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黑板加粉笔”以及增加课时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传统做法显然是十分落后的,不能适应高速发展时代的步伐,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和核心组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开始,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实践,针对课堂教学优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1 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章节、教材实施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纲。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要能更有效地达到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等生不饿到。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明确哪些应该深刻理解,哪些应该熟练掌握。在能力方面要通过教学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优化一堂课,一方面要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通过某种演示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细致地观察现象、详细地描述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和反思。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适量的相应练习,让学生掌握该项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课堂实际需求出发来展开下一步教学,防止出现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要着重优化知识点的教学
  现行的化学教学内容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是收不到应有效果的。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潜心钻研教材,认真领悟教学环节,要对教材理解、领会,更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适当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当地人文环境来组织化学教学,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内容衔接,并根据学习的迁移原理把新旧知识串连起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优化。在教授新知识点时,注意做好这堂课的引路和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度的知识环节。
  课改后的九年级化学教材除了知识的更新、内容的编排、版面的设计形式等不同以外,特别在全篇教材中增加了小资料、问题与探究、家庭小实验、化学与科技,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它们的作用,应以讨论、课外调查、家庭小实验、小论文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力。
  在教学内容中,新教材增加了有关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研究过程,如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空气各成分含量的结论性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通过空气的发现史,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科学家如何在用前人已有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思考、改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也掌握了相应的策略性知识。
  教材中安排“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个实验,使微观粒子和宏观的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突破了教学难点,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设计该实验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如针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求能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利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基本达到实验目的;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步骤和细节均进行设计并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比较优缺点。通过这一实验设计情况的反馈,既可检验学生对微观分子运动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检查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发挥课改后的新教材能创设创造性环境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要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
  1)化学教学更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学科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为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切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观察兴趣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動机,更不知应该怎样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工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样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准备的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的化学思维带来能力发展较大的困难,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努力做到化难为易,多联系熟知的常识和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动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讨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在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加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
  2)课堂学习过程是相对集中的,但不是封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其语言、态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谈话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等多种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谈话法教学要注意谈话的策略,通过设计提问让学生参与谈话。如讲原子的结构时,如果平铺直叙地讲述这种陈述性知识,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很难让学生理解并容易遗忘。不如设计成将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用课件展示出来,并交待α粒子带正电,提问:“请同学们通过现象讨论并猜想原子的结构是什么?如何应用猜想解释实验现象?”可以引起学生求知欲,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对最后正确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有更深的理解,从内心接受这种观点。
  3)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学生一起设疑,并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展和创新。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生成新物质教学中,教师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后,加水发现瓶子变扁了,很多学生可以解释这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接着,教师取塑料瓶中的液体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学生很自然提出疑问:“哪一种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教师通过在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也同样变红作铺垫,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创新。这种策略性知识还将应用到以后新知识的学习中。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再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教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一味地去灌,从而颠倒学习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例如,在酸碱盐教学时,在介绍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的基础上,给出某些常见酸碱盐的化学式,回忆教师介绍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他们存在的共同点。学生通过思考观察,小组间的合作能基本上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要有水或气体或沉淀。教师再通过课件播放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时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判断两种溶液混合是否一定发生反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对于今后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很有帮助。
  4 必须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嚴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慎重对待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鲜明、省时、准确、安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有一种高涨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一堂优化后的好课应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有创造性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更好的解题思路。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胡家营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初中与小学相比,在学习上科目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业量大。中学是人生知识基础的奠定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基础阶段。  一个老师至少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不可能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的身上。从教育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在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还是在教育的对象和情感上,家庭教育始终占有特殊的优势地位。    一、掌握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通
目的:通过测试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模拟头部重量后的髓核内压力,从而探讨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在静
目的:通过研究膝骨痹康胶囊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探讨膝骨痹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
目的:探索根据Zwipp分型及Sanders分型对跟骨骨折块区块化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6~54岁,平均48.5岁。其中双侧骨折4例,共手术62足。合并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感恩,是美化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有什么。由于父母的溺爱,变得唯我独尊,甚至由爱生恨。他们不懂得包容和理解,却容易产生不满和怨恨。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就深感不满,看到自己的父母没别人的父母那么有钱,便埋怨自己的父母没用,瞧不起自己的父母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支架固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检测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相结合,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速度和
目的:探讨微波烧结墨鱼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墨鱼骨微波烧结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图像计算总孔隙率及开孔率;进行XRD表征,细胞毒性实验,人骨髓间充质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师?怎样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谁能胜任21世纪的教育?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