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人常感叹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信,富有想象力,却忽视了造就他们这些特质的重要原因——在成长阶段少年们在教育体系内不断地被鼓励与外界沟通,用“发现”的眼睛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
而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造就孩子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对于国内学校的音美课记忆,总是还停留在铅画纸、铅笔、黑板上的参照物,以及音乐课上跟着老师的琴声一遍遍地重复着童谣,其作用最多是帮助逃离40分钟的数理化,给繁重的学业
生活一丝喘息。而这似乎就是传统的中国式艺术教育,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状。
但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文化艺术教育早已逐渐成为政府及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领域。伴随着数几所国际化学校入驻上海,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也被带到中国。而它们所开设的艺术课程,更是丰富多元,让人不禁惊呼: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玩’!
本刊为此特地拜访了沪上三所国际化学校,探访它们的艺术教育,希望能够给国内本土学校一些启发,冲破传统教育的枷锁,带给孩子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国内的艺术教育也应该重视并保护每个孩子的兴趣,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千万不要再因为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将孩子的天赋扼杀在摇篮中。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
去年八月,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惠灵顿公学落户上海,这家拥有绝高知名度的学校,在沪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硕大的空间,先进的设施,优秀的师资,这一系列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在沪工作、生活的外籍家长。但殊不知,除却这些华丽的外表之外,丰富齐全的课程设置才是它的核心,而“艺术”更是这家来自英国的学校最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
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机会挂到墙上
一出地铁站,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英伦风格的建筑群,清一色的红砖外墙,白色边沿窗户,屋顶耸立着白色尖顶,一下就从周围的环境中凸现出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英伦气息。学校共建有4栋教学楼,分为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三个区域,接收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走进校门后,7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令人顿觉视野开阔,远处的绿茵场上,一群身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在结束了体育课后,飞奔回教室,并与沿途遇到每一位老师友好地打着招呼,而老师则溺爱地看着孩子们在身边撒娇,这样一幕稀疏平常的场景,却不知为何顿时就让我觉得温暖起来。
在教学楼大堂内的画架上,有着几幅学生的作品,其中一幅是用巧克力包装纸拼贴而成的Johnny Depp的肖像,让人不免想起其主演的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应景之余顿觉创意无限。“从建校开始,艺术就成为了惠灵顿必不可少的因素。”艺术及设计老师Adam Shaw告诉我,“学校目前拥有油画、素描、雕塑、艺术装置、声乐、舞蹈、戏剧等各类艺术课程,保证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艺术。”
在教学楼的走廊中,挂着孩子们的各种绘画作品。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基本以艳丽的色彩和纷繁的图案为主,老师着重于培养他们对绘画的感知和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相对会更倾向于根据主题来进行创作,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运用于绘画中。“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被挂到墙上,我们希望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Adam老师告诉我,“这样能够给他们足够大的信心,让他们有兴趣和动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而除了绘画作品外,Adam老师也向我展示了学生制作的艺术品:台灯,iPhone手机摆放架等。艺术老师Charlie Robinson则带我欣赏了装置作品,例如桌椅、艺术课本等,学生们灵巧的制作手法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些也花费了他们一些时间,需要持续几节课来完成作品。”Charlie老师告诉我。而提到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塑料、陶泥、木材等应有尽有,依靠丰富的媒介和制作材料,在艺术的培养上带给学生无限多的可能。
学校希望孩子们可以拥有丰富的经历,能在这里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除了美术方面之外,音乐和戏剧也拥有非常完善的课程体系。喜欢乐器的学生,还能在专门的教室参加一对一的培训,内容也涵盖了钢琴、吉他、长笛、鼓、大中小提琴系列。而对于那些对现代流行乐感兴趣的学生,学校也从校外特别邀请了专业人士,前来传授关于电子音乐制作方面的知识。此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剧院,足以容纳约500名学生,配备了钢琴,架子鼓等各类乐器,其中的灯光和音响效果更是完全按照国家大剧院的标准来设计的。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固定的演出,内容涵盖戏剧、话剧、音乐剧、合唱团等,并会邀请家长前来观摩,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台上展示自己。甚至,校方还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表演,比如去年圣诞节,惠灵顿学校的学生合唱团就前往了沪上某些商场和五星级酒店所举办的圣诞树点灯仪式上进行表演;而由9年级学生组成的摇滚乐队,也曾前往上海商城进行表演。
用艺术气息造就有趣人生
