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公爵夫人珠宝即将拍卖,传承一段传奇罗曼史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温莎公爵(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曾两度离异的美国妇人沃丽丝·辛普森不惜退位,上演了一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经典爱情故事。7月22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展示了和这段传奇息息相关的20件珠宝,并将在11月30日的拍卖会上高价拍卖。届时,这段传奇罗曼史将和这些珠宝一起,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拥有一件二手珠宝,就像和原主人共享一段历史。如今,象征着那段上个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的20件珠宝,正躺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的水晶橱柜里,静静等待着11月底与新主人的邂逅。目前这批珠宝的估价已达到数百万英镑。这些珠宝不但代表着温莎公爵与夫人的那段情史,还记录着这个威尔士亲王与王室、国会、教会和社会舆论的角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有关浪漫与阴谋的传说。
  人们好奇的是,温莎公爵夫人究竟有何魔力,让身为英国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八世置王室责任于不顾,甘愿扔掉王冠也要娶一个有过两次婚史的美国女人?沃丽丝·辛普森真是传说中的“投机分子”?爱德华八世遇位是否有其他隐情?无论事实如何云山雾罩,都不妨碍这段罗曼史成为经典,更挡不住人们对它的向往。这些珠宝将被拍卖掀起的热度,证明“人人都想和这个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扯上关系”。
  
  珠宝背后的故事
  
  精美的珠宝展示了温莎公爵夫妇的绝佳品位,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故事。
  7月22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表示,将于11月30日拍卖温莎公爵夫妇的20件珠宝。珠宝所记录的这对情侣的传奇罗曼史,是英国史乐章里一个跳跃的切分音符。
  这20件珠宝现为沙特阿拉伯巨富沃菲克·赛德所有。他为沙特皇室提供基建、国防方面的咨询服务,也是教育慈善家,牛津大学有他捐赠创办的赛德商学院。对于此次转卖,赛德尚未发表任何评价。
  苏富比拍卖行的珠宝专家大卫-博耐特说:“这次拍卖不仅展示了卡地亚与温莎公爵夫妇无与伦比的默契,藏品的题字还讲述了那段20世纪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它们是无价的。”这20件珠宝都是这对情侣自己设计,由卡地亚定制。最贵的两件各自价值150万到2口0万英镑,分别是1940年一枚用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钻石制成的火烈鸟羽毛胸针,和1952年一枚用玛瑙和钻石制作的猎豹配饰。
  这些珠宝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在制作于1934年的一个镶有宝石的十字架上,刻着“WEare too”的字样。大写的“WE”既代表“我们”,也是沃丽丝和爱德华八世两人英文名的首字母。整句话呼应爱德华八世弟弟肯特公爵(乔治六世)即将到来的婚礼,表示“我们也正相爱”。在一对钻石袖扣上,刻着“紧抱”的字样。这枚袖扣诞生于1935年,之后两人又经历了两年的煎熬才终于结婚。他们在婚前给彼此的书信中频繁用到这个词。这对袖扣估价7万到9万英镑。同年,沃丽丝送给爱德华八世一只金制烟盒作为圣诞礼物,刻着“David From Waltis”(David是沃丽丝对爱德华八世的爱称),烟盒上印有欧洲地图,用宝石标记他们共同去过的地方。
  一只估价35万到45万英镑的宝石十字架钻石手镯是沃丽丝为了纪念爱德华八世的死里逃生而定制的,上面刻着“上帝为沃丽丝拯救国王”。1936年7月16日,一名爱尔兰人打算用左轮手枪向正在白金汉宫附近骑马的爱德华八世行刺,被警方及时发现并拘捕。后来这名行刺者声称是一名“外国大人物”用150英镑买通了他。
  这批珠宝并不是第一次出售。根据温莎公爵夫人的遗愿,她的大部分财产都捐给了法国巴黎帕斯特研究院作为研究癌症的费用。她去世后,该机构委托苏富比拍卖行打理珠宝。1987年在日内瓦湖畔,306件珠宝以总价3100万英镑售罄,是预期500万英镑的6倍,其中几笔交易创下了珠宝拍卖的最高纪录。“玉婆”伊丽莎白·泰勒成了远程“遥控”竞拍第一人,她在纽约通过电视屏幕,和来自40多个国家的名流一起竞标,并以40万英镑的价格竞得羽毛胸针,让查尔斯王子将这枚胸针当作礼物送给戴安娜王妃的美意化为泡影。当天的“标王”是温莎公爵夫人的订婚戒指,以180万英镑的价格被一位日本商人买走。英国《每日邮报》还拍下了镶嵌18克拉黄金宝石的粉饼盒,作为大礼送给幸运读者。作家亚德里安‘伍德豪斯形容当时的场景:“气氛很热烈,拍卖变得疯狂起来。这是一场慈善拍卖,人们都觉得没有保守的必要。”
  这其中还有段小插曲,部分珠宝曾在1946年温莎公爵夫人家中失窃。1960年,主事者站出来承认偷窃行为,才算给民间广为流传的英国王室意图取回王室珠宝的小道消息辟了谣。
  
