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对于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紧跟形势,发挥其便捷性、互动性、受众广和跨时空性的优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社交媒体运用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它是新时期传播与通讯的媒介,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高度共享、实施互动的便捷交流工具。网络对于时代的冲击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于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撼动。信息时代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改变大到教育法规制定、政策实行,小到大学生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因势而谋,坚守根据地
今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三家,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网络大国的成员。网络作为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必然也成为大学建设发展、培育人才的平台。摒弃传统简单讲授式传道授业解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应以网络为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依托网络宣传平台,紧攀文化思想阶梯。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借助报纸、新闻、广播和单一的课堂讲授等传统媒体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优势群体和精英群体先掌握知识,再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时代样式新颖、传输高速、容量巨大的网络引起大学生极大的好奇并带给大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观念更新和价值转变。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群体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安全威胁,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大学生思想重视不深入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风斗意识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近几年,个别在网络大潮中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的大学生造成的对个人对集体不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利用网络跟踪渠道,引导教育价值走向。在最近一份大学生上网平均时长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上网每天平均时长为1到3小时,占46.7%,3至6小时占26.7%,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增多,一些虚假的、恶意的、敌对的信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在一些敏感事件上大做文章,引诱大学生盲目参与,发表看法,上传观点,潜移默化中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起社会动荡。另外,一些庸俗低俗网络信息常常吸引大学生驻足留心,甚至沉迷深陷,不能自拔,失去理智失去道德底线,这些不良现象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慢慢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对现实抒发疑惑。
(三)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促进双方角色转变。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工作的一种工具,在学习、购物、社交、娱乐、理财等各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这固然的改变了课堂学习和讲座交流等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情况也初见端倪,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随时接触网络,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上的如QQ、微信、人人等网络通讯工具及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大学生不好意思和不想面对面跟自己熟悉的辅导员、同学说的心里事和难事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泄或者咨询,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于无声处解决矛盾问题。
二、应势而动,开辟新领地
网络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国家和大学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不断丰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形式,也同时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面对客观现实,只有深刻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策,才能趋利避害、引导教育,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换观念,不断增强网络舆论抢占网络领地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宣传、维护和展示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已经是高校文化宣传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从网络上了解社会动态,网络新闻媒体信息开始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在网络阵地上,没有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消极负面的信息就会占据互联网这新兴媒体的思想主峰。要充分认清当前网络时代整个大的背景形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树立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必须作为、大有作为、主动作为的思想,建设主流网站像搞专题工程项目一样重视,紧抓网络宣传像抓传统媒体宣传一样重视,培养网络管理员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样重视。
(二)构筑力量,积极打造高校内外网络舆论引导的平台。一方面,拓宽网络舆论宣传渠道。大力推进高校主流报刊上网,创办属于高校自己的网络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鼓励专人或者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在思想政治教育网开设微博、博客,搭建诸如QQ群、微信群此类的交流平台,调动全体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人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并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网络新军”。同时,要争取社会上热点“意见领袖”,培养一些属于高校自己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吸纳一些其它相关网站的管理员、理性网友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聚指成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掌握规律,切实把握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是掌握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一是在跟踪问题的源头上用心思。法难责众的网络受众心理规律解除了网民说真话的顾虑,对于一些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在网络舆论中或多或少的出现时,应该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二是在引导网络舆论上下功夫。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网络宣传要多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避免枯燥单调味。要多关注网络舆论最新动态,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建立网络平台,积极予以回应,引导高校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三、顺势而为,跟紧新风气
全媒体时代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传统互动的“面对面”变为手机电脑前的“键对键”,近两年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了莫大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谁都难逃信息化时代充满魔力的手掌。有调查显示,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五千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年2个月。丰富的社交媒体冲击着人们视觉、听觉、触觉,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充斥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决定其受众度较为广泛。随着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诸如“低头族”、“手机党”等此类的热点名词,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的身影。首先,社交媒体具有广泛性。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可自主选择,自主评论,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我的空间和自由选择。其次,社交媒体具有便捷性。缩短了不必要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微博则通过发表简单的文字,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再次,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关注对方的动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观点被别人所知道,这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内心的想法,表达意愿。
(二)适应社交媒体现状,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召力。一是结合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设置临时性社会媒体平台。在社会上出现特殊情况或者遭遇热点敏感问题时,平时的媒体工作平台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其信息的
【摘要】网络对于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紧跟形势,发挥其便捷性、互动性、受众广和跨时空性的优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社交媒体运用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它是新时期传播与通讯的媒介,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高度共享、实施互动的便捷交流工具。网络对于时代的冲击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于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撼动。信息时代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改变大到教育法规制定、政策实行,小到大学生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因势而谋,坚守根据地