而在设施方面,惠灵顿学校也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给学生提供最好的硬件。Adam老师告诉我:“建造一座全新的学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针对每门学科来设计专属的教室。”他曾在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任教,2年前当他知道要在上海建造分校时,便特地和建筑师聚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建造专门的设计教室、绘画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希望他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最好。 惠灵顿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满足孩子所能想到的所有要求。让他们在学生阶段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发掘自己的潜力。所以学校所聘请的老师也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在Adam老师看来,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够适应每一名学生,“如果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话,那么就应该转变一下,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因此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都有特殊的教学方式。“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我们会教他们一些技巧和技能;当他们逐渐学会这些技巧后,老师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修炼;通过这些历练,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想法’这一效果。”
为了拓展孩子的眼界,学校也会定期邀请艺术家到校内,包括作家、诗人、音乐家、电影电视制作人等,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在每天放学后,学校也会开设很多艺术类的选修课,鼓励孩子们参加。当然在傍晚和周末也会对外开放,邀请大家一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学校看来,开设这一系列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品位”。Adam老师说:“我之所以选择在惠灵顿任教,原因之一就是这所学校采用的是整体教育的方法,即无论是数学,体育,还是音乐,美术,在这里都是同等重要的。”他感慨地说:“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天生就会很多东西,老师的工作就是提供给他们尝试各种领域的机会。我们当然希望这些孩子能在未来考上很好的大学,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人生并不是只有这些,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还有是否能够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如果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绘画,乐器或者坚持运动的话,那么内心就会非常充实,这样的话其实已经算的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我想这也就解释了我在刚进校门时所看到的那一幕,学生和老师之间所流露出的感情更像是朋友和家人。他们并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为每天的课程都充满了惊喜,他们在学校里生活的平和快乐。这里就像是J.K罗琳笔下的魔法学校一样,包罗万象,你所期许的愿望都能在这里得到实现。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英式风情的泰晤士小镇,如今作为上海的又一处景点,在节假日里总是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平日里的它宁静悠闲,散发着别样的气息,并呈现出浓浓的校园情怀。而这一切似乎都得归功于它的邻居:“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这所始建于2007年的学校,是由包氏家族为纪念包玉刚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无私奉献以及在香港回归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捐资创建的私立双语国际学校。
艺术是6到8年级的必修课
在初夏阳光正好的午后,我用了将近两小时的车程前去拜访这所寄宿学校。郊区的空气清新自然,硕大的校园空间和安静的氛围,免不了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学校目前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小学部位于市中心,而中学部相对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上是寄宿学校,因此选址于空间较大的松江区。作为一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将中、外籍学生混合编班,采用中英文同堂授课的学校,这里就像是一个小世界一样,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生活。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氛围已经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学校创始人包陪庆教授非常重视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她认为如果校园设计优美、舒适,并适合青少年心理的话,会更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因此她亲自率领设计队伍,用了8个月的时间,为中学校园精心设计了包括实验剧场、露天剧场、舞蹈室、健身中心等各项设施,让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全面的教育。
学校现阶段设有三个视觉艺术教室,每一间都有不同的用处。艺术总监Jason Dufty介绍说,目前在校开设的课程有油画、素描、雕塑、版画制作等。“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Jason骄傲地说道:“这就是包玉刚学校最特别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同时接受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
Jason告诉本刊,包玉刚学校的教学更注重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以及提供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对于6-8年级的孩子来说,艺术是必修课,主要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生活,能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而9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要备考IGCSE,所以艺术会变成一门选修课,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每周会上3小时的课程。”而对于今年8月,即将在学校首次开设的IB课程,Jason也表示非常期待:“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我相信他们是真的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选择,学校也会安排他们每周学习5个小时的强化课程。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创作上有所突破。”
雕塑是人类情感的重要呈现方式
