示性评价及讲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最后将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在教室周围,这样也与前面所说的“请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让教室开满桃花”遥相呼应,这种多个主体参与、多种形式贯穿活动始终的评价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成就感,推进了幼儿今后进行艺术创作的激情,达成了教学目标。
美术活动需要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相信我们会将艺术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用艺术陶冶幼儿情操,唤醒他们心中那颗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