今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三家,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网络大国的成员。网络作为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必然也成为大学建设发展、培育人才的平台。摒弃传统简单讲授式传道授业解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应以网络为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依托网络宣传平台,紧攀文化思想阶梯。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借助报纸、新闻、广播和单一的课堂讲授等传统媒体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优势群体和精英群体先掌握知识,再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时代样式新颖、传输高速、容量巨大的网络引起大学生极大的好奇并带给大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观念更新和价值转变。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群体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安全威胁,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大学生思想重视不深入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风斗意识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近几年,个别在网络大潮中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的大学生造成的对个人对集体不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利用网络跟踪渠道,引导教育价值走向。在最近一份大学生上网平均时长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上网每天平均时长为1到3小时,占46.7%,3至6小时占26.7%,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增多,一些虚假的、恶意的、敌对的信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在一些敏感事件上大做文章,引诱大学生盲目参与,发表看法,上传观点,潜移默化中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起社会动荡。另外,一些庸俗低俗网络信息常常吸引大学生驻足留心,甚至沉迷深陷,不能自拔,失去理智失去道德底线,这些不良现象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慢慢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对现实抒发疑惑。
(三)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促进双方角色转变。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工作的一种工具,在学习、购物、社交、娱乐、理财等各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这固然的改变了课堂学习和讲座交流等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情况也初见端倪,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随时接触网络,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上的如QQ、微信、人人等网络通讯工具及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大学生不好意思和不想面对面跟自己熟悉的辅导员、同学说的心里事和难事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泄或者咨询,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于无声处解决矛盾问题。 二、应势而动,开辟新领地
网络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国家和大学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不断丰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形式,也同时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面对客观现实,只有深刻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策,才能趋利避害、引导教育,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换观念,不断增强网络舆论抢占网络领地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宣传、维护和展示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已经是高校文化宣传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从网络上了解社会动态,网络新闻媒体信息开始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在网络阵地上,没有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消极负面的信息就会占据互联网这新兴媒体的思想主峰。要充分认清当前网络时代整个大的背景形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树立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必须作为、大有作为、主动作为的思想,建设主流网站像搞专题工程项目一样重视,紧抓网络宣传像抓传统媒体宣传一样重视,培养网络管理员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样重视。
(二)构筑力量,积极打造高校内外网络舆论引导的平台。一方面,拓宽网络舆论宣传渠道。大力推进高校主流报刊上网,创办属于高校自己的网络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鼓励专人或者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在思想政治教育网开设微博、博客,搭建诸如QQ群、微信群此类的交流平台,调动全体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人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并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网络新军”。同时,要争取社会上热点“意见领袖”,培养一些属于高校自己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吸纳一些其它相关网站的管理员、理性网友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聚指成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掌握规律,切实把握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是掌握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一是在跟踪问题的源头上用心思。法难责众的网络受众心理规律解除了网民说真话的顾虑,对于一些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在网络舆论中或多或少的出现时,应该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二是在引导网络舆论上下功夫。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网络宣传要多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避免枯燥单调味。要多关注网络舆论最新动态,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建立网络平台,积极予以回应,引导高校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三、顺势而为,跟紧新风气
全媒体时代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传统互动的“面对面”变为手机电脑前的“键对键”,近两年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了莫大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谁都难逃信息化时代充满魔力的手掌。有调查显示,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五千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年2个月。丰富的社交媒体冲击着人们视觉、听觉、触觉,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充斥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决定其受众度较为广泛。随着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诸如“低头族”、“手机党”等此类的热点名词,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的身影。首先,社交媒体具有广泛性。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可自主选择,自主评论,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我的空间和自由选择。其次,社交媒体具有便捷性。缩短了不必要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微博则通过发表简单的文字,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再次,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关注对方的动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观点被别人所知道,这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内心的想法,表达意愿。
(二)适应社交媒体现状,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召力。一是结合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设置临时性社会媒体平台。在社会上出现特殊情况或者遭遇热点敏感问题时,平时的媒体工作平台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其信息的
需求量,这时需要设置临时性的社会媒体加大公布的信息量,及时、准确从源头上把握热点、敏感问题的思想动态。。二是整合相关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的力量。结合大学媒体现有的媒体平台,推出社交媒体的网络宣传途径,从新闻内容、物质条件方面给与一定的扶持,对专业人员在培养充分基础上,融入相应的机制体制,更好发挥人员才能优势,进一步壮大正面力量、拓展发言空间。三是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控力度。社交媒体自由度高,信息流动成碎片化、零散化,人员参与虚拟性高,大学对于网络舆论的跟踪和调查还存在诸多漏洞,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意识形态侵袭的空白区域,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大学在逐渐引进新兴的社会媒体时,要切实摸清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不是法律、不是规则、政策,而是一种道德理解,一种价值认同,这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在我们搞好法规完善、搭建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一些其它形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社交媒体运用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它是新时期传播与通讯的媒介,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高度共享、实施互动的便捷交流工具。网络对于时代的冲击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于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撼动。信息时代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改变大到教育法规制定、政策实行,小到大学生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因势而谋,坚守根据地