学校每年会将视觉艺术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雕塑、油画、素描等,有些单元也会将各种创作手法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Art book”,当中记载了他们平日里的“灵光一闪”,以及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有些孩子的作品,真的超出我的想象。”Jason向我展示了一些9年级孩子的油画作品,无论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画面整体处理,都非常流畅自然。“他们的创作已经超越了这个年龄段。”Jason自豪地说道。因此学校会定期将这些作品打印出来,挂在教室、大堂、餐厅等校内的各个公共空间,供大家欣赏,也给了孩子足够多的信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通过Jason的介绍,我了解到学校非常注重于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触发孩子的兴趣。而雕塑一直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我们有在小学部开设陶艺课程,而到了中学,会让孩子们接触雕塑,学习如何构造人物形态、自然环境等,教会他们通过雕塑来探讨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当然除了手工制作的作品之外,近期学校也开展了数字媒体课程,包括摄影,电脑绘图等,从最大程度上丰富孩子的艺术生活。
Jason认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艺术课程,“因为这种经历是他们在别的课堂上所没有体验过的”。有些孩子在一开始很不喜欢这些颜料、黏土等材料,因为觉得会把自己的手弄脏,但是艺术课改变了他们。“现在他们不会再纠结于这些,并且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双手来进行创作。”Jason说,他们会在美术教室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感到放松,也可以随时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这和其他的学术课程是不同的,你不用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45分钟。艺术是需要实践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孩子们犯错,接受挑战,并大胆冒险,我觉得这些对于创作来说,都是有益的。”
虽然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但学校还是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不过Jason也坦言这的确不太容易,“由于我们离市中心较远,组织一次‘艺术之旅’往往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不过话说回来,松江区本身也是一个文艺的地方,当你游览泰晤士小镇时,总能发现一些雕塑艺术品,因此包玉刚学校便利用这一优势,在学校周边区域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去月湖雕塑公园欣赏作品、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学校还邀请一些艺术家来校做客,“今年我们就邀请了德国摄影家Julia Kiecksee到学校,给9年级的学生做一些演讲和作品的展示。艺术家丰富的阅历往往会带给孩子们很大的震撼,也会让他们开始向往拥有这般精彩和有趣的人生。”
用艺术学习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在包玉刚学校,学生每天上午被安排学习正常的学术课程,例如数学、地理、艺术等。下午则会参加各种club,其中运动项目是每个人必须要参加的,其余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例如法语、烹饪、舞蹈等拓展课。因此除了视觉艺术之外,学校在音乐方面也有涉猎。
在2013年末,学校的合唱团和弦乐队前往上海当代艺术馆,并在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上海开幕之夜进行了表演;学校课外拓展课芭蕾组的学生也曾参加新加坡国际文化盛典,并获得最高奖项;而在今年年初,学生们还在上海红坊国际艺术区,发起和举办了“摇滚与爱”公益演唱会,为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筹集善款。
而提起如何看待在学校开展艺术课程的重要性,Jason坦言道:“我觉得艺术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它也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无论他们将来会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我觉得艺术带来了一种欣赏文化。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中,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各种文化的信息,而艺术恰恰可以培养孩子的欣赏力,帮助他们接受、包容和分析这些纷繁杂乱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
上海英国学校
4月中旬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由上海英国学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将与茱莉亚学院合作,在浦东与浦西两个校区,同时推出二者所共同研发的创新艺术课程。我知道在上海的国际学校,本身就非常注重于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但与著名专业院校合作的却似乎还在少数,因此这次的新闻发布会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也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特别的艺术教育理念。
力推音乐教育培养文化素质
学校目前在上海有两个校区,均严格按照英国本国的教学体制,为在沪生活的外籍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浦东校区位于康桥半岛,作为一家非寄宿学校,却拥有硕大的校园面积,在设施的建造上也颇费心思,公关经理Lynette介绍说,学校有专门的剧院,供8-9年级的学生使用,当有演出时,则会有工作人员在后台控制灯光和音效,以保证演出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戏剧课的排练教室更是宽敞明亮,参观时正巧碰上9年级的学生在排练,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投入,一旁的老师则适时地做出一些指导。
茱莉亚学院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在全美为表演艺术教育奠定了标准。能与这样举世闻名的学校合作,浦东校区的校长Lesley-Ann Wallace女士表示非常兴奋和期待:“茱莉亚的教育理念和我们非常相同,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合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音乐表演方面专业的指导。而在今天夏天,我们的音乐老师也会前往位于纽约的茱莉亚学校,在那边接受培训,将更好的教育方法带回学校。”此次定制课程将始于今年9月,在 Nord Anglia教育集团遍布全世界的35所学校中开展,作为率先“尝鲜”的学校之一,浦西校长Kevin Foyle先生认为这项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出学生对艺术的喜爱。
