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城市色彩的地铁站内导视系统配色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研究分析了基于地域特性的城市色彩提炼与应用方法。以城市色彩为研究对象,运用调研分析方法,对不同城市的文化色彩在地铁站内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与实地调研,提炼出成都色彩,并对成都地铁站内导视系统中的施色面积及点位进行规划设计。对于未来构建功能与文化相统一的现代地铁站内导视系统提供可借鉴的色彩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色彩 地域文化 成都色彩 地铁导视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5-0032-03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urban color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takes urban col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research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cultural color in the design of metro guidance systems.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data and field research,the color of Chengdu is extracted,and the coloring area of the Chengdu metro guide system are planned.The color design strateg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build a modern metro system with uniform functions and culture in the future.
  Keywords:Urban color Regional culture Chengdu color Subway guide
  引言
  地铁站内导视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解决人们寻址问路的问题,还承载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尝试“站景结合”的方式来体现地域文化,但普遍缺乏宏观色彩规划。国外学术界很早就提出以城市作为色彩的载体来研究,创造特色城市形象,然而,我国对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提取城市色彩,并创新性地运用到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实现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平衡,是现阶段各大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地铁站内导视系统配色概念设计为背景,研究成都地域文化与城市色彩特征,对成都地铁交通导视系统进行创新性的色彩规划设计。
  一、城市色彩识别系统
  (一)城市色彩概念
  城市色彩,从广义角度可以理解为我们视觉感知的城市整体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总和。城市色彩包含三个基本层次[1]:首先,从视觉层面建立起人们对城市建筑、植被、气候等环境的直观感知印象;其次,通过城市人文色彩的潜在影响,直观生理感知逐渐转化为对城市文化色彩的丰富心理感受;最后,深度解析城市地域文化,发掘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地域色彩。通过视觉感知、心理感受以及文化发掘三个层次的关联,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色彩进行总结提炼,从而获得城市整体色彩印象。
  (二)城市色彩的提取
  城市色彩虽然是在时代发展中变化的,但又是相对稳定的。对于老城而言,具有历史性的古城风貌色彩元素将作为主导地位;而在新城的塑造中,城市理念所传达出的时代感色彩将成为主要色彩构成。城市色彩的确立过程大体分为两种:历史标志色和时代标志色。
  1.历史标志色:城市历史标志色具有地域性特点,是一种对历史的延续和继承。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两个方面。自然环境色彩是城市色彩的母本,城市的地貌特点、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决定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历史文脉色彩,则大多通过建筑这个载体来体现,城市传统的地域色彩,影响着城市色彩的基调与内在精神。
  2.时代标志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结构及面貌日新月异,此时老城的历史标志色已无法涵盖所有城市色彩,新城的建设带来新的城市理念的同时,也补充了新的标志色,两者融会贯通形成了城市的时代标志色。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城市功能的分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城市的色彩环境。以新兴城市深圳为例,路旭等人在对深南大道的色彩分段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不同功能分区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车公庙商业办公区由于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该区域呈现出了低彩度、冷色调的环境基调;而华侨城区域则以高端住宅和旅游、商业功能为主,建筑呈现浓烈、跳跃性强的高彩度色彩,使得该区域整体色调偏暖。
