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基础的音乐渗透策略研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心灵是最纯净、最敏感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美好的心灵之旅呢?我们的做法是:以文学为基础,恰当渗透音乐的元素。尝试通过文学作品和音乐的整合教学。从作品关键的审美因素中引导孩子去感受、聆听、想象和表达;在音乐的渗透下,更好地触发孩子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悟能力,并在获得美的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文学艺术的境界。让爱和美带着这些稚嫩的心灵开始美好的情感之旅。
  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文学和音乐究竟如何进行渗透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和音乐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形象、情节的回旋和夸张;重音、节拍、节奏的起伏: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给人带来美感,等等。由此,从认真寻找文学和音乐的共通之中,我们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文学和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把文学和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作为最重要的渗透依据和切入点,那就可以实现三方面的综合:(1)还原艺术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恢复文学和音乐内部之间的有机沟通,让幼儿在两者整合的氛围中感受美好;(2)促使幼儿建立文学和音乐的通感,实现两种感觉的交汇融合,从而促进幼儿深入地把握和体验艺术作品的内涵;(3)实现艺术感知、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的整合,有效促进幼儿整合性感觉、整合性理解的形成。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迸发出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的火花。
  要实现文学和音乐的有机渗透。关键是要加强渗透的策略研究,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情节的渲染。在和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你会轻易地发现,很多孩子会非常专注于倾听故事。但同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细节常常会忽视或对某些情节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当这些细节影响到幼儿整体把握文学作品时,音乐的介入实在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比如,在讲述故事《温妮·普的遭遇》时,我们请幼儿注意听这个故事:听到哪里觉得特别有趣,特别好笑;听到哪里觉得自己大松了一口气。特别愉快。活动结果表明:孩子们对小熊被卡在洞中不能进也不能出以及小熊乐意用自己的后腿当小兔的毛巾架感到非常滑稽好笑,但对小熊接受小兔的建议,安然在洞中不吃不喝,等着自己变瘦,最终被拔出洞这些情节体会不够深入。而这些内容正集中反映出了小熊前后心情的剧烈变化及其憨态可掬的形象特征。为帮助孩子理解这些情节。在故事讲述到小动物开始一起拉小熊出洞,且最终被拔出的一瞬间,我们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效果:先加入一连串断断续续的滑音,营造出小熊的鼻子、前爪、头、身体一点点被拔出来的感觉,最后再加入一个强有力的大三和弦,烘托出小熊终于获得自由的愉快感、轻松感。音乐的渗入,既强化了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又触发了幼儿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然地和小动物一起使劲。故事情节和音效浑然一体。其中音乐和语言整合的纽带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宣泄。此时此刻,音乐的出现有效地烘托了文学的意境,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达到了自然天成的境地。
  2、氛围的烘托。在进行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时我们发现,除了采用具体直观的图片效果、创设模拟情境、发挥多媒体综合功能等手段外,音乐的有效整合更能激起形象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让幼儿置身于其声可闻、其形可见、其境可感的境地,使幼儿不由自主地进入作品,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美。如诗歌《谁看见过风》:谁看见过风?/你没有,我也不能。/不过当枝头的叶子瑟瑟抖动时,风就在走过。/谁看见过风?/你没有,我也不能。/可是当叶子们垂下他们的脸庞。风就在吹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首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你们能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从哪里你能感受到风呢?带着问题,教师播放悠扬、柔美的音乐。让孩子在音乐声中进行自由的想象、回忆。在音乐的感染下,幼儿似乎感受到了风的来临。此时。教师合着音乐的节拍。轻声抒情地反复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诵。在欣赏这首优美的诗歌后,教师请幼儿一边听一边想:风还从哪里走过,尝试用和诗歌里一样好听的话来说说,最后,在优美的音乐中。教师鼓励孩子逐个把自己想到的诗句连起来。编进诗歌里。活动中,柔美、轻盈、具有风的特质的音乐氛围,启迪了幼儿的心智,让幼儿在风的感觉中开怀地吸纳文学作品的柔美,恬静;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热爱。