在课程开设的第一年,学校会首先把重点放在音乐教育方面。“例如古典乐器、键盘乐器的技巧提升上。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则是利用茱莉亚的音乐教学系统,来培养文化素养。”Lesley-Ann告诉我,“这项课程并不仅仅是运用茱莉亚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应该从音乐中获益,将它作为一个通道,连接起英国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从而全面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文化素养。” 而在下一阶段,学校则会着重于戏剧、舞蹈的教学,并将会在主课和拓展课中都开展这项定制课程,以此让每一位在校的学生获益。而除了课程之外,茱莉亚学院的优秀学员也会前往上海英国学校进行表演,并与学生交流心得。Lesley-Ann解释道:“并不是说要让孩子们都怀抱着成为优秀演奏家的抱负,而是希望可以从中激发出他们‘实现理想’的那股冲劲。”
而作为一家在表演课程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Kevin坦言,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校门,站在国际化的舞台进行表演。今年夏天,Nord Anglia将开展“全球管弦乐队培训”项目,集团旗下的35所学校会先在校内进行公开选拔,并分别推选出三名优秀学生,前往纽约的学校参加这个夏令营活动。“当然在活动期间,我们也会与茱莉亚学院进行合作。”
学校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教学体系。在浦东校区有独立的音乐教室进行小班授课,会邀请外校老师来给孩子进行乐器方面的指导;有交响乐团和唱诗班,会定期举办音乐会。今年浦西校区的夏季音乐会“电影之夜”,就由全新的管乐团和资深合唱团进行表演,此外学校也会为优秀学生举办独奏表演会,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练习成果呈献给同学和亲友们。
表演学习对自信的提升最大
另一方面,戏剧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7年级到9年级,每个学生都会被安排一周一次的戏剧课程。“在中国,可能会更注重于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Rowena略显遗憾地说:“但其实,戏剧能让孩子更加自信,也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未来这些孩子会从事各种职业,如律师、医生等,而无论他们身处何种领域,都需要拥有像站在舞台上一样的自信。
正如Lesley-Ann所说的那样,“表演艺术”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以及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而且在过程中他们也会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需要从小就为他们树立起的观念。”她认为无论是戏剧排练,乐器演奏,还是唱诗班的训练,孩子们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时间,才能最终站在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而这整个过程,都在教会孩子什么是“坚持”;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表演艺术”构建起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现代化的科技时代,众多的社交网站让人们变得孤立。而像戏剧、合唱等就恰恰能够让人远离冰冷的科技技术,促进面对面的交流。”
因此学校会安排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戏剧作品,例如英国剧作家Willy Russell的作品《Bloody Brothers》、德国戏剧作家Bertolt Brecht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等,希望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戏剧并不仅仅只有莎士比亚,而在理解这些作品上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理解和视角来进行创作和表演。每年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公演,据了解,在浦西校区,小学部今年会上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而中学部则将呈现莎士比亚的名著《仲夏夜之梦》,当然这些表演都会邀请家长来校观摩,他们也非常欣喜学校能提供给孩子戏剧方面的培养。
虽说“表演课程”是上海英国学校的特色之一,但在视觉艺术方面,学校也是不遗余力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育。我在采访浦东校区时正巧碰上学校的展览期间,10~11年级的学生作品被呈现在学校的公共空间,类型则涵盖了绘画、雕塑、艺术装置等。“我们鼓励孩子运用各种不同的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艺术设计总监Laura带我参观了展览:孩子们在拍摄的照片上运用自己的想象作画,让原本平凡无奇的上海街道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有的孩子在不同的国家生活过,于是就将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例如大本钟、东方明珠等融入于一张画作中。IB年级学生的作品则更有深度,他们会关注于社会的热点话题。例如有一件作品是一个“奶瓶”,瓶中有灰色的气体,整体的色调也是昏暗的。学生希望以此来唤醒大家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如果继续忽视的话,人们就只能用香烟和有毒气体来喂食下一代了。”
Laura随后还向我展示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其中“创造”被排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因为运用想象去创造,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Laura说道:“人们往往会在欣赏一件美好的艺术品时,忽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事实上,创造需要技术的发展,不同媒介的运用,这些都来自于艺术家长时间的思考。很多传统的科目,像英语,数学,地理等,人们可以依靠记忆和不断地重复练习来提升技巧。但艺术却不同,你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视角来激发灵感,这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它的美妙之处却也恰恰在此,吸引着人们不断挑战创作。”
而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造就孩子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对于国内学校的音美课记忆,总是还停留在铅画纸、铅笔、黑板上的参照物,以及音乐课上跟着老师的琴声一遍遍地重复着童谣,其作用最多是帮助逃离40分钟的数理化,给繁重的学业
生活一丝喘息。而这似乎就是传统的中国式艺术教育,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状。
但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文化艺术教育早已逐渐成为政府及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领域。伴随着数几所国际化学校入驻上海,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也被带到中国。而它们所开设的艺术课程,更是丰富多元,让人不禁惊呼: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玩’!
