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方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痤疮,中医学属"肺风粉刺"范畴。痤疮的皮疹形态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阴虚内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等类型。笔者近几年运用经方治疗痤疮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按照方证总结归纳。
  1、 当归芍药散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怀娠,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芍药散主太阴血虚血瘀夹湿。皮疹以丘疹、粉刺为主,少许脓疱,面黄或面色苍白无血色,形体偏瘦弱,冬天怕冷、四肢冰冷,夏天怕热、手足心热,大便稀或干,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舌淡红或舌边尖红有齿印水润苔薄白或黄,脉细弱。多用于女性痤疮患者。
  2、 桂枝茯苓丸方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主瘀血证、气上逆而腹满痛。皮疹以囊肿、结节、瘢痕为主,皮疹色暗,疮体饱满、硬结,久难消。面黄,唇暗,形体较当归芍药散体质壮实,腹满痛,小腹凸出按压质硬,下肢浮络多或肌肤甲错,常头痛、失眠、胸闷、心悸、呃逆,伴有月经后期,血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痛经,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3、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克,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代表方。皮疹各种形态均可,平素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口苦咽干,胃纳差,喜呕,稍疲劳,舌红苔黄或白,脉弦。
  4、 柴胡桂枝龙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桂枝龙牡汤情志方面异常较为突出,表现为性情烦躁易怒或抑郁,白天精神亢奋,夜间难入睡、思绪较多、多梦、易醒,易惊悸,口苦咽干,脉弦,皮疹无特征性。
  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七》:"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上热下寒,体质特征表现为口苦口干,面红,常口腔溃疡、咽痛、咳嗽痰黄或难咳,胃怕冷、吃冷食常胃胀、胃痛、腹泻,经前吃冷食易痛经,心烦、易惊悸,疲劳,舌苔白厚或干腻,脉弦滑,皮疹形态无特征性。
  6、 大柴胡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大柴胡汤为少阳与阳明合病。皮疹形态以丘疹、脓疱、囊肿为主,体质特征表现为形体壮实,口苦口干,腹胀便秘,嗳气,心下满痛,怕热汗出,舌红苔黄,脉弦滑。
  7、 茵陈蒿汤方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第八》:"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主阳明湿热。面部皮肤油腻、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红肿疼痛,体质较壮实,伴有口干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臭,食欲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用于男性痤疮患者。
  8、 栀子厚朴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栀子厚朴汤主阳明病。皮疹以脓疱、囊肿、结节为主,常伴有酒渣鼻。心烦,腹胀满,形体不虚,舌边尖红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或滑数。
  9、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阳明病证。败酱草配伍薏苡仁,共同起到清热排脓、消肿之功,再加以少量附子,鼓舞正气,利于排脓。皮疹以脓疱、囊肿为主,颜色较暗,久而脓血不消。平素体质怕冷,舌红胖大水润有齿印苔白厚腻。
  10、 葛根汤方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为太阳与阳明合病。皮疹特征为背部皮疹较面部严重,以脓疱、结节为主,疮头深陷不出,伴有毛囊炎,皮肤紧实、肤色暗无光泽,冬天加重,剧烈运动后皮疹减轻。体质特征为形态较壮实,汗较少,颈肩背僵硬酸痛,冬天怕冷,舌淡红苔白腻,脉有力。
  笔者运用上述经方并非拘泥原方,常根据患者体质或兼证,合并经方或时方进行加减化裁,常用的时方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黄连解毒汤、枇杷清肺饮、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温经汤、防风通圣散、荆芥连翘汤等。痤疮可治愈,但易反复,通过经方化裁治疗痤疮,从患者的体质根本上调理体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简介:林佳,1981年,女,汉族,籍贯福州,本科,初级师,中医皮肤。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所受理的医院投诉事例的原因,分析对比后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今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实质性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受理的30例投诉案件。结果:在投诉人员中,以医生被投诉率最高,其次是医技人员、护士、收费处、其他,四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投诉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为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和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到12月534例门诊药物咨询资料,对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并对开展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意义等进行探讨。 结果 患者咨询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评价探索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探讨逍遥丸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均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服用逍遥丸,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AN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精神科陪护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认识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本病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是妇科常见而难治的病症之一。笔者自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7例均为本院妇科门诊女性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年龄28~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溃疡性结肠直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在柳氮磺吡啶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6月~2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70例,良22例,可3例,差1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疗法与推拿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中风后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行运动疗法与推拿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推拿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患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中医是我国文化传承的瑰宝,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如今,中医学术界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然而却发现在传统中医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学术正在逐渐失传。人们意识到中医学术派流日益衰退的状况,引发了中医学术界的危机感,许多宝贵的经验丢失,也使许多创新显得底气不足。但是不管中医学术派流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