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南宁孔庙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孔庙迁建青秀山山脚好几年了,朋友们参观回来后都说那是现今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里面包罗万象,收获颇丰,我听了便心痒痒的。学生时代,我在课堂上学过《论语》的只言片语,深为孔子的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所折服。后来,买了一本《论语》通读,虽然没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心得,但也受益匪浅,对孔圣人更是景仰已久。
  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抽不出身前往孔子故里曲阜拜谒,抱憾不已。一天上午,我捧着一颗虔诚的心,舍远求近,悄悄地前往南宁孔庙。
  没见南宁孔庙之前,我担心这座建于南方的孔庙多少会“水土不服”,但当我走进里面,瞻仰其中的景象时,内心被震撼到了。
  南宁孔庙坐落于青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前临邕江,左揽鳳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占地面积约四十六亩,建筑面积超过三千五百平方米,主体建筑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明伦堂。
  走进孔庙大门,来到一座广场,我首先被广场东西两侧各一组塑像吸引过去了,一组是孔子出游,一组是孔子讲学。
  据史载,孔子一生有过三次出游。其中有两次是在三十来岁时,一次向西,到了东周王都洛邑(今洛阳),见识了大批周朝地礼器文物。传说此行孔子与老子有过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一次向东,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听音乐入迷得“三月不知肉味”。第三次出行就是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时,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孔子周游列国的功绩,自有史学家评论,我只敬佩他在“大道不行”的时代仍不畏艰险,宣传仁义。人生于世,谁都拥有理想和抱负,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孔子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至于孔子讲学,顾名思义就是他教育弟子做人立世之道。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浮雕,我仿佛看到,在曲阜孔庙的杏坛里,一个老者端坐其中,四周盘坐众弟子,他们正在高声诵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离开广场,穿过棂星门,正前方一座朱红色墙壁、金色琉璃瓦屋顶的宏大建筑映入眼帘,门上写着“状元门”三个大字,整座建筑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继续朝前走,看到在状元门和状元桥之间的空地上修建了四座碑亭,亭内各立一碑,上面刻着南宁不同时代修建的孔庙碑记。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原来在市内仓西门外沙市(今新华街水塔脚附近),南宋宝庆三年(1227)迁至南宁饭店处。南宁孔庙从始建到民国初期,历经三次迁建。清末以来逐渐倾圮,只剩大成殿。一九八二年,因扩建南宁饭店,终将旧孔庙拆除。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保存于广西展览馆。二〇〇七年五月南宁孔庙迁建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至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日迁建落成,历时三年多。
  南宁孔庙的建设历程,历经波折,几经辗转,从中可以窥见南宁人对孔子的敬仰之心和追随之情从不间断。毫无疑问,孔庙为南宁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如今,南宁市每年都会在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届时现场的司仪和礼生都身穿礼服、头戴礼帽,主祭嘉宾和参祭人员则披上祭巾,按照流程进行庄严的祭拜。祭孔大典包括经典诵读、启户、献馔、敬献花篮、献帛、行礼等,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孔子的仁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前往孔庙祭拜,穿状元门,走状元桥,意在祈求考试顺利,金榜题名。一些东盟国家的宾客到南宁时,也喜欢前往孔庙参观,这对进一步提高南宁的城市文化品位,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和魅力有重要的意义。
  离开状元桥,绕过泮池,穿过大成门,便来到大成殿。雄伟的大成殿共七开间,殿前八根五米高、直径大约一米的透雕龙柱,五爪金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是目前同类建筑中最大的雕龙柱。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子冕旒坐像,坐像黄铜塑身,高三点八米,放置于一点五米高的须弥座上,充分表现出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气度,“万世师表”的形象跃然心间。据说,这尊坐像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标准的孔子帝王坐像。在坐像左右和前侧,还供奉着颜回、孔伋、曾参、孟子的四圣坐像。
  离开大成殿,进入崇圣祠。崇圣祠是用南宁旧孔庙大成殿建筑材料建成,保持着明清建筑的古朴风格。崇圣祠后壁正中,是先师孔子行教像。四周墙壁上,是依照明万历年间《孔子圣迹图》烧制的五十幅红陶壁画,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了孔子的人生轨迹。
  我凝视着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孔子圣迹图》,孔夫子那些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又穿过两千多年的时空萦绕耳畔。
  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理想时,就想起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那是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第九个年头,六十二岁的他历尽艰辛,不仅得不到诸侯任用,还险些丧命,但他并没有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当我面对纸醉金迷时,就想起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夫子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当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他的这句箴言让我学会了“安贫乐道”,让我懂得了在追求利益时要遵守道义。
