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饱含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应加强史料建设、加强根据地党史及日常生活史研究。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0-0037-03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共同特点,又具大别山区地域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区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作用。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努力,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军事方面,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及坚持斗争三个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制定了相应的斗争策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创建与统一阶段,由于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受到朝代鼎革、农民起义及匪盗灾害的冲击,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都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持秩序,经此过程后地方士绅地位凸显,逐渐控制地方。[1]红枪会则是豪绅控制地方的重要保障。据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积极采取分化与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力争将红枪会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如信阳光山红枪会便“派代表向农民协会求和”,并表示愿意接受指导,“要求鄂东特委派专人指导他们的工作”。而这次成功的统战工作让中国共产党“愈信枪会系贫苦农民的组织,内部宣传其群众的工作十分重要”,多方努力之下“到底收服了红学”。[2](P7)这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巩固与发展阶段,在中央正确指导、前敌指挥正确、根据地对红军的支持配合等条件下,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后因张国焘的严重错误致使根据地进入坚持斗争阶段,根据恶劣的实际情况,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即便衣队[3](P77~81)坚持斗争,使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始终红旗不倒。这都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
政治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公务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为公、倾听群众意见、以身作则、忠实为群众谋利益,加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养廉、教育倡廉、以督导廉、民主促廉、以法保廉、严惩护廉、勤俭守廉等[4]得力的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在群众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赢得拥护。统战工作方面,党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策动民团起义、争取开明人士和中小地主中立甚至同情革命,策动国民党官兵起义等,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坚持斗争贡献巨大。
经济方面,根据地各级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抓紧春耕、夏耕和秋收,发动群众武装保卫粮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困难,并设立专门的粮食机构,制定正确政策,稳定苏区粮价。政府还组织群众耕种互助、粮食互济,抓好杂粮生产,并开展节省运动全力支援前线。这些得力措施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累进税则体现了区别对待、税负合理及促进贸易的原则,经济公社、合作社等适应根据地经济状况的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教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方面入手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不仅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重要借鉴作用。文教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的基本经验为党、政、军、群齐动员[5](P81~85),实事求是地参照根据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正因根据地政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上述各项工作才能够取得光辉业绩,也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进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切实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项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别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品质,如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依靠群众、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不畏强暴等[6](P46~49)可为当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则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本身便蕴含着力量。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主色,早已深入人心。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42)红色由此成为一种象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符号。因此便有了中国“红色文化”之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红色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符号,显然,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彰显“红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包含实事求是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进而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这一贴近大别山人民的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温暖人,用大别山区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感染人、陶冶人、激励人,更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
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等数个研究机构的成立也为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当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资料建设。应对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在已出版的历史文献汇集的基础之上,及时整理口述史资料及散落在鄂豫皖三地各档案馆中的文献资料。其中口述史资料的整理更是刻不容缓。
其次,要加强大别山区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许多细节有待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例如,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入党问题、党员教育问题、党员成分及其对革命建设事业的影响、党员的支部生活、党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党团关系等等,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对深入认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都大有裨益。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各研究成果应当在科学阐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和精神动力,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梳理总结阶段。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史实阐释当前我国建设事业中的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功能等问题研究,着力点在合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突破以往以军事史、政治史为主的研究范式,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探讨“红色”里平凡的世界。当前,社会史研究正强调在“日常生活”的概念,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8]对于进一步推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这种转向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将会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永不枯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9](P382)
总之,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1]吕静.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的社会动荡与社会控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1934年)(甲5)[M].1985.
[3] 王雅红.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J].江汉论坛,1987,(7).
[4] 何新恩.探析鄂豫皖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许昌师专学报,1993,(4).
[5] 路海江.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J].史学月刊,1994,(6).
[6] 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2011-3-31.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0-0037-03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共同特点,又具大别山区地域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区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作用。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努力,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军事方面,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及坚持斗争三个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制定了相应的斗争策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创建与统一阶段,由于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受到朝代鼎革、农民起义及匪盗灾害的冲击,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都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持秩序,经此过程后地方士绅地位凸显,逐渐控制地方。[1]红枪会则是豪绅控制地方的重要保障。据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积极采取分化与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力争将红枪会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如信阳光山红枪会便“派代表向农民协会求和”,并表示愿意接受指导,“要求鄂东特委派专人指导他们的工作”。而这次成功的统战工作让中国共产党“愈信枪会系贫苦农民的组织,内部宣传其群众的工作十分重要”,多方努力之下“到底收服了红学”。[2](P7)这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巩固与发展阶段,在中央正确指导、前敌指挥正确、根据地对红军的支持配合等条件下,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后因张国焘的严重错误致使根据地进入坚持斗争阶段,根据恶劣的实际情况,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即便衣队[3](P77~81)坚持斗争,使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始终红旗不倒。这都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
政治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公务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为公、倾听群众意见、以身作则、忠实为群众谋利益,加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养廉、教育倡廉、以督导廉、民主促廉、以法保廉、严惩护廉、勤俭守廉等[4]得力的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在群众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赢得拥护。统战工作方面,党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策动民团起义、争取开明人士和中小地主中立甚至同情革命,策动国民党官兵起义等,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坚持斗争贡献巨大。
经济方面,根据地各级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抓紧春耕、夏耕和秋收,发动群众武装保卫粮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困难,并设立专门的粮食机构,制定正确政策,稳定苏区粮价。政府还组织群众耕种互助、粮食互济,抓好杂粮生产,并开展节省运动全力支援前线。这些得力措施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累进税则体现了区别对待、税负合理及促进贸易的原则,经济公社、合作社等适应根据地经济状况的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教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方面入手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不仅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重要借鉴作用。文教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的基本经验为党、政、军、群齐动员[5](P81~85),实事求是地参照根据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正因根据地政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上述各项工作才能够取得光辉业绩,也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进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切实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项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别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品质,如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依靠群众、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不畏强暴等[6](P46~49)可为当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则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本身便蕴含着力量。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主色,早已深入人心。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42)红色由此成为一种象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符号。因此便有了中国“红色文化”之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红色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符号,显然,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彰显“红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包含实事求是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进而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这一贴近大别山人民的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温暖人,用大别山区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感染人、陶冶人、激励人,更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
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等数个研究机构的成立也为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当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资料建设。应对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在已出版的历史文献汇集的基础之上,及时整理口述史资料及散落在鄂豫皖三地各档案馆中的文献资料。其中口述史资料的整理更是刻不容缓。
其次,要加强大别山区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许多细节有待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例如,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入党问题、党员教育问题、党员成分及其对革命建设事业的影响、党员的支部生活、党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党团关系等等,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对深入认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都大有裨益。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各研究成果应当在科学阐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和精神动力,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梳理总结阶段。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史实阐释当前我国建设事业中的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功能等问题研究,着力点在合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突破以往以军事史、政治史为主的研究范式,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探讨“红色”里平凡的世界。当前,社会史研究正强调在“日常生活”的概念,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8]对于进一步推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这种转向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将会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永不枯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9](P382)
总之,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1]吕静.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的社会动荡与社会控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1934年)(甲5)[M].1985.
[3] 王雅红.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J].江汉论坛,1987,(7).
[4] 何新恩.探析鄂豫皖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许昌师专学报,1993,(4).
[5] 路海江.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J].史学月刊,1994,(6).
[6] 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2011-3-31.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