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既给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又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加强音乐教学结构的自身建设和调整,因此,完善音乐课程现代化体系,推进学校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应紧扣四个“要”,以开拓全新的音乐教学思路。
一、教学视角要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引导学生解决社会问题出发,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以多元的视角审视、解读和进行音乐教学。
所谓的多元视角,就是既重视音乐的基本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又重视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审美情趣,使音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品位。多元视觉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永恒旋律,是时代呼唤新的教学形态的必然产物。高中音乐教学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挖掘现实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等,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助于教育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教学课堂内外,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人手,从自身的音乐体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变音乐学习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例如,笔者教学“音乐与生活”时,先让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有快节奏的、慢节奏的、圆舞曲等;再让学生听以大型商场和行进中的火车为背景编配的音乐,体会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音乐——适合商场的是舒缓安静的轻音乐,而与行进的列车相匹配的是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从而使学生从音乐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中认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明确音乐是为生活服务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性很高,有切身体验,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音乐现象,如校园和公园里的背景音乐,医院为稳,定病人情绪和治疗疾病而设置的音乐等,让学生感悟音乐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视野要开放
1.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其实并非不喜欢音乐,只是不喜欢教材中的音乐,而喜欢现代流行的通俗歌曲。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性格的形成,创造力、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个性得到发展,完成新课改音乐的教学任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亟须探讨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在音乐教学时,适当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应当成为当今中学音乐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新方法。如在每节音乐课堂教学中,留出10分钟供学生学习通俗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体验成功、拓展知识的积极性
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笔者经常把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或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场景。比如,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第十二单元——“现代主义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并让学生根据无调音乐的特点尝试即兴编配乐曲。又如,欣赏了我国音乐家谭盾的音乐作品《纸乐》《水乐》后,再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笔者还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小组,如合唱班、舞蹈班、器乐班等,配合学校工作举办一些校内外文艺活动,如争当校园小歌手、班级大合唱、舞蹈比赛、节日文艺演出等等。另外,笔者根据教材编排,适时地把音乐课堂教学延伸出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学打腰鼓、学唱东阳道情,搜集和学习地方小曲等等。
3.从本学科向相邻学科渗透和跨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间的渗透已成必然。音乐教学亦然,需要宽阔的视野、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如语文中一些诗词被配曲成歌,历史可给音乐提供时代特色,地理能赋予音乐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让学生感受北方艺术的粗犷豪气和南方音乐的抒情细腻。所以,从引导学生汲取音乐的营养、提高音乐素养的角度切入,很多学科都能从不同的侧面构成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心要挪移
1.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双向的互动和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强化音乐表现能力,收获成功的愉悦。
2.突出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
音乐是创新『生最强的艺术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必须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单独予以强调,以使中学音乐教学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笔者更关注音乐启迪人心灵的作用,关注音乐开放人思维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比如,笔者组织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生活常见物品,居然也能像常规乐器一样奏出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广开思路,既认识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又认识到艺术因素无处不在的神奇,激活想象,勇于创新。
3.关注学生的人文内涵熏陶
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音乐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作品排练中,运用音乐这个艺术载体,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自觉抵制当代音乐中庸俗和低级因素的腐蚀。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既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是人与人之间协作、配合的大局意识、集体意识。要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明白,只有把握好各自的分寸,才可能使合唱产生美好的整体效果,任何个人的“孤行”或者“怠惰”,都会影响合唱的效果。在学校的铜管乐队的排练中,木管乐器小组成员要把本声部旋律演奏得细腻抒情,铜管乐器成员要把自己的旋律演奏得粗犷豪迈,再加上打击乐组铿锵有力的伴奏,才能演奏出一部和谐的“交响乐”。不言而喻,任何娴熟的演出都需要不同声部、不同乐器之间的长时间的磨合,离不开学生 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每次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准备事项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学校的音乐教育不能“唯艺术而艺术”,而应把艺术对人心灵的净化与感染这一功能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教书更要育人。
四、教学评价要更新
1.目前音乐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激励因素,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的评价相一致,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我国以重分数、轻素质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一种“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以纸笔测试为唯一方法的教学评价模式,方式单一,严重忽视了音乐课的特点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效率低下,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模式
音乐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即紧扣音乐课的特点,变单一的“成绩考核”为灵活的综合考核,既有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考量,又有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状况的全面评价,突出艺术素质要求,从而使音乐艺术教育能切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就由“学生音乐理论测试成绩”(40%)、“个人才艺表演”(30%)、“个人学习态度”(10%)以及“教学印象”和“教学管理”(20010)四部分综合构成。
3.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要有效地实现以上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学校音乐教育思路,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此,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素养和能力,深入生活、深入学生,使自己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从而牢牢确立音乐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个基点,真正地将新课标落在实处。同时,中学音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音乐新课标得以有效落实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和教学创新思想的督导与评价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之内。
