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了情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初夏的夜晚,暖风习习。路灯、车灯、霓虹灯把夜空照得明亮而艳丽,一轮清月像刚睡醒的少女,好奇地俯视着匆匆行人。
  麦子回家放下书包,急不可待地坐在桌前,打开台灯,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稿纸,接着写小说《未了情》。父母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说很晚才回来。他不用关上门偷偷趴在被窝里写,也不会提心吊胆房门会被突然打开。
  他正写得出神,手机铃一声接一声响着。
  “学习上加把力,千万别浪费精力写作啊!”是爷爷老麦打来的电话。老麦一周一次电话,几乎每次开口就是这句话。
  “哦,知道了。”麦子的目光又移到稿纸上,习惯性回复着。
  “听爷爷的话,千万千万不要把精力放在写文章上啊!”
  “哦,知道了。”
  不等老麦说完,麦子就挂了电话,面无表情又拿起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他拉开书包,抽出一本杂志,这是语文老师下午给他的。上月他参加学校作文竞赛获一等奖的作文,刊发在这本市级杂志《春雷》上。
  麦子翻开杂志,看着变成铅字的作文,嘆了口气,又把它塞进书包。瞬间,他又从书包取了出来,端端正正地放在抽屉里。
  没有心情再写《未了情》,他拿起手机玩了一会游戏,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麦子早早到校。他和往常一样,从一楼储水间取了一大桶纯净水,沿楼梯扛到三楼教室。值日生正在打扫卫生,他放好水桶便走出教室。冬子背着书包站在教室后门的栏杆前,望着天空发呆。麦子用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蹑手蹑脚走了过去,狠狠地在冬子肩上拍了一下,然后睁大眼睛看着他,面带一丝狡猾的笑容。冬子受了惊吓般,猛然回过头,满脸疑惑地看着麦子的怪笑。几秒后,回过神的他似乎从麦子奇怪的表情里看出了什么,立刻喜笑颜开,喊道:“呀!文豪来了。”
  麦子用余光扫视了一下楼道,摆了摆手,故意扯大嗓门说:“这算啥?《春雷》也只是市级刊物。”
  这时,陆续向教室走来的同学都纷纷围了过来,啧啧赞道:“厉害呀!能在《春雷》上发表!”冬子看了看左右的同学,对着麦子又说:“如果投到省级刊物,也一定能发表。”
  “呵呵!”麦子腼腆地笑了笑,十分感激地看着冬子,冬子也冲着麦子会意地点了点头。
  二
  晚自习放学,麦子推开家门看见自己房间灯亮着,他疾步走到门口。从来不在他房间坐的父亲大麦,正坐在他的书桌前。他心中一阵惊喜,激动地喊了一声:“爸!”
  “早给你说了,别写文章,别写文章!你为什么还写?”大麦转过头,满目怒火。
  “我……”麦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低下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我再给你强调一遍,你别妄想当作家,当作家只能饿死!”大麦挺直腰身,右手握成拳头,敲着桌子。
  “哦,知道了。”麦子怯怯地抬起头,目光与大麦目光相碰的瞬间,又倏地低下头。
  “你那个《未了情》我撕了,把心赶紧收回来,备战高考。”
  麦子一听小说被撕,眼泪像夏天的雨哗哗地流了出来。他咬住嘴唇,不敢哭出声,也不敢反驳一个字,从小他见了大麦就像老鼠见了猫。
  “给你说,就算你写得好也没用,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人会看你的东西。”大麦站起身,用手指着桌面上一堆纸片。
  “哦,知道了。”
  “我给你买了《理综三百卷》,抓紧时间做,高考拉分主要在理综,要多做题。”大麦说完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麦子走到桌前,轻声抽泣着小心翼翼把那堆纸片放进抽屉。
  这时,手机又响了,是老麦的。
  “听你爸说,你在写小说?”
