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初步评价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目前普遍采用DSA做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倍受关注,它甚至能发现一些DSA所未能显示的微小动脉瘤~([2]).本文拟初步探讨320排CT的血管造影及其动态影像、全脑灌注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早期及时诊断和准确治疗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尿量特别异常增多、高脑利钠肽水平和显著尿钠排泄增加是其最显著特征;尿比重、血钠水平和血浆渗透压可以正常;尿量增多单纯加压素疗效不佳,而加用醋酸可的松治疗有效.结果 6例患者及时正确诊断为尿崩症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但其中1例患者因为血钠上升过快出现脑桥脱髓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 min以上不自行停止.若足量、规范使用一线及二线抗癫痫药物1h后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则称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1].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棘手,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48%[2].作者对1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迷走神经
期刊
目的 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6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与680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感染、手术、低血压、脱水药、活血药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 伤情、脑疝与否、感染与否、低血压、脱水药及活血药的使用与否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北京协和医院从1992年至2008年共收治无功能垂体腺瘤1034例,其中男549例,女485例,现就我们的治疗体会讨论有关垂体无功能腺瘤的治疗.  文献报道很多垂体无功能腺瘤分泌糖蛋白激素的亚单位(β和α亚单位),α亚单位增高者占6%~67%~([1-2]).我科测定的垂体无功能腺瘤中α亚单位增高者占26.3%~([3])。
期刊
目的 通过建立犬脑顽固性颅高压模型,从基础实验层面出发,加深了解外伤后顽固性颅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杂种犬10只,制作脑硬膜外水础囊压迫模型、动态监测压迫及解压后3h过程中的动脉压、颅内压、脑电图等多种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在水囊体积最大时刻,平均动脉压(97.5±0.36)℃分别较其基础值(83.7±13.0)mmHg、(36.8±0.30)℃有显著升高(P=0.023)及降低(
期刊
病例报告  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年,反应淡漠、二便失禁1周"入院.入院查体:反应迟钝,言语缓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右侧光反应迟钝,右侧眼球运动外展困难.头颅CT和MRI示:右侧中颅窝巨大病变(图1,2),最大径约为8 cm,脑组织明显受压移位,脑干明显受压;增强后呈云团状明显强化,有典型的"小葫芦"突入海绵窦内(图2).MRA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受压明显,呈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处理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放疗,放疗后1-2个月行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后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术中输血量显著减少,术后随访动眼神经和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I检查证实病灶完全切除.结论 对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行先放疗后手术的治疗策略,对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脑神经损伤、提
为了更好地总结国内知名专家的手术经验,提高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增设“手术技术”栏目。本栏目征文的特点:总结某一种手术方法,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和显露的技术要点、切除病变的技巧,等等。所介绍的“手术技术”必须是作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撰写方法:不要求具体的病例数、随访和统计分析,只写清楚手术技术即可。希望广大的神经外科专家将自己的手术经验撰写成文,为其他神经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116例脑积水患者,其中交通性脑积水85例,梗阻性脑积水29例,特发性脑积水2例.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2~60岁,平均40岁.患者术前均行颅脑CT、MRI检查,其中98例行腰椎穿刺测压力,正常压力脑积水15例。
期刊
患者 男,50岁.因"左上肢顽固性剧烈疼痛5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桡侧感觉过敏,左手食指、中指麻木,左上肢肌萎缩,肌力Ⅳ级.MRI示:C_7左侧椎间孔扩大,可见圆形肿物,边界清楚,T1呈稍低信号,T2以稍高信号为主,轻度增强,强化较均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