  迷人的沃丽丝
  
  性格强势的沃丽丝一生征服了许多男人,爱德华八世则算得上她的“顶峰成就”。
  温莎公爵夫人本名贝西·沃丽丝沃菲尔德,1896年夏天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度假村,是名非婚生女。她出生没几个月,父亲便因肺结核去世。母女俩在马里兰的巴尔的摩过了好几年苦日子,生活全凭有钱的舅舅救济。1901年,沃丽丝的姨妈成了寡妇,她和妈妈便搬进姨妈家宽敞的大宅一起生活。1912年到1914年间,沃丽丝在舅舅的资助下就读于马里兰最好的女子学校欧德菲尔德,结识到不少上流子弟,如长盛不衰200年的杜邦家族的后裔芮妮·杜邦,知名银器制造商科克家的女儿玛丽·科克等等。沃丽丝在学校出了名的叛逆,说起粗话来毫不客气,同时也对篮球、女红和历史非常感兴趣。
  沃丽丝在1916年5月去佛罗里达探望表亲的途中遇见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美国海军飞行员厄尔’温菲尔德斯宾塞。这是个驾机前还不忘喝一盅的酒鬼,可他竟在一次飞机坠海事故中奇迹般生还,并且毫发无损。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宾塞远征,两年后,沃丽丝奔赴远东与丈夫短暂团聚,后来因水土不服染病被送至香港,还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1925年她与斯宾塞回到美国并开始分居,两年后离了婚。
  “社交高手”对沃丽丝来说是个恰当的形容。丈夫出征时,她与在美国的一位阿根廷外交官菲利普-爱斯皮尔关系暧昧。在北京的短暂停留期间,尽管语言不通,她仍结识了不少好友,包括民国外交官顾维钧一家。顾维钧第二任妻子黄蕙兰回忆:“沃丽丝只会说一句中文,‘小伙子,递我一杯香槟’”。一位意大利外交官形容她,“谈吐出色,和不同的人交流起来游刃有余,能让对方开心”。
  和第一任丈夫的离婚手续还没办完,沃丽丝就开始和船运大亨恩斯特亚德里治·辛普森交往,这个男人曾是英国女王步兵近卫军团的上尉。两人于1928年在伦敦注册结婚。当时正值船运业鼎盛时期,辛普森一家住在伦敦梅费尔上流社区一处有数名仆人的豪宅里。
  沃丽丝的社交才华在伦敦得到进一步施展。她认识了萨尔玛索——爱德华八世当时的情人。也正是她把沃丽丝介绍给了爱德华八地。1933年12月萨尔玛·索去纽约期间,沃丽丝取代 了她的位置,成为爱德华八世的情人。由于当时的沃丽丝还没有和辛普森离婚,所以“辛普森夫人”这个名号流传至今。次年在白金汉宫的一次晚会上,爱德华八世正式将沃丽丝介绍给母亲玛丽女王,父亲乔冶五世极其生气。沉浸在爱情中的爱德华八世哪顾得了旁人的眼光,他向沃丽丝发起猛烈的金钱和珠宝攻势,带她游览欧洲。这甚至引起朝臣的频频警告,因为恋情显然影响了他处理日常事务。沃丽丝强势的性格、毫不驯服的态度对这位王公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从爱德华八世的官方自传可以看出,他对沃丽丝的感情是一种彻底的迷恋和依赖,以至于世人都说沃丽丝给他“下了咒”。
  