  “嗯。”
  “你怎么不听话呀!听爷爷的话,千万不要写小说。走上社会以后你就知道,写小说这条路有多艰难。不是你写得好,就能成为好作家。”大麦和老麦轮番上阵,对他来说都习以为常了,他早就不知道难受了。
  “哦,知道了。”
  “爷爷给你说,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浪费精力写小说。”隔着手机屏,麦子能感觉到语气里的急切和叹息。
  “哦,知道了。”麦子想说他不会耽搁学习,高一高二一直保持着全班前五名,但他没说就挂了电话。他趴在桌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天上的月亮很亮。
  三
  “《未了情》被撕了。”麦子无精打采地扶在教室前的栏杆上,看着远处夹在座座高楼中间的旭日,淡淡地说。站在他身边的冬子,嘴唇动了几下,没说话。
  冬子是麦子高中快两年来最要好的朋友,他知道此时表示沉默还是要好一些。他用手轻轻按了按麦子的肩膀,眼睛满是怜惜。只有他知道,外形高大的麦子内心是很脆弱的,表面看起来对啥都不在乎,其实很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赏。
  麦子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希望有人会看,他喜欢看到别人沉醉于自己作品中的样子,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享受。因此,冬子看完麦子每一篇文章,无论是好是坏,他都会给麦子最大的鼓励。而麦子总是会抑制住兴奋的情绪,露出感激和自信的笑容。
  “你真是个天才!写作上的天才!”许久,冬子打破了寂静,对麦子说。
  “啊!”麦子没有反应过来,随口应了一句。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什么,转头凝视着冬子。
  “仅仅一年,你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如此大的进步!你要相信自己,你有写作天赋,继续写下去吧!”冬子有些激动,整个脸已经凑到麦子跟前。
  “也就你能这么鼓励我。”麦子摇了摇头,然后沉重地叹了口气,“可我的家人……”
  “停,你到现在也不愿意把家里的事告诉我吗?”冬子抢着说道。
  “我不想别人知道……”麦子低下了头,若有所思。
  四
  老麦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个奇才,七岁写诗词,十四岁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二十一岁,他做了一根长一尺的钢笔,在笔杆上刻下:“传承”两个字,开始了真正的文学生涯,从此把一生都奉献给自己挚爱的文学事业。四十年来,他出版长篇小说九部、中篇数部、诗集三本,有长篇“获五个一工程奖”。日子一直过得贫困潦倒的老麦,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文学初心,从不为名利而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有人出价十二万买他一部长篇小说。当时的他,连吃一碗羊肉泡馍都是奢侈的,但他断然拒绝。有人笑他,活该受穷。在他六十岁生日时,对全家人说了一句:“作家太不好当了!”并表示他不再希望文学创作代代传下去。   大麦虽不及老麦的文学天赋,却有着不凡的文学底蕴,從小受老麦影响饱读诗史,又是中文系高才生。二十二岁公开出版文集后,加入了省作家协会。老麦抚摸着手中大笔上“传承”两个字,欣慰地笑了。然后,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大麦。只是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不让麦子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他更没有想到,大麦最终为在这个城市里能有一处蜗居的地方而放弃了文学。那年,大麦三十岁,他在笔杆上刻下“未了情”三个字后,连同他已经写了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放进了箱底。如今奔四的大麦,对文学也没有了多少情感,只是偶尔会站在老麦的书柜前,用手抚摸着一本本文学书籍沉重地叹息着,久久伫立。
  麦子虽然出生在一个文人家庭里,从来都没有人教他写作。从上学起,他只要一拿起课本和复习资料以外的书,母亲就赶紧跑过来没收,还要给他讲一通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而他自己,也是上了高一后因一本《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才迷恋上小说,开始写小说。但是老麦和大麦无时无刻不在阻挡他。起步晚,没人支持,处处受阻,而且正逢文学鼎盛时代,又要为应试教育让步,一个少年的文学梦常常被家人和现实击得粉碎。
  五
  “你说的那根大笔现在谁手上?”冬子问道。
  “在老家的旧房子里,那里已经多年没人住了。”麦子不解冬子为什么要问这些,满不在乎地回答道。
  “拿回它,开始你真正的写作之路!”
  “什么?”麦子猛地一抬头,紧缩瞳孔,望着冬子。
  “拿回它,证明你自己。”冬子的眼里流溢着信任。
  “对……”麦子低声说道,随后又突然加大了声音,“是,拿回它,为了梦想,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自己!”
