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维度。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广泛认同,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但是,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培养还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影响了思维培养的效果,亟须予以厘清。
【关键词】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在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其和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素材也比较丰富。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成长奠定基础。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新语文课标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学习规划,促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加辩证的方式去理解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1.2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发展与进步是时代和社会的常态,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自然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过快的发展变化的节奏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导致传统语文教学下培养的学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而在学生习作能力和习作思维的培养中,部分教师夸大了所谓常用套路、高分模板的作用,在学生的习作联系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学生的习作已经脱离了情感、情绪和想法的表达的初衷,对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更是弊大于利,学生对语文习作课堂更是缺少热情和积极性。于是,应于语文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善传统语文习作教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语文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并发展完善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本知识传授的误区,更加注重构建学生的思维体系和情感模式,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在基础能力和成长空间都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综合性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策略
2.1立足教材培养思维
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所进行的实践工作应当是立足于教学内容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新时期教材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代表了改革急先锋的部教版教材,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走在了改革的前端。立足教材培养思维,可以挖掘基本的课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言辞优美,篇章严谨,且为初触社会的小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2]。如在学习寓言故事《买椟还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行为?”“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许多素材只要稍作延展,就能成为一个思维点,带动了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在教材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课程,本身为口语练习、社交语言、逻辑思维等提供了平台,对此加以挖掘,融入思维创新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能够适应活泼的小学生特质,引导孩子在现实感观中真正体味思维。
2.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一般是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开始,传统教学理念中普遍认为学科知识间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所有的课程教学全是“按部就班”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一定的教学合理性,但不利于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让活动与语文知识架构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学习兴趣”转变为长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话剧”“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学,在进行“完璧归赵”这一节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背景与文章知识点,然后为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分组准备、展示,最后抽出一节课进行“情景剧”的展示,让学生在准备和展示情景剧的这个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秦、赵两国的矛盾背景,通过人物刻画和展示收获语文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课文内容的知识架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新课标改革的要求,逐步转变自身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一个自由、肥沃、积极、正向的教学环境下生长。
2.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培养以外,还可以通过将课堂内容与课外活动相联系的形式,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内外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实践,并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及思维。首先,在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复述、口头作文以及查工具书等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其次,在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如名人采访、跟踪调查某件事等,不仅可以更新学生观念,还要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加入适当的实践探索内容,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郊游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相关问题。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只有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才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在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京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32):31.
[2]杨国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0):73.
[3]罗质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49.
(作者单位:广汉市第五小学)
【关键词】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在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其和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素材也比较丰富。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成长奠定基础。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新语文课标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学习规划,促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加辩证的方式去理解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1.2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发展与进步是时代和社会的常态,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自然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过快的发展变化的节奏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导致传统语文教学下培养的学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而在学生习作能力和习作思维的培养中,部分教师夸大了所谓常用套路、高分模板的作用,在学生的习作联系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学生的习作已经脱离了情感、情绪和想法的表达的初衷,对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更是弊大于利,学生对语文习作课堂更是缺少热情和积极性。于是,应于语文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善传统语文习作教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语文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并发展完善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本知识传授的误区,更加注重构建学生的思维体系和情感模式,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在基础能力和成长空间都具有较强可塑性的综合性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策略
2.1立足教材培养思维
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所进行的实践工作应当是立足于教学内容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新时期教材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代表了改革急先锋的部教版教材,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走在了改革的前端。立足教材培养思维,可以挖掘基本的课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言辞优美,篇章严谨,且为初触社会的小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2]。如在学习寓言故事《买椟还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行为?”“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许多素材只要稍作延展,就能成为一个思维点,带动了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在教材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课程,本身为口语练习、社交语言、逻辑思维等提供了平台,对此加以挖掘,融入思维创新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能够适应活泼的小学生特质,引导孩子在现实感观中真正体味思维。
2.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一般是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开始,传统教学理念中普遍认为学科知识间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所有的课程教学全是“按部就班”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一定的教学合理性,但不利于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让活动与语文知识架构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学习兴趣”转变为长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话剧”“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学,在进行“完璧归赵”这一节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背景与文章知识点,然后为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分组准备、展示,最后抽出一节课进行“情景剧”的展示,让学生在准备和展示情景剧的这个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秦、赵两国的矛盾背景,通过人物刻画和展示收获语文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课文内容的知识架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新课标改革的要求,逐步转变自身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一个自由、肥沃、积极、正向的教学环境下生长。
2.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培养以外,还可以通过将课堂内容与课外活动相联系的形式,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内外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实践,并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及思维。首先,在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复述、口头作文以及查工具书等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其次,在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如名人采访、跟踪调查某件事等,不仅可以更新学生观念,还要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加入适当的实践探索内容,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郊游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相关问题。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只有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才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在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京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32):31.
[2]杨国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0):73.
[3]罗质彬.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49.
(作者单位:广汉市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