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可是在我们教学后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深入教材,勤于学案“二度设计”。
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情况,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
长期以来,人们赋予我们的教科书美其名曰“书本”,顾名思义即“以书为本”,书被喻为“圣经”,其神圣不可侵犯。新课程改革给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入了一缕新鲜的血液,“书”的价值我们依然不可否认,但“本”的味道却已发生了变化。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更应在理解编写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个心中的预测,多想想:孩子们需要什么?孩子们喜欢吃吗?孩子们吃得了吗?再进行教学二度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课前设计了,也就多了份把握。
课后,及时进行“课后二次设计”,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欣喜的亮点,它将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反思一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学会等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大纲中也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我还会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是符合当前提倡的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精讲精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精讲使学生抓住重点,深刻领会难点;通过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四、善用鼓励,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评价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参与评价过程,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找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表示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情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压制。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应多样、多元。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可是在我们教学后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深入教材,勤于学案“二度设计”。
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情况,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
长期以来,人们赋予我们的教科书美其名曰“书本”,顾名思义即“以书为本”,书被喻为“圣经”,其神圣不可侵犯。新课程改革给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入了一缕新鲜的血液,“书”的价值我们依然不可否认,但“本”的味道却已发生了变化。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更应在理解编写者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个心中的预测,多想想:孩子们需要什么?孩子们喜欢吃吗?孩子们吃得了吗?再进行教学二度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课前设计了,也就多了份把握。
课后,及时进行“课后二次设计”,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欣喜的亮点,它将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反思一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学会等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大纲中也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我还会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是符合当前提倡的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精讲精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精讲使学生抓住重点,深刻领会难点;通过精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四、善用鼓励,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评价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参与评价过程,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找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表示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情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压制。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应多样、多元。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