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学到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心得谈谈我的理想课堂——思维教学课堂.
首先,思维教学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培养真正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的大事,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联系.斯腾伯格曾说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正在迅速成为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最主要的生产者和市场之一.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学生不僅要学会以传统的方式思维,而且还要学会以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方式思维.”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疑是提升国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提到“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由此可见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由此可见,在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起支配作用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研究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如何实施思维教学也有着借鉴作用.
本人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是:
(1)教学环节安排合理,重在思维能力培养.在“连除的简便运算”这节课中,问题探究环节用时15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深度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的目的则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用时8分钟.技能是可以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也可以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不断积累提高,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师在课堂上控制了训练技能的时间.最后的能力迁移环节用时8分钟,前两题是在运用连除定律基础上,交换除数从而简化运算,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便可以完成.最后两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大胆猜想,需要的思考时间相对较多.能力迁移环节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纵观整节课,问题探究环节重在培养创新能力,能力迁移环节重在培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隐式的,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完全分割,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比则可以发现思维能力课堂重视能力培养,问题探究和能力迁移的时间占了很大的部分,意在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放在能力培养上,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2)学生探究环节时间充分.思维能力课堂的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明确,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最多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部分,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连除的简便运算”这节课中,问题探究环节用时15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深度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而在这个环节中,从教师读题开始,到第一次提问,学生独立并安静思考的时间有5分钟.教师第一次提问有8人举手,于是让学生继续思考,没成功的学生可以继续思考,已经有方法的学生可以继续思考是否还有更多的方法,2分钟后教师让第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继续思考.一共有三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答案,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点评他们的答案.每名学生连续独立思考探究题的时间就有7分钟左右,而在分享讨论时学生也是思考的一种状态,因此,问题探究环节是学生充分思考,发散思维的时间.探究之后的提炼总结环节用时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题中发现规律,用符号把规律表示出来.由于学生探究问题时是自主思考的,因此,可以自然轻松地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教师讲解得少.从这两个环节可以看出,教师把重点放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任课教师谈到能力是无意识获得的,不是通过用语言不断讲解可以获得,可显式化的是知识技能.
最后,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要“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遵循一定规律共同运作保持和谐的过程,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创设过程,其中包含对系统中的构成因素的合理组合、有效调控,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主动、积极、善于学习的综合协调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怎样才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的理念下有不同的维度和标准,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并且与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关系.
总之,思维能力课堂最根本的特征是将目标定位到思维能力,在提供教学材料的时候提高了难度,同时把培养能力的目标落实到了课堂上.其他的特征都是因为教学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的行为都有区别于以知识获取为目标的课堂.新课程引领下的课堂要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较难以操作,思维能力课堂的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则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首先,思维教学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培养真正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的大事,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联系.斯腾伯格曾说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正在迅速成为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最主要的生产者和市场之一.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学生不僅要学会以传统的方式思维,而且还要学会以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方式思维.”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疑是提升国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提到“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由此可见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由此可见,在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起支配作用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研究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如何实施思维教学也有着借鉴作用.
本人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是:
(1)教学环节安排合理,重在思维能力培养.在“连除的简便运算”这节课中,问题探究环节用时15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深度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的目的则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用时8分钟.技能是可以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也可以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不断积累提高,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师在课堂上控制了训练技能的时间.最后的能力迁移环节用时8分钟,前两题是在运用连除定律基础上,交换除数从而简化运算,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便可以完成.最后两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大胆猜想,需要的思考时间相对较多.能力迁移环节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纵观整节课,问题探究环节重在培养创新能力,能力迁移环节重在培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隐式的,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完全分割,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比则可以发现思维能力课堂重视能力培养,问题探究和能力迁移的时间占了很大的部分,意在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放在能力培养上,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2)学生探究环节时间充分.思维能力课堂的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明确,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最多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部分,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连除的简便运算”这节课中,问题探究环节用时15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深度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而在这个环节中,从教师读题开始,到第一次提问,学生独立并安静思考的时间有5分钟.教师第一次提问有8人举手,于是让学生继续思考,没成功的学生可以继续思考,已经有方法的学生可以继续思考是否还有更多的方法,2分钟后教师让第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继续思考.一共有三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答案,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点评他们的答案.每名学生连续独立思考探究题的时间就有7分钟左右,而在分享讨论时学生也是思考的一种状态,因此,问题探究环节是学生充分思考,发散思维的时间.探究之后的提炼总结环节用时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探究题中发现规律,用符号把规律表示出来.由于学生探究问题时是自主思考的,因此,可以自然轻松地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教师讲解得少.从这两个环节可以看出,教师把重点放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任课教师谈到能力是无意识获得的,不是通过用语言不断讲解可以获得,可显式化的是知识技能.
最后,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要“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遵循一定规律共同运作保持和谐的过程,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创设过程,其中包含对系统中的构成因素的合理组合、有效调控,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主动、积极、善于学习的综合协调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怎样才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同的理念下有不同的维度和标准,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并且与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关系.
总之,思维能力课堂最根本的特征是将目标定位到思维能力,在提供教学材料的时候提高了难度,同时把培养能力的目标落实到了课堂上.其他的特征都是因为教学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的行为都有区别于以知识获取为目标的课堂.新课程引领下的课堂要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较难以操作,思维能力课堂的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则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