总之,音乐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真正达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视角要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引导学生解决社会问题出发,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以多元的视角审视、解读和进行音乐教学。
所谓的多元视角,就是既重视音乐的基本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又重视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审美情趣,使音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品位。多元视觉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永恒旋律,是时代呼唤新的教学形态的必然产物。高中音乐教学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挖掘现实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等,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助于教育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教学课堂内外,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人手,从自身的音乐体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变音乐学习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例如,笔者教学“音乐与生活”时,先让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有快节奏的、慢节奏的、圆舞曲等;再让学生听以大型商场和行进中的火车为背景编配的音乐,体会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音乐——适合商场的是舒缓安静的轻音乐,而与行进的列车相匹配的是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从而使学生从音乐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中认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明确音乐是为生活服务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这样的教学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性很高,有切身体验,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音乐现象,如校园和公园里的背景音乐,医院为稳,定病人情绪和治疗疾病而设置的音乐等,让学生感悟音乐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视野要开放
1.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其实并非不喜欢音乐,只是不喜欢教材中的音乐,而喜欢现代流行的通俗歌曲。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性格的形成,创造力、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个性得到发展,完成新课改音乐的教学任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亟须探讨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在音乐教学时,适当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应当成为当今中学音乐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新方法。如在每节音乐课堂教学中,留出10分钟供学生学习通俗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体验成功、拓展知识的积极性
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笔者经常把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或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场景。比如,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第十二单元——“现代主义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并让学生根据无调音乐的特点尝试即兴编配乐曲。又如,欣赏了我国音乐家谭盾的音乐作品《纸乐》《水乐》后,再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笔者还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小组,如合唱班、舞蹈班、器乐班等,配合学校工作举办一些校内外文艺活动,如争当校园小歌手、班级大合唱、舞蹈比赛、节日文艺演出等等。另外,笔者根据教材编排,适时地把音乐课堂教学延伸出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学打腰鼓、学唱东阳道情,搜集和学习地方小曲等等。
3.从本学科向相邻学科渗透和跨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间的渗透已成必然。音乐教学亦然,需要宽阔的视野、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如语文中一些诗词被配曲成歌,历史可给音乐提供时代特色,地理能赋予音乐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让学生感受北方艺术的粗犷豪气和南方音乐的抒情细腻。所以,从引导学生汲取音乐的营养、提高音乐素养的角度切入,很多学科都能从不同的侧面构成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心要挪移
1.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双向的互动和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强化音乐表现能力,收获成功的愉悦。
2.突出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
音乐是创新『生最强的艺术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必须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单独予以强调,以使中学音乐教学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笔者更关注音乐启迪人心灵的作用,关注音乐开放人思维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比如,笔者组织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生活常见物品,居然也能像常规乐器一样奏出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广开思路,既认识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又认识到艺术因素无处不在的神奇,激活想象,勇于创新。
3.关注学生的人文内涵熏陶
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音乐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作品排练中,运用音乐这个艺术载体,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自觉抵制当代音乐中庸俗和低级因素的腐蚀。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既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是人与人之间协作、配合的大局意识、集体意识。要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明白,只有把握好各自的分寸,才可能使合唱产生美好的整体效果,任何个人的“孤行”或者“怠惰”,都会影响合唱的效果。在学校的铜管乐队的排练中,木管乐器小组成员要把本声部旋律演奏得细腻抒情,铜管乐器成员要把自己的旋律演奏得粗犷豪迈,再加上打击乐组铿锵有力的伴奏,才能演奏出一部和谐的“交响乐”。不言而喻,任何娴熟的演出都需要不同声部、不同乐器之间的长时间的磨合,离不开学生 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每次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准备事项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学校的音乐教育不能“唯艺术而艺术”,而应把艺术对人心灵的净化与感染这一功能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教书更要育人。
四、教学评价要更新
1.目前音乐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激励因素,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的评价相一致,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我国以重分数、轻素质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一种“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以纸笔测试为唯一方法的教学评价模式,方式单一,严重忽视了音乐课的特点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效率低下,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模式
音乐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即紧扣音乐课的特点,变单一的“成绩考核”为灵活的综合考核,既有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考量,又有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状况的全面评价,突出艺术素质要求,从而使音乐艺术教育能切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就由“学生音乐理论测试成绩”(40%)、“个人才艺表演”(30%)、“个人学习态度”(10%)以及“教学印象”和“教学管理”(20010)四部分综合构成。
3.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要有效地实现以上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学校音乐教育思路,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此,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素养和能力,深入生活、深入学生,使自己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从而牢牢确立音乐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个基点,真正地将新课标落在实处。同时,中学音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音乐新课标得以有效落实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和教学创新思想的督导与评价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之内。
总之,音乐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真正达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