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反思的力量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第安人曾有个习惯,走一段路就坐一会儿,好让自己的灵魂赶上来,避免身体与心灵分离。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适时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跟上教育的步伐。
  一、缘起:没有反思的教育教学不值得进行
  2012年4月,德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以教育教学反思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德導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倡导以教育教学反思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随即着手研究,如何使师德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使师德建设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易操作。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以教育教学反思为有效载体,引导教师探索教育规律,实现自我发展,用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师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进而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一步,着手设计一本手册,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反思活动的具体呈现方式。手册最初命名为《花开有声——教师反思路径》,后修改为《师路心语》,最后又在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将这本手册命名为《师道》,其寓意是探索教育教学之道,探求教师发展之道。
  第二步,设计师道反思的“五个一”计划。一是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话,用最工整的文字写在反思日志上;二是反思周记:每周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形成简明连贯的一段话,用最工整的文字写在反思周记上;三是反思小结:每月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式准确地写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生命探索、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四是反思论文(报告):把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反思、探索,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五是反思收获(成果):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的职业实践习惯以及在探寻教育规律、教学方法中的创新之处,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富教育人生。
  第三步,设计六个展示平台。一是反思日志、周记、小结展评,每月组织一次。二是反思智慧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即“春华杯”“秋实杯”讲课比赛。三是举办师道反思论坛,每学期组织一次。四是编辑《教学思想文萃》,收集教师们优秀的反思周记、小结、论文,每学年编印一本。五是反思收获成果展示,每学年举行一次,包括发表文章、获奖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活动照片等。六是表彰教学思想先锋,每学年评选10名,进行表彰宣传。
  第四步,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室,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教学思想文萃》编辑部、积分管理评价委员会,先后制定了《教学反思工作目标三年规划》《教学反思积分制管理办法》《师德表现积分管理办法》《教师良好职业习惯养成活动实施方案》,从组织上、制度上为教学反思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将师道反思作为培植学校文化的重要举措,坚持“反思即建设,计分即动力,积分即成长”,逻辑路径为:师道反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职业幸福,通过师道反思这个载体助力学校文化建设。
  二、实践:使教育者成为自我教育者
  教育者应该成为自我教育者,让研究、反思成为生活的常态,通过反思把重复性、消耗性的工作变成积极地滋养生命的工作。我校将师道反思的实践目标归结为“悟”“纳”“合”三个字,以提升师道反思的质量和品位。
  “悟”,就是培养教师感悟自省的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教学体会和顿悟,深度思考,自省个人发展的过程和得失。宋新军老师曾撰写师道反思《完美的单位“1”》:“1”是六年级上册很重要的数学概念。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契机,从数学角度上讲,全班“50”个人是一个单位“1”,从教育角度讲,“50”个同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才能算一个单位“1”。在课堂上,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悟”出了:每个同学都是单位“1”的一分子,班集体有1人不合格,也不能组成完美的单位“1”。老师也领悟到: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实则蕴藏着教育契机。
  “纳”,就是培养教师主动学习、吸纳新知的精神。尊重每位教师的生命特质,挖掘教师潜能,让每位教师充分发展。我校青年教师李杰学习了思维导图,并把它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用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就是引导教师融会众长成就个人特色。教师通过反思,融合贯通,提高升华,从而成长为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夏雪妍老师学习借鉴北京丰台五小“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撰写题为《教是为了不教》的师道反思。她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学生高效、自主学习,老师就要放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展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如今在夏老师的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多了,敢于质疑的学生多了,会评价、擅鼓励的“小老师”也多了。
  三、归宿:奠基幸福人生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反思、研究、创造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方式时,教学就成为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内生的、创造的行动。当反思成为习惯、落实到行动时,教学的成功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喜悦随之而来。
  青年教师褚艳杰的师道反思之路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三个阶段,从“限时练习主题”到“学生错例研究”,再到“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三个阶段的反思主题,体现了她的师道反思不断走向深入和系统。正是由于师道反思的促进,她在业务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迅速成长,顺利晋升一级教师,并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
  青年教师吴哲坚持反思与实践相结合,她认为作业布置应当体现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在班级内开展“作业超市”,并分组进行作业“栏目设计”,把学生的作业时间化整为零,使每位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学科强项,从而获得成就感。几年来,教学反思让吴哲快速成长,先后荣获了“德州市优秀教师”“德城区教学能手”称号,其工作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被推选为学校中层干部。
  学校开展高效课堂的定向研究,也得益于师道反思。落实“把一切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学”的理念,即:看教师不如看学生,学生学得好胜过教师教得好;看临场不如看平时,平时坚持好胜过临场发挥好;看环节不如看理念,理念设计好胜过环节安排好。落实“三个归还”“六个要素”的教学观念。“三个归还”,即把提问权归还给学生;把质疑权归还给学生;把评价权归还给学生;“六个要素”:一是教学知识生活化;二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三是发挥点拨引导作用;四是保障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间;五是师生学会倾听;六是注重情感体验。
  学校还进一步拓展深化教学反思的范畴。如:结合以培养“诚信友善、乐学善思、自律自信”的“和雅”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反思积极探索基于“和雅”学生培养目标下的“1 1课程整合”研究。即:语文 语文主题丛书;数学 数学读本;英语 英语绘本;科学 探究阅读;品生品社 礼仪;音乐 口琴;美术 布贴画;体育 校园排舞。通过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系列师道反思成果,提升了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促进了教师优秀职业品质的形成,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目前,光明街小学已拥有一支敬业乐群、智慧阳光、向上向善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不断提升。
  反思师道反思,唯有真正的教育者,才会到教育的本身去寻觅教育的真谛;才会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思考真正的教育;才会坚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的育人目标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成长发展领航;系统的育人目标体系为德育工作描绘出可操作性的路线图;多元的平台建设与广泛的资源统筹为学生发展提供多重保障。  策划者说  毋庸置疑,德育只有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中小学教育阶段虽然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但却有着相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根本的是,作为需要德育完全贯穿
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对中职生的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烟台理工学校奏响了“传统美德教育三部曲”,让传统美德陶冶“住进”学生心里,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经典教育:美德润心田  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字字是精华,句句是经典。许多经典诗词里面都隐含着深奥的做人处事道理,诵读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悟
<正>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2013年9月,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以下简称"明达小学")开启了她美好的行程。要建一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