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经济管理学所学原理,就中国目前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出现失业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通过三个途径扩大就业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失业 改革 过剩 劳动力市场 结构调整
  
  失业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棘手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是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形势下,我国的失业问题却日趋严重而且其发展的潜在趋势不容乐观。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因此,要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深入分析失业形成的根源,进行科学的研究,找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规律的解决办法。
  
  一、失业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中国过去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变成公开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又称“潜在性失业”或“在职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均存在着大量的隐蔽性失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隐蔽性失业不断显性化。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隐蔽性失业公开化
  建国后,鉴于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而牺牲农业的发展战略。国家投资结构过多地向重工业部门倾斜,国家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展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当时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1952~1978年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是相当缓慢的。这样,农业在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承担着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到改革前夕,农业部门已累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农村严重的隐蔽失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于是,中国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和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中,一部分被乡镇企业就地吸收,另一部分随着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和政策日益放宽,不断涌向城市。而城市未能够有效地吸纳这些从农村流出的劳动力时,农村劳动力就从隐蔽失业转化为公开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城市隐蔽性失业显性化
  在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低工资高就业、国家包分配的劳动就业政策,形成了企业人浮于事、大量冗员存在、劳动效率低下的状况。这种就业政策,将当时的公开失业转化为隐蔽失业,使企业的劳动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用工制度也缺乏激励机制,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企业迫切期望减少“隐蔽失业”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例如股份制改造进程中分离富裕人员,以及企业减员增效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政府也在尽可能想办法解决企业负担,减少企业的社会职能,以促进经济持续而稳步的增长。在这种趋势下,过去的隐蔽失业逐步显性化。
  (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的技能类型与现有的就业岗位不一致,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劳动力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就业观念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当前,结构性失业在我国比较突出。
  众所周知,在体制转轨阶段,由于全国统一市场尚不发达,再分配机制的地方利益分配关系安排不够合理,国家产业政策应有的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重复建设和地方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这样,不但生产要素得不到优化配置,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这从根本上阻碍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在市场供求形势总体上已經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卖方市场初步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时,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而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压缩一些产业部门的投资和就业的同时,增加一些产业部门的投资和就业。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压缩淘汰过剩的落后生产力,努力实现产业振兴。其中,压缩淘汰过剩的落后生产力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实现产业振兴,发展高新技术及第三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约束下,尚未全面启动,相对滞后,形成了中国目前的产业空洞。其结果便是大批企业职工纷纷下岗。在这些下岗职工中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同时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较深,没能力或者不愿意走到新的岗位,造成大量结构性失业。
  (三)总需求不足,造成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造成的失业,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经济萧条而造成对劳动力需求不足。
  目前,国内需求不旺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造成国内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就在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从消费需求方向来看:由于市场改革的加速,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大批下岗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等,导致人们对收入预期心理下降,未来消费支出预期上升,造成储蓄倾向增加而消费倾向减少,消费需求不振。在农村,农业继续徘徊,农产品市场结构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进一步约束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得农村消费不旺。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市场化,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化趋势发展。据有关部门调查,1989年我国最富有的20%的家庭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9.38%,最贫穷的20%的家庭占全部收入的11.65%。而2005年的数据表明:前者上升至52.14%,后者下降至3.57%。这种财富的过量集中必然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
  从投资需求来看:首先消费不足制约了投资需求。从根本上讲,投资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加,投资不可能无限制的循环下去。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消费仍然出现继续滑坡,使得投资的乘数效应大大降低。其次银行对市场前景和贷款安全性的担忧,使各国有商业银行从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采取“借贷”的不积极态度,限制了企业的生产投资。
  因此,投资不足和消费不足构成了国内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原动力。在这种形势下,供给过剩,商品价格低迷,众多企业开工不足,人们的就业机会减少,形成了目前的周期性失业。
  (四)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总量不相适应,造成劳动力总量的绝对过剩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在人口政策方面的决策失误,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造成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膨胀,给今天和明天带来巨大的失业源。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遭遇的情况有所不同。
  
