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封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通过对北宋时期东京城内城的探究,提出开封市内城城墙相关论点的质疑,其建造仍有待考证;提出了北宋东京城道路呈“五纵三横”格局的新观点并表明这些道路在今天开封城市格局中均有重要体现。
关键词:开封;格局;五纵三横
0 引言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地区,黄河之滨,迄今已有4 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北宋东京城进行了研究,但有些观点仍有待考证与辩驳。本文在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讨论开封古城中的道路关系新观点,论证如今的开封古城“五纵三横”的格局即为北宋东京城内城格局。
1 城墙
1.1 城墙年代
现代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存14.4公里的开封城墙为明清城墙。在史料记载中,虽然明清时期开封城受黄河水患影响极大,内城城墙破败不堪,但该时期的修治仍是在宋金城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重新修筑,且城墙中仍保存有宋代砖石,故其原则上应仍为宋金城墙。金代时仅为对城墙的修补完善,并非对城墙的重建展筑,故推断现代开封市城墙位置即为宋代东京城内城城墙位置,现代开封城墙内范围为宋代东京城内城范围。
1.2 城墙城门
据记载,宋东京内城城墙共十门,南墙三门:保康门、朱雀门、崇明门;北墙三门:安远门、景龙门、天波门;东墙二门:望春门、丽景门;西墙二门:阊阖门、宜秋门。
前人专家学者在对北宋东京城内城格局进行标注时,部分资料将保康门的位置标注在北城墙景龙门的正对位置。根据与城门分布的均衡性,保康门不应距离朱雀门过近,应与崇明门至朱雀门距离相似。根据城门对应原则,保康门应该与宋东京北城墙的安远门相对应,此时形成的连接两个城门的道路符合宋东京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及城市合理布局要求,与天波门-崇明门道路、宣德门-朱雀门御街共同构成城市南北向道路的中轴对称。
2 汴河
2.1 汴河遗址的考古与研究
为了储存漕运货物,汴河两岸多建成粮仓和邸店,出现了繁华的行市,促进了街市的形成。且由于河流走向的不规则性,使东京城的布局、街道的分布难以像隋唐长安城那样整齐划一,故东京城市格局的灵活性较强。
城内道路遇河形成桥梁,与城内街巷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系统。城内位于内城汴河之上的桥梁共五座。其中,州桥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明末因黄河水患而淤埋于地下。现考古已初步探明了汴河上的东水门、西水门、汴河西角子门和古州桥等重要遗址。
2.2 汴河在现开封城内的具体位置
经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已大致可勾勒出今开封城区及其附近汴河故道的流向:汴河由西北方向自今开封西郊土城村南的西水门入东京外城,然后向东偏南方向由小西门北侧的汴河西角门子入东京内城,向东沿向阳路北侧、包公祠北侧、包公西湖中部、市供销社,电影公司、后河街、三毛时代购物广场沿线至中山路的州桥溃址,再向东经鼓楼区文教局、胭脂河生活小区北部至宋门南部的汴河东角门子出东京内城,再折向东南的东水门出东京外城,最后沿今惠济河的北岸流向陈留、杞县等地。
汴河给开封留下的不仅仅是五座被尘封的桥以及数个水门。后河街的名字由汴河流经而来,如今的后河街虽已见不到汴河留下的任何痕迹,但是在宋代的地图上却是紧邻汴河畔的繁华街道,甚至在建国之后仍然存水为沟。这些考古发现,使得今天的开封城与北宋时期的城市格局关系显现得相当清晰。
3 道路格局
据目前实证资料与考古发现,本文提出东京城布局的新观点:北宋东京城路网呈“五纵三横”格局,且每一条道路在今开封市中仍有所体现。
作为城市中轴线的御街为内城中最重要的一条道路。《东京梦华录》中对其描述:“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旁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其间。”御街北起皇城正南门宣德门,途径州桥、朱雀门,南至宋外城正南门南熏门,全长约8.5华里。现开封市龙亭公园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建立,明周王朱棣在宋金皇宫原址上建造周王府。经考古挖掘,州桥遗址在位于连接龙亭公园午门与大南门的中山路上,直接证实了现开封市中山路即为北宋东京城御街所在地,城市中軸线千年未变。
根据上部分对于汴河路径的研究,汴河为西北-东南向流向,为沟通汴河两岸,汴河上的五座内城桥梁为南北向桥梁,且每座桥梁一定与道路相连,故东京城一定有五条南北向的道路。除御街外,有两条南北向道路与南北城墙的城门相连。其中,一条为连接天波门与崇明门、穿过太平兴国寺桥的道路:2018年开封市考古发现了明代周藩永宁王府,其修建极有可能在北宋太平兴国寺旧址之上。据开封市明代永宁王府遗址及迎宾门(宋崇明门)的位置确定,该道路在现开封市地理环境中位于迎宾路附近。原则上内城相对城门间会有道路相互沟通,则内城中另一条南北向道路为沟通安远门与保康门、穿过上土桥的道路。该路径北侧有开封市地标性建筑铁塔(宋开宝寺塔),现为开封市解放路。
此外,还有两条不与城门相连的南北向道路,位于城市中轴线与两条南北向主要道路之间,起便利城内交通的作用:一条为穿过浚仪桥的道路,该道路在天波门-崇明门道路与御街之间,现应位于青云街-旗纛街-大坑沿街-胜利街附近;东京城中大相国寺历史悠久,其建筑历史可追溯至北齐,极具地理坐标意义。作为东京城内大型商贸集会场所,相国寺前一定有一条城内道路相通。则另一条南北向道路即为途径大相国寺,穿过大相国寺桥的道路,位于今开封市书店街-马道街一带。五条南北向道路以御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符合《周礼·考工记》王城图中轴对称的基本原则。
