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不宜提倡私力救济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家庭暴力的回应,可能是忍受、回避(如离家出走,离婚),也可能是私力救济,还有可能诉诸公力救济,向有关机构申诉。
  由于公力救济机制不畅,实效性差,保护力度弱,范围狭窄,所以不少人选择私力救济,即通过私人的力量寻求救济,如反抗、以暴制暴、直至犯罪、杀人。受到家庭暴力侵犯的人,之所以选择私力救济,还可能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即患有所谓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出于激情而采取了较为激烈的私力救济行动。
  私力救济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普遍存在,对于家庭和谐的维持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制止家庭暴力,促使施暴者反思。但由于家庭纠纷中往往充斥着情绪性因素,故而私力救济的力度往往过大,即长期忍受,最终无法容忍时,选择了程度较为严重的私力救济。因此,我不提倡以私力救济应对家庭暴力,而应当加强沟通,平等协商,通过交涉促进家庭和谐。
  如果确实无法容忍家庭暴力,可以适当地寻求公力救济,请求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妇联等社会团体出面解决。因为考虑到这也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破坏,如果当事人不想离婚,他可能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这就需要改变我们一些传统的观念,以前我们总是习惯劝和不劝散,现在时代不同了,要和就好好过日子,要散也要好好散。对那些暴力严重的家庭,当事人要好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反家庭暴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才能使更多的家庭真正认识家庭暴力。(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官员整容其实是一种进步,至少感觉到他们开始重视自己在公众之中的形象了,既然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就可以期待他们的言词和行为也会越来越习惯于受到公众的检视。    仅凭一位整形专家所说,就认为“官员整容成风”,我觉得值得商榷,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撑。但从中透露出来的讯息和引起的争议却值得我们探讨。中国人常讲人要脸面树要皮,其实,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俗语中的“脸面”问题,已为“公关学”所替代而日益成为一门科学
民众的利益和境遇,民众的意愿和诉求,跟国家的治乱、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唐太宗对此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他把“家给人足”当作理想的境界,当作自己的追求。并一生殷殷求民富。历史上少有其比的“贞观之治”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感慨于隋朝的国富民穷    唐太宗参与领导了反隋起事和推翻隋朝的战争,目睹了富饶、强盛的隋王朝覆亡的整个过程。这个王朝迅速强大,又急遽衰落、顷刻崩溃,使世人为之惊愕,也使唐
从个人美德到公共责任的转变,使慈善成为了一种“平常行为”,捐与不捐,取决于一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仅连接“断裂”的传统慈善文化就足够了吗    当代中国急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对慈善事业的突出需求。一般来说,一个社会效益越高,对慈善的需求也越高。因为效益意味着强者对弱者的排挤,而慈善代表着强者对弱者的援助。强者与弱者之间这一既排挤又援助的张力,正是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内在机制。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