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的角度设计“教”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发现:音乐课程图文并茂、内容多样,但是缺少一些发声练习的指导。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掌握唱歌方法。笔者通过自己音乐课堂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和大家做些探讨。
  【關键词】课堂;发声练习;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声练习与歌曲重难点乐句相结合
  教师备课时应想到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需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做铺垫,例如,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等。在新歌教学中,我常将选用的发声练习曲尽量与所学歌曲内容相联系,最好是来源于歌曲,这样既能达到发声练习的目的,又能为歌曲教学服务。
  二、发声练习与歌曲格调相结合
  歌曲格调是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不同,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独有特色的风采和色调。为了准确地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在发声练习中,我们就可以有所渗透歌曲的特点。笔者曾听过一堂京韵课《我是中国人》,教师播放《京调》带学生架起手腕,走圆场步进教室。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在老师的身后,或模仿、或自编,像模像样地走圆场。
  师:我来给大家奏唱一段吧。给我来个“好——”如何?(这一个“好”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震住了所有人)生:好——(生也忍不住一边模仿老师的语气,一边竖起大拇指来)教师边敲单皮鼓边拍竹板,并用京腔范唱《我是中国人》师:我唱得如何?生:好——(一边摇头晃脑边竖起大拇指)
  执教老师那一声带有京腔的“好”不仅有气势,而且还感染了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模仿她的语气,学她的动作,喊出那个铿锵有力的“好”字。虽说只是一个字,发好这个带有京韵的腔却实属不易,学生需提眉、抬上腭,口腔需充分地打开。老师的有效示范,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到高位置的声音,为京韵课堂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三、发声练习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辅助发声练习,也就是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情境内容,通过语言、画面或肢体动作引发情境。我在教唱二部合唱歌曲《雨中》时,是这样开始发声练习的:
  师谈话创设情境:生活中阳光灿烂时很美,有时下起滴答的小雨或哗啦啦啦的大雨也很美!(播放雨滴声音频)师问: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雨滴声。师;可爱的小雨点儿正在跳舞呢!请大家跟我用“滴答”音来表现这轻盈活泼的小雨点吧。(雨滴声5 5 5 5 ︱5 5 5 5‖ )师:雨越下越大,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雨声。(提示学生运用循环呼吸技巧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啦的声音。大雨声66 66 ︱ 6 - ︱ 6 - ︱6 - ︱6 - ‖)师:大雨落到了房顶的瓦背上,落到了马路上,发出了清脆而低沉的敲击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部天然的交响曲。(生分声部模仿两种声音: 5 3 ︱6 5·︱5- ︱5- ‖房顶的瓦背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2 1 ︱2 3·︱3- ︱3- ‖马路上发出了低沉的响声)。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把学生带到了浪漫的雨中,让学生为大自然配上美妙的歌声。
  四、发声练习与唱歌中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发声练习还可以用听音练习、视唱练习和音乐知识等手段,也就是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在练声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声音,也训练了耳朵的听力,采用感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唱歌的技巧,也学到了一些乐理知识。
  (1)与听音练习相结合,指教师弹琴,学生听音,把握音高。我在教唱人教版第六册《摇船调》时,从单音到旋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得简约,学得轻松,用这样的方式不但训练了耳朵的听力,把握了音高,同时也为歌曲学习做了准备。
  (2)与视唱练习相结合,指学生自己识谱,注意节奏音型。如歌曲《我是小音乐家》中有这样的两句旋律:①054︱33 343︱22 2‖;②5 31︱2 1︱5 31︱2 1‖。首先让学生听一听,我弹奏的是哪条旋律,接着让学生唱一唱旋律,再让学生说一说两条旋律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第一条旋律活泼、欢快,第二条旋律抒情、稳重。学生在有体验的基础上,能理解节奏上的疏密,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与乐理知识相结合,指练声曲中涉及的音乐知识,教师要讲解,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良好的发声练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歌唱教学做好铺垫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抓住教材,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法”,达到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发声练习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风格。
其他文献
【摘要】我省为加强师范类高校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从2012年起在高校与中小学校实行“双导师制”。通过高校与一线教师的结合共同培养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并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等研究工作,让高校和中小学互为教学和科研平台,使得高校的教学改革成果直接受益于中小学校,而中小学校的教学数据和问题反馈等也直接帮助高校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双导师制”的实行,有力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
期刊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将课堂讲课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师生双方互为主体,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综合性高校的钢琴课推行研究性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力补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固定思维,培养创造性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在综合性高校钢琴课中推行研究性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钢琴;高校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百色学院的具体情况,对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音乐会)改革提出方案策略,为提高普通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作出实践探索。  【关键词】音乐表演;毕业论文(音乐会);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与原则  (一)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的形式  音乐表演的毕业论文(设计)共分为两种方式: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和撰写论文(理论研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开设的一大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但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存在一定困难。此文探讨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丽,进而在小学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关键词】审美观;小学音乐;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教师们不仅应该注重学生们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们在音乐上产生的情感共鸣,注重学生审美观的培养,让小学音乐课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小学生们轻
期刊
【摘要】在当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准确把握音乐的灵魂,提升学生的品味,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高中音乐教学“魂”,让形象通透学生的心灵,从而有效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灵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都只是简单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歌词,而尚未深入感受音乐的“魂”,从而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理念改革已经持续多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但伴随改革的春风,也不免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于是,音乐美育赢得应有的发展了吗?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学习的积极性被唤醒了吗?在这里,笔者从一个普通音乐教师的视角,谈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性;魔法师的弟
期刊
【摘要】本文对婴幼儿钢琴基础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析了幼儿园钢琴基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必须孩子的年龄特点,因人而异,按照自己的才能教育学生,重视开展基本能力培养,让孩子敢于探索和学习,努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婴儿钢琴;教学;利益;绝对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了钢琴学习的热潮。一些四岁的
期刊
【摘要】随着打击乐的日渐风靡,学习打击乐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打击乐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不可缺少的命题。本文以流行打击乐教学从西洋打击乐教学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流行打击乐教学向西洋打击乐教学学习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给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一点启发。  【关键词】打击乐;教学;流行打击乐;中西洋打击乐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一部分:課例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改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将从教会学生知识转移到教会学
期刊
【摘要】在艺术培养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比传授技能更加重要。音乐就是人类不断总结与创造的艺术成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通过即兴创造优化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擦出创造的“火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即兴创造;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音乐对于学生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从他们对音乐在人成长过程中重要性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