城内还有三条东西向道路。见图1。一条为宣德门前东西向道路,与南北向御街相连,向东、向西分别延伸至望春门与阊阖门,由龙亭公园、大梁门、曹门位置,确定该道路位于现开封市大梁路-西门大街-曹门大街一带;另一条为略曲折的东西向道路,以州桥为中心折点,向西经曲院街直抵宜秋门,向东经汴河大街至丽景门,由丽景门、大相国寺与州桥位置,推断该道路位于开封市自由路一带;在这两条连接城门的东西向道路中间,还有一条不与城门相连的道路,沟通城东与城西。“御街大内前南去,左则景灵东宫,右则西宫。景灵东宫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物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至浚仪桥大街,至浚仪桥之西,即开封府。”该道路与宣德门东西大街间设置政府机构,与州桥东西大街间建有太平兴国寺、开封府、大相国寺。在嘉靖34年开封城图中,见图2,开封府、大相国寺与北侧政府机构间有一条连接钟楼、鼓楼的道路,即为北宋东京城景灵东宫南门大街-报慈寺街演变而来。由大相国寺位置,推断该道路位于开封市省府街-寺后街-鼓楼街一带。见图3。
4 小结
综上所述,现开封古城区南、北城墙并非金末修建,扩筑后的东京内城,确定了现代开封城墙规模,且城墙为宋城墙,明清时期于原址加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基本奠定了之后千年的开封五纵三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其形制自宋沿袭至今。这样一个具有千年格局的城市,犹如“活的化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特点、建筑规制有着重要意义,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以及相关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参考文献:
[1]吴涛.北宋东京城的营建与布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24-32.
[2]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5.
[3]李合群.开封明清城墙沿革考[J].中原文物,1995(1).
[4]刘春迎.考古开封[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5]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M].第1版.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7]佚名.如梦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8]脱脱.金史[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志[M].第2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关键词:开封;格局;五纵三横
0 引言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地区,黄河之滨,迄今已有4 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北宋东京城进行了研究,但有些观点仍有待考证与辩驳。本文在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讨论开封古城中的道路关系新观点,论证如今的开封古城“五纵三横”的格局即为北宋东京城内城格局。
1 城墙
1.1 城墙年代
现代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存14.4公里的开封城墙为明清城墙。在史料记载中,虽然明清时期开封城受黄河水患影响极大,内城城墙破败不堪,但该时期的修治仍是在宋金城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重新修筑,且城墙中仍保存有宋代砖石,故其原则上应仍为宋金城墙。金代时仅为对城墙的修补完善,并非对城墙的重建展筑,故推断现代开封市城墙位置即为宋代东京城内城城墙位置,现代开封城墙内范围为宋代东京城内城范围。
1.2 城墙城门
据记载,宋东京内城城墙共十门,南墙三门:保康门、朱雀门、崇明门;北墙三门:安远门、景龙门、天波门;东墙二门:望春门、丽景门;西墙二门:阊阖门、宜秋门。
前人专家学者在对北宋东京城内城格局进行标注时,部分资料将保康门的位置标注在北城墙景龙门的正对位置。根据与城门分布的均衡性,保康门不应距离朱雀门过近,应与崇明门至朱雀门距离相似。根据城门对应原则,保康门应该与宋东京北城墙的安远门相对应,此时形成的连接两个城门的道路符合宋东京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及城市合理布局要求,与天波门-崇明门道路、宣德门-朱雀门御街共同构成城市南北向道路的中轴对称。
2 汴河
2.1 汴河遗址的考古与研究
为了储存漕运货物,汴河两岸多建成粮仓和邸店,出现了繁华的行市,促进了街市的形成。且由于河流走向的不规则性,使东京城的布局、街道的分布难以像隋唐长安城那样整齐划一,故东京城市格局的灵活性较强。
城内道路遇河形成桥梁,与城内街巷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系统。城内位于内城汴河之上的桥梁共五座。其中,州桥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明末因黄河水患而淤埋于地下。现考古已初步探明了汴河上的东水门、西水门、汴河西角子门和古州桥等重要遗址。
2.2 汴河在现开封城内的具体位置