  由此可见,一个城市仅用一种色彩难以诠释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应当从宏观层次对城市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及典型建筑群体进行定位,提取一种或多种色彩组合,将历史标志色与时代标志色相融合,最终确定为其城市标志色。
  二、成都标志性色彩提炼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城市的标志色不仅仅取决于对城市整体色彩的所观所感,更取决于其地域文化所涵盖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民族特色等因素。对于成都这样一一个有着众多特质的城市,其城市色彩一般由一到三种的色彩组合,且通过地域文化及其色彩符號语言高度抽象和概括所产生。借鉴《Urban Color Planning of Xuzhou City》[3]文中针对徐州城市色彩的提取方法,(如表1)梳理出大众认知中最能代表成都的七类地域文化,并对其色彩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成都历史标志色与时代标志色,形成具有成都特质的标志性色彩(如图1),并用于后续地铁站内导视系统的色彩概念规划中。   (一)成都历史标志色的提取
  成都作为有着川西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色彩应来源于成都特有的文化载体。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具有雨热同期、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大气扩散能力弱等气候特点,因此,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川西民居的外墙采用白灰粉刷,既防潮又可增加阳光折射率来补充采光;屋顶在青瓦中夹杂稻草,解决屋面排水问题的同时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川西民居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木、石、稻草、青瓦为主,材料本身具有纯度较低,色彩风格朴素淡雅的特点。正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川西特有的城市面貌,定义了成都这座城市朴实、含蓄的“复合灰”色彩属性。
  决定成都历史标志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历史文脉色彩。以文物古迹(三星堆古遗址、金沙遗址博物馆)、人文古迹(武侯祠、杜甫草堂)、历史街区(锦里、宽窄巷子)以及宗教名胜(文殊院、青羊宫)等作为色彩标本进行色彩提取。其中,成都地区特有的古蜀文明和金沙文化,以其标志性的“金器黄”和“青铜绿”色彩符号,在公共空间及公共设施进行长期的文化传承并且被大众所认同。例如天府广场灯柱上绿色与金色相间的色彩搭配、成都出租车的黄绿配色以及成都地铁车辆及地铁站内的金色太阳神鸟标志等。从城市古建筑及文物遗迹中提取出的“黄色调”,不仅代表着成都的灿烂文化,同时蕴含着成都发展的创新与活力。
  (二)成都时代标志色的提取
  时代标志色最直观的体现来源于一个城市的主城区风貌。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成都城市形象,2017年成都市规划局发布了《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4]。提出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重塑主城区,包含老中心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中心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青白江区)以及功能经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三大区域。
  新旧城区的交织见证着城市色彩的发展,老城区映射着老成都的历史与人文,蕴含着最具生活气息的成都味道。历史街区的红瓦青砖、富有市井气息的民间茶馆、传统与时尚并存的大慈寺商业区,是老成都人记忆深处的历史符号,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新城区以建设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公园城市为目标,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化的商业建筑,使新城呈现干净、明亮的冷色基调。老城富有历史痕迹的文化色彩与新城现代理念实现“融合再生”,形成“高级、轻快”,具有成都气质的时代色彩基调。
  通过对成都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城市属性的综合分析,基于成都特有的文化载体以及现有城市建筑风貌,从成都“休闲安逸、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中,提炼出“灰中带点黄”的城市基调,即“复合灰”。在“复合灰”的城市底色之上,延续传统成都“金沙黄”的色彩属性并降低其饱和度以体现成都休闲气息,同时融入具有现代成都气质的“高级、轻快”的时代色彩,最终形成一种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感的色彩——“竹凳黄”,作为成都标志色。