  已是正午时分,阳光分外明艳,打在了麦子和冬子的脸上,两个人在这炽热的光亮下,相互凝视,随后会意地笑了。
  一天下午,麦子偷偷坐车回到了老家,在一个破得掉了盖的箱子里找到了那支笔。
  多年了,那支用钢管做的沉重的大笔在箱子底下沉睡多年了。如今,它被麦子唤醒。在擦去了厚厚的尘土后,圆滑的表面重新散发着优雅的银白色光,就像天边那颗启明星的光芒。
  麦子把那根笔拿回来,放在抽屉。又从生活费里拿出钱买一沓稿纸,重新开始写小说《未了情》。
  一个周六下午,麦子放学回到家里,关上自己的房门。他打开抽屉去拿笔和正在写的稿子,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他把所有的抽屉都打开,还是没有;他爬到桌子下面、床底下去找,也没有。
  “咔,房门被打开了……”
  六
  还是教室的栏杆前,暴雨后的晚风微凉,吹在麦子的脸上。
  “咝……”麦子痛得吸了一口凉气,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眼睛肿得像桃子。冬子站在他的身边,默默地陪着他。
  麦子手里紧紧地攥着一根凹凸不平的短钢棍,那根钢棍在苍白的路灯下尽显黯然……
  “这就是那根大笔吧!”冬子拿过麦子手里的钢棍,仔细端详着。
  “嗯……”麦子顿了一下,止住了泪水。“我不想写作了。”
  “啥?”冬子把大笔又塞回麦子手里。“你想和你父亲一样吗?就这样屈服了?再到你四十岁后,也留一声叹息吗?”
  麦子低着头,默不作声。
  很久,他微微开口:“我不知道我的梦想出路在哪里?我之前写的所有稿子都被我爸撕了。”
  “越艰难就越需要坚持。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人人都能成功了。”
  “我……”麦子吸了一口气,“告诉我吧!我该怎么做?”
  “参加网络写作吧!文科班的李岚是我家邻居,她从初中开始就在网络上写作,听说那里有一个萌芽栏目,专门培养学生。然后,你要继续写下去,一步一步地把自己证明给家人看!”
  “网络写作……”麦子自言自语着,他把手里的那根大笔握得更紧了。
  麦子抬头仰望,无月无星,夜空漆黑一片,但他看到了通往梦想之路上的曙光。
  七
  高三,为了上学方便,在家人的允许下,麦子和冬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
  晚自习回到租房后,麦子做完作业,又做了一套理综卷子,装好书包。有些困倦的他伸了伸懒腰,然后去洗手间用凉水冲了一下头和脸。回到书桌前的他,取出稿纸和笔,开始写《未了情》最后一章节。
  “咔”,房门被打开了。
  “这么晚,你还在写呀?把大灯打开,台灯那么暗,怎么写?”冬子打着哈欠,站在门口。
  “啊!”麦子回头看着他。“房子玻璃门透光,开大灯怕影响你睡觉。”
  “你好好写,要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呢!”冬子笑了笑,顺手打开门口墙上大灯的开关。
  “知道了。今天晚上就完稿了。”
  “你加油,我先去睡。高三了,你别误了学习啊。”
  “不会的,我还要上985名牌大学呢!”