经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已大致可勾勒出今开封城区及其附近汴河故道的流向:汴河由西北方向自今开封西郊土城村南的西水门入东京外城,然后向东偏南方向由小西门北侧的汴河西角门子入东京内城,向东沿向阳路北侧、包公祠北侧、包公西湖中部、市供销社,电影公司、后河街、三毛时代购物广场沿线至中山路的州桥溃址,再向东经鼓楼区文教局、胭脂河生活小区北部至宋门南部的汴河东角门子出东京内城,再折向东南的东水门出东京外城,最后沿今惠济河的北岸流向陈留、杞县等地。
汴河给开封留下的不仅仅是五座被尘封的桥以及数个水门。后河街的名字由汴河流经而来,如今的后河街虽已见不到汴河留下的任何痕迹,但是在宋代的地图上却是紧邻汴河畔的繁华街道,甚至在建国之后仍然存水为沟。这些考古发现,使得今天的开封城与北宋时期的城市格局关系显现得相当清晰。
3 道路格局
据目前实证资料与考古发现,本文提出东京城布局的新观点:北宋东京城路网呈“五纵三横”格局,且每一条道路在今开封市中仍有所体现。
作为城市中轴线的御街为内城中最重要的一条道路。《东京梦华录》中对其描述:“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旁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其间。”御街北起皇城正南门宣德门,途径州桥、朱雀门,南至宋外城正南门南熏门,全长约8.5华里。现开封市龙亭公园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建立,明周王朱棣在宋金皇宫原址上建造周王府。经考古挖掘,州桥遗址在位于连接龙亭公园午门与大南门的中山路上,直接证实了现开封市中山路即为北宋东京城御街所在地,城市中軸线千年未变。
根据上部分对于汴河路径的研究,汴河为西北-东南向流向,为沟通汴河两岸,汴河上的五座内城桥梁为南北向桥梁,且每座桥梁一定与道路相连,故东京城一定有五条南北向的道路。除御街外,有两条南北向道路与南北城墙的城门相连。其中,一条为连接天波门与崇明门、穿过太平兴国寺桥的道路:2018年开封市考古发现了明代周藩永宁王府,其修建极有可能在北宋太平兴国寺旧址之上。据开封市明代永宁王府遗址及迎宾门(宋崇明门)的位置确定,该道路在现开封市地理环境中位于迎宾路附近。原则上内城相对城门间会有道路相互沟通,则内城中另一条南北向道路为沟通安远门与保康门、穿过上土桥的道路。该路径北侧有开封市地标性建筑铁塔(宋开宝寺塔),现为开封市解放路。
此外,还有两条不与城门相连的南北向道路,位于城市中轴线与两条南北向主要道路之间,起便利城内交通的作用:一条为穿过浚仪桥的道路,该道路在天波门-崇明门道路与御街之间,现应位于青云街-旗纛街-大坑沿街-胜利街附近;东京城中大相国寺历史悠久,其建筑历史可追溯至北齐,极具地理坐标意义。作为东京城内大型商贸集会场所,相国寺前一定有一条城内道路相通。则另一条南北向道路即为途径大相国寺,穿过大相国寺桥的道路,位于今开封市书店街-马道街一带。五条南北向道路以御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符合《周礼·考工记》王城图中轴对称的基本原则。
城内还有三条东西向道路。见图1。一条为宣德门前东西向道路,与南北向御街相连,向东、向西分别延伸至望春门与阊阖门,由龙亭公园、大梁门、曹门位置,确定该道路位于现开封市大梁路-西门大街-曹门大街一带;另一条为略曲折的东西向道路,以州桥为中心折点,向西经曲院街直抵宜秋门,向东经汴河大街至丽景门,由丽景门、大相国寺与州桥位置,推断该道路位于开封市自由路一带;在这两条连接城门的东西向道路中间,还有一条不与城门相连的道路,沟通城东与城西。“御街大内前南去,左则景灵东宫,右则西宫。景灵东宫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物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至浚仪桥大街,至浚仪桥之西,即开封府。”该道路与宣德门东西大街间设置政府机构,与州桥东西大街间建有太平兴国寺、开封府、大相国寺。在嘉靖34年开封城图中,见图2,开封府、大相国寺与北侧政府机构间有一条连接钟楼、鼓楼的道路,即为北宋东京城景灵东宫南门大街-报慈寺街演变而来。由大相国寺位置,推断该道路位于开封市省府街-寺后街-鼓楼街一带。见图3。
4 小结
综上所述,现开封古城区南、北城墙并非金末修建,扩筑后的东京内城,确定了现代开封城墙规模,且城墙为宋城墙,明清时期于原址加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基本奠定了之后千年的开封五纵三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其形制自宋沿袭至今。这样一个具有千年格局的城市,犹如“活的化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特点、建筑规制有着重要意义,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以及相关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参考文献:
[1]吴涛.北宋东京城的营建与布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24-32.
[2]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5.
[3]李合群.开封明清城墙沿革考[J].中原文物,1995(1).
[4]刘春迎.考古开封[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5]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M].第1版.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7]佚名.如梦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8]脱脱.金史[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75.
[9]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志[M].第2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