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的儒学大师中,我是最喜欢孟子的,他的文字就像森林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有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势不可挡;同时还有一种山高水长的崎岖感,充满辩驳的哲思,充满理性,给人的头脑送来新鲜感的同时,又让人心生折服之心。孟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他和孔子一样,曾经周游列国,希望通过阐明人生的哲理,唤醒人心的觉悟;同时他也是一个说话的高手的,善用比喻,创造了许多新的格言,具有雄辩之才。
孟子的哲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核心思想就是他的性善论。他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摘自孟子《告子》
曾有《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人的本质是纯洁无暇,一尘不染的。之所以存在恶,是因为人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酷时,他们渐渐缺失了自己的善,让恶蒙蔽了自己的本心。而在西方基督教哲学中,是另一种人心本恶之说。在所有的基督徒中,他们坚信自己生来是充满罪恶的,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赎罪的过程,他们会克制自己的欲念,为上帝而活,希望自己的信仰而得以救赎,得以永生。
一、人性之本在于情
我想表达的“人性的光辉”就是指我所理解的一种原始自然的“情”。林语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称提到过这种类介乎于英语passion(热情)和sentiment(情感)的东西,它是人生的出发点,含有欲望冲动的成分,也有热情温柔的成分。我非常的认同这种观点。
另外,我觉得这种“情”可以如同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一样,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甚至从性灵里,升起狂喜的陶醉,与此同时有一种自由平等的光辉,有热情、有激情、有活力也有罪孽。毕竟这个世界应该没有完美的“真、善、美”的童话,处处有童话影子的恶魔世界才是真实的。
所以,孟子认为,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善、也不是缺少恶,因为这些都是人人所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的人性,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情”。人应该珍惜这种发自原始的“情”,它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灵魂,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孟子他并不强调人来世界的人性状态如何,他甚至更希望在于今世生活我们应当运用这种“情”,这种类似于自然的东西,当然是运用人性中善的一面,坦然面对人性中恶的一面,学会一种向善的智慧。
所以他又在感叹人性本质时: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
人性本来有 “四心”,就连仁、义、礼、智 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人所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于是就不觉得了。所以,人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生命中很多情感或热情我们别无选择,比如很多小孩可能会有不礼貌,甚至自私、任性的行为,但是,这只是一种人性使然,在成长的塑造之中,人性的善的一面需要后天的滋养保持,这样小孩子才会朝向善的一面发展。相反,如果不好好保护人性属善的一面,放任良心失去,就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一样,良心也会泯灭失去的。而一旦良心失去,心灵失去把持,本性的人性——“情”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出于一种不忘本“情”的目的,孟子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对于他的意见以为有两点,一种是专心致志的“智慧”,一种是自尊自贵的“志气”。
二、专心致志的智慧
孟子那篇关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的言论,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在我们的生命进程中也经常遇到两难的选择,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忘掉本心。其实这早已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世界的诱惑时,也还是会常常把持不住自己。投机者也常常会制造出有问题的食品,把权者也常常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等等,人们在自己为名,为利,为权的现实生活中目不暇接,难以停歇。
孟子说这是一种:“忧指忘心,舍本逐末”的行为。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我们在不断的美妆自己,从脚趾到牙齿都有无数的专业的美容师对人的身体精心护理。但是,这种全面的武装却缺少了更为重要的一个器官,这个就是人心。
“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 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告子》
三、自尊自贵的志气
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自信和志气。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告子》
孟子说,世间有天赐的爵位,也有人授的爵位。“天赐”是一种比拟性的说法,实际上是精神的爵位,内在的爵位,无需谁来委任封赏,也无法世袭继承。而人爵则是偏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必须靠人委任或封赏或世袭。天爵是精神贵族,人爵是社会贵族。希望尊贵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是别人给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要自尊自贵,才是真正的尊贵。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人有贵于己者”。
自尊自贵,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志气,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信。这种志气需要培养,需要毅力,就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丈夫就应当有这种人气,这种志气,这种自信。
