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idu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题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
   一、立意高远
   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要求”。从结构上看,与以往的材料题保持一致,但立意更加大气,且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表现出人格内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
   二、视野开放
   “倾听不同”引领开放的文化态度。材料中的“倾听不同”是“开放”的态度,“接触”“感受”以及“更有意识地去寻找”则分别是“开放”的过程、方式与影响。“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则体现了命题的层次性。
   三、思维深化
   试题题干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从“音乐”的范畴谈接触外部差异性的音乐,有助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这是在呈现一个具体“案例”);第二句提示考生,不宜就音乐说音乐,而要从音乐拓宽开去,重点谈论“认识事物”。这样看来,解读本题有两个思维层面可供选择:
   1.立足材料内容,“中国味”是核心概念(所谓“中国味”即中国文化味),据此可以将题意转化为“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确立论题时要注意“中国味”的内涵丰富,选材范围广:可写音乐(如果化大为小,可以专谈“白鹿原上的老腔”等),也可写本民族的美食、绘画、书法、建筑、文学、曲艺、民俗乃至体育运动等,从文化特色到人格个性以及生活特性,这些都可以为“味”所涵盖。当然,不宜泛谈“中国味”,而要紧扣“有意识地去寻找”,突出展现认识上的转变与情感上的深化(如指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海纳百川”,这些都没有错,但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却渐渐忽视、淡漠了“中国味”,甚至错误地认为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落后,进而简单粗暴地抛弃了许多堪称人类文明瑰宝的成果);此外,为了表现“中国味”,可举出域外事例进行对比,以凸显中国特色、中国个性。进一步讲,“中国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汲取、吸收、融合一些现代西方的味道,据此可思辨“中国味”稳定中的变化。
   2.着眼材料含意,“如何认识事物”深蕴哲理,同样给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考生完全可以从“中国味”中挣脱出来,由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展开自主性思考(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均在可写之列)。具体说来,就此立意得关注“这段话”是如何“启发人们”“去认识事物”的。材料中一系列动词给出了答案:首先是“倾听”,即“细心听取”;其次是“接触”,即“接近并发生交往”,通过接近、交往与对比,了解、理解事物;再次是“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由于相互往來,进一步深刻“感受”事物,这是“倾听”“接触”的结果;所以才“有意识地去寻找”,“寻找”是主动的行为,“有意识”更说明了这一点,目的性、积极性更为明显。认识“音乐”是这样,认识其他事物也是如此:需要用心体悟与比较鉴别、反观内视,还要有主动性。
   在文体上,本题以写成议论文为宜。参考立意如:(1)越有“中国味”,越具“世界性”。(2)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更能理解也会更爱自己的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寻找“中国味”的目的在于树立文化自信)。(3)对于自我的认识,需要突破环境、条件的限制与约束,需要“操千曲”“观千剑”。(4)有开放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深化。我们应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去感受,去认知,去增长见识与广泛汲取。(5)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对事物的认知应建立在理性的、深入体察的基础之上。
其他文献
黄沙漫漫,残阳如血。信步天地间,只有苍茫的戈壁与无休止的烈风在沉重喘息着,似呐喊,似轻叹。   我走在茫茫沙漠中,这周围的一切,天地间都是一样的色彩。   但,我看到了你。   你衣衫褴褛,破铠烂甲,长缨在手,只身一人彳亍在沙海中。你走得缓慢,一深一浅,但却又固执、坚决。天地间,你走出了自己的路。   你是何时踏上这条路的?我想从你的祖父——飞将军李广在年轻时征发守关时,你便注定会走在这条路上。 
期刊
公元960年,后周御林军司令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轻而易举地登上皇帝宝座。老赵虽说是行伍出身,却在治国方略上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敛藏锋芒,重视知识和文化建设,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并秘镌誓言碑,告诫继任者“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宋代成为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诗词、散文、绘画均呈灿烂之象。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期刊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欧阳修的名言,说世上有些书自己肯定还没读过。在图书出版还不发达的时代,对于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的欧阳修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谦虚的话。欧阳修在做主考官的时候,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关于尧与下属的对话,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这篇文章的作者苏轼,虚心地向这位年轻人求教,哪知苏轼回答道:“我也没看到过,想当然耳!”历史也能想当然?
期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喜欢用网络信息技术分享生活、记录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些事可以给人带来正能量,丰富并充实人们的生活;而有的事情则会给人带来负能量,引起他人的议论,甚至带来不良的影响。前段时间有不少关于“老师打学生、罚学生跪地写作业”“老师体罚学生跑圈”等类似的报道,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作为中学生的我,我只想说:老师,请用好您手中的惩戒。   自古以来,老师
期刊
【阅读导航】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詞、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敬仰。欧阳修的文风颇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写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在史学方面,欧阳修参与编撰《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著名的“二十四史”中,他一个人就编撰了两史,在史学家当中,成就突出。欧阳修不仅在学术上成就非凡,而且人品也很高尚,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浩然正气,在他身上有着完整的体现,这使他的人
期刊
女冠子·元夕  蒋 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赏析】   蒋捷的这首《女冠子·元夕》作于宋亡之后,既是对元夕的真实记录,也寄寓了他对故
期刊
“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地质人才。”1952年,殷鸿福报考了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冷门”——地质矿产与勘探系。而当时他的成绩已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   “在考虑升学志愿时,要从国家的需要出发。”1953年,殷鸿福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正确选定志愿,使我学习得好》,如此解释他选择地质专业的原因。   如今,84岁的殷鸿福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
期刊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它们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來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了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
期刊
在我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一个“寒”字。例如称贫穷的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为什么称贫穷的读书人为“寒士”呢?《史记》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范雎,字叔,他很有才华,但也很贫穷,就投奔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乎致死,被弃入厕所。他苏醒后逃到秦国,后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上破旧的衣服來见他。须贾不知道范雎已经做了秦国的宰
期刊
商山麻涧  杜 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赏析】   唐开成四年(839年)杜牧授左补阙、史馆修撰,将赴京供职,先于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顗至浔阳(今江西九江),二月溯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