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动态血压的测量对预防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血压不但受到心脏射血功能、体循环阻力、血管壁张力、血管中血液容量、血液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还受神经、内分泌等调节。因此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大便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安静、心平气和则可使血压维持正常。血压不仅随年龄、季节而变化,而且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相差最大可达40毫米汞柱。因此,血压在一日之内波动较大,一日测一次甚至或几次血压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环境下的血压情况。人们长期以来以诊室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标准,没有考虑到血压的波动性,有可能使全天内某个时段血压升高者漏诊,也不能识别出那些“隐性”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开展弥补了一些诊室血压诊断的不足,但人们对此了解和重视不够。
动态血压全称为无创伤性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受检者佩戴血压记录仪连续记录按设计模式要求的白昼、夜间血压,从而避免了单次测血压之间的客观差异和“白大衣现象”,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有助于评价降压药物是降压效果和靶器官损伤程度及推测高血压的预后。
2005年,美国JACC杂志公布了一项题为《24小时ABPM评价“隐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的报告,该报告指出高血压的诊断应当将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结合,这样才不至于遗漏一些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诊断。研究者指出,要意识到“常规诊室血压测量可能有漏诊隐性高血压的可能,常由于诊室血压正常而治疗不足,但隐性高血压的预后要严重得多,只要诊室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良好,却又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病的情况,就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隐性高血压,就需要进行ABPM来加以判断”,而白大衣高血压的预后良好,常常因诊室血压增高而治疗过度,对次类高血压治疗且保守。
动态血压监测可显示出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每小时平均血压以及血压升高所占比例,一定时间内血压升高的总和等等,可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与常规偶侧血压相比,更能准确地做出诊断,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有的老年患者偶侧血压显示为临界高血压,常认为是年龄所致的正常现象从而未予重视,但动态血压监测只要显示其全天血压负荷大于5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就能及时发现这部分人是高血压患者,必须给予及时、系统的治疗。对已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大约半数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能发现其血压并不稳定,说明其血压控制实际上并不理想。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在24小时控制稳定,有效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由此看来,与偶侧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具优越性,已逐渐成为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不要忽略了这项检查。
经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推荐,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
1,临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者;
2,顽固性高血压对联合降压治疗无效者:
3,“白大衣高血压”于医院内测得血压与一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
4,降壓治疗出现低血压症状者;
5,阵发性高血压患者;
6,晕厥的鉴别诊断和起搏器综合症:
7,夜间出现心绞痛和肺充血、肺水肿者:
8,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注意以下这些人不宜做动态血压:需要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如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及体弱多病的老龄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发热的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呈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里,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它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160/195毫米汞柱或和140/90毫米汞柱的百分数等项目。
动态血压监测是安全的、无创伤性的检查,自动血压记录仪使用也比较轻便,检查时由受检者随身携带,记录仪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监测血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受检者可照常工作、生活、日常活动也与以往保持一致,不会影响受检者的日常生活。监测时间多取上午8-9时至次日上午8-9时,监测当天,所测肢体应避免抽血等小的创伤,以免造成淤血或感染,晚上10点以后睡觉休息,如有特殊情况需在监测记录表中注明。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按医嘱停用或服用药物。②正确佩带袖带,袖带下缘应位于肘弯上2,5厘米的位置,应与上臂贴紧,不可过紧过松。③压力管在任何位置都不能弯曲,睡眠时仪器应置于身体的一侧以避免弯曲压力管。④为避免因运动导致的错误测量,在测量期间应尽量保持身体不做大幅度的活动,尽可能让胳膊自然下垂。在睡眠或起床时应按下“日/夜”按钮进行转换。
[关键词]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血压不但受到心脏射血功能、体循环阻力、血管壁张力、血管中血液容量、血液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还受神经、内分泌等调节。因此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大便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安静、心平气和则可使血压维持正常。血压不仅随年龄、季节而变化,而且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相差最大可达40毫米汞柱。因此,血压在一日之内波动较大,一日测一次甚至或几次血压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环境下的血压情况。人们长期以来以诊室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标准,没有考虑到血压的波动性,有可能使全天内某个时段血压升高者漏诊,也不能识别出那些“隐性”高血压患者,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开展弥补了一些诊室血压诊断的不足,但人们对此了解和重视不够。
动态血压全称为无创伤性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受检者佩戴血压记录仪连续记录按设计模式要求的白昼、夜间血压,从而避免了单次测血压之间的客观差异和“白大衣现象”,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有助于评价降压药物是降压效果和靶器官损伤程度及推测高血压的预后。
2005年,美国JACC杂志公布了一项题为《24小时ABPM评价“隐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的报告,该报告指出高血压的诊断应当将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结合,这样才不至于遗漏一些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诊断。研究者指出,要意识到“常规诊室血压测量可能有漏诊隐性高血压的可能,常由于诊室血压正常而治疗不足,但隐性高血压的预后要严重得多,只要诊室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良好,却又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病的情况,就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隐性高血压,就需要进行ABPM来加以判断”,而白大衣高血压的预后良好,常常因诊室血压增高而治疗过度,对次类高血压治疗且保守。
动态血压监测可显示出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每小时平均血压以及血压升高所占比例,一定时间内血压升高的总和等等,可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与常规偶侧血压相比,更能准确地做出诊断,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有的老年患者偶侧血压显示为临界高血压,常认为是年龄所致的正常现象从而未予重视,但动态血压监测只要显示其全天血压负荷大于5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就能及时发现这部分人是高血压患者,必须给予及时、系统的治疗。对已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大约半数自认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能发现其血压并不稳定,说明其血压控制实际上并不理想。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在24小时控制稳定,有效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由此看来,与偶侧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具优越性,已逐渐成为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不要忽略了这项检查。
经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推荐,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
1,临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者;
2,顽固性高血压对联合降压治疗无效者:
3,“白大衣高血压”于医院内测得血压与一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
4,降壓治疗出现低血压症状者;
5,阵发性高血压患者;
6,晕厥的鉴别诊断和起搏器综合症:
7,夜间出现心绞痛和肺充血、肺水肿者:
8,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注意以下这些人不宜做动态血压:需要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如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及体弱多病的老龄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发热的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呈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里,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它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160/195毫米汞柱或和140/90毫米汞柱的百分数等项目。
动态血压监测是安全的、无创伤性的检查,自动血压记录仪使用也比较轻便,检查时由受检者随身携带,记录仪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监测血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受检者可照常工作、生活、日常活动也与以往保持一致,不会影响受检者的日常生活。监测时间多取上午8-9时至次日上午8-9时,监测当天,所测肢体应避免抽血等小的创伤,以免造成淤血或感染,晚上10点以后睡觉休息,如有特殊情况需在监测记录表中注明。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按医嘱停用或服用药物。②正确佩带袖带,袖带下缘应位于肘弯上2,5厘米的位置,应与上臂贴紧,不可过紧过松。③压力管在任何位置都不能弯曲,睡眠时仪器应置于身体的一侧以避免弯曲压力管。④为避免因运动导致的错误测量,在测量期间应尽量保持身体不做大幅度的活动,尽可能让胳膊自然下垂。在睡眠或起床时应按下“日/夜”按钮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