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_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收治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于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经抗凝血、溶栓保守治疗好转。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血小板的异常升高和门静脉血流的改变是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术后严密监测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门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39-02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突然、出血凶猛等特点,若处理不当,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则会引起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丧失手术的机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临床有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种,临床手术多采用断流术,认为其更加合理[1],术后易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PVT),PVT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患者病情的康复,现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PVT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58.6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6例;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17例、C级1例;其中39例为择期手术7例为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于左肋缘下或上腹部正中切口处行切口,常规进腹后在胃网膜左、右静脉交界无血管区切开,找到脾动脉后行结扎,而后常规切除肿大脾脏,并妥善处理脾蒂及脾床出血点,而后依次切断并结扎肝胃韧带直至贲门部位,继续离断上半胃左右两侧浆膜面和食管下段6~8 cm的全部血供和分支,缝扎周围所有穿支血管,使异位高位食管分支和胃后静脉支完全游离,行创面浆膜化。
  2 结果
  46例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术后6例并发PVT,经保守治疗均好转出院。
  3讨论
  门静脉血栓(PVT)是指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是脾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尽管脾切除术后PVT的前期临床表现往往并不严重,并且缺乏特异性,但后期仍可能导致缺血性肠坏死、消化道出血、肝衰竭等严重后果。国内外研究报道称,脾切除术后PVT发生率为0.6%~15.8%[2]。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复杂,大多认为与凝血状态、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门静脉系统局部血管的病理变化、手术对局部血管机械损伤、手术结扎时形成血管盲端、不合理使用凝血药物及局部区域炎症有关[3-4]。生理状态下全身30%血小板"扣押"于脾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液系统引发脾功能亢进,脾脏产生骨髓抑制体液因子过多,抑制了骨髓造血细胞的成熟及血细胞的释放,脾脏内淋巴细胞发生异常的免疫性变化,产生自身抗体,具有破坏自身细胞的作用。血液系统引发脾功能亢进脾,有50%~90%血小板"扣押"于脾脏,并且血小板破坏增加,生成受阻。脾脏切除后,失去了脾脏生成血小板抑制因子,进而抑制血小板生成的作用,致使血小板数量大量增加。不少学者认为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形成与血小板数量有密切关系,而一些研究称与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率有关,而与术前及术后血小板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5-6]。另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贲门周围的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手术后,患者体内的门静脉血流压力明显变化。切除脾之后,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20%~40%,同时血液流至脾静脉盲端容易形成湍流。门静脉压力大幅降低也会使流速减缓。调查研究表明:当门静脉流速小于15cm/s时,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升高。门静脉血液改变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前肝静脉回流受阻,内脏发生淤血,最终导致门静脉血流减慢、淤滞甚至逆流。门静脉中前列环素、胰高血糖素等含量增加,使内脏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压力更加升高。持续的门脉系统高压会损伤血管内壁,并呈"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致使部分内皮细胞脱离,胶原暴露,加之血流缓慢,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指标,如D-二聚体、内毒素、黏附物质P-selectin等含量均明显增高,而与抗凝有关的指标,如组织因子旁路抑制物的含量明显降低。提示门静脉内血液呈高度前凝血状态,为PVT创造另一个有利条件。
  PVT的临床表现,在门静脉高压患者做脾切除手术后的2~3w甚至数月内都可能诱发门静脉血栓。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不规则发热,体温37.6~39.7℃,持续5~15天。PVT患者均有腹胀,纳差,食欲明显减退,腹水明显增加,黑便。行腹部彩超及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措施采用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凝溶栓期间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给予保肝治疗、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退热治疗。腹胀、恶心、食欲减退者,给与承气汤胃管注入或口服。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肠功能。给予奥美拉唑40静脉注射2次/日,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慎用止血药物。
  临床医生应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提高认识和警惕,当患者术后出现不规则或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较慢等症状时,临床医生要警惕此症的可能,并进行影像学确诊。B超检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无创伤,可作为常规术后复查。术后及时复查血常规、PT 及凝血功能等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一旦血栓形成应及早使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等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涛.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4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57-58.
  [2]Kinjo N,Kawanaka H,Akahoshi T,et al. Risk factors for portal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J]. Br J Surg,2010,97(6):910-916.
  [3]Yoshida M,Watanabe Y, Horiuchi A, et al. Portal and splenic venou sthrombos is after splenectomy inpatients with hypersplenism.Hepatogastroen terology[J]. 2009,56(90):538 -541.
  [4]柯茂林,黄韬,王国斌.脾切除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5):348-350.
  [5]王莎莎,武家成. 门脉高压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034-4035.
  [6]王丽萍,刘战丛,史永涛,等.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09,22(5):406-4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和开放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接的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基于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均为10例。对比组采取常规开放取石术治疗,探究组采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
期刊
【摘要】在对由细菌所引起的腹泻症状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中草药有比较广泛性的实际应用,伴随着如今不断发展的现代制药技术手段以及对其不断深入的改进,它的活性成分提取完全性在中药制剂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取方法;中草药;抑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8-01  不同的中草药成分提取方式对于不同的细菌产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78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针灸推拿。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当中,医疗事业的发展给患者看病上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现阶段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条件和质量。所以针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对医疗事业进行的各个方面加以重视,确保在多个阶段都可以确保医疗的质量。而药房窗口发药也与医疗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药房窗口发药可以与顾客有直接的交流,同时在发药中也需要向患者交代相应药品的使用方法,从而确保医疗的质量。本文将围绕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诊疗在临床治疗慢性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慢性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实验组(中西医结合组)30例患者据其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并联合使用安雄;对照组(纯中医治疗组)30例患者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施以对应中药方剂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外PLT改善较纯中医治疗组显著,P<0. 05;两组改善中医症候的效果很显著,P0. 05。  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药房药剂师在医疗安全中的防范作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医疗安全监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实行传统的医疗安全防范工作;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实行新型医疗安全防范工作,提高药房药剂师发挥的防范作用,观察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我院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医疗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33-02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1】。肠粘连松解术为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复发几率仍较高【2】。如何有效预防肠粘连松解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困扰每一位普通外科医生的难题。采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1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的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西药房近三年出现的58例处方调剂差错,总结差错种类和原因,回顾性分析资料。结果:58例药品调剂差错有数量差错、药品类型差错、用法用量差错、用药禁忌差错、其他类型差错。结论:门诊西药房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主要有配药人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等方面,通过加强药房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药房环境,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方法:我院收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溶栓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维持水电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优质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40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优质康复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更高,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