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兰变鄯善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了位于我国罗布泊的楼兰古城遗迹是当地的两位向导阿布都热依木和奥尔德克。
公元2世纪,楼兰国出现 在罗布泊边,到公元4世纪,这个丝绸之路盺文明古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当国家衰败,家园荒芜后,楼兰的子民们又在何处延续着血脉呢?
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历程》栏目摄制组和专家共同组成考察队进行历史调查和实地寻访,试图寻找楼兰后人的去向。
在罗布泊边的一个小村子里,考察队找到了当年为斯文赫定当向导的阿布都热依木的后人叶赫亚阿济,他至今不容中留着当年斯文赫定手绘的两个向导的肖像复制品。通过他的叙述,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沙漠国度的神秘与苍凉。
《汉书》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也就是说,楼兰国消失后,楼兰仍以鄯善这个名字继续存在着。鄯善国位于今天罗布泊的西南部,但在公元5世纪也毁于战火,迁居到鄯善一带的楼兰人再一次失去了踪影。
好在今天的吐鲁番地区有一片大约从4世纪延续到了8世纪的阿斯塔古墓群,从墓志和发掘出土的文书来看,墓主人基本上都是汉人。但其中有些则写着姓鄯近说明有的墓主人姓鄯。这就如同当时中亚的米国、石国、康国、安国等国的居民进入中原后,他们都以自己原来的国名作为家族的姓氏。这个墓地出土的鄯氏文书,说明曾经有鄯国人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楼兰人影踪似乎又有了线索。
曾经美丽得让人窒息的孔雀河是楼兰古国的生命之河,然而,今天的孔雀河已经干涸。当年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汉大军进逼之下,楼兰国已不复存在。加上生命之水日渐枯竭,楼兰人已经无法在故土继续生活下去。可以说楼兰子民走出了罗布洼地后,一定有人踏上了前往适于生存的吐鲁番盆地之路。
当年,从楼兰到吐鲁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楼兰古国北面穿越库鲁克塔格山,即可到达。这条路途环境十分恶劣,但它路程比较短,沿途有3眼淡水泉水可供人饮用,还有一些盐碱滩有水可供骆驼等牲畜饮用,人也可以带水,还有一条是沿着孔雀河走库尔勒,经过焉耆盆地到达吐鲁番,这条路沿途环境比较好,但距离较远(图3)。
楼兰人在这次迁徙行动中一定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那么,他们究竟是沿着哪条路线穿越无人地带,完成这次迁徒壮举的呢?
墨山国之路
在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之间,曾经有一座营盘古城坐落在孔雀河北岸,它曾是一条神秘通道的起点,那条通道可以较快地穿越无人地带进入吐鲁番。可是,楼兰人走的是不是这条通道呢?
考察队决定沿孔雀河前行寻找营盘古城。由于对道路很不熟悉,沿途不得不边走边打听。一位维族老乡介绍,从这里到营盘大概有100多公里,这段路难走得要命。
前往营盘的道路的确非常难走,道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与戈壁。当考察队到达营盘古城时,意外发现这个城市遗址的形状竟然是圆形的。据文献记载,这个地区从汉代到魏晋时期存在着一个墨山国。今天有专家认为这个圆形古城就是当年墨山国的国都。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它只是墨山国的一个重镇。不管结论如何,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名不见经传的墨山国曾经把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这两个地理单元间的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是到了北朝以后,由于孔雀河改道,这里逐渐衰废,墨山国的影子才随之从汉文史料中消失了。今天,这条经过墨山国故城沟通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要道,被人们称为“墨山国之路”(图4)。
在营盘古城北面的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就是库鲁克塔格山,库鲁克塔格山山脉东西走向,几乎横亘在整个罗布泊地区的北岸,如同一道漫漫屏障,抵御着荒漠向南扩张。从那里穿过库鲁克塔格山就能够直插到吐鲁番盆地,当年鄯善移民的一部分可能就是从这里穿越库鲁克塔格山到达吐鲁番盆地的。
