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障学生的显著个性差异决定了特殊教育的难度,教无定法几乎成了特殊教育的自然写照。学校自2009年开办培智教育起,就深深地体会到因人施教的必要性,从而开启了“基于学情的教学”改革。改革从教育目标纲要开始,以普适性的目标为指针;落脚到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训练;关键环节是课程改革,即围绕目标和个别化教育需求实施什么样的课程,如何提供合适的教育。
探索之一:四大课程
学校于2010年9月制定了《培智教育发展探究方案》,把原有的7+5课程设置整合为文化知识、生活适应、艺能训练、康复训练四大课程,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具体要求。
探索之二:三大课程
为了不断解决问题,使教育目标更具实践性、课程设置更具可行性、教学方式更具操作性,学校于2014年6月出台了《培智教育模式实践方案》,再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把文化知识、生活适应、康复训练、艺能训练四大课程调整为“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康复训练”三大课程。
探索之三:3+2课程
为了教育训练内容更有连贯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2016年9月,该校开始启动 “3+2”课程实验。“3+2”课程实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进课程整合和分类走班,使个别化教育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二是落实包班包课程机制,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包班是指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协同管理,包括互为主助教、课间管理、活动课组织。包课程是指由一名老师负责同年级段(低、中、高年级)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现专业性;三是明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口碑打造了“永兴特校”的金字招牌。二十年来,学校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社会的真情关爱中,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先后获得“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省市县各级荣誉和奖励54个,曹菊芬等老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特教教学比武及论文评选获奖86个,欧阳威等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03个。已毕业的七届聋人初中班73名学生,5人考上大专院校,32人升入特教中专深造,19人考取聋人高中,17人直接走上社会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骏马自知前程远,不用扬鞭自奋蹄”。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永兴特校将在优化特殊教育服务方式,扩大残障学生教育覆盖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作出更多的努力,辦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探索之一:四大课程
学校于2010年9月制定了《培智教育发展探究方案》,把原有的7+5课程设置整合为文化知识、生活适应、艺能训练、康复训练四大课程,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具体要求。
探索之二:三大课程
为了不断解决问题,使教育目标更具实践性、课程设置更具可行性、教学方式更具操作性,学校于2014年6月出台了《培智教育模式实践方案》,再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把文化知识、生活适应、康复训练、艺能训练四大课程调整为“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康复训练”三大课程。
探索之三:3+2课程
为了教育训练内容更有连贯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2016年9月,该校开始启动 “3+2”课程实验。“3+2”课程实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进课程整合和分类走班,使个别化教育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二是落实包班包课程机制,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包班是指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协同管理,包括互为主助教、课间管理、活动课组织。包课程是指由一名老师负责同年级段(低、中、高年级)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现专业性;三是明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口碑打造了“永兴特校”的金字招牌。二十年来,学校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社会的真情关爱中,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先后获得“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省市县各级荣誉和奖励54个,曹菊芬等老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特教教学比武及论文评选获奖86个,欧阳威等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03个。已毕业的七届聋人初中班73名学生,5人考上大专院校,32人升入特教中专深造,19人考取聋人高中,17人直接走上社会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骏马自知前程远,不用扬鞭自奋蹄”。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永兴特校将在优化特殊教育服务方式,扩大残障学生教育覆盖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作出更多的努力,辦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