今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三家,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网络大国的成员。网络作为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必然也成为大学建设发展、培育人才的平台。摒弃传统简单讲授式传道授业解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应以网络为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依托网络宣传平台,紧攀文化思想阶梯。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借助报纸、新闻、广播和单一的课堂讲授等传统媒体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优势群体和精英群体先掌握知识,再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时代样式新颖、传输高速、容量巨大的网络引起大学生极大的好奇并带给大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观念更新和价值转变。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群体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安全威胁,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大学生思想重视不深入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风斗意识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近几年,个别在网络大潮中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的大学生造成的对个人对集体不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利用网络跟踪渠道,引导教育价值走向。在最近一份大学生上网平均时长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上网每天平均时长为1到3小时,占46.7%,3至6小时占26.7%,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增多,一些虚假的、恶意的、敌对的信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在一些敏感事件上大做文章,引诱大学生盲目参与,发表看法,上传观点,潜移默化中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起社会动荡。另外,一些庸俗低俗网络信息常常吸引大学生驻足留心,甚至沉迷深陷,不能自拔,失去理智失去道德底线,这些不良现象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慢慢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对现实抒发疑惑。
(三)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促进双方角色转变。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工作的一种工具,在学习、购物、社交、娱乐、理财等各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这固然的改变了课堂学习和讲座交流等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情况也初见端倪,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随时接触网络,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上的如QQ、微信、人人等网络通讯工具及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大学生不好意思和不想面对面跟自己熟悉的辅导员、同学说的心里事和难事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泄或者咨询,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于无声处解决矛盾问题。
二、应势而动,开辟新领地
网络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国家和大学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不断丰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形式,也同时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面对客观现实,只有深刻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策,才能趋利避害、引导教育,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换观念,不断增强网络舆论抢占网络领地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宣传、维护和展示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已经是高校文化宣传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从网络上了解社会动态,网络新闻媒体信息开始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在网络阵地上,没有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消极负面的信息就会占据互联网这新兴媒体的思想主峰。要充分认清当前网络时代整个大的背景形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树立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必须作为、大有作为、主动作为的思想,建设主流网站像搞专题工程项目一样重视,紧抓网络宣传像抓传统媒体宣传一样重视,培养网络管理员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样重视。
(二)构筑力量,积极打造高校内外网络舆论引导的平台。一方面,拓宽网络舆论宣传渠道。大力推进高校主流报刊上网,创办属于高校自己的网络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鼓励专人或者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在思想政治教育网开设微博、博客,搭建诸如QQ群、微信群此类的交流平台,调动全体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人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并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网络新军”。同时,要争取社会上热点“意见领袖”,培养一些属于高校自己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吸纳一些其它相关网站的管理员、理性网友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聚指成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掌握规律,切实把握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是掌握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一是在跟踪问题的源头上用心思。法难责众的网络受众心理规律解除了网民说真话的顾虑,对于一些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在网络舆论中或多或少的出现时,应该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二是在引导网络舆论上下功夫。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网络宣传要多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避免枯燥单调味。要多关注网络舆论最新动态,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建立网络平台,积极予以回应,引导高校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三、顺势而为,跟紧新风气
全媒体时代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传统互动的“面对面”变为手机电脑前的“键对键”,近两年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了莫大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谁都难逃信息化时代充满魔力的手掌。有调查显示,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五千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年2个月。丰富的社交媒体冲击着人们视觉、听觉、触觉,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充斥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决定其受众度较为广泛。随着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诸如“低头族”、“手机党”等此类的热点名词,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的身影。首先,社交媒体具有广泛性。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可自主选择,自主评论,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我的空间和自由选择。其次,社交媒体具有便捷性。缩短了不必要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微博则通过发表简单的文字,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再次,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关注对方的动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观点被别人所知道,这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内心的想法,表达意愿。
(二)适应社交媒体现状,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召力。一是结合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设置临时性社会媒体平台。在社会上出现特殊情况或者遭遇热点敏感问题时,平时的媒体工作平台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其信息的
【摘要】网络对于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紧跟形势,发挥其便捷性、互动性、受众广和跨时空性的优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引导;社交媒体运用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媒体,它是新时期传播与通讯的媒介,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的高度共享、实施互动的便捷交流工具。网络对于时代的冲击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于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撼动。信息时代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改变大到教育法规制定、政策实行,小到大学生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因势而谋,坚守根据地