  野心与阴谋
  
  爱德华八世的婚姻问题引发了危机,王室,政府,人民,教会均反对他迎娶沃丽丝,最后他选择了退位,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唯一主动退位的国王。
  1956年出版的沃丽丝个人传记,将她形容为一个“迷人、有魅力、极富野心”的女人。她曾向姨妈坦言自己的野心,指望爱德华八世登上王位后一切都会风平浪静。
  可是后来爱德华八世放弃江山也要娶她的举动超出了沃丽丝的预想。她在信中警告“冲昏了头脑”的爱德华八世,“我们在一起只会制造灾难”;还预言,如果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成为公爵,两人的日子不会好过,因为这身份“没有尊严,没有价值,只能成为国内外最臭名昭著的寄生虫,两人也会在苦闷中彼此生厌”。在她眼里,爱德华八世是个情感上长不大的彼得·潘,她自己则是误入仙境的爱丽丝,只能共同写就“失乐园”的故事。
  1936年11月16日,爱德华八世和首相斯坦利‘鲍德温见面,表达了结婚的想法。首相告知爱德华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他们作为英国国教的领袖,根据教义,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为此,爱德华八世提出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沃丽丝在婚后不拥有王后头衔,他们未来的孩子也不继承王位,这个方案依然被内阁拒绝。
  1936年12月11日,爱德华八世宣布,“没有我所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担我肩负的重任”,随即退位。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乔治六世成为英国国王,并封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退位之后,爱德华八世打算迎娶沃丽丝,英国圣公会拒绝为其证婚。1937年6月3日他们在法国举行了婚礼,英国王室无一人参加。乔治六世剥夺了沃丽丝使用“殿下”尊称的权力,因此她婚后被称为“温莎公爵夫人”,而不是“温莎公爵夫人殿下”。
  1937年,温莎公爵夫妇曾受希特勒邀请,造访德国。当德国轰炸英国时,沃丽丝说:“我不为他们感到难过。”此番言论引得多国政府和媒体怀疑沃丽丝是“德国间谍”。对于这个称谓,沃丽丝不以为然,还干脆在给丈夫的信中用这个称谓揶揄自己。
  温莎公爵夫妇在二战中四处迁徙,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都待过。后来一艘英国军船把他们送到美国和古巴附近的巴哈马群岛,温莎公爵任地方长官,沃丽丝在那里做了5年的长官太太。她痛恨那个地方,称之为“圣赫勒拿”(拿破仑最后的流放地)。当得知温莎公爵夫妇打算跟随一位亲德的瑞典巨富的游艇游览加勒比海,时任首相丘吉尔厉声拒绝。为此,爱德华八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满。英国国会认为,沃丽丝的种种行为是在报复这个拒绝她成为王后的国家。“当你看到英国把我毁成什么样子,你就不会再爱我了。”她在给姨妈的信中这样说。
  