  “哐”,房门关上了。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沙沙声,急促而有节奏地抒写着一个少年对文学的未了情。
  (责任编辑 徐梦渔)
其他文献
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座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一条美丽的汉江穿城而过。到单位报到后,我居住的那栋楼开窗正好面对着这条美丽的汉江水岸。  一个周末,外面下着雨,我站在窗前遥望着汉江,突然发现雨中的江岸边,伫立着一个打伞的女子,面向江水而立,长发披肩,身材高挑,一袭白色连衣裙在风雨中飘逸,她和江水雨水仿佛形成一幅山水画卷。一上午的时光她一直都在那里。  又一个周末,天气晴朗,我
期刊
门铃响的时候,倩男刚从三亚休假回来,正在洗澡。  洗完澡,她听见门外有人轻咳了一声。从猫眼里看去,一个女人低着头,神色焦急坐立不安,手里提着个编织袋,从左手换到右手,却不放到地上,很在意里面的东西,她那不知所措的样子让倩男有点好奇了,可她并不准备开门,这女人想要干什么啊?女人依然站在那里,偶尔抬头看一眼,又低下头去,却没再按门铃。又过了几分钟,女人再一次抬头关注门,她有一张憔悴但很干净的脸,接着,
期刊
南宁孔庙迁建青秀山山脚好几年了,朋友们参观回来后都说那是现今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里面包罗万象,收获颇丰,我听了便心痒痒的。学生时代,我在课堂上学过《论语》的只言片语,深为孔子的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所折服。后来,买了一本《论语》通读,虽然没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心得,但也受益匪浅,对孔圣人更是景仰已久。  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抽不出身前往孔子故里曲阜拜谒,抱憾不已。一天上午,我捧着
期刊
大姨娘六十六岁了,这是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的。姨娘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烧这六十六块肉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我们家乡有习俗,老人一到六十六岁,就要吃女儿烧来的六十六块肉,寓意“六六大顺,长命百岁”。如果没有女儿,则可以由干女儿、侄女、外甥女,甚至兄弟姐妹烧好拿来。总之,这六十六块肉不能由自家人来烧。  母亲与大姨娘感情最好,自然是要烧这六十六块肉的。她给我打电话,是怕我忘记了大姨娘六十六岁这
期刊
我在繁华的大街开了家超市。  那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把自行车放在超市门口,来买雨花石香烟……  正在这时,只听见门外传来“咣当”的声音,我与这位老者都情不自禁地向外望了望,原来是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把老人的自行车给撞倒了。门外顿时来了好几位围观者。  这时,从车上下来一位看起来只有二十出头,留着爆炸头,染着黄头发,带着耳钉,文着龙形文身的小伙子,走到车后面,左看右看,看擦坏了车子没有,看完了好像不
期刊
如果没记错,在福贤路买房是在2016年。因为老宅没有电梯,而妻子的膝关节不好,每天上下楼,对她来说是一件超痛苦的事情。于是我们两口子合计,买套电梯房吧。  只是,新区楼盘一个比一个贵,都不是我们的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于是就想,在老城区买二手房算了,只要有电梯就成。既然起了念头,那就付诸行动。从火车站到南堤路,我们在禅城老区转悠了很久,转到福贤路福升大厦,就像命中注定般,一眼就看上了。刚好房主也爽快
期刊
三角梅又名叶子花、叶子梅,由三片花瓣组成,中间包裹着白色的花心,花瓣颜色鲜艳似火热烈奔放,花期又长,粗生易长,遍生于乡郊市野。  年前,先生从花店抱回一株三角梅,那娇艳欲滴的花瓣红得像火,热情洋溢,那青翠的枝干婀娜多姿,傲然挺立在花盆里,红花在绿叶的照应下愈加显得光艳动人。我不是爱花之人,总觉得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还得花时间去养护,甚是麻烦,这株三角梅也就直接被我扔到阳台墙角,偶尔想起时就浇点水
期刊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它可能是无声的牵挂,可能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也可能是世上最痴心的情话,正如龙应台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中所说的:“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这是一部关于亲情、教育与感恩的生命读本,是一部关于上一代和下一代、小我与大我的时光札记。自母亲美君失智之后,龙应台便怀着崇高的“温情与敬意”,决心放弃一切,全身心陪伴失智的母亲,开始写信,这一写就度过了三十年的光景,美君这个乐观、善良
期刊
地道是在地表下面挖掘而成的交通坑道,在中国自古便有。抗战中,我们的先辈将地道的构造设计得更加科学、完美,将其功能、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由一开始用地道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到后来用于攻敌,直至发展到地道的户户相连、村村相连,俨然成了一座“地下长城”。  坐落于華北平原腹地的西蒿坡村的地道就很有传书的必要。  一九四一年冬,县委根据敌人扫荡的严峻形势,以及我们受到的严重损失,指示干部要带头挖地洞,每个干
期刊
跋涉得久了,漂泊得久了,心很累。确实想有个家,哪怕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家 ——题记  二〇一二年的炎炎夏日,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完全属于自己的家。  有人说:家是男人的女人,女人的另一半。  有人说: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  我则说:家是港湾,是一个人安放心灵的地方……  我的家坐落在故乡市区风景秀丽的环城河畔。走上阳台,极目远眺:S形的长廊,Z字形的木板小桥,大盖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