  三、城市色彩在不同地区地铁站内导视中的应用
  色彩在导视设计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信息传达任务。以符号学的观点,色彩本身所具有“能指”的可感形式,当赋予色彩的形式以“所指”的内容存在,并形成一种符号语言,便可用来传达某种抽象信息[5]。
  研究成都地铁导视系统配色,首先,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成功案例,对比分析成都地铁导视在色彩应用方面的优缺点。同时,总结其共性与差异性,推导出成都地铁应借鉴的方向并用于指导设计。以下,我们就以具有典型特点的西安地铁,重庆轻轨,以及日本新干线为例,对城市轨道导视系统的色彩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西安地铁
  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尤其以唐文化为典型代表。地铁二号线作为西安城市第一条地铁线,其导视系统色彩的定义在展示和传播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上有着重要意义。以城市色彩理论为基础,在设计之初,相关设计部门便通过对西安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色彩特性、西安人群审美和文化特性特征、唐代艺术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色彩信息取样,并选取出唐朝画作中的颜色——花青蓝[6].作为二号线的主色调。同时,融合西安标志性古城墙建筑色彩以及西北城市气候特点,形成了西安低饱和度和高灰度的色彩倾向。(如图2)所示,低明度、低饱和度的花青蓝底色与高明度、高亮度的白色字体相互映衬,简洁而沉稳,体现出西安这座城市作为北方重要历史名城所体现出的深厚历史积淀和西安人民朴实豪爽的地域性格。
  (二)重庆轻轨
  重庆作为典型的西南山水之城,该地区常年阴雨多雾,城市呈现偏淡偏灰的色调,从色彩心理学角度出发,阴雨多雾天气及日照较少的环境所形成的低沉色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阴霾与压抑感。同时,由于重庆地处山地且桥洞隧道众多,因此人们向往干净明亮的空间和鲜亮的色彩。重庆轻轨穿梭于地上与地下空间,导视需要同时考虑两种空间下的色彩关系。(如图3)所示,在较暗的地下空间采用整面发光的底色方式及黑色字体,线路色以线型方式表现,提亮空间环境的同时提升文字信息,的可见性。以亮黄色标识色作为出口信息提示,使乘客在色彩认知上,形成“白入黄出”固定思维。通过层次分明的色彩设计,可以快速有效地梳理复杂的导向信息,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寻路氛围,同时,较为明亮的导视色彩的使用,在雾天环境背景下以及较为狭窄复杂的隧道式换乘系统中具有非常强的识别度,可在人流高峰和意外事件中使乘客快速识别通道属性,提高人员流动效率,增强轻轨换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日本新干线
  日本列岛地形南北狭长,气候四季分明,城市色彩有着丰富的变化。由于地理环境、宗教思想、民族性格等因素影响,日本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形成了朴素的色彩观念。日本崇尚黑白灰的无彩色,对于色彩带给人的前进与后退、冷暖与轻重、华丽与朴素的心理感受拿捏自如,通过色彩对比强化突出視觉效果,形成和谐的色彩感受以。(如图4)所示,日本新干线导视系统采用黑色作为标识本体色,运用不同的色彩提示不同内容。在LED的显示屏上,黄色、红色字体显示的是不同列车的线路代表色,白色字体用来显示发车时间及抵达目的地。代表色不仅作用于车辆涂装艺术形式上,还与车厢标识及站台导视系统相统一,使导视信息更加清晰,便于乘客快速辨识,并根据自己的出行目的快速作出决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上三个例子中,出现了很多共性的特点:第一,地域文化特性和历史积淀所产生的惯性色彩取向,会对各地区轨道交通导视系统的色彩选用产生重要影响。各地域的色彩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会偏向于该地域长期传承的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色彩作为自身使用色彩并作为传播城市特色的媒介。
  第二,地域的自然特色会直观影响到地域标志色彩的形成,西安的独属于西北地区的高灰度颜色,重庆作为山水之城富有的充满生机的高纯度色等,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色彩心理学中,对于色彩的辨识度以及在使用者内心带来的反馈效应,能够更好地指导用户能高效率的利用轨道交通资源。
  四、成都地铁站内导视色彩规划概念设计
  (一)成都地铁导视系统调研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都已对20条地铁线路的识别色进行了设置,在前期针对导视系统功能性调研的问卷中,绝大多数参与调研者表示,指示牌复杂不易懂且方向信息混乱。其中认为换乘方向指示信息不清晰的占调研人数的55.45%、找不到准确的出站口比例竟高达70%,其他诸如换乘过程中有客流交叉、上下层扶梯位置难找等问题,亦能说明指示信息的不明确造成乘客无法准确判断目的地方向以及根据信息提示快速作出反应。无独有偶,作者任宇在北京地铁换乘站的调研中,同样发现有高达79.2%的乘客出现不同程度的路线迷失现象旧。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色彩,将功能性、文化性融入整体空间来强化导视信息。
  (二)色彩规划概念设计
