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目前大多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了土地,也浪费资源。浙江一些企业尝试资源化利用并初显成效,但全省范围内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仍需更多支持。
现象:建筑垃圾数量惊人
在浙江,随着“三改一拆”深入推进,大量的建筑垃圾随之产生。据“三改一拆”办统计,到2014年3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8亿平方米。按照每万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7000—12000吨的标准推算,从2013年开始,我省各地拆除违建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了1.5亿吨。
这些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该如何处理?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委派驻浦江的第12督查组接到了当地群众举报:浦南街道宋溪村道两边堆满建筑垃圾,已经堆放8个月,无人清理,影响周边环境。
督查组到现场证实,通向宋溪村道两旁,确实堆放着4座小山般的建筑垃圾。路过的村民说,大雨把建筑垃圾冲刷到田里,把灌溉渠道都堵塞了。
据浦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汇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浦南街道共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由于缺资金和堆放场地,80%的拆违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垃圾处理成了“三改一拆”中的新难题。
同样的建筑垃圾处理难题,让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上马村的村干部也很为难。
上马村是路桥区拆违力度最大的城中村。村里统计的9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在2013年的“三改一拆”行动中,几乎全部拆完。拆后的建筑垃圾堆积成山,总量超过1万吨。
“垃圾堆村里时间久了,天热的时候,苍蝇蚊子嗡嗡飞,影响村里的环境卫生。”村干部杨义辉说,“而且建筑垃圾夹杂着废木料、纸板,长期堆放,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
村民迫切想把垃圾运出村,但成堆的垃圾该运往哪里?路南街道干部联系垃圾填埋场,得到的回复是:填埋场已经不堪重负,建议就近堆放。
经过一番论证,垃圾中转堆积点选在远离村民居住的上马村东边和南边角落。但很快这两个临时堆放点也达到最大负荷。
“没办法,我们只好向邻近南岸村借了一处空地,和他们说好堆放时间,这才暂时将上马村的建筑垃圾堆放妥当。”路南街道宣统委员徐桂生说。
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终究不是处置办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据了解,建筑垃圾中的水泥和混凝土需要经历100—200年才能有效分解,黏土砖甚至要500年以上。另外,建筑垃圾含有约10%废金属和10%可燃废料,无论填埋还是堆放处置,废金属和塑料产生的有毒物质不仅难以降解,还会以渗滤液的形式污染地下水,破坏土壤结构。
办法: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处置虽然令人头痛,但在一些人眼中,建筑垃圾却被视为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浙江百全工贸有限公司是家制砖厂,但厂里烧砖从不挖土,更不开山。公司副总经理鲍晓长说:“建筑垃圾浑身都是宝,我们工厂制砖的原料就用建筑垃圾,生产的砖块每块可以节约8分钱成本。”
在生产车间,工人们先将建筑垃圾中的砖块和混凝土碾轧成碎粒,再与建筑渣土掺和,送入砖机压制成型。成型砖露天晾晒两三天后,再送入砖窑内高温烧制成新型墙体材料——渣土砖。
据了解,目前这种渣土砖已经过浙江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办公室认证,各项指标均达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
靠点“渣”成砖的本事,百全公司日均“吃”掉建筑渣土1500吨。
在永康市红卫铸造炉渣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慧眼中,建筑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她说,建筑垃圾经过泼水、筛分后,可以形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中碎材料可以做路面,小碎材料可以铺地基、做路面,细沙能拌水泥,还可以做粉煤灰添加料。“在欧美国家,建筑垃圾的资源再利用超过90%,这么高的比例,让人眼红。”
“我们公司配有建筑垃圾破碎机,一个月能加工上万吨建筑垃圾,但现实情况是机器经常‘吃不饱’。” 李慧慧说。
建筑垃圾能“变废为宝”,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建筑垃圾该往哪里送。针对这种信息不对称,慈溪市、瓯海区的城管局想出高招,在网站上建立“建筑垃圾供需平台”,实现建筑垃圾网上交易。城管局把每个工地的渣土类别、数量等信息公布在信息平台上,买家通过平台可以迅速找到卖家,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
据悉,平台运行半年来,慈溪市已完成建筑垃圾交易量140万立方米,这些建筑垃圾被用于绿化用土、地面回填和建材原料。
在义乌,专“吃”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除了资源再利用,义乌人还把“三改一拆”产生的建筑垃圾,巧妙地“塞”入100多座废弃的矿洞、矿坑中,洞坑填满后再覆上表层土即可复绿。
建议: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共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不足5%。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同志介绍,虽然这些年我省再生资源企业增多,但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有限,利用率不高,资源化利用率不超过10%。
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为什么利用率会这么低?