孟子在他的很多言论中都谈到人要善用自己的本性。我认为人有选择自己性善的最高标准,最高善意的,并且我们应当坚定这种标准是属于自己的,学会自尊自贵,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在选择中勿忘初心,莫失人性。另外很可能我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的,一家之言,不见得很正确,但是如果说作为一种粗浅的处世观念也是可以看看的。至于孟子,这个儒学大师,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孟子的哲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核心思想就是他的性善论。他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摘自孟子《告子》
曾有《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人的本质是纯洁无暇,一尘不染的。之所以存在恶,是因为人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酷时,他们渐渐缺失了自己的善,让恶蒙蔽了自己的本心。而在西方基督教哲学中,是另一种人心本恶之说。在所有的基督徒中,他们坚信自己生来是充满罪恶的,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赎罪的过程,他们会克制自己的欲念,为上帝而活,希望自己的信仰而得以救赎,得以永生。
一、人性之本在于情
我想表达的“人性的光辉”就是指我所理解的一种原始自然的“情”。林语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称提到过这种类介乎于英语passion(热情)和sentiment(情感)的东西,它是人生的出发点,含有欲望冲动的成分,也有热情温柔的成分。我非常的认同这种观点。
另外,我觉得这种“情”可以如同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一样,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甚至从性灵里,升起狂喜的陶醉,与此同时有一种自由平等的光辉,有热情、有激情、有活力也有罪孽。毕竟这个世界应该没有完美的“真、善、美”的童话,处处有童话影子的恶魔世界才是真实的。
所以,孟子认为,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善、也不是缺少恶,因为这些都是人人所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的人性,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情”。人应该珍惜这种发自原始的“情”,它可以让人拥有自由的灵魂,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孟子他并不强调人来世界的人性状态如何,他甚至更希望在于今世生活我们应当运用这种“情”,这种类似于自然的东西,当然是运用人性中善的一面,坦然面对人性中恶的一面,学会一种向善的智慧。
所以他又在感叹人性本质时: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
人性本来有 “四心”,就连仁、义、礼、智 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人所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于是就不觉得了。所以,人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生命中很多情感或热情我们别无选择,比如很多小孩可能会有不礼貌,甚至自私、任性的行为,但是,这只是一种人性使然,在成长的塑造之中,人性的善的一面需要后天的滋养保持,这样小孩子才会朝向善的一面发展。相反,如果不好好保护人性属善的一面,放任良心失去,就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一样,良心也会泯灭失去的。而一旦良心失去,心灵失去把持,本性的人性——“情”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出于一种不忘本“情”的目的,孟子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对于他的意见以为有两点,一种是专心致志的“智慧”,一种是自尊自贵的“志气”。
二、专心致志的智慧
孟子那篇关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的言论,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在我们的生命进程中也经常遇到两难的选择,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忘掉本心。其实这早已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世界的诱惑时,也还是会常常把持不住自己。投机者也常常会制造出有问题的食品,把权者也常常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等等,人们在自己为名,为利,为权的现实生活中目不暇接,难以停歇。
孟子说这是一种:“忧指忘心,舍本逐末”的行为。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我们在不断的美妆自己,从脚趾到牙齿都有无数的专业的美容师对人的身体精心护理。但是,这种全面的武装却缺少了更为重要的一个器官,这个就是人心。
“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 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告子》
三、自尊自贵的志气
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自信和志气。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告子》
孟子说,世间有天赐的爵位,也有人授的爵位。“天赐”是一种比拟性的说法,实际上是精神的爵位,内在的爵位,无需谁来委任封赏,也无法世袭继承。而人爵则是偏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必须靠人委任或封赏或世袭。天爵是精神贵族,人爵是社会贵族。希望尊贵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是别人给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要自尊自贵,才是真正的尊贵。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人有贵于己者”。
自尊自贵,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志气,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信。这种志气需要培养,需要毅力,就像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丈夫就应当有这种人气,这种志气,这种自信。
孟子在他的很多言论中都谈到人要善用自己的本性。我认为人有选择自己性善的最高标准,最高善意的,并且我们应当坚定这种标准是属于自己的,学会自尊自贵,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在选择中勿忘初心,莫失人性。另外很可能我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的,一家之言,不见得很正确,但是如果说作为一种粗浅的处世观念也是可以看看的。至于孟子,这个儒学大师,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