本刊为此特地拜访了沪上三所国际化学校,探访它们的艺术教育,希望能够给国内本土学校一些启发,冲破传统教育的枷锁,带给孩子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国内的艺术教育也应该重视并保护每个孩子的兴趣,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千万不要再因为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将孩子的天赋扼杀在摇篮中。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
去年八月,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惠灵顿公学落户上海,这家拥有绝高知名度的学校,在沪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硕大的空间,先进的设施,优秀的师资,这一系列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在沪工作、生活的外籍家长。但殊不知,除却这些华丽的外表之外,丰富齐全的课程设置才是它的核心,而“艺术”更是这家来自英国的学校最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
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机会挂到墙上
一出地铁站,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英伦风格的建筑群,清一色的红砖外墙,白色边沿窗户,屋顶耸立着白色尖顶,一下就从周围的环境中凸现出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英伦气息。学校共建有4栋教学楼,分为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三个区域,接收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走进校门后,7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令人顿觉视野开阔,远处的绿茵场上,一群身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在结束了体育课后,飞奔回教室,并与沿途遇到每一位老师友好地打着招呼,而老师则溺爱地看着孩子们在身边撒娇,这样一幕稀疏平常的场景,却不知为何顿时就让我觉得温暖起来。
在教学楼大堂内的画架上,有着几幅学生的作品,其中一幅是用巧克力包装纸拼贴而成的Johnny Depp的肖像,让人不免想起其主演的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应景之余顿觉创意无限。“从建校开始,艺术就成为了惠灵顿必不可少的因素。”艺术及设计老师Adam Shaw告诉我,“学校目前拥有油画、素描、雕塑、艺术装置、声乐、舞蹈、戏剧等各类艺术课程,保证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艺术。”
在教学楼的走廊中,挂着孩子们的各种绘画作品。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基本以艳丽的色彩和纷繁的图案为主,老师着重于培养他们对绘画的感知和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相对会更倾向于根据主题来进行创作,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运用于绘画中。“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被挂到墙上,我们希望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Adam老师告诉我,“这样能够给他们足够大的信心,让他们有兴趣和动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而除了绘画作品外,Adam老师也向我展示了学生制作的艺术品:台灯,iPhone手机摆放架等。艺术老师Charlie Robinson则带我欣赏了装置作品,例如桌椅、艺术课本等,学生们灵巧的制作手法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些也花费了他们一些时间,需要持续几节课来完成作品。”Charlie老师告诉我。而提到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塑料、陶泥、木材等应有尽有,依靠丰富的媒介和制作材料,在艺术的培养上带给学生无限多的可能。
学校希望孩子们可以拥有丰富的经历,能在这里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除了美术方面之外,音乐和戏剧也拥有非常完善的课程体系。喜欢乐器的学生,还能在专门的教室参加一对一的培训,内容也涵盖了钢琴、吉他、长笛、鼓、大中小提琴系列。而对于那些对现代流行乐感兴趣的学生,学校也从校外特别邀请了专业人士,前来传授关于电子音乐制作方面的知识。此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剧院,足以容纳约500名学生,配备了钢琴,架子鼓等各类乐器,其中的灯光和音响效果更是完全按照国家大剧院的标准来设计的。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固定的演出,内容涵盖戏剧、话剧、音乐剧、合唱团等,并会邀请家长前来观摩,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台上展示自己。甚至,校方还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表演,比如去年圣诞节,惠灵顿学校的学生合唱团就前往了沪上某些商场和五星级酒店所举办的圣诞树点灯仪式上进行表演;而由9年级学生组成的摇滚乐队,也曾前往上海商城进行表演。
用艺术气息造就有趣人生
而在设施方面,惠灵顿学校也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给学生提供最好的硬件。Adam老师告诉我:“建造一座全新的学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针对每门学科来设计专属的教室。”他曾在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任教,2年前当他知道要在上海建造分校时,便特地和建筑师聚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建造专门的设计教室、绘画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希望他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最好。 惠灵顿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满足孩子所能想到的所有要求。让他们在学生阶段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发掘自己的潜力。所以学校所聘请的老师也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在Adam老师看来,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够适应每一名学生,“如果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话,那么就应该转变一下,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因此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都有特殊的教学方式。“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我们会教他们一些技巧和技能;当他们逐渐学会这些技巧后,老师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修炼;通过这些历练,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想法’这一效果。”