  3、情感的凸现。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价值,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但即便是儿童文学作品,它所描述的情感也都不是直白的,需要通过在不断深入体验作品的过程中去把握、去体会。我们知道,个体情绪情感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通过个体不断地感受、体验、理解而逐步深化。因此,引导幼儿把握作品中的情绪情感,需要注意通过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丰富、积累、整合这些经验,“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通过反复、夸张、强调等方式促使幼儿与作品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从而完成作品情感的再现、内化和升华。比如,故事《大衣飞起来了》是这样描述主人公“波尔诃”的:波尔诃迟到了,他把左脚上的皮鞋穿到右脚上去。他的左脚呢却穿着一只拖鞋。他穿上了大衣,却忘记了扣扣子。此外,他大衣上的扣子也只剩下一颗了。波尔诃在街上拼命赶路。风吹得很大,一会儿工夫,他的大衣就被吹走了,吹到了树上,吹到屋顶上去了。不难发现,这字里行间很夸张地描述了一个狼狈不堪的主人公,看了他这幅模样,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慌张和忙乱。为了突出作品所体现的这种情绪,在请幼儿欣赏这个故事时。我们特别加入了一段幽默又略显紧张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衬托下,波尔诃的形象被鲜明地凸现了出来。对会飞的大衣的神往、惊奇、喜爱是这个故事反复回旋的情感主题。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如果从头到尾都用音乐来衬托,主题反而给弱化了。因此,我们只在故事几个关键的地方渗入了音乐:一是大衣在屋顶上像一架小飞机一样高兴地飞:二是在大衣摆弄着它那两只空空洞洞的袖子,从这个屋顶飘向那个屋顶:三是在大衣开始很温顺地拍起它的双袖,慢慢地飞下来,像一只听话的小麻雀。落到丁姆的脚边。这三个地方讲述了大衣在不同的情景中轻盈而自在飞翔的情景,故事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反复的,一层更进一层的重叠、回旋和强调的。为此,在这三段故事中,我们选用了同一段音乐,让它造成反复回荡、不断强化的感觉。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的处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在听到这些地方时,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摆动自己的双臂,好像自己就是那件飘飘悠悠的大衣,那种对大衣由衷喜爱的情感油然而生。
  4、角色特征的夸张。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作品形象通过和音乐的整合。是否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进作品,走近形象, 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感受到真、善、美呢?我们尝试用音乐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渲染,实现文学形象和音乐的整合。比如,故事《熊的耳朵哪去了》中,小熊糊里糊涂到竟然连自己的耳朵上哪儿了也弄不明白(小兔昨天荡秋千的时候风太大,把耳朵吹掉后找不着了,小熊路过时就把耳朵借给了小兔。可是它已经不记得了这件事了)。如何帮助幼儿对这个糊涂、憨厚又充满爱心的小熊形象加深理解?我们根据故事的情节和故事角色的特点。在小熊每次糊里糊涂回答完小动物的问题后,播放一段诙谐、活泼的音乐,反复强调小动物“笑着走开了”这个情节,由其他动物的反复窃笑夸张地突出了小熊的角色特征,使故事情节与音乐相得益彰,如此。可爱又憨厚的小熊形象被深深地根植于幼儿的心田中了。
  5、主题的升华。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特点,但它更以具体的形象、艺术的语言,夸张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与幼儿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它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性格,提高审美趣味,催发想象力和感受力,又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净化心灵,给幼儿以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而就幼儿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来说,其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审美活动的基础上。音乐的结合恰恰在审美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作品主题的升华、情感的宣泄找到了合理的切合点。比如,有个描述母子之爱的故事《每一次,珂比珂》,读来让人有忍不住要流泪的感觉。如此优秀的作品,如何引导幼儿来体会其中的意味?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了故事中最关键的几个动情之处,配以音乐《圣母颂》,在音乐的衬托下,孩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故事的情绪中,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相互辉映,给了孩子更大的感受和想象空间。两者的整合促发了幼儿情感的共鸣。活动后孩子们说:这个故事让人听了感到很舒服、很感动,我不会离开妈妈的……多么纯真、多么动情的话语。因为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激起了孩子心灵深处最温柔的爱。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吧!