  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
  
  (一)继续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就业率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根据奥肯定理,实现国民经济增加2.5%,则失业率就减少1%左右。因此,增加就业必然以发展经济为首要条件。
  1.积极发农村经济,多渠道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据统计,2004年在中国的消费支出中,农村约占32%,而农村人口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占近70%由此可见,农业增长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入和农民的购买力,从而对农村市场的景气和扩张,乃至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产生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的部门,农业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关键。
  因此,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济和多种经营,是多渠道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作为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加以正确规划和引导。
  2.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梯次转移,努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生产力多元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从东向西呈逐步降低的序列,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和城市也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生产的差异决定了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相应差异,使某些非必需的耐用消费品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上已经饱和,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上缺乏有效需求。因此,在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把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相当市场潜力的产业沿着国民消费梯度下移而逐步由东向西,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既可节省资金,盘活资产,使东部城市现有的相对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与中西部、农村便宜的勞动力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得到有效地结合重组,带动中西部及农村的发展,同时为东部及城市地区的高新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腾出了经济区间,还可以缩小城乡差异,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只有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及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国民经济才可能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创造出更多的就业空间。
  3.要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范围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同整个经济快速增长形成巨大反差,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通讯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和金融、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育不足,不仅给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影响着就业范围的扩大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今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应在扩大就业容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发展潜力大、预期效益好、符合国内居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行业部门。具体来说,就是着重发展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以“安居工程”和健全维修服务、经纪代理、物业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房地产业;以生活服务、卫生保健、文体娱乐、婴幼教育、养老托老等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以连锁经营、物资代理和配送制等业务为代表的新型流通业;以电子出版和系统维护、设备修理为内涵的信息服务业;以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的金融保险业;以及广告咨询、科技服务、文化、体育等十大增长点。
  (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增进就业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增加教育投资,普及教育。今年中国高校扩大招生,就是一种有效的长远人力投资。这样既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又可以暂缓就业压力。
  从短期来看,是对工人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对由于技术不适应而失业的工人进行培训,增强它们的就业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失业人员的总体状况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二是工作技能单一;三是知识老化。鉴于此,为切实解决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网络。主要包栝三个方面:其一,单位培训。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经常的技能提高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要,减少失业源。其二,政府培训。政府从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实际出发,对本地区的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分门别类地定向培训,使他们有能力走上新的岗位。其三,社会培训。这是一种加强成人再教育,实现终生教育的有效措施。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因此,每个人都应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在这种形势下各院校应充分利用目前的通讯设备进行远程教育,或者,在本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拓宽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劳动者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变化,增强竞争力,减少失业。
  当今许多西方国家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为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也应借鉴别人的经验,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在职人员的就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使大量的失业者成为合格的就业者,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打下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失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例如劳动供求的信息不畅通,就业介绍机构的缺乏等等,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使工人找到满意的工厂,企业也能得到它们所需要的工人。这无疑会有效减少失业。
  目前,尽管劳动力市场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且政府缺乏系统有效地管理。因此,从职业介绍,就业信息的传递、招聘到用工制度,存在着种种混乱现象,致使劳动力市场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鉴于此,必须积极培育,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开拓地区求职咨询,职业介绍等就业中介机构和各类人员交流场所,为本地区待业职工再就业服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和发展局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第二步,建立和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国家法令,政策规定指导下,通过全国性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中心,实现全国的职业介绍连网,实现全国范围不同单位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大流动和大重组。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各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严厉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钢.失业属性与中国失业问题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
  [2]中国科学院国情小组.就业与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沈立人.中国失业者[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身心的投入其中,所以,在进行教学时,笔者主张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实践与互动去感受、去把握、去创造。  【关键词】音乐课 “动” “听” 训练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身心的投入其中。  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呢?笔者主张让他们不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最基础、最直接的作用,它也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学院背景,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五个方面的评价调研,结合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特性,探讨大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尽快确立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的途径与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思路与合理的课堂结构,更需要不断更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笔者拟在本文中就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多媒体课件 学习兴趣 情感体验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它对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审美力以及丰富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
【摘 要】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时尚的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健美操已列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出发点,笔者深入探讨了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健美操    一、现状和问题    1.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不实用性  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中 ,成套技术占
【摘要】 思政课是完善学生思想认知,向学生传达民族精神的重要课程,在任何阶段的教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该区域内的红色资源理应融入学校的思政课程。为探索广州红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案,本文从学生对广州红色资源的认知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融合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时间分配安排等方面的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 初中思政课 广州红色资源
【摘要】 基于问题情景的知识逻辑图对传统逻辑图的创新探索,有利于盘活教学资源,彰显学科真理性力量;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素质新人;锻炼教师专业本领,打造素质教师。但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耗时长、学生主动性较弱,技术支撑欠缺等问题。   【关键词】 问题情景 知识逻辑图 教学工具 思维品质 运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笔者从事高校教育近20年,广泛搜集、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实践推广,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受益匪浅。2007-2008年度作为访问学者,有幸深入多所美国高校,用一年的时间参观、调研、学习、走访,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再次感受到美国教育制度中许多先进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 导师制度 J-TERM    据教育部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各级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本文试从创设情景、对比设问、故事引入、开展活动、和现实功能五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对当前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作出了分析,指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随后结合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对生物教研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措施 教
【摘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成长的历程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的陪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班级管理中笔者认为班主任付出了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的反馈,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倾注爱在里面,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就针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怎样渗透爱心教育,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