车子驶入库鲁克塔格山,只见道路两旁大多怪石嶙峋,极度荒凉。如果当年楼兰人穿越这里,可能不知会遇到多少艰险(图5)。
快走出山谷时,不经意间发现前方有一片房屋,究竟是谁生活在这大漠之中呢?原来,最近几年在这片荒芜地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诸多稀有矿产,因此,这里渐渐成为运输矿石的车辆歇脚维修的场所。为了生存,当年楼兰人离开了这里远去,同样为了生存,今天人们又从远处移民来到这里,使原本的无人地带有了些许的喧嚣,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现象。在周围空气中飘散着麻辣香味的引导下,考察队在这里居然发现了一家川菜餐馆,餐馆老板热情地介绍:这条路上现在都是一些拉矿石的人走的。从这里出去几十公里就到迪坎儿村,迪坎儿村是从戈壁沙漠里走出来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子,也是横穿库鲁克塔格山的出口。
离开这个山谷中的小店,车队又行驶大约50公里,穿越了库鲁克塔格山到达迪坎尔村。
迪坎尔村是吐鲁番盆地距离罗布泊最近的村庄,从这里再往北不远就进入吐鲁番盆地了。今天,迪坎儿村的居民全部是维吾尔族人。现在村里还有一位老乡经常为人做向导,仅去年他就通过这条墨山国之路四进四出罗布洼地。他说,去罗布泊的路上很危险,叉路太多又很不好走,迷路了就会死在里面,因此他也害怕。看来当年发现楼兰遗址的两位向导也一定多么不容易啊。
无论如何,从距离上来说,墨山国之路是从罗布泊进入吐鲁番最近的一条道路,楼兰人没有理由放弃这样一条理想的通道。那么这些楼兰移民来到吐鲁番后又落脚在哪里呢?
鄯善入在高昌
公元5世纪,沮渠无讳的人在吐鲁番建立了北凉政权,政权的中心就在如今的高昌古城。那么,当年鄯善国的楼兰后人会不会就居住在这里呢?
专家推测:应当说会有一些特别有才能的人留在了这里,就像当年北魏从北凉掠走3万有才干的人到大同,今天的大同才留下那么多的佛教石窟。所以,沮渠无讳也会把从鄯善国移民来的一些能工巧匠留在都城附近。今天,高昌古城遗址依然保留着一些宏大的佛寺建筑,据说唐代高僧玄奘曾在这里设坛讲经。楼兰人信仰佛教,在更名为鄯善国后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因此,善于建造佛寺的鄯善人似乎会居住在高昌这个遍布佛教寺院的千年古城之中。然而,这种猜测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图6)。
鄯善入在伊吾
不过,据记载,鄯善人来到吐鲁番之后,其中有一部分人继续向东迁徙,前往今天的哈密一带。今天,那里会不会有楼兰人可能留下的痕迹呢?
在哈密附近一个叫白杨沟的地方,有一片规模很大的佛教寺院群遗址。当年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寺院?这些寺院又可能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呢?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信奉佛教。专家推测:5世纪初期,一部分鄯善国人来到这里居住,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带来更大规模的修寺、开窟、造像等佛教活动,所以才有残存至今的丰富辉煌的佛教遗迹。不过,这种推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没有史料的支持。
在距离佛寺遗址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座 纳职古城,来到哈密的那些鄯善人就生活在这里。据《新唐书》《旧唐书》和《元和郡县地理图志》记载,贞观四年,朝廷在这里设纳职县,有鄯善胡人也就是鄯善国的移民来到这里筑城定居。纳职不是伊吾地区的古地名,据法国学者伯西何研究认为,纳职可能是来自鄯善国的一个地名,叫弩支。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成书的《沙洲伊州地质残卷》记载:唐代初年,有个土人名叫鄯伏陀,因为无法忍受东突厥控制之下的苛捐杂税,率领居住在城里的一部分人逃往沙漠。这个姓鄯的人应该是鄯善国移民的后代。公元6世纪后,鄯善人的名字再也没有在文献中出现(图7)。
至此似乎已经无法继续追寻来到哈密的鄯善人的下落。
鄯善人在鄯善县
正当山穷水尽之时,考察队又意外得到这样一条线索:当年来到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国移民还有一支生活在今天鄯善县一个叫“蒲昌”的地方。