  通过文学和音乐的有机整合,教师感受到孩子真正走进了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在和自己、和作品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如此整合。注重了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性体验——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另外,在渗透过程中,我们抓准了音乐与文学作品的结合点,实现了让孩子在文学和音乐的艺术境界中开始心灵旅行的构想。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推动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广东省肇庆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真正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為城乡居民提供多种服务,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至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
2018年9月7日,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因病逝世。提到盛中国,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梁祝》。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从莫斯科留学归来的盛中国改编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也成为他演奏次数最多、最受欢迎的作品。  盛中国出生于音乐世家。“1984年,中国的音乐界出了一件盛事。一个家庭的三代人十二把小提琴,同时出现在一座舞台上正式演出。这个家庭就是盛氏小提琴之家。”盛中国的母亲朱冰在回忆录《我的故事》里这样记
文言故事一  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耳,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故事大意】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一直以来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关注学科。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为学生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题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的设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更多的是进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思路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思
我一向不喜欢烟花这一类物什,尖利地划破夜空,像把中间的一段黑色用火一般的炙热和发烫的速度给熔化了一般,继而震耳欲聋地炸开,消失殆尽,最后余下浓重的硝烟味。  但我却对灯笼印象极佳,它不像现代照明灯那般亮如白昼,撕裂黑夜的魂魄,也不似烟花硝烟浓重,倒像是隔了一层纱,有些薄凉却温热,安静而不喧闹。脑海中常会浮现古代深宫女子手中精致的八角灯笼,或是新年时满街红红亮亮又影影绰绰的灯影,不禁想到“灯火阑珊处
【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处繁华,心静不动,宁静处之,方能真正放下;坦然待之,才能看清根本。外在的浮华,不及自身的追求可贵;保持人生的最美姿态,演绎本色的人格品质,才能让人心生钦佩。  要求:请以“最美姿态”为话题,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所给文字围绕“保持本心,不受外界影响,才是人生最美姿态”这一主题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个办园历史较短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龄短,教学经验少,教学研究的经验更少。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开展适合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在外请专家分析幼儿园实情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首先向原先条件与我园相似的姐妹幼儿园学习它们的教研经验,了解其研究课题的思路和特点、课题研究开展的步骤和方法;其次,在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确定了“找准优势、先易后难、逐步
是的,“我”只有一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不可能有另一个与我完全相同的十二岁女孩,哪怕与我孪生,哪怕将我克隆。我,独一无二的我。我拥有我的身体、我的情感、我的思维、我的精神。这些,都是我所独有的。  我,独一无二的我,一个热爱美食的女孩。金庸老先生曾经说过:“爱笑的姑娘,运气总不会太差。”放到我这里,或许可以说:“爱吃的姑娘,运气总不会太差。”吃饱了,才有劲头开心,有力气伤心。
摘要: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设置的。充足的睡眠不仅具有调整幼儿正常机能的作用,并且对幼儿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目前幼儿午睡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查找幼儿午睡困难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分析入手,为帮助幼儿“酣然入睡”提出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午睡困难;对策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在午睡时生长
有始有终,是万物的规律;起点便是终点,是人生的奥妙。而我们,正在这漫漫长路上行走,走向人的终点。  人生如雨,是默默的。我打着伞,在雨中走过。望着阴沉沉的天空,淅淅沥沥的雨从天而降到达地面,却无法再次回到天空。从开始到落下的前一刻,雨点儿都从未发出一丝的声音,直到落下,到达它的终点——与大地融为一体,人们才可能注意到它的存在。伸出手,雨点落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干了,无声无息。  人生如落花,是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