  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所成就,心里不禁有点飘飘然时,就想起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他却不耻下问。我告诫自己学无止境,要虚心向身边的人或者更优秀的人请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孔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宽厚。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无不体现了与人为善的思想。人生于世,没有谁能够独立存在,生活中的亲人,工作中的伙伴,生意场上的对手,缺一不可,正所谓“单线不成丝,独木不成林”。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与人为善”对于熏陶老百姓的思想、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助推作用。
  身在南宁孔庙,联想到高远的儒家学说,身心似乎又受到了一场洗礼,如沐春风。这时的孔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精神家园,它让更多的人找寻到自己曾经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了,当我离开孔庙时,身后似乎正回荡着“君子仁爱,重义轻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琅琅书声。我相信,它们将鞭策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自省,不断地努力前行。
其他文献
也许是地理上比邻的缘故吧,邕宁跟南宁在我看来密不可分。居住在南宁的我经常去邕宁闲游,拜访五圣宫,游览浦津公园,瞻仰顶蛳山遗址,吃一碗生榨粉,听一段嘹啰山歌,兴尽方归。这样的习惯我已持续多年,并且还会延续下去。  对很多外地人来说,有一个问题会让他们感到纠结:邕宁跟南宁有什么关系?南宁为什么简称邕?为什么在南宁街头还能看到邕宁的古迹?翻开历史,答案并不难找:邕宁历史悠久,自东晋大兴元年(318)始建
期刊
美丽南方,因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而得名,并扬名。  驾车沿着邕城江北大道往北行驶,十几公里,便可看到蜿蜒的邕江石埠堤将青瓦房古村落、台湾水果园、胤龙生态园、凤凰园、忠良村等“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片名为“美丽南方”的土地,并将它镶进绿城南宁旅游的曼妙画卷中。  “美丽南方”位于南宁西部,距市中心不过十五公里。从市区驱车,沿着江北大道一路向西,没多久便来到青瓦房古村落。步入村中,满眼青色的
期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敢妄称大智大悟,只是生性好水。我喜欢奔腾的小溪,喜欢清澈见底的小河,喜欢美丽迷人的湖泊,尤其喜欢辽阔无边、汹涌澎湃的大海。  从小到大,大海都是我心里最向往的地方,因为它的辽阔、包容、湛蓝和神秘。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到海边观潮阅澜,在潮起潮落中审视人生不同阶段的风景,体会生命的起伏。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大海是天真烂漫的。你看,细碎的阳光倾泻在蔚蓝的海面上,如梦似幻,好像一
期刊
一直以来,偏居西南的广西给外人没有留下什么古塔宝刹的印象,那是因为言者没有深入八桂腹地进行探寻。有人曾列出广西的十座古塔,它们分别是南宁青秀山龙象塔、横县承露塔、崇左归龙塔、宁明蓉峰塔、 平果白龙塔、靖西文昌塔、武鸣文江塔、宾阳回风塔、龙州凌云塔和桂平东塔。这些塔里,青秀山的龙象塔最令我心驰神往,每年都会登临几次。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
期刊
天灰蒙蒙的,整个小镇街道寂寥萧瑟,只有北风夹着雨雪在呼啸。  關玲烤着电炉,还是感觉有点冷。她放下手机,抬起头,突然发现店门口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瘦瘦的男孩,背着书包,穿着薄薄的棉衣,长长的头发上挂着水珠,用怯怯的眼神看着店里的货物。  关玲起身走到小男孩面前:“你要买东西吗?”  “阿姨,我……买袜子。”小男孩细弱的声音在发抖。  “哦,本店的袜子都是五元钱两双,你自己挑。”关玲说。  “阿姨,五元
期刊
曾经有个年轻人跑来说要跟我“取经”,说是取经,其实更像是来诉苦的。他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国有企业,五年过去,事业和生活没什么进展,倒是勇气和志向较刚毕业时已经有些“风头渐衰”的趋势,当年许下的“蛟龙入海,乘风破浪”的奋斗目标有多豪迈,如今的现实状况就有多令人气馁和沮丧。  年轻人在校期间,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佼佼者。但进入社会工作后,他就面临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在学校里积攒的自信和骄傲,很快就荡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小饭店里,虽然刚开张没多久,由于老板随和,饭菜可口,引来了不少乐于尝鲜的顾客。饭店的主打蛋炒饭种类多样,鲜香酥软,更使得吃客们络绎不绝。  “老鲍,老鲍!”这天中午,店主鲍仁兴的妻子急匆匆地来到后厨,向着正在烟熏火燎地炒饭的鲍仁兴一阵急吼:“外面坐不下了,把那个空桌子用了吧。”  “不能用。”  “留着干啥,看着钱不赚啊?!”  “说不用就不用,哪那么多废话!” 
期刊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凡事礼数先行。“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荀况)、“礼者,敬人也”(孔子)、“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从这些流传千古的关于“礼”的佳句可以看出中国的礼仪文化之深厚。  礼数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最难把握和拿捏的变相。恰到好处的礼数,让人舒服,给人好感,可以加深交流和感情。但如果过分地讲礼数,或施礼不当,就有可能给人
期刊
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座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一条美丽的汉江穿城而过。到单位报到后,我居住的那栋楼开窗正好面对着这条美丽的汉江水岸。  一个周末,外面下着雨,我站在窗前遥望着汉江,突然发现雨中的江岸边,伫立着一个打伞的女子,面向江水而立,长发披肩,身材高挑,一袭白色连衣裙在风雨中飘逸,她和江水雨水仿佛形成一幅山水画卷。一上午的时光她一直都在那里。  又一个周末,天气晴朗,我
期刊
门铃响的时候,倩男刚从三亚休假回来,正在洗澡。  洗完澡,她听见门外有人轻咳了一声。从猫眼里看去,一个女人低着头,神色焦急坐立不安,手里提着个编织袋,从左手换到右手,却不放到地上,很在意里面的东西,她那不知所措的样子让倩男有点好奇了,可她并不准备开门,这女人想要干什么啊?女人依然站在那里,偶尔抬头看一眼,又低下头去,却没再按门铃。又过了几分钟,女人再一次抬头关注门,她有一张憔悴但很干净的脸,接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