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痤疮,中医学属"肺风粉刺"范畴。痤疮的皮疹形态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阴虚内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等类型。笔者近几年运用经方治疗痤疮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按照方证总结归纳。
1、 当归芍药散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怀娠,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芍药散主太阴血虚血瘀夹湿。皮疹以丘疹、粉刺为主,少许脓疱,面黄或面色苍白无血色,形体偏瘦弱,冬天怕冷、四肢冰冷,夏天怕热、手足心热,大便稀或干,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舌淡红或舌边尖红有齿印水润苔薄白或黄,脉细弱。多用于女性痤疮患者。
2、 桂枝茯苓丸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主瘀血证、气上逆而腹满痛。皮疹以囊肿、结节、瘢痕为主,皮疹色暗,疮体饱满、硬结,久难消。面黄,唇暗,形体较当归芍药散体质壮实,腹满痛,小腹凸出按压质硬,下肢浮络多或肌肤甲错,常头痛、失眠、胸闷、心悸、呃逆,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痛经,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3、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克,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代表方。皮疹各种形态均可,平素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口苦咽干,胃纳差,喜呕,稍疲劳,舌红苔黄或白,脉弦。
4、 柴胡桂枝龙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桂枝龙牡汤情志方面异常较为突出,表现为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白天精神亢奋,夜间难入睡、思绪较多、多梦、易醒,易惊悸,口苦咽干,脉弦,皮疹无特征性。
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七》:"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上热下寒,体质特征表现为口苦口干,面红,常口腔溃疡、咽痛、咳嗽痰黄或难咳,胃怕冷、吃冷食常胃胀、胃痛、腹泻,经前吃冷食易痛经,心烦、易惊悸,疲劳,舌苔白厚或干腻,脉弦滑,皮疹形态无特征性。
6、 大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大柴胡汤为少阳与阳明合病。皮疹形态以丘疹、脓疱、囊肿为主,体质特征表现为形体壮实,口苦口干,腹胀便秘,嗳气,心下满痛,怕热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滑。
7、 茵陈蒿汤方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第八》:"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主阳明湿热。面部皮肤油腻、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红肿疼痛,体质较壮实,伴有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臭,食欲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用于男性痤疮患者。
8、 栀子厚朴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厚朴汤主阳明病。皮疹以脓疱、囊肿、结节为主,常伴有酒渣鼻。心烦,腹胀满,形体不虚,舌边尖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或滑数。
9、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阳明病证。败酱草配伍薏苡仁,共同起到清热排脓、消肿之功,再加以少量附子,鼓舞正气,利于排脓。皮疹以脓疱、囊肿为主,颜色较暗,久而脓血不消。平素体质怕冷,舌红胖大水润有齿印苔白厚腻。
10、 葛根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为太阳与阳明合病。皮疹特征为背部皮疹较面部严重,以脓疱、结节为主,疮头深陷不出,伴有毛囊炎,皮肤紧实、肤色暗无光泽,冬天加重,剧烈运动后皮疹减轻。体质特征为形态较壮实,汗较少,颈肩背僵硬酸痛,冬天怕冷,舌淡红苔白腻,脉有力。
笔者运用上述经方并非拘泥原方,常根据患者体质或兼证,合并经方或时方进行加减化裁,常用的时方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黄连解毒汤、枇杷清肺饮、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温经汤、防风通圣散、荆芥连翘汤等。痤疮可治愈,但易反复,通过经方化裁治疗痤疮,从患者的体质根本上调理体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简介:林佳,1981年,女,汉族,籍贯福州,本科,初级师,中医皮肤。
痤疮,中医学属"肺风粉刺"范畴。痤疮的皮疹形态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阴虚内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等类型。笔者近几年运用经方治疗痤疮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按照方证总结归纳。
1、 当归芍药散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怀娠,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芍药散主太阴血虚血瘀夹湿。皮疹以丘疹、粉刺为主,少许脓疱,面黄或面色苍白无血色,形体偏瘦弱,冬天怕冷、四肢冰冷,夏天怕热、手足心热,大便稀或干,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舌淡红或舌边尖红有齿印水润苔薄白或黄,脉细弱。多用于女性痤疮患者。
2、 桂枝茯苓丸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主瘀血证、气上逆而腹满痛。皮疹以囊肿、结节、瘢痕为主,皮疹色暗,疮体饱满、硬结,久难消。面黄,唇暗,形体较当归芍药散体质壮实,腹满痛,小腹凸出按压质硬,下肢浮络多或肌肤甲错,常头痛、失眠、胸闷、心悸、呃逆,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痛经,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3、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克,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代表方。皮疹各种形态均可,平素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口苦咽干,胃纳差,喜呕,稍疲劳,舌红苔黄或白,脉弦。
4、 柴胡桂枝龙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桂枝龙牡汤情志方面异常较为突出,表现为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白天精神亢奋,夜间难入睡、思绪较多、多梦、易醒,易惊悸,口苦咽干,脉弦,皮疹无特征性。
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七》:"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上热下寒,体质特征表现为口苦口干,面红,常口腔溃疡、咽痛、咳嗽痰黄或难咳,胃怕冷、吃冷食常胃胀、胃痛、腹泻,经前吃冷食易痛经,心烦、易惊悸,疲劳,舌苔白厚或干腻,脉弦滑,皮疹形态无特征性。
6、 大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大柴胡汤为少阳与阳明合病。皮疹形态以丘疹、脓疱、囊肿为主,体质特征表现为形体壮实,口苦口干,腹胀便秘,嗳气,心下满痛,怕热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滑。
7、 茵陈蒿汤方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第八》:"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主阳明湿热。面部皮肤油腻、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红肿疼痛,体质较壮实,伴有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臭,食欲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用于男性痤疮患者。
8、 栀子厚朴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厚朴汤主阳明病。皮疹以脓疱、囊肿、结节为主,常伴有酒渣鼻。心烦,腹胀满,形体不虚,舌边尖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或滑数。
9、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阳明病证。败酱草配伍薏苡仁,共同起到清热排脓、消肿之功,再加以少量附子,鼓舞正气,利于排脓。皮疹以脓疱、囊肿为主,颜色较暗,久而脓血不消。平素体质怕冷,舌红胖大水润有齿印苔白厚腻。
10、 葛根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为太阳与阳明合病。皮疹特征为背部皮疹较面部严重,以脓疱、结节为主,疮头深陷不出,伴有毛囊炎,皮肤紧实、肤色暗无光泽,冬天加重,剧烈运动后皮疹减轻。体质特征为形态较壮实,汗较少,颈肩背僵硬酸痛,冬天怕冷,舌淡红苔白腻,脉有力。
笔者运用上述经方并非拘泥原方,常根据患者体质或兼证,合并经方或时方进行加减化裁,常用的时方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黄连解毒汤、枇杷清肺饮、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温经汤、防风通圣散、荆芥连翘汤等。痤疮可治愈,但易反复,通过经方化裁治疗痤疮,从患者的体质根本上调理体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简介:林佳,1981年,女,汉族,籍贯福州,本科,初级师,中医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