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朗读指导的细节性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要通过细节性的指导,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词:朗读指导 细节策略
  朗读指导中的细节就是指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它不仅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还要求教学行为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
  一.在递进式的步骤中求细
  1.充分自读自悟,渐入佳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课文”,既体现了朗读的不同层次,也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渐进性。“有感情朗读”应在学生“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可越位,否则欲速则不达。教师可在学生读“流利”了之后,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活图导,触景生情,由感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以后,教师又适当进行朗读的指点。
  2.交流朗读体会,相互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读的感觉是对难免的。而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个体的体会会立刻感染群体,使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要有重点地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入境感知形象,移情体验。移情是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朗读指导需要通过课文言语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学生读着读着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写人物的课文,要在情景中揣摩人物的个性及其言行和神情,进而才能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灵魂人格。
  二.在多样性的方式中求细
  1.范读。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范读的功能有三:一是引领着学生怎样读书,教会了读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范读让学生一下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教师的范读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引读、领读、或与学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范读尤为重要。
  2.分角色色朗读。这是广大教师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年段的阅读教学,指导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表演读。有些课文语言形象,生动,有的情节性强,可采用表演读的方法,通过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辅助表达情感。但情感悲伤,内容悲壮的故事情节不大合适表演,而欢快、愉悦的内容适合表演读。
  4.问读。问读就是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在此,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这样在一问一读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
  5.读。旨在比较中鉴别并体悟方法。可以是学生比较,也可以是师生比较;还可以是同一个人的几种读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讨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
  6.配乐读。在朗读中伴以音乐,使学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但需注意的是,首先,选取的乐曲要得体,与朗读内容所抒之情,所表达之意相吻合;其次,音乐的声音要调控合适,切不可喧宾夺主,只闻音乐响不闻读书声。
  三.在针对性的评价中求细
  教学评价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为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判断与评估,更是有效的指正与引导。教师要在用眼观察与用心倾听中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相关信息,从某些细节切入,使评价中的肯定与表扬有根据,使评价中的否定与校正有理由,不能只是空泛地说“好”、“棒”、“错”之类的词语,要告诉学生好在哪里,棒在哪里,错在哪里,彰显评价的细节艺术,让所有学生“豁然开朗”,明白“对”之所妙,“错”之原因,强化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要让评价体现多元化,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对同一事物的感知和解读也就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对面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式的答案去评判对与错,好与差,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赞赏学生的独特方法,重视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使评价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听得明白,悟得透彻,从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朗读指导中细节艺术的应用研究》(GS[2017]GHB0096)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高校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预算执行力偏低、管理不严、缺乏效率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对于提高项目经费管理有借鉴意义。 At present,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中国传统农村福利体系的构建包括家庭的功能、社会(社区)的组织网络、国家的干预作用和支持这一切的福利思想等。历史上,中国的家庭构成了非常紧密和最基本的福利单位;社区的组织网络承担着基层最基本的福利保护和传送作用;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福利干预一直很强大,政策和措施形成上下和纵横的系统。与西方福利系统的政府、市场和个人主要构成因素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福利体系以国家、社会和家庭主要因素构成。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大同、民本、和谐等福利思想以及释儒道三家相互补充构成中国传统福利体系的哲学基础。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推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技术,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已经与互联网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的经济形势,而
鲁迅小说《鸭的喜剧》是现代文学史上纪实性色彩非常浓厚的名篇,这篇小说在最初发表之后,还曾被鲁迅先生加以多处修改,但这些修改迄今还从没有得到过校对和整理,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些修改中,有一处地名的变动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便是鲁迅把最初版本中的“爪哇”一词改为了“缅甸”,这处地名修改显著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严谨精神。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宣传工作的面临着新问题以及新挑战.如何实现全媒体技术与国有企业思想宣传工作的融合,进一步挖掘职工的潜质,塑造职工健康的人格,是当前备受
1.Hypothesisrn1.1.Learners of EFL in Chinese settings not only learn English language but also learn and acquire the target culture and the native culture.
期刊
竹内好和木山英雄都以鲁迅世界中主体沉没与否作为划分前后期的根据,但在划分的时间界点上存在着分歧:对于“呐喊”与“随感录“时期是属于界点之前还是之后存在着不同意见。竹内好忽略了“呐喊”时期鲁迅写作中“主题性”时有时无的问题,而木山英雄则过分关注于“呐喊”时期的“寂寞”性问题。汪卫东试图弭平这两位的分歧,提出了“第二次绝望”的分期法,认为1923年是鲁迅蜕变的一个关键时刻,此后鲁迅开始朝向其反抗绝望的文学行动——杂文进军。这三种分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鲁迅一生的痕迹是从留日时期近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的时代
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美术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纲领是: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以现实主义为根本,以战斗的“力之美”为主调,提倡艺术多样化,在继承借鉴中求创新,并提出了既不同于传统、也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开放性批评标准。鲁迅的美术思想来自现实,指导现实,又超越了现实,指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对当今的美术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