当年,楼兰人曾把烟波浩渺的罗布泊称为“蒲昌海”,那么在吐鲁番盆地中的这个“蒲昌城”和当年的“蒲昌海”有什么联系吗?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至今还有争议的蒲昌城遗址也坐落在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境内。据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至今鄯善县境内还保留着手工制陶等一些非常古老的传统。专家曾试图从这种古老的制陶工艺和陶器的形状,发现与古楼兰时期陶器相联系的蛛丝马迹,但这种努力最终并无结果。一种可能是那些来到这里居住的鄯善国人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做“蒲昌”,不过是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怀念罢了。
那么,今天的“鄯善县”和当年的“鄯善国”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清光绪28年才将这里设为“鄯善县”,也就是说,从时间上分析,“鄯善县”和当年的“鄯善国”之间也许并没有什么联系。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和当年鄯善国的生存环境何其相似,两地都在大沙漠的边缘。鄯善县城也许是今天我国距离沙漠最近的一座城市了,库姆塔格沙漠零距离俯视着它,然而,千百年来这座城市不曾被沙漠吞噬。当这些楼兰后人来到鄯善和哈密一带定居,可能是出于对故乡的怀念,便世世代代保留着故乡的名字,似乎想以此证明那个曾经灿烂一时的楼兰古国并没有消失,它的生命依然在延续(图8)。
如今,有些专家还试图通过人种学和基因学的手段在吐鲁番境内寻找到楼兰人的后裔。然而,这是一项浩大漫长的工程,加上吐鲁番盆地人口流动频繁,各民族融会交流,经过千百年无数代人的血缘更替,要寻找到纯血统的楼兰人后裔,其可能性似乎极其微小。但我们依然相信,在这些熙来攘往的面孔中,或许会有楼兰人的后裔,也许他们依然延续着楼兰人的血脉(图9)。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了位于我国罗布泊的楼兰古城遗迹是当地的两位向导阿布都热依木和奥尔德克。
公元2世纪,楼兰国出现 在罗布泊边,到公元4世纪,这个丝绸之路盺文明古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当国家衰败,家园荒芜后,楼兰的子民们又在何处延续着血脉呢?
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历程》栏目摄制组和专家共同组成考察队进行历史调查和实地寻访,试图寻找楼兰后人的去向。
在罗布泊边的一个小村子里,考察队找到了当年为斯文赫定当向导的阿布都热依木的后人叶赫亚阿济,他至今不容中留着当年斯文赫定手绘的两个向导的肖像复制品。通过他的叙述,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沙漠国度的神秘与苍凉。
《汉书》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也就是说,楼兰国消失后,楼兰仍以鄯善这个名字继续存在着。鄯善国位于今天罗布泊的西南部,但在公元5世纪也毁于战火,迁居到鄯善一带的楼兰人再一次失去了踪影。
好在今天的吐鲁番地区有一片大约从4世纪延续到了8世纪的阿斯塔古墓群,从墓志和发掘出土的文书来看,墓主人基本上都是汉人。但其中有些则写着姓鄯近说明有的墓主人姓鄯。这就如同当时中亚的米国、石国、康国、安国等国的居民进入中原后,他们都以自己原来的国名作为家族的姓氏。这个墓地出土的鄯氏文书,说明曾经有鄯国人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楼兰人影踪似乎又有了线索。
曾经美丽得让人窒息的孔雀河是楼兰古国的生命之河,然而,今天的孔雀河已经干涸。当年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汉大军进逼之下,楼兰国已不复存在。加上生命之水日渐枯竭,楼兰人已经无法在故土继续生活下去。可以说楼兰子民走出了罗布洼地后,一定有人踏上了前往适于生存的吐鲁番盆地之路。
当年,从楼兰到吐鲁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楼兰古国北面穿越库鲁克塔格山,即可到达。这条路途环境十分恶劣,但它路程比较短,沿途有3眼淡水泉水可供人饮用,还有一些盐碱滩有水可供骆驼等牲畜饮用,人也可以带水,还有一条是沿着孔雀河走库尔勒,经过焉耆盆地到达吐鲁番,这条路沿途环境比较好,但距离较远(图3)。
楼兰人在这次迁徙行动中一定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那么,他们究竟是沿着哪条路线穿越无人地带,完成这次迁徒壮举的呢?