今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手机用户超过12亿,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三家,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网络大国的成员。网络作为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必然也成为大学建设发展、培育人才的平台。摒弃传统简单讲授式传道授业解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应以网络为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依托网络宣传平台,紧攀文化思想阶梯。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借助报纸、新闻、广播和单一的课堂讲授等传统媒体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优势群体和精英群体先掌握知识,再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时代样式新颖、传输高速、容量巨大的网络引起大学生极大的好奇并带给大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观念更新和价值转变。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群体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安全威胁,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大学生思想重视不深入等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风斗意识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差等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近几年,个别在网络大潮中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的大学生造成的对个人对集体不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利用网络跟踪渠道,引导教育价值走向。在最近一份大学生上网平均时长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上网每天平均时长为1到3小时,占46.7%,3至6小时占26.7%,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增多,一些虚假的、恶意的、敌对的信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在一些敏感事件上大做文章,引诱大学生盲目参与,发表看法,上传观点,潜移默化中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起社会动荡。另外,一些庸俗低俗网络信息常常吸引大学生驻足留心,甚至沉迷深陷,不能自拔,失去理智失去道德底线,这些不良现象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慢慢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质疑,对现实抒发疑惑。
(三)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促进双方角色转变。网络作为新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工作的一种工具,在学习、购物、社交、娱乐、理财等各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这固然的改变了课堂学习和讲座交流等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情况也初见端倪,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随时接触网络,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上的如QQ、微信、人人等网络通讯工具及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大学生不好意思和不想面对面跟自己熟悉的辅导员、同学说的心里事和难事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泄或者咨询,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于无声处解决矛盾问题。 二、应势而动,开辟新领地
网络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国家和大学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不断丰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形式,也同时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地。面对客观现实,只有深刻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策,才能趋利避害、引导教育,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换观念,不断增强网络舆论抢占网络领地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宣传、维护和展示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已经是高校文化宣传工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从网络上了解社会动态,网络新闻媒体信息开始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在网络阵地上,没有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消极负面的信息就会占据互联网这新兴媒体的思想主峰。要充分认清当前网络时代整个大的背景形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树立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必须作为、大有作为、主动作为的思想,建设主流网站像搞专题工程项目一样重视,紧抓网络宣传像抓传统媒体宣传一样重视,培养网络管理员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样重视。
(二)构筑力量,积极打造高校内外网络舆论引导的平台。一方面,拓宽网络舆论宣传渠道。大力推进高校主流报刊上网,创办属于高校自己的网络电视台和新闻频道,鼓励专人或者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在思想政治教育网开设微博、博客,搭建诸如QQ群、微信群此类的交流平台,调动全体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人才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并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网络新军”。同时,要争取社会上热点“意见领袖”,培养一些属于高校自己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吸纳一些其它相关网站的管理员、理性网友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聚指成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掌握规律,切实把握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规律。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是掌握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一是在跟踪问题的源头上用心思。法难责众的网络受众心理规律解除了网民说真话的顾虑,对于一些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问题,在网络舆论中或多或少的出现时,应该及时扼杀在萌芽之中。二是在引导网络舆论上下功夫。掌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网络宣传要多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避免枯燥单调味。要多关注网络舆论最新动态,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建立网络平台,积极予以回应,引导高校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三、顺势而为,跟紧新风气
全媒体时代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由传统互动的“面对面”变为手机电脑前的“键对键”,近两年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了莫大的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谁都难逃信息化时代充满魔力的手掌。有调查显示,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五千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年2个月。丰富的社交媒体冲击着人们视觉、听觉、触觉,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充斥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决定其受众度较为广泛。随着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诸如“低头族”、“手机党”等此类的热点名词,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的身影。首先,社交媒体具有广泛性。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可自主选择,自主评论,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我的空间和自由选择。其次,社交媒体具有便捷性。缩短了不必要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微博则通过发表简单的文字,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再次,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关注对方的动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观点被别人所知道,这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内心的想法,表达意愿。
(二)适应社交媒体现状,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召力。一是结合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设置临时性社会媒体平台。在社会上出现特殊情况或者遭遇热点敏感问题时,平时的媒体工作平台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其信息的
需求量,这时需要设置临时性的社会媒体加大公布的信息量,及时、准确从源头上把握热点、敏感问题的思想动态。。二是整合相关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的力量。结合大学媒体现有的媒体平台,推出社交媒体的网络宣传途径,从新闻内容、物质条件方面给与一定的扶持,对专业人员在培养充分基础上,融入相应的机制体制,更好发挥人员才能优势,进一步壮大正面力量、拓展发言空间。三是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控力度。社交媒体自由度高,信息流动成碎片化、零散化,人员参与虚拟性高,大学对于网络舆论的跟踪和调查还存在诸多漏洞,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意识形态侵袭的空白区域,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大学在逐渐引进新兴的社会媒体时,要切实摸清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不是法律、不是规则、政策,而是一种道德理解,一种价值认同,这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在我们搞好法规完善、搭建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一些其它形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