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近几年,为使我校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政教处组织年级长和班主任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素质教育研究,探索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整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提高修养。
按高中生的思想年龄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使德育教育序列化、系统化,目标任务分期实施,促使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也就是说,将德育工作目标分学年安排,学年中的任务又分学期落实,每一个学期中的每一个月都有一个教育的主题。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只有系统化地规划,科学合理地把目标任务分期落实,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培养与有效有序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班级管理,科学有序,针对性强,提高修养。
(一)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五个一”要求。
落实班主任工作要求,严格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基层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否严格、措施是否落实,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求班主任认真落实工作中“五个一”的要求——即每天早到校与学生见一面,对学生进行考勤,观察学生的表现,寻找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每周批改学生的周记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每周召开一次班会,对学生存在的思想、行为习惯问题开展及时的有意教育,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治;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掌握到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等。班主任在贯彻落实“五个一”的工作要求中,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联合班干部的力量,在班会课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切实履行德育量化评比,促进个人、集体的道德养成。
班级管理实行分组管理,以集体约束个人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德育量化计算评比,学期结束将德育量化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依据。
(三)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推进自治,提高思想修养。
班主任不可能时刻跟着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当中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没法及时发现,因而创造条件,让班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让班干部来参与管理,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更快、更好。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值日班干部负责对学生的值日情况进行检查、对两操(早操和眼保健操)进行评分、对自习课进行值班,登记自习时的纪律情况,并将情况公布在公布栏中。班主任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工作情况,教会学生干部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利用班干部对学生进行自管、自治,有利于促进班干部做好榜样,自己做好了,才能管理其他同学,增加了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持续训练,内驱外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须从行为习惯抓起,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训练。可谓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四、联系实际,推进序列,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一)利用节日或纪念日开展道德主题教育。
一些节日或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根据这些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或开展纪念活动,在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纪念日中,都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识,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时事追踪,贴近实际,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时事追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对社会公民道德事件展开讨论,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就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习惯能深深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习惯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正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起,制定好培养的目标计划,严格管理,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树立起正面的学习典范,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训练,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等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现代文明公民。
一、整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提高修养。
按高中生的思想年龄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使德育教育序列化、系统化,目标任务分期实施,促使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也就是说,将德育工作目标分学年安排,学年中的任务又分学期落实,每一个学期中的每一个月都有一个教育的主题。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只有系统化地规划,科学合理地把目标任务分期落实,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培养与有效有序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班级管理,科学有序,针对性强,提高修养。
(一)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的“五个一”要求。
落实班主任工作要求,严格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基层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否严格、措施是否落实,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求班主任认真落实工作中“五个一”的要求——即每天早到校与学生见一面,对学生进行考勤,观察学生的表现,寻找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每周批改学生的周记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每周召开一次班会,对学生存在的思想、行为习惯问题开展及时的有意教育,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治;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掌握到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等。班主任在贯彻落实“五个一”的工作要求中,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联合班干部的力量,在班会课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切实履行德育量化评比,促进个人、集体的道德养成。
班级管理实行分组管理,以集体约束个人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德育量化计算评比,学期结束将德育量化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依据。
(三)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推进自治,提高思想修养。
班主任不可能时刻跟着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当中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没法及时发现,因而创造条件,让班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让班干部来参与管理,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更快、更好。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值日班干部负责对学生的值日情况进行检查、对两操(早操和眼保健操)进行评分、对自习课进行值班,登记自习时的纪律情况,并将情况公布在公布栏中。班主任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工作情况,教会学生干部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利用班干部对学生进行自管、自治,有利于促进班干部做好榜样,自己做好了,才能管理其他同学,增加了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持续训练,内驱外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须从行为习惯抓起,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训练。可谓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四、联系实际,推进序列,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一)利用节日或纪念日开展道德主题教育。
一些节日或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根据这些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或开展纪念活动,在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纪念日中,都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识,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时事追踪,贴近实际,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时事追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对社会公民道德事件展开讨论,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就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习惯能深深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习惯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正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起,制定好培养的目标计划,严格管理,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树立起正面的学习典范,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训练,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等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现代文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