墨山国之路
在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之间,曾经有一座营盘古城坐落在孔雀河北岸,它曾是一条神秘通道的起点,那条通道可以较快地穿越无人地带进入吐鲁番。可是,楼兰人走的是不是这条通道呢?
考察队决定沿孔雀河前行寻找营盘古城。由于对道路很不熟悉,沿途不得不边走边打听。一位维族老乡介绍,从这里到营盘大概有100多公里,这段路难走得要命。
前往营盘的道路的确非常难走,道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与戈壁。当考察队到达营盘古城时,意外发现这个城市遗址的形状竟然是圆形的。据文献记载,这个地区从汉代到魏晋时期存在着一个墨山国。今天有专家认为这个圆形古城就是当年墨山国的国都。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它只是墨山国的一个重镇。不管结论如何,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名不见经传的墨山国曾经把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这两个地理单元间的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是到了北朝以后,由于孔雀河改道,这里逐渐衰废,墨山国的影子才随之从汉文史料中消失了。今天,这条经过墨山国故城沟通罗布洼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要道,被人们称为“墨山国之路”(图4)。
在营盘古城北面的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就是库鲁克塔格山,库鲁克塔格山山脉东西走向,几乎横亘在整个罗布泊地区的北岸,如同一道漫漫屏障,抵御着荒漠向南扩张。从那里穿过库鲁克塔格山就能够直插到吐鲁番盆地,当年鄯善移民的一部分可能就是从这里穿越库鲁克塔格山到达吐鲁番盆地的。
车子驶入库鲁克塔格山,只见道路两旁大多怪石嶙峋,极度荒凉。如果当年楼兰人穿越这里,可能不知会遇到多少艰险(图5)。
快走出山谷时,不经意间发现前方有一片房屋,究竟是谁生活在这大漠之中呢?原来,最近几年在这片荒芜地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诸多稀有矿产,因此,这里渐渐成为运输矿石的车辆歇脚维修的场所。为了生存,当年楼兰人离开了这里远去,同样为了生存,今天人们又从远处移民来到这里,使原本的无人地带有了些许的喧嚣,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现象。在周围空气中飘散着麻辣香味的引导下,考察队在这里居然发现了一家川菜餐馆,餐馆老板热情地介绍:这条路上现在都是一些拉矿石的人走的。从这里出去几十公里就到迪坎儿村,迪坎儿村是从戈壁沙漠里走出来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子,也是横穿库鲁克塔格山的出口。
离开这个山谷中的小店,车队又行驶大约50公里,穿越了库鲁克塔格山到达迪坎尔村。
迪坎尔村是吐鲁番盆地距离罗布泊最近的村庄,从这里再往北不远就进入吐鲁番盆地了。今天,迪坎儿村的居民全部是维吾尔族人。现在村里还有一位老乡经常为人做向导,仅去年他就通过这条墨山国之路四进四出罗布洼地。他说,去罗布泊的路上很危险,叉路太多又很不好走,迷路了就会死在里面,因此他也害怕。看来当年发现楼兰遗址的两位向导也一定多么不容易啊。
无论如何,从距离上来说,墨山国之路是从罗布泊进入吐鲁番最近的一条道路,楼兰人没有理由放弃这样一条理想的通道。那么这些楼兰移民来到吐鲁番后又落脚在哪里呢?
鄯善入在高昌
公元5世纪,沮渠无讳的人在吐鲁番建立了北凉政权,政权的中心就在如今的高昌古城。那么,当年鄯善国的楼兰后人会不会就居住在这里呢?