为了拓展孩子的眼界,学校也会定期邀请艺术家到校内,包括作家、诗人、音乐家、电影电视制作人等,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在每天放学后,学校也会开设很多艺术类的选修课,鼓励孩子们参加。当然在傍晚和周末也会对外开放,邀请大家一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学校看来,开设这一系列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品位”。Adam老师说:“我之所以选择在惠灵顿任教,原因之一就是这所学校采用的是整体教育的方法,即无论是数学,体育,还是音乐,美术,在这里都是同等重要的。”他感慨地说:“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天生就会很多东西,老师的工作就是提供给他们尝试各种领域的机会。我们当然希望这些孩子能在未来考上很好的大学,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人生并不是只有这些,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还有是否能够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如果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绘画,乐器或者坚持运动的话,那么内心就会非常充实,这样的话其实已经算的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了。”
我想这也就解释了我在刚进校门时所看到的那一幕,学生和老师之间所流露出的感情更像是朋友和家人。他们并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为每天的课程都充满了惊喜,他们在学校里生活的平和快乐。这里就像是J.K罗琳笔下的魔法学校一样,包罗万象,你所期许的愿望都能在这里得到实现。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英式风情的泰晤士小镇,如今作为上海的又一处景点,在节假日里总是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平日里的它宁静悠闲,散发着别样的气息,并呈现出浓浓的校园情怀。而这一切似乎都得归功于它的邻居:“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这所始建于2007年的学校,是由包氏家族为纪念包玉刚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无私奉献以及在香港回归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捐资创建的私立双语国际学校。
艺术是6到8年级的必修课
在初夏阳光正好的午后,我用了将近两小时的车程前去拜访这所寄宿学校。郊区的空气清新自然,硕大的校园空间和安静的氛围,免不了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学校目前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小学部位于市中心,而中学部相对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上是寄宿学校,因此选址于空间较大的松江区。作为一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将中、外籍学生混合编班,采用中英文同堂授课的学校,这里就像是一个小世界一样,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生活。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氛围已经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学校创始人包陪庆教授非常重视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她认为如果校园设计优美、舒适,并适合青少年心理的话,会更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因此她亲自率领设计队伍,用了8个月的时间,为中学校园精心设计了包括实验剧场、露天剧场、舞蹈室、健身中心等各项设施,让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全面的教育。
学校现阶段设有三个视觉艺术教室,每一间都有不同的用处。艺术总监Jason Dufty介绍说,目前在校开设的课程有油画、素描、雕塑、版画制作等。“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Jason骄傲地说道:“这就是包玉刚学校最特别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同时接受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
Jason告诉本刊,包玉刚学校的教学更注重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以及提供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对于6-8年级的孩子来说,艺术是必修课,主要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生活,能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而9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要备考IGCSE,所以艺术会变成一门选修课,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每周会上3小时的课程。”而对于今年8月,即将在学校首次开设的IB课程,Jason也表示非常期待:“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我相信他们是真的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选择,学校也会安排他们每周学习5个小时的强化课程。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创作上有所突破。”
雕塑是人类情感的重要呈现方式
