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去年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外资政策调整看作一剂药,显然它发挥出了应有的疗效。
2007年4月12日,商务部公布了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吸收利用外资情况,今年前三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8.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6%,一改去年我国利用外资的低迷现象。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为735.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三个百分点,5至8月更是连续走低,引发了无数人的担忧。
今年一季度引资增速的利好消息无疑显示,中国利用外资过去因“胡吃海喝”而“消化不良”的症状在“用药”后开始消除,虽然离“康复”还要一段不短的疗程,但人们从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廿年的“消化不良”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弥补建设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中國开始了吸收外资和利用外资的“进食”历程。而事实证明,外资的合理“进食”对国内经济肌体的成长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既填补了过去国内资金上的“营养不良”,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高”,还“分裂”了大量就业岗位“细胞”,并加快了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早期以填补资金缺口为导向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越来越暴露出许多弊端,在“来者不拒”引资观念下,地方对外资无限制地“胡吃海喝”,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过去,各地政府对外资给予“超国民待遇”,不仅“轻徭薄赋”,而且在土地、环保等各方面大开绿灯,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让其即使在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支撑下仍能获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外资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没有原创性研发投入的动力,大部分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出口加工贸易,当初对外开放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在多年后的今天收效甚微。另外,地方主观上造成了内外资不平等的竞争状况,挤占了国内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一时间“假外资”在国内泛滥,也因此加大了外资对GDP“贡献”的“水分”。
过多的外资政策优惠以及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还导致了外资严重的偷税漏税。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采取的转移定价手段,以“假亏损”来“合理避税”。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表明,在所调查的亏损外商投资企业中,约三分之二为非正常亏损,这些企业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
地方为了加速地方的GDP的增长,引资陷入了“饥不择食”的疯狂境地,只要能增加税收创造就业的外资,不问能耗高低,不问污染大小,一律放行,也造成了今天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以及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以环境的莫大牺牲换取经济的暂时虚高,暴露的是对经济发展的短视,埋下的是危害子孙的隐患,转变增长方式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谈何容易。
中国一直以来从沿海向内地逐步开放,为了鼓励东部沿海先“富起来”制定了诸多政策优惠。经过多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了外资对华直接投资高度集中的区域,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只有中国外资投资总额的10%。东西部地区“营养不均”在外资作用下被不断地拉大了距离。
此外,去年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总额达到了1775亿美元,,而作为我国贸易顺差主要组成部分的加工贸易顺差80%来自外资企业。巨额顺差不但频繁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而且还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重。一年来,人民币已升值近10%,2007年4月16日,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创下7.7220元的新高,这无疑会提高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除了上述的情况以外,在合资经营过程中的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外资并购带来种种隐忧、对国内民族品牌的冲击与吞噬等现象无不引发社会的“焦虑”。
政策的“对症下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我国已经度过改革开放初期资金匮乏的阶段。在过去资本与外汇的双缺口已经被双剩余所取代,对外资作为资金补充和带动出口创汇的狂热逐渐冷却下来。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拉动因素由出口逐渐向内需转变,外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也进一步弱化。
近两年来,围绕外资并购、自主创新、两税合一等议题发生的争论震动不休,外企在劳工权利、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负面新闻接二连三被媒体曝光,比如近期麦当劳违反劳动法就是典型的一例。整个国家开始了对利用外资现状的反思:中国需要怎么样的外资?通过外资要得到什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大家都清醒地意识到,重蹈过去“饥不择食”的盲目只有死路一条,在新的形式下,对利用外资政策的相机抉择和适时调整也显得更为迫切,提高“进食”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从2006年下半年起,国内开始从各层面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一系列利用外资新政策先后登场,企业所得税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环保政策,以及开发区政策等与外资相关的政策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调整。
去年8月国家六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今年初国家又开始首次将外资企业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而今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更被誉为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大调整。新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改变一直最为诟病的内外资差别性政策待遇,建立起更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软环境。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商务部利用外资工作的首要目标。今后,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优化吸收外资产业结构、发挥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作用等方面将成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点。目前,国家利用外资工作也是围绕这些重点开展的,如引导外资投向服务外包业的“千百十工程”、促进东部加贸转移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万商西进工程”正在持续地实施中。同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等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也在加紧地修订中。
在一系列的调整中,中国利用外资开始告别过去的“饥不择食”,向“健康饮食”的方向逐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