政策层面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然而在市场上,劣币再次驱逐良币。
开发商出于工期和成本考虑,往往将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交由清运公司,而清运车辆为了节省“进场”费用和运输成本,渣土车司机们往往钻空子,随意在路旁、桥下、郊区等地倾倒垃圾。
专家分析,建筑垃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涉拆除、运输、处理再利用等整个链条,涉及住建、发改、环保、经信等多个管理部门,各方权责不明晰,没有形成流畅的管理体制。另外,浙江多数城市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负责分拣回收,建筑垃圾依然混合收集,利用率很低。再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也是导致利用率低的主因。 中国城市环卫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国外成功的经验是法律的强制力量与市场相结合。在国内,政府应在垃圾来源、市场出口以及中间环节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此产业链才能打通、实现真正产业化。
“企业需求主要在3大环节。首先是保证建筑垃圾来源,将建筑垃圾送到企业处,而非随意倾倒。其次是出口问题,建筑垃圾再生制品毕竟是新产品,市场接受起来有困难。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出台政策推广应用。”陈家珑说,比如政府出资的工程先做表率,“新东西总要有被接受的过程,等到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再撤出。”
“最后,中间环节应解决地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置用地应有相应规划,建筑垃圾处置是储存、加工的过程,也是垃圾消纳场,垃圾存放需要用地,而且用地面积还不小。政府应帮助解决用地,要给建筑垃圾堆放的场所。”陈家珑说。
有专家建议,浙江要加快开展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立法调研工作,通过立法禁止建筑废弃物直接填埋,明确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实施资源化利用。要尽快制定浙江建筑废弃物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列入各地政府的实施方案中。
另外,要加强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全过程监管制度,对建筑废弃物种类、数量和去向等情况实行联单管理;实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资质许可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建筑废弃物乱堆乱放和就近填埋行为的查处力度。
相关链接
一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曾出现过严峻的建筑垃圾“围城”问题。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
日本政府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并在2002年开始实施《建筑材料循环法》,将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美国政府出台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其做法有四种:一是综合利用,二是分级处理,三是高级利用,四是法律规范。
德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回收利用率在86%,目前德国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德国政府在废弃物法增补草案中,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做了规定,并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征收存放费。
韩国一家装修公司成功推出从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水泥、并使这种水泥能再生利用的技术。据介绍,他们首先把废弃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沙子、钢筋等分离出来,然后在700℃高温下对水泥进行加热处理,并添加特殊的物质,就能生产出再生水泥。
现象:建筑垃圾数量惊人
在浙江,随着“三改一拆”深入推进,大量的建筑垃圾随之产生。据“三改一拆”办统计,到2014年3月底,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8亿平方米。按照每万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7000—12000吨的标准推算,从2013年开始,我省各地拆除违建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了1.5亿吨。
这些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该如何处理?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委派驻浦江的第12督查组接到了当地群众举报:浦南街道宋溪村道两边堆满建筑垃圾,已经堆放8个月,无人清理,影响周边环境。
督查组到现场证实,通向宋溪村道两旁,确实堆放着4座小山般的建筑垃圾。路过的村民说,大雨把建筑垃圾冲刷到田里,把灌溉渠道都堵塞了。
据浦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汇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浦南街道共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由于缺资金和堆放场地,80%的拆违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垃圾处理成了“三改一拆”中的新难题。
同样的建筑垃圾处理难题,让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上马村的村干部也很为难。
上马村是路桥区拆违力度最大的城中村。村里统计的9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在2013年的“三改一拆”行动中,几乎全部拆完。拆后的建筑垃圾堆积成山,总量超过1万吨。
“垃圾堆村里时间久了,天热的时候,苍蝇蚊子嗡嗡飞,影响村里的环境卫生。”村干部杨义辉说,“而且建筑垃圾夹杂着废木料、纸板,长期堆放,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
村民迫切想把垃圾运出村,但成堆的垃圾该运往哪里?路南街道干部联系垃圾填埋场,得到的回复是:填埋场已经不堪重负,建议就近堆放。
经过一番论证,垃圾中转堆积点选在远离村民居住的上马村东边和南边角落。但很快这两个临时堆放点也达到最大负荷。
“没办法,我们只好向邻近南岸村借了一处空地,和他们说好堆放时间,这才暂时将上马村的建筑垃圾堆放妥当。”路南街道宣统委员徐桂生说。
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终究不是处置办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据了解,建筑垃圾中的水泥和混凝土需要经历100—200年才能有效分解,黏土砖甚至要500年以上。另外,建筑垃圾含有约10%废金属和10%可燃废料,无论填埋还是堆放处置,废金属和塑料产生的有毒物质不仅难以降解,还会以渗滤液的形式污染地下水,破坏土壤结构。
