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960年,后周御林军司令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轻而易举地登上皇帝宝座。老赵虽说是行伍出身,却在治国方略上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敛藏锋芒,重视知识和文化建设,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并秘镌誓言碑,告诫继任者“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宋代成为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诗词、散文、绘画均呈灿烂之象。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比如散文方面,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说到宋代的文化,不可不提欧阳修。
欧阳修对于中华文化贡献甚伟,诗词俱佳,文章亦甚,《宋史》评价其功绩可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媲美:“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就是说他纠正五代的文学积弊,重振唐代散文雄风。其1000卷《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文学成就尤伟,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新五代史》。在《新唐书》的编撰过程中,“列传”部分由宋祁编修,形成较早,而欧阳修参加编辑工作较晚,专门负责编修“纪”“传”两个部分。朝廷认为一部史书出自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于是准许欧阳修编辑增删,统一体例。欧阳修尽管接受了重任,却认为宋祁是前辈,况且修史各人见解多有不同,怎么可以都按自己的见解来增删呢?于是对“列传”部分一字不改。
《新唐书》修成,按照以往的规矩,史书只署官阶最高者的姓名,欧阳修的官阶比宋祁高,应当署欧阳修的名。欧阳修说:“宋先生编修‘列传’费时长,功甚伟大,岂可掠其之美?”于是《新唐书》“纪”“传”部分署名欧阳修,“列传”部分署名宋祁,宋祁知之感慨地说:“古今文人相轻互侮,此事真旷古未闻呀!”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没有钦赐,没有选举,“天下翕然师尊之”。
如果说这是欧阳修个人在微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獻,那么他宽阔的胸怀、敏锐的目光,奖掖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文坛精英,使之脱颖而出,闪亮登场,无疑是从宏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正是这种宽广无私、爱才若渴的胸怀才使宋代文化人才辈出,灿烂辉煌。
“三苏”应试时,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22岁的苏轼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极高评价,高中进士第二名,苏辙亦金榜题名。正是大师的惠泽,使“一门父子三学士”迅速名满天下,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定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赏析】
读了本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欧阳文忠公不仅文采出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而且在为人为政方面也是有口皆碑,尤其是他宽简不纵恶的秉性更让人叹服。“世间已无欧阳修”是对他的无比肯定。
欧阳修对于中华文化贡献甚伟,诗词俱佳,文章亦甚,《宋史》评价其功绩可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媲美:“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就是说他纠正五代的文学积弊,重振唐代散文雄风。其1000卷《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文学成就尤伟,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新五代史》。在《新唐书》的编撰过程中,“列传”部分由宋祁编修,形成较早,而欧阳修参加编辑工作较晚,专门负责编修“纪”“传”两个部分。朝廷认为一部史书出自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于是准许欧阳修编辑增删,统一体例。欧阳修尽管接受了重任,却认为宋祁是前辈,况且修史各人见解多有不同,怎么可以都按自己的见解来增删呢?于是对“列传”部分一字不改。
《新唐书》修成,按照以往的规矩,史书只署官阶最高者的姓名,欧阳修的官阶比宋祁高,应当署欧阳修的名。欧阳修说:“宋先生编修‘列传’费时长,功甚伟大,岂可掠其之美?”于是《新唐书》“纪”“传”部分署名欧阳修,“列传”部分署名宋祁,宋祁知之感慨地说:“古今文人相轻互侮,此事真旷古未闻呀!”卓著的成就和美德,使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没有钦赐,没有选举,“天下翕然师尊之”。
如果说这是欧阳修个人在微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獻,那么他宽阔的胸怀、敏锐的目光,奖掖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文坛精英,使之脱颖而出,闪亮登场,无疑是从宏观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正是这种宽广无私、爱才若渴的胸怀才使宋代文化人才辈出,灿烂辉煌。
“三苏”应试时,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22岁的苏轼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极高评价,高中进士第二名,苏辙亦金榜题名。正是大师的惠泽,使“一门父子三学士”迅速名满天下,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定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赏析】
读了本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欧阳文忠公不仅文采出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而且在为人为政方面也是有口皆碑,尤其是他宽简不纵恶的秉性更让人叹服。“世间已无欧阳修”是对他的无比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