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公开课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74-01
  在教学一线十几年的教师都知道每天的课该如何上更有时效性,但如果想上好一节公开课就一定要动脑筋了。多年来我虽有过多次公开课的经历,但是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全新而富有挑战性的。下面我就结合我觉得收获最多的两次出课经历谈一谈自己是如何上公开课的。
  一次是2011年4月在我区参加的名师大课堂活动中,我承担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这次的出课是我经历的最大型的一次公开课活动,又有南方的教育专家进行点评,我异常紧张生怕出现意外,因此我上网查阅了许多关于这节课的资料录像等,没有像以前那样自己琢磨敲定教学的目标,又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借鉴了几个教学实录中的设计。虽然整节课没有太大的纰漏,但还是因为没有关注自己的学生情况,临时又发生了一些状况让我有些无法应对,致使课堂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让我特别懊悔。专家在评析时道破了我的痛楚,这个教训让我铭记终身。这次经历让我总结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讲课也如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借鉴可以,但照搬绝不是个好主意。
  另外一次要说的是刚刚结束的一次让区“骨干教师与拔尖人才展示课”的出课活动,它带给我的是快乐与思考。课堂上的收获与遗憾,都那么让我难忘。首先在备课上,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备课标、备教参、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在对课标的理解上,我几乎熟看成背,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材教参我更是细细分析,浏览了几个版本的教材,加之对学生情况及自己教学风格与能力的研究,综合以上条件我准备了《什么是周长》一课。
  回看课堂,短短的40分钟,却有许多临时生成的状况与事件,会使得预设变得苍白无力,但是为了使课堂更加完美,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我们还是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就是这些努力才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再看课后评议,我的数学课得到了专家与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但是金无足赤,我在备课时自己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综合实践方面的处理上还是被专家一语道破了,从多次的亲身体验我深刻感触到如果备课时有困惑的地方没能明了,我们往往会忽略或不予深刻探究,那么它会成为此堂课的灰色角落,反之也许会成为引人赞誉的的亮点。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一门遗憾的艺术,使它显得更加富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挑战性。这节课有几处遗憾与困惑也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在课后点评时专家指出几点(1)教材上的情境利用不够恰当,使得示范效果不够。今后要思考对于教材的透彻理解问题。(2)本节课教学只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可涉及下节课的其他目标。也就是不可目标定位太高,不能为了公开课内容的丰富而掺假太深的内容,要逐步落实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3)小组合作怎样更有时效性?前提布置任务要清楚明了,教师要思考课堂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结合这些工作实例和多次的外出学习,在专家教授的专业培训中,我从中慢慢总结了上一节公开课的一般过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希望大家取精去粕。
  首先是选课:要结合自己的所长与上课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做课。我一般喜欢选学生动手动脑结合的几何与图形部分的课型。
  然后就是备课:
  第一、是读懂课标关于此课隶属的部分在前后学段中的总体地位及目标、重点难点的解读。
  第二、做好课前调查,这一点很重要,了解学生现状,才可以结合课标准确定出目标与重难点。多次的的学习听课都有专家提到了这一备,备学生。避免我们授课时出现目标定的过深或者过浅的情况。我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里,就没有提前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导致课上做了无用功,耽误了其他活动的时间,重点难点没能突破。我吸取了失败的经验,从此每次都会课下单独询问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我要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再结合新知确定好教学目标,有了这个前提的把握,才会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有了人们所期望的时效性。
  第三、综合以上几点对课标、教参、教材、学生的总体把握,进而着手进行课的主体设计。
  我把数学课堂一般分为三大部分来设计,即导入,新知形成,巩固延伸。我的导入设计一般会很动脑筋地研究,因为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导人才会使师生消除课前的紧张情绪,令课堂气氛自然顺畅。才会水到渠成。新知的学习是整节课的中心,是三维目标实现的环节,都要以课标中的理念为理念,因而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教者要设计相应的学习探究方式,如数与代数部分一般选择讲练结合,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几何与图形部分一定要结合生活,以体验为主,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学习,总之根据不同性质的知识选择适合方式来设计,教学效果才会有好的保障。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甚至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尝试才行。对于习题的处理及知识延伸部分,要多花心思推敲,既要有梯度,又要对知识有所延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板书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力求既简单明了体现本课的重点,又要化抽象为具體符合儿童心理。
  最后是上课: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是课堂上要处理好的问题,处理好会锦上添花,但是处理不当,便会玉中出暇。这就是教育机智方面的问题了,教育机智要求教师有灵活机敏的头脑、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我觉得这方面需要多看些关于教学技巧方面的书籍,并依靠在实践中自觉的去摸索、培养和锻炼。
  多年来,参加了多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每次都有一些想法和感晤,但都像沙子般散落在记忆的沙滩上,以至于今天再来整理它们时,才觉得无处下手,攥紧则漏,攥松则散,今后我们都要做个有心人,在成长中时刻整理好自己的思想,走好专业发展的每一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72-01  引言  化学新课程高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大旗,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规律为指导,以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来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
期刊
[摘要]在現代工业、商业、民用建筑中,钢结构工程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是重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在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准确把握安装施工的要点,并且进行严格的管控。本文结合实例工程,针对现代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建筑;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对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矿渣粉进行调节,通过控制掺合料自身的质量,增加掺合料用量以节约水泥用量,从而节约混凝土的成本。试验表明:粉煤灰严格控制烧失量,不超过2%;矿渣粉严格控制比表面积不小于350m2/kg,由于过细矿渣粉不利于控制混凝土水化温升和防裂,一般不大于450m2/kg為宜。根据现场实际各种原材料的变化,适当调整掺合料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混凝土 掺合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现今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改变教学现状,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75-01  引言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文言文教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原材料及配制參数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问题,配置高性能路用水泥混凝土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耐久性,水泥混凝土,外加剂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趋发展,居民家用电器逐渐增多,住宅设计由原来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电气线路、配电设备也越来越复杂,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就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起到交流与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电气;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48-01  1.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和
期刊
[摘要]本文從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出发,详细地进行了高层建筑给水、消防和排水的分析与计算,从而在感性上给读者对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思路和轮廓。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51-02
期刊
[摘要]岩土勘察是建设工程时的基础性工作,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勘查工作是否详实,而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技术,若想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最新技术,那么就要对理论以及规范、规程的学习进行加强,以便来提高工作质量。在对岩土勘察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精心的对待勘察工作,提出的资料要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开展的工作要认真细致的完成,注意对经验的积累,不断地总结提高,准确无误的完成岩土勘察
期刊
[摘要]通过对近年新课标卷的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考纲要求,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制定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有效性;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79-01  通过对近几年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的分析,不难发现高考整体难度适中,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非常重视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增速,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课程对接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过快,很多细节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践性社会人才的一个平台,需要针对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接能力,保证学员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善计算机使用的不足,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接的效果,达到学员的满意度,改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