办法: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处置虽然令人头痛,但在一些人眼中,建筑垃圾却被视为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浙江百全工贸有限公司是家制砖厂,但厂里烧砖从不挖土,更不开山。公司副总经理鲍晓长说:“建筑垃圾浑身都是宝,我们工厂制砖的原料就用建筑垃圾,生产的砖块每块可以节约8分钱成本。”
在生产车间,工人们先将建筑垃圾中的砖块和混凝土碾轧成碎粒,再与建筑渣土掺和,送入砖机压制成型。成型砖露天晾晒两三天后,再送入砖窑内高温烧制成新型墙体材料——渣土砖。
据了解,目前这种渣土砖已经过浙江省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办公室认证,各项指标均达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
靠点“渣”成砖的本事,百全公司日均“吃”掉建筑渣土1500吨。
在永康市红卫铸造炉渣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慧眼中,建筑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她说,建筑垃圾经过泼水、筛分后,可以形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中碎材料可以做路面,小碎材料可以铺地基、做路面,细沙能拌水泥,还可以做粉煤灰添加料。“在欧美国家,建筑垃圾的资源再利用超过90%,这么高的比例,让人眼红。”
“我们公司配有建筑垃圾破碎机,一个月能加工上万吨建筑垃圾,但现实情况是机器经常‘吃不饱’。” 李慧慧说。
建筑垃圾能“变废为宝”,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建筑垃圾该往哪里送。针对这种信息不对称,慈溪市、瓯海区的城管局想出高招,在网站上建立“建筑垃圾供需平台”,实现建筑垃圾网上交易。城管局把每个工地的渣土类别、数量等信息公布在信息平台上,买家通过平台可以迅速找到卖家,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
据悉,平台运行半年来,慈溪市已完成建筑垃圾交易量140万立方米,这些建筑垃圾被用于绿化用土、地面回填和建材原料。
在义乌,专“吃”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除了资源再利用,义乌人还把“三改一拆”产生的建筑垃圾,巧妙地“塞”入100多座废弃的矿洞、矿坑中,洞坑填满后再覆上表层土即可复绿。
建议: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共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不足5%。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同志介绍,虽然这些年我省再生资源企业增多,但消纳建筑垃圾的能力有限,利用率不高,资源化利用率不超过10%。
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为什么利用率会这么低?
政策层面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然而在市场上,劣币再次驱逐良币。
开发商出于工期和成本考虑,往往将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交由清运公司,而清运车辆为了节省“进场”费用和运输成本,渣土车司机们往往钻空子,随意在路旁、桥下、郊区等地倾倒垃圾。
专家分析,建筑垃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涉拆除、运输、处理再利用等整个链条,涉及住建、发改、环保、经信等多个管理部门,各方权责不明晰,没有形成流畅的管理体制。另外,浙江多数城市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负责分拣回收,建筑垃圾依然混合收集,利用率很低。再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也是导致利用率低的主因。 中国城市环卫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国外成功的经验是法律的强制力量与市场相结合。在国内,政府应在垃圾来源、市场出口以及中间环节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此产业链才能打通、实现真正产业化。
“企业需求主要在3大环节。首先是保证建筑垃圾来源,将建筑垃圾送到企业处,而非随意倾倒。其次是出口问题,建筑垃圾再生制品毕竟是新产品,市场接受起来有困难。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出台政策推广应用。”陈家珑说,比如政府出资的工程先做表率,“新东西总要有被接受的过程,等到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再撤出。”
“最后,中间环节应解决地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置用地应有相应规划,建筑垃圾处置是储存、加工的过程,也是垃圾消纳场,垃圾存放需要用地,而且用地面积还不小。政府应帮助解决用地,要给建筑垃圾堆放的场所。”陈家珑说。
有专家建议,浙江要加快开展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立法调研工作,通过立法禁止建筑废弃物直接填埋,明确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实施资源化利用。要尽快制定浙江建筑废弃物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列入各地政府的实施方案中。
另外,要加强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全过程监管制度,对建筑废弃物种类、数量和去向等情况实行联单管理;实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资质许可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建筑废弃物乱堆乱放和就近填埋行为的查处力度。
相关链接
一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曾出现过严峻的建筑垃圾“围城”问题。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置产业链。
日本政府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并在2002年开始实施《建筑材料循环法》,将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美国政府出台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其做法有四种:一是综合利用,二是分级处理,三是高级利用,四是法律规范。
德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回收利用率在86%,目前德国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德国政府在废弃物法增补草案中,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做了规定,并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征收存放费。
韩国一家装修公司成功推出从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水泥、并使这种水泥能再生利用的技术。据介绍,他们首先把废弃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沙子、钢筋等分离出来,然后在700℃高温下对水泥进行加热处理,并添加特殊的物质,就能生产出再生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