  城市地铁导视系统的色彩规划,不仅要从城市的地域文化入手进行美学角度的研究,还需结合城市定位以及公众对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诉求进行理性的思考[9]。(如图5)以功能性和文化性角度出发,将线路色、背景色以及城市色融入站内导视的设计中,并对平面色彩布局进行概念规划。
  1.线路色——连贯性引导:导视系统作为一种实用性设计,应将体现功能性作为第一要素。站内导视色彩功能性的第一层意义就是提升引导性——以色彩作为识别符号,向乘客传递指示信息、帮助乘客明确地点定位,通过连贯而清晰的动线设计,引导乘客在陌生环境中顺利通过。尤其在换乘过程中,色彩具有引导快速通过、层级归类、重点提示等功能。
  成都目前已有的线路皆以纯度较高的色彩作为识别色,为避免色彩污染,线路色不宜大面积应用,且应通过站内空间的点、线、面将线路识别色(图中以4号线和2号线为例)进行延展,保持引导功能的连贯性。
  2.背景色——功能性指示:站内导视色彩功能性的第二层意义则是增强识别性——对于刚进入站内空间的乘客,最先捕捉到的就是颜色,其次是图像,最后才是文字。色彩能让乘客更容易感知抽象信息,并与环境建立潜在联系,从而强化乘客的视觉感知,增强导向信息传达的辨识度。
  背景色的构建可借鉴重庆模式,通过导视牌背景色的分层次设计,达到归纳信息的作用。将表示乘车和出站信息的背景底色进行区别设计,乘车指示牌采用白色面光底色,黑色字体,并将线路识别色以线性符号融入指示信息中;出口指示牌则采用深灰底色,白色字体,提升信息可见度。同时,对于方向信息的提示,可运用城市标志色“竹凳黄”作底色,结合箭头符号形成环境图形,加强标识的瞬间识别功能。至此空间中便形成“竹凳黄—入口及方向提示、深灰色—出口及其他信息、白色—线路换乘指示”三个层次的色彩,有效改善因信息量大造成乘客无法快速准确找到所需信息的问题。
  3.城市色——文化性表达:导视系统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需要在满足功能性前提下,融入地域文化的专属性与识别性色彩。尤其在站景结合的空间中,通过地域色彩在导视中的隐喻性象征,可使乘客对不同站点产生记忆信息并与周边环境建立联系,从而能够快速识别站台信息,提升地铁空间的辨识度。文化性色彩在为乘客创造出一种无意识中感知当地文化契机的同时,更彰显城市对于其地域文化色彩的肯定态度,有助于塑造城市意象,从而更有利于推動地域文化的发展。
  城市色更侧重空间文化层面的表达,可点缀使用以达到强化信息的目的。在偌大的地铁站厅,可将提取出的成都城市色“竹凳黄”运用于进站闸机处环境设计,将原先深灰色运用于出站闸机处从而形成色彩的区别设计,使乘客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黄色区域进站、深灰色区域出站的色彩功能认知,从而快速捕捉色彩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黄色调的标志性使用也可增强大众对于成都色彩的认同感,传播城市文化理念。
  结语
  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地铁导视系统逐渐趋于以人为本,注重体现城市文脉的设计趋势。将城市色彩融入地铁站内导视系统配色设计中,能够在满足功能性引导的前提下,强化乘客视觉感知及情感因素,将导视风格与城市文化相匹配。文章对成都现有地铁站内导视设计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对城市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提炼出成都城市色彩并进行地铁站内导视系统的色彩概念规划,以期为中国其他城市地铁站内空间色彩规划与运用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旭阳.基于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路旭阴劫丁字等城市色彩调查与定量分析——以深圳市深南大道 为例[J]城市规划,2010,34(12):88-92.[
  3]XIAO Bing.WANG Yufeng. JI Xiang. Urban Color Planning of Xuzhou City[D].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7,9(05):11-18+21.
  [4]袁弘《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J]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home/2017-09/22/content_9479ef39819e4c2abfac015e25363ef3.shtml,2017.09.22.
  [5]支锦亦铁路客车色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6]李娟城市轨道交通导向系统人性化设计——论地铁 导向设计的地城特色表现[J]美术大观,2015(10):112-113.
  [7]刘淑霞.试析日本人的色彩观[J].北京社会科学,2015(05):11-16.
  [8]任字北京地铁换乘站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以北京地铁东直门站为例[J]设计,2015(9):48-51.
  [9]徐伯初王超,向泽锐考虑地城文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研究[D].美术观察,2014(08):130-131.
  [10]蔺薛非宋立新基于地城性的城市形象标识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18(07):118-120.
  [11]陈舒娅基于用户使用流程的轨道交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I].设计,2017(13):22-23.
