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发现:音乐课程图文并茂、内容多样,但是缺少一些发声练习的指导。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掌握唱歌方法。笔者通过自己音乐课堂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和大家做些探讨。
【關键词】课堂;发声练习;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声练习与歌曲重难点乐句相结合
教师备课时应想到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需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做铺垫,例如,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等。在新歌教学中,我常将选用的发声练习曲尽量与所学歌曲内容相联系,最好是来源于歌曲,这样既能达到发声练习的目的,又能为歌曲教学服务。
二、发声练习与歌曲格调相结合
歌曲格调是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不同,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独有特色的风采和色调。为了准确地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在发声练习中,我们就可以有所渗透歌曲的特点。笔者曾听过一堂京韵课《我是中国人》,教师播放《京调》带学生架起手腕,走圆场步进教室。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在老师的身后,或模仿、或自编,像模像样地走圆场。
师:我来给大家奏唱一段吧。给我来个“好——”如何?(这一个“好”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震住了所有人)生:好——(生也忍不住一边模仿老师的语气,一边竖起大拇指来)教师边敲单皮鼓边拍竹板,并用京腔范唱《我是中国人》师:我唱得如何?生:好——(一边摇头晃脑边竖起大拇指)
执教老师那一声带有京腔的“好”不仅有气势,而且还感染了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模仿她的语气,学她的动作,喊出那个铿锵有力的“好”字。虽说只是一个字,发好这个带有京韵的腔却实属不易,学生需提眉、抬上腭,口腔需充分地打开。老师的有效示范,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到高位置的声音,为京韵课堂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三、发声练习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辅助发声练习,也就是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情境内容,通过语言、画面或肢体动作引发情境。我在教唱二部合唱歌曲《雨中》时,是这样开始发声练习的:
师谈话创设情境:生活中阳光灿烂时很美,有时下起滴答的小雨或哗啦啦啦的大雨也很美!(播放雨滴声音频)师问: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雨滴声。师;可爱的小雨点儿正在跳舞呢!请大家跟我用“滴答”音来表现这轻盈活泼的小雨点吧。(雨滴声5 5 5 5 ︱5 5 5 5‖ )师:雨越下越大,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雨声。(提示学生运用循环呼吸技巧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啦的声音。大雨声66 66 ︱ 6 - ︱ 6 - ︱6 - ︱6 - ‖)师:大雨落到了房顶的瓦背上,落到了马路上,发出了清脆而低沉的敲击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部天然的交响曲。(生分声部模仿两种声音: 5 3 ︱6 5·︱5- ︱5- ‖房顶的瓦背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2 1 ︱2 3·︱3- ︱3- ‖马路上发出了低沉的响声)。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把学生带到了浪漫的雨中,让学生为大自然配上美妙的歌声。
四、发声练习与唱歌中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发声练习还可以用听音练习、视唱练习和音乐知识等手段,也就是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在练声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声音,也训练了耳朵的听力,采用感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唱歌的技巧,也学到了一些乐理知识。
(1)与听音练习相结合,指教师弹琴,学生听音,把握音高。我在教唱人教版第六册《摇船调》时,从单音到旋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得简约,学得轻松,用这样的方式不但训练了耳朵的听力,把握了音高,同时也为歌曲学习做了准备。
(2)与视唱练习相结合,指学生自己识谱,注意节奏音型。如歌曲《我是小音乐家》中有这样的两句旋律:①054︱33 343︱22 2‖;②5 31︱2 1︱5 31︱2 1‖。首先让学生听一听,我弹奏的是哪条旋律,接着让学生唱一唱旋律,再让学生说一说两条旋律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第一条旋律活泼、欢快,第二条旋律抒情、稳重。学生在有体验的基础上,能理解节奏上的疏密,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与乐理知识相结合,指练声曲中涉及的音乐知识,教师要讲解,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良好的发声练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歌唱教学做好铺垫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抓住教材,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法”,达到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发声练习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风格。
【關键词】课堂;发声练习;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声练习与歌曲重难点乐句相结合
教师备课时应想到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需要通过发声练习来做铺垫,例如,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等。在新歌教学中,我常将选用的发声练习曲尽量与所学歌曲内容相联系,最好是来源于歌曲,这样既能达到发声练习的目的,又能为歌曲教学服务。
二、发声练习与歌曲格调相结合
歌曲格调是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不同,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独有特色的风采和色调。为了准确地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在发声练习中,我们就可以有所渗透歌曲的特点。笔者曾听过一堂京韵课《我是中国人》,教师播放《京调》带学生架起手腕,走圆场步进教室。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在老师的身后,或模仿、或自编,像模像样地走圆场。
师:我来给大家奏唱一段吧。给我来个“好——”如何?(这一个“好”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震住了所有人)生:好——(生也忍不住一边模仿老师的语气,一边竖起大拇指来)教师边敲单皮鼓边拍竹板,并用京腔范唱《我是中国人》师:我唱得如何?生:好——(一边摇头晃脑边竖起大拇指)
执教老师那一声带有京腔的“好”不仅有气势,而且还感染了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模仿她的语气,学她的动作,喊出那个铿锵有力的“好”字。虽说只是一个字,发好这个带有京韵的腔却实属不易,学生需提眉、抬上腭,口腔需充分地打开。老师的有效示范,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到高位置的声音,为京韵课堂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三、发声练习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辅助发声练习,也就是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情境内容,通过语言、画面或肢体动作引发情境。我在教唱二部合唱歌曲《雨中》时,是这样开始发声练习的:
师谈话创设情境:生活中阳光灿烂时很美,有时下起滴答的小雨或哗啦啦啦的大雨也很美!(播放雨滴声音频)师问:听,这是什么声音?生:雨滴声。师;可爱的小雨点儿正在跳舞呢!请大家跟我用“滴答”音来表现这轻盈活泼的小雨点吧。(雨滴声5 5 5 5 ︱5 5 5 5‖ )师:雨越下越大,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雨声。(提示学生运用循环呼吸技巧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啦的声音。大雨声66 66 ︱ 6 - ︱ 6 - ︱6 - ︱6 - ‖)师:大雨落到了房顶的瓦背上,落到了马路上,发出了清脆而低沉的敲击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部天然的交响曲。(生分声部模仿两种声音: 5 3 ︱6 5·︱5- ︱5- ‖房顶的瓦背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2 1 ︱2 3·︱3- ︱3- ‖马路上发出了低沉的响声)。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把学生带到了浪漫的雨中,让学生为大自然配上美妙的歌声。
四、发声练习与唱歌中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发声练习还可以用听音练习、视唱练习和音乐知识等手段,也就是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在练声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声音,也训练了耳朵的听力,采用感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唱歌的技巧,也学到了一些乐理知识。
(1)与听音练习相结合,指教师弹琴,学生听音,把握音高。我在教唱人教版第六册《摇船调》时,从单音到旋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得简约,学得轻松,用这样的方式不但训练了耳朵的听力,把握了音高,同时也为歌曲学习做了准备。
(2)与视唱练习相结合,指学生自己识谱,注意节奏音型。如歌曲《我是小音乐家》中有这样的两句旋律:①054︱33 343︱22 2‖;②5 31︱2 1︱5 31︱2 1‖。首先让学生听一听,我弹奏的是哪条旋律,接着让学生唱一唱旋律,再让学生说一说两条旋律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第一条旋律活泼、欢快,第二条旋律抒情、稳重。学生在有体验的基础上,能理解节奏上的疏密,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与乐理知识相结合,指练声曲中涉及的音乐知识,教师要讲解,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良好的发声练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歌唱教学做好铺垫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抓住教材,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法”,达到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发声练习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