专家推测:应当说会有一些特别有才能的人留在了这里,就像当年北魏从北凉掠走3万有才干的人到大同,今天的大同才留下那么多的佛教石窟。所以,沮渠无讳也会把从鄯善国移民来的一些能工巧匠留在都城附近。今天,高昌古城遗址依然保留着一些宏大的佛寺建筑,据说唐代高僧玄奘曾在这里设坛讲经。楼兰人信仰佛教,在更名为鄯善国后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因此,善于建造佛寺的鄯善人似乎会居住在高昌这个遍布佛教寺院的千年古城之中。然而,这种猜测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图6)。
鄯善入在伊吾
不过,据记载,鄯善人来到吐鲁番之后,其中有一部分人继续向东迁徙,前往今天的哈密一带。今天,那里会不会有楼兰人可能留下的痕迹呢?
在哈密附近一个叫白杨沟的地方,有一片规模很大的佛教寺院群遗址。当年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寺院?这些寺院又可能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呢?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信奉佛教。专家推测:5世纪初期,一部分鄯善国人来到这里居住,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带来更大规模的修寺、开窟、造像等佛教活动,所以才有残存至今的丰富辉煌的佛教遗迹。不过,这种推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没有史料的支持。
在距离佛寺遗址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座 纳职古城,来到哈密的那些鄯善人就生活在这里。据《新唐书》《旧唐书》和《元和郡县地理图志》记载,贞观四年,朝廷在这里设纳职县,有鄯善胡人也就是鄯善国的移民来到这里筑城定居。纳职不是伊吾地区的古地名,据法国学者伯西何研究认为,纳职可能是来自鄯善国的一个地名,叫弩支。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成书的《沙洲伊州地质残卷》记载:唐代初年,有个土人名叫鄯伏陀,因为无法忍受东突厥控制之下的苛捐杂税,率领居住在城里的一部分人逃往沙漠。这个姓鄯的人应该是鄯善国移民的后代。公元6世纪后,鄯善人的名字再也没有在文献中出现(图7)。
至此似乎已经无法继续追寻来到哈密的鄯善人的下落。
鄯善人在鄯善县
正当山穷水尽之时,考察队又意外得到这样一条线索:当年来到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国移民还有一支生活在今天鄯善县一个叫“蒲昌”的地方。
当年,楼兰人曾把烟波浩渺的罗布泊称为“蒲昌海”,那么在吐鲁番盆地中的这个“蒲昌城”和当年的“蒲昌海”有什么联系吗?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至今还有争议的蒲昌城遗址也坐落在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境内。据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至今鄯善县境内还保留着手工制陶等一些非常古老的传统。专家曾试图从这种古老的制陶工艺和陶器的形状,发现与古楼兰时期陶器相联系的蛛丝马迹,但这种努力最终并无结果。一种可能是那些来到这里居住的鄯善国人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做“蒲昌”,不过是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怀念罢了。
那么,今天的“鄯善县”和当年的“鄯善国”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清光绪28年才将这里设为“鄯善县”,也就是说,从时间上分析,“鄯善县”和当年的“鄯善国”之间也许并没有什么联系。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和当年鄯善国的生存环境何其相似,两地都在大沙漠的边缘。鄯善县城也许是今天我国距离沙漠最近的一座城市了,库姆塔格沙漠零距离俯视着它,然而,千百年来这座城市不曾被沙漠吞噬。当这些楼兰后人来到鄯善和哈密一带定居,可能是出于对故乡的怀念,便世世代代保留着故乡的名字,似乎想以此证明那个曾经灿烂一时的楼兰古国并没有消失,它的生命依然在延续(图8)。
如今,有些专家还试图通过人种学和基因学的手段在吐鲁番境内寻找到楼兰人的后裔。然而,这是一项浩大漫长的工程,加上吐鲁番盆地人口流动频繁,各民族融会交流,经过千百年无数代人的血缘更替,要寻找到纯血统的楼兰人后裔,其可能性似乎极其微小。但我们依然相信,在这些熙来攘往的面孔中,或许会有楼兰人的后裔,也许他们依然延续着楼兰人的血脉(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