其他文献
据调研发现,市面上普通创口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伤口形状特殊时需要两个创口贴并排使用,但四周的胶布会撕扯伤口,还有创口贴止血棉过窄等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创口贴进行改良:将普通型創口贴的止血棉长度宽度加大,在创口贴三等分线部位打出虚线孔,沿虚线撕开后即可得到三种不同尺寸和面积的创口贴。经过改良的创口贴可以兼顾细长型、普通型等不同形状的伤口,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撕下适当大小的创口贴,剩余创口贴可下次继续使
期刊
摘要:为了将传统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现代导视系统设计中。文章透过古代中国城市建筑规划的方式,聚焦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方式对导视系统设计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不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详细概括了导视系统在各个时期的设计特征,分析了中国古代导视系统设计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导视系统的演变为现代导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 建筑导视系统 设计性 《清明上河图》 初步研究  中图分类
期刊
设计说明:此款眼镜设计是经过不断的3D打印测试后的成果,采用钛合金材料。  该眼镜设计采用了直线与曲线的结合,镜腿、桩头及镜圈浑然一体,构成一条流畅的曲線,突出于镜圈外。镜圈顶边为曲线,另外三条边为直线,整体形成上大下小的造型,给人简单时尚的视觉效果。  该眼镜,镜腿、桩头及镜圈构成一条流畅的曲线,并突出于镜圈的立体化造型设计方式,区别于以往的平面化造型设计方式,整个眼镜造型时尚而个性。  项目编
期刊
摘要:研究秦汉时期漆质妆奁设计美学特征,分析其文化主题、审美思想对造物设计发展的影响。思考和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大环境,通过探究漆质妆奁在功能造式、装饰纹样的运用与演进,对秦汉漆质妆奁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漆质妆奁所蕴含的设计美学并探索了秦汉时期漆质妆奁的设计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在解決现代设计方面的思想和审美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如材料易得、工艺精巧、功能独特。 
期刊
摘要:对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轨道车辆涂装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对地域文化和城市轨道车辆涂装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比总结国内外现有的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轨道车辆涂装设计。提出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城市轨道车辆涂装设计方法,以成都为例,提取出典型文化符号,提炼出特征元素,筛选设计具象图案并整合,应用于成都地铁车辆涂装设计中。  关键词:地域文化 轨道车辆 涂装设计 成都  中图分类号:U232  文
期刊
目前,供给侧改革是国家推进制造业领域新一轮技术能力的提升的主要突破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侧。通过产品創新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以及推动消费升级是关键。在工业发展史上,许多国家利用新技术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应用的新机遇,弯道超车,加速发展。因此,新技术的应用转化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如何将实验室里技术变成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并创造价值,是研究产品创新力不能逾越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
期刊
摘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因公共交通网络在某些居民区较为稀疏,学生和上班族“最后一公里” 难题亟待解决。而滑板作为一种时尚流行的通勤工具,因其轻便、环保、灵活的特性,常被年轻人选择作为城市通勤工具。但现有的滑板以运动、娱乐为主,因此在通勤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可供性理论重点描述了一款新型城市通勤滑板产品设计和原型制作,同时涉及到产品的制造工艺与技术。  关键词:滑板车城市通勤制造
期刊
摘要:顺应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和嘉兴地域服饰产业发展,聚焦设计能力培养。分析嘉兴地域产业特质,总结其发展趋势。围绕趋势需求展开专业方向细分、个人认知探索、拓展国际视野、社会价值驱动、跨课程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多元化、建立“进阶式”梯队、培育独立设计师品牌等教学实践与改革。明确教学实践与改革方向,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该方法可为地方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提供参照案例。  关键词:嘉兴 地域产业
期刊
摘要:分析现有宠物犬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的RFID技术搭建犬类数据库,为人犬共患病防治行为提供有益参考。对宠物电子芯片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基于RFID技术的宠物犬管理系统如何收集宠物犬的免疫信息,建立犬类数据库,最后探讨犬类数据库如何用来分析防控人犬共患病的發生。设计了宠物犬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犬群防疫信息收集的过程。RFID技术与设计方法相结合,旨在为人犬共患病相关互联网产品的用户
期刊
摘要:从特殊情况出发讨论空间的意外可能,从全新的角度寻找设计的手法。首先深入研究《曼哈顿手稿》与著作《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通过比较分析,翻译研读,学习作者伯纳德屈米的设计方法和概念形成思维。同时采用艺术创作的手法,编纂故事,同时建立空间思维的介入方式,完成设计。深入分析伯纳德屈米的设计手法,完成一个叙事性空间概念设计和研究。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研究以及对设计“绽出”时刻的观察,我们能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