  多面的公爵夫人
  
  沃丽丝是文化偶像,是时装缪斯,是购物狂,但在特定时刻,她只是个被英国王室遗忘了的女人。
  1936年,沃丽丝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为该杂志的第一位“年度女人”。她有一句名言:“我长得毫不起眼,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打扮得更精致。”她从小接触有关歌剧、流行时装,以及有关英国王室故事的读物,还经常模仿王室成员的举止。成为公众人物后,她优雅贤淑的穿衣风格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形象的代表。贴身、整洁,显露身体曲线的经典服装,典雅的帽子和手套,都受到女性的追捧。
  她还是个疯狂的购物爱好者,“我没有哪次去美国不逛商店的,对我来说那儿比美容沙龙更有吸引力。”在英国经济萧条的时候,她也不忘去美国“扫货”,对她奢侈无度的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
  爱德华八世一生嗜烟,1972年死于咽喉癌,先沃丽丝而去。没有子嗣的沃丽丝在他们巴黎的寓所度过余生,最后的日子里,除了医生和护士,她不见任何外人。伊丽莎白女王曾欲探望,终因她身体不支,取消见面。1986年4月,沃丽丝去世。英国王室为她在温莎城堡举行了葬礼,并将她和爱德华八世葬在一起,墓碑上刻着“温莎公爵与夫人”。
  有这样一张照片:沃丽丝在白金汉宫一扇窗玻璃后观看阅兵大典。这是她受英国王室邀请参加爱德华八世葬礼时期的事情。恰逢每年一度的阅兵大典举行,稍微一个阴差阳错,沃丽丝就能成为享受尊荣的那个人,但她最终只在丈夫的葬礼上目睹这场壮观场面,一生只有这一次。
其他文献
法国女人懂得穿衣搭配世人皆知,她们的高明之处就是运用经典款单品,搭配本季流行配饰,极具实用性。    续写百年珠宝传奇  Van Cleef & Arpels  上海淮海精品店和国金中心精品店揭幕    Van Cleef & Arpels上海淮海精品店和国金中心精品店同期优雅揭幕。沿袭品牌传承百年的经典气质与奢华氛围,两间精品店在充满诗意与浪漫典雅的专属空间里尊享极致的珠宝鉴赏体验。与此同时,两
期刊
熟悉斯台芬·茨威格,是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始,而这篇《昨日之旅》,在国外首次全文发表于1987年(作者于1942年去世),今年4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在国内出版。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路德维希由于家境贫寒,一直靠担任家庭教师艰辛地生活,并终于得以完成学业。由于贫寒而饱受生活的冷落,他渐渐变得愤世嫉俗。当他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推荐到法兰克福的一家大企业工作后,他的心情才真正变
期刊
今年8月出版的20世纪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中国之行记录——《“推销员”在北京》,将我们带回到1983年的中国。回顾历史,从19世纪的英国女探险家伊莎贝拉·伯德,到20世纪上叶英国小说家毛姆,再到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这些具跨度的历史游记勾勒连缀出一幅古老的中国画卷。对于这些西方名人来说,遥远的东方也有着他们的梦想与乡愁。    伊莎贝拉·伯德:“伟大流域”的冒险之旅  (18
期刊
韩剧一向以俊男靓女、刻画情感而著称,这部自5月开播,8月落幕的韩剧《坏男人》也不例外,但因为改编自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而有了别样魅力。到底韩剧会以何种情感态度演绎这部伟大的名著?剧中带着邪魅气息的男主角,会如何在自身爱恨情仇中演绎感情与人性呢?还是一起来看这部剧吧!    一直对韩剧为何深受喜爱与追捧不明所以。论题材丰富,韩剧不如美剧、日剧之花样迭出;论文化内涵,韩国史剧不及大陆题材之隽
期刊
9月18日,全球洋酒拍卖的翘楚佳士得拍卖行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举行了一场名为“顶级珍贵名酒‘现代经典’— SK Networks 珍藏专拍”的盛大名酒拍卖会,将韩国SK Networks集团旗下多年来购藏的一批超过400箱的、来自欧洲顶级酒庄的名酒珍酿呈现在大家眼前,华丽得叫人目眩神迷。近日,《淑媛》对负责此次拍卖的香港佳士得洋酒部专家区俊康进行了采访。  红酒,这个名词总是让人的思绪飞到欧洲那蓊郁
期刊
“我还记得我们刚刚出道时,大家都还没有知名度。有一次,在海滩边我问他,你家里条件不错,你为什么要选择当演员。他告诉我,就是因为喜欢演戏,而且也不想被大家知道家里的背景。”
期刊
近几年,大众传媒的发达和愈演愈烈的娱乐精神,让政坛人物也日渐“明星化”,尤其是那些已经卸任却又不甘寂寞的领导人。继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环保片、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代言LV之后,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也于近日“触电”,开始执导由自己撰写的剧本改编的电影。    哈维尔继自己创作的戏剧《离开》在布拉格和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取得佳绩之后,今夏,这位捷克前总统的大部分时间将在捷克东北部接近波兰边境的小镇度
期刊
1885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近30年被称为“美好时代(Belle époque)”,在这期间,科技高速发展,国家间的地理局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自由。但因传统的羁绊,人们在尝试新事物时也受到束缚,这种既自由又束缚的状态孕育出了一批影响后世的女艺术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路易丝·德·维尔莫兰、西蒙娜·薇依,她们或出生在那个时代,或生活于那个历史时期,因为那份“美好时代”浪漫开
期刊
7月27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现任CEO托尼·海伍德(Tony Hayward)将于10月1日离职,他的职务将由公司现任常务董事,有“BP外长”之称的鲍勃·达德利(Bob Dudley)接替,这也是这家石油巨头迎来的首位美国籍掌门人。如果不是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重压,海伍德的BP掌门之路不会如此“短命”。    海伍德的噩梦从4月20日那个“黑色星期二”开始。这一天,BP租赁的位于美国路易斯
期刊
世界上最有钱的组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正在游说美国的400位亿万富豪,希望他们答应至少捐出一半的财产作为慈善用途,如果他们的这次呼吁能取得成功,那么将会把慈善事业推向全新的高度。    记得《纽约客》之前刊登过一幅漫画,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端坐在一张圆桌边,一边吃饭一边默契地聊着天。漫画一角有一行小字,上面写着:能吸引这两人的话题,莫过于如何把钱撒出去!最近,这个漫画中的景象成为现实。据美国《财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