学校每年会将视觉艺术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雕塑、油画、素描等,有些单元也会将各种创作手法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Art book”,当中记载了他们平日里的“灵光一闪”,以及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有些孩子的作品,真的超出我的想象。”Jason向我展示了一些9年级孩子的油画作品,无论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画面整体处理,都非常流畅自然。“他们的创作已经超越了这个年龄段。”Jason自豪地说道。因此学校会定期将这些作品打印出来,挂在教室、大堂、餐厅等校内的各个公共空间,供大家欣赏,也给了孩子足够多的信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通过Jason的介绍,我了解到学校非常注重于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触发孩子的兴趣。而雕塑一直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我们有在小学部开设陶艺课程,而到了中学,会让孩子们接触雕塑,学习如何构造人物形态、自然环境等,教会他们通过雕塑来探讨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当然除了手工制作的作品之外,近期学校也开展了数字媒体课程,包括摄影,电脑绘图等,从最大程度上丰富孩子的艺术生活。
Jason认为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艺术课程,“因为这种经历是他们在别的课堂上所没有体验过的”。有些孩子在一开始很不喜欢这些颜料、黏土等材料,因为觉得会把自己的手弄脏,但是艺术课改变了他们。“现在他们不会再纠结于这些,并且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双手来进行创作。”Jason说,他们会在美术教室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感到放松,也可以随时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这和其他的学术课程是不同的,你不用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45分钟。艺术是需要实践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孩子们犯错,接受挑战,并大胆冒险,我觉得这些对于创作来说,都是有益的。”
虽然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但学校还是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不过Jason也坦言这的确不太容易,“由于我们离市中心较远,组织一次‘艺术之旅’往往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不过话说回来,松江区本身也是一个文艺的地方,当你游览泰晤士小镇时,总能发现一些雕塑艺术品,因此包玉刚学校便利用这一优势,在学校周边区域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去月湖雕塑公园欣赏作品、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学校还邀请一些艺术家来校做客,“今年我们就邀请了德国摄影家Julia Kiecksee到学校,给9年级的学生做一些演讲和作品的展示。艺术家丰富的阅历往往会带给孩子们很大的震撼,也会让他们开始向往拥有这般精彩和有趣的人生。”
用艺术学习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
在包玉刚学校,学生每天上午被安排学习正常的学术课程,例如数学、地理、艺术等。下午则会参加各种club,其中运动项目是每个人必须要参加的,其余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例如法语、烹饪、舞蹈等拓展课。因此除了视觉艺术之外,学校在音乐方面也有涉猎。
在2013年末,学校的合唱团和弦乐队前往上海当代艺术馆,并在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上海开幕之夜进行了表演;学校课外拓展课芭蕾组的学生也曾参加新加坡国际文化盛典,并获得最高奖项;而在今年年初,学生们还在上海红坊国际艺术区,发起和举办了“摇滚与爱”公益演唱会,为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筹集善款。
而提起如何看待在学校开展艺术课程的重要性,Jason坦言道:“我觉得艺术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它也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无论他们将来会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我觉得艺术带来了一种欣赏文化。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中,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各种文化的信息,而艺术恰恰可以培养孩子的欣赏力,帮助他们接受、包容和分析这些纷繁杂乱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
上海英国学校
4月中旬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由上海英国学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其将与茱莉亚学院合作,在浦东与浦西两个校区,同时推出二者所共同研发的创新艺术课程。我知道在上海的国际学校,本身就非常注重于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但与著名专业院校合作的却似乎还在少数,因此这次的新闻发布会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也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特别的艺术教育理念。
力推音乐教育培养文化素质
学校目前在上海有两个校区,均严格按照英国本国的教学体制,为在沪生活的外籍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浦东校区位于康桥半岛,作为一家非寄宿学校,却拥有硕大的校园面积,在设施的建造上也颇费心思,公关经理Lynette介绍说,学校有专门的剧院,供8-9年级的学生使用,当有演出时,则会有工作人员在后台控制灯光和音效,以保证演出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戏剧课的排练教室更是宽敞明亮,参观时正巧碰上9年级的学生在排练,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投入,一旁的老师则适时地做出一些指导。
茱莉亚学院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在全美为表演艺术教育奠定了标准。能与这样举世闻名的学校合作,浦东校区的校长Lesley-Ann Wallace女士表示非常兴奋和期待:“茱莉亚的教育理念和我们非常相同,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合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音乐表演方面专业的指导。而在今天夏天,我们的音乐老师也会前往位于纽约的茱莉亚学校,在那边接受培训,将更好的教育方法带回学校。”此次定制课程将始于今年9月,在 Nord Anglia教育集团遍布全世界的35所学校中开展,作为率先“尝鲜”的学校之一,浦西校长Kevin Foyle先生认为这项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出学生对艺术的喜爱。
