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实践应当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写作思维的认知过程。基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写作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写作思维不断深入拓展、对文学的鉴赏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上。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将抽象的写作思维转化成具体可感,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可视化,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思维可视化的路径。
一、借助教材和思维导图,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要求学生口头叙述相关主题的故事,将要用到的例子罗列出来,再通过作文提纲来理清思路。实践表明,在学生构思的阶段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效果更突出。
(一)基于教材,明确写作目标
统编教材中各单元的写作要求十分详尽明确,因此教师要首先明确每单元作文教学的不同目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为例,本册一共有八次写作,除去一次是写作单元,其余七次都是在学完本单元后写作,这七次的写作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让生活更美好”“笔尖流出的故事”“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从文体来看,涵盖了从应用文到小说等多种文体。每个单元的写作主题除对文体作出限制外,还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能力要求。每个单元都附有便于学生理解的图文材料。如“多彩的活动”提供了三幅图片,一幅与戏曲相关,一幅与拔河相关,还有一幅是志愿者活动的现场;同时在文字材料中列举了各种活动。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对启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兴趣具有重大意义,学生也可以借此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各种活动。而在“我的拿手好戏”中,通过列写作提纲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提纲对理清写作顺序的重要意义。将教材中的材料用好、用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对学生写作构思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写作选材
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收集归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以“多彩的活动”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场景进行描写和刻画,点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物、准备流程等,让学生对曾经参加过的活动进行回忆,以此为基础完成一次写作。
“气泡图”也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图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点面关系,熟悉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此外,结构可视图的“鱼骨图”也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可视化图形。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将“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和感受叙述清楚。这就要求学生明确整个写作过程中的重点,并且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树状图、流程图等也是能够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二、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构思是写作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水平的高低有重要影响。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观念,又称“布局”。在构思时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抽象的写作思维具体可感。
(一)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关键词,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对核心词的拓展和发散让学生在构思时开拓思维,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未来进行想象,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安排写作结构
影响当下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除了想象力不足,还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写作思路闭塞等原因。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路进行结构化分析,就会让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严谨、行文更流畅、逻辑更清晰。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分析文章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体会其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夏天的启示”的写作中,借鉴前人的手法进行写作。
(三)基于思维导图、组织讨论交流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平等友好的探讨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展开有效的讨论。在教学“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运用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核心词,对细化得出的对象进行描述。请学生做小教师,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而教师此刻充当学生的角色,对“小老师”的講授进行提问,让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平等顺畅。
三、借助例文片段,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学生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如果只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掌握相应的思考方法,必然难以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够完整有序地写记叙文了,但是针对怎样才能在写作中生动细腻地表达真情实感,采用什么写作手法引发读者的共鸣,仍然缺少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以“如何更好地融入感情”为教学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加深学生对心理描写和联想等多角度的理解。
例文片段一: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窃读记》)
师:同学们在读《窃读记》时,有没有注意到林海音在找书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你们看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得怎么样?
师:这段心理描写在文中有什么突出的作用?
例文片段二: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全神贯注》)
师:我们这个单元的“词句段运用”里有一个语段,选自《全神贯注》。你们看,罗丹的专注是不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小段联想描写完美地体现了罗丹的专注精神。
通过以上文章片段的对比,可以将心理描写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手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将思维变得可视化,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入可视化分析手段,通过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形式对写作思维进行结构化分析,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写作思维和手法,以发散思维和严谨完整的结构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泽利.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1).
[2]陈婧雅,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关于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7(1).
[3]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一、借助教材和思维导图,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要求学生口头叙述相关主题的故事,将要用到的例子罗列出来,再通过作文提纲来理清思路。实践表明,在学生构思的阶段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使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效果更突出。
(一)基于教材,明确写作目标
统编教材中各单元的写作要求十分详尽明确,因此教师要首先明确每单元作文教学的不同目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为例,本册一共有八次写作,除去一次是写作单元,其余七次都是在学完本单元后写作,这七次的写作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让生活更美好”“笔尖流出的故事”“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从文体来看,涵盖了从应用文到小说等多种文体。每个单元的写作主题除对文体作出限制外,还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能力要求。每个单元都附有便于学生理解的图文材料。如“多彩的活动”提供了三幅图片,一幅与戏曲相关,一幅与拔河相关,还有一幅是志愿者活动的现场;同时在文字材料中列举了各种活动。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对启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兴趣具有重大意义,学生也可以借此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各种活动。而在“我的拿手好戏”中,通过列写作提纲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提纲对理清写作顺序的重要意义。将教材中的材料用好、用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对学生写作构思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写作选材
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收集归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以“多彩的活动”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场景进行描写和刻画,点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物、准备流程等,让学生对曾经参加过的活动进行回忆,以此为基础完成一次写作。
“气泡图”也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图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点面关系,熟悉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此外,结构可视图的“鱼骨图”也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可视化图形。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将“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和感受叙述清楚。这就要求学生明确整个写作过程中的重点,并且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树状图、流程图等也是能够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二、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构思,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构思是写作活动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水平的高低有重要影响。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观念,又称“布局”。在构思时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抽象的写作思维具体可感。
(一)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关键词,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对核心词的拓展和发散让学生在构思时开拓思维,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未来进行想象,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安排写作结构
影响当下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除了想象力不足,还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写作思路闭塞等原因。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路进行结构化分析,就会让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严谨、行文更流畅、逻辑更清晰。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分析文章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体会其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夏天的启示”的写作中,借鉴前人的手法进行写作。
(三)基于思维导图、组织讨论交流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平等友好的探讨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展开有效的讨论。在教学“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运用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核心词,对细化得出的对象进行描述。请学生做小教师,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而教师此刻充当学生的角色,对“小老师”的講授进行提问,让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平等顺畅。
三、借助例文片段,将写作思维可视化
学生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如果只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掌握相应的思考方法,必然难以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够完整有序地写记叙文了,但是针对怎样才能在写作中生动细腻地表达真情实感,采用什么写作手法引发读者的共鸣,仍然缺少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以“如何更好地融入感情”为教学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加深学生对心理描写和联想等多角度的理解。
例文片段一: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窃读记》)
师:同学们在读《窃读记》时,有没有注意到林海音在找书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你们看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得怎么样?
师:这段心理描写在文中有什么突出的作用?
例文片段二: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全神贯注》)
师:我们这个单元的“词句段运用”里有一个语段,选自《全神贯注》。你们看,罗丹的专注是不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小段联想描写完美地体现了罗丹的专注精神。
通过以上文章片段的对比,可以将心理描写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手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将思维变得可视化,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有重要意义。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入可视化分析手段,通过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形式对写作思维进行结构化分析,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写作思维和手法,以发散思维和严谨完整的结构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泽利.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1).
[2]陈婧雅,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关于小学语文思维可视化课堂构建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7(1).
[3]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