在课程开设的第一年,学校会首先把重点放在音乐教育方面。“例如古典乐器、键盘乐器的技巧提升上。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则是利用茱莉亚的音乐教学系统,来培养文化素养。”Lesley-Ann告诉我,“这项课程并不仅仅是运用茱莉亚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应该从音乐中获益,将它作为一个通道,连接起英国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从而全面培养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文化素养。” 而在下一阶段,学校则会着重于戏剧、舞蹈的教学,并将会在主课和拓展课中都开展这项定制课程,以此让每一位在校的学生获益。而除了课程之外,茱莉亚学院的优秀学员也会前往上海英国学校进行表演,并与学生交流心得。Lesley-Ann解释道:“并不是说要让孩子们都怀抱着成为优秀演奏家的抱负,而是希望可以从中激发出他们‘实现理想’的那股冲劲。”
而作为一家在表演课程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Kevin坦言,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校门,站在国际化的舞台进行表演。今年夏天,Nord Anglia将开展“全球管弦乐队培训”项目,集团旗下的35所学校会先在校内进行公开选拔,并分别推选出三名优秀学生,前往纽约的学校参加这个夏令营活动。“当然在活动期间,我们也会与茱莉亚学院进行合作。”
学校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教学体系。在浦东校区有独立的音乐教室进行小班授课,会邀请外校老师来给孩子进行乐器方面的指导;有交响乐团和唱诗班,会定期举办音乐会。今年浦西校区的夏季音乐会“电影之夜”,就由全新的管乐团和资深合唱团进行表演,此外学校也会为优秀学生举办独奏表演会,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练习成果呈献给同学和亲友们。
表演学习对自信的提升最大
另一方面,戏剧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7年级到9年级,每个学生都会被安排一周一次的戏剧课程。“在中国,可能会更注重于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Rowena略显遗憾地说:“但其实,戏剧能让孩子更加自信,也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未来这些孩子会从事各种职业,如律师、医生等,而无论他们身处何种领域,都需要拥有像站在舞台上一样的自信。
正如Lesley-Ann所说的那样,“表演艺术”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以及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而且在过程中他们也会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需要从小就为他们树立起的观念。”她认为无论是戏剧排练,乐器演奏,还是唱诗班的训练,孩子们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时间,才能最终站在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而这整个过程,都在教会孩子什么是“坚持”;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表演艺术”构建起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现代化的科技时代,众多的社交网站让人们变得孤立。而像戏剧、合唱等就恰恰能够让人远离冰冷的科技技术,促进面对面的交流。”
因此学校会安排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戏剧作品,例如英国剧作家Willy Russell的作品《Bloody Brothers》、德国戏剧作家Bertolt Brecht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等,希望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戏剧并不仅仅只有莎士比亚,而在理解这些作品上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理解和视角来进行创作和表演。每年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公演,据了解,在浦西校区,小学部今年会上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而中学部则将呈现莎士比亚的名著《仲夏夜之梦》,当然这些表演都会邀请家长来校观摩,他们也非常欣喜学校能提供给孩子戏剧方面的培养。
虽说“表演课程”是上海英国学校的特色之一,但在视觉艺术方面,学校也是不遗余力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育。我在采访浦东校区时正巧碰上学校的展览期间,10~11年级的学生作品被呈现在学校的公共空间,类型则涵盖了绘画、雕塑、艺术装置等。“我们鼓励孩子运用各种不同的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艺术设计总监Laura带我参观了展览:孩子们在拍摄的照片上运用自己的想象作画,让原本平凡无奇的上海街道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有的孩子在不同的国家生活过,于是就将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例如大本钟、东方明珠等融入于一张画作中。IB年级学生的作品则更有深度,他们会关注于社会的热点话题。例如有一件作品是一个“奶瓶”,瓶中有灰色的气体,整体的色调也是昏暗的。学生希望以此来唤醒大家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如果继续忽视的话,人们就只能用香烟和有毒气体来喂食下一代了。”
Laura随后还向我展示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其中“创造”被排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因为运用想象去创造,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Laura说道:“人们往往会在欣赏一件美好的艺术品时,忽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事实上,创造需要技术的发展,不同媒介的运用,这些都来自于艺术家长时间的思考。很多传统的科目,像英语,数学,地理等,人们可以依靠记忆和不断地重复练习来提升技巧。但艺术却不同,你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视角来激发灵感,这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它的美妙之处却也恰恰在此,吸引着人们不断挑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