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从古代发展至今,既可以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任何美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重要瑰宝,它不同于文字类的作品,有共同的语言基础,可以说,美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对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继承、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美术教学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何在教学中渲染民族色彩、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当美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开始育人育德时,美术教学就应该承担起培养及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并参与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美术是一种高等艺术,高等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深挖历史根源,让学生有所体悟,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新时代的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锻炼,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学习,增加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是继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这将有利于更多的人受到高质量的美术熏陶,接触到更多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高等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现状
1.专业基础水平不够高。多年来高校录取的美院学生虽然都在高中甚至更早的时期经过了大量的应试培训,但不免有绘画基础薄弱或写实成绩不好的学生,比如缺乏空间感和体积感、不会表达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光量、缺乏运用线条和色彩的能力、不能表现出物体的量感等,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和体悟教师所讲的内容,这些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更不必说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过分追求“时髦”。首先,当今许多美术教师崇尚西方的艺术流派,作品也偏向西式,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讲解与传播。其次,一些美术专业的学生也崇洋媚外,觉得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许多后现代风格、抽象派,常常被学生误解,因为他们喜欢用一些偏激的态度去看待“时髦”、看待美,这些“美”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毫不相干,甚至大相径庭。最后,有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一味追求先进,刻意地采用不合时宜的科技手段,导致教学与其本质脱节,导致传统美术教学遭受淡化和打击。
三、如何在高等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1.深挖历史根源,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多数艺术系学生没有深厚的历史、地理甚至政治知识打基础,并不真正了解掩埋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导致他们并没有自己的真切感悟,不能描绘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其实,有的时候大多美术作品都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当中,能够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情况、思想感情和审美角度。比如民间的刺绣艺术、剪纸艺术等,他们都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它们都各具风格,经久不衰,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播,其内容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色彩,也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丰富教学资源,促进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各个高等院校对美术的教学不该仅仅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只是在多媒体、PPT中欣赏一些美术大作,这些教学资源过于单一。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活动,设置固定的采风路线,带学生感受不同于教室中播放出来的美,感受真正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手工艺术活动,比如剪纸艺术比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传播民族文化的力度。
3.走进民众生活,感受民族文化。哲学上提到认识源于实践,学生不论在书本上学到多少知识,只有处在实践过程中时才能真正体会。不管教师有多么高的文化水平或教学技巧,高校都应该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民众生活,去感受他们的日常劳作,感受不同的民族特色,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心境,画出活的作品,使传统文化代代流传。
总之,要想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应当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民间生活,从而营造一个较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悟,还能对伟大祖国心生敬畏与热爱,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编入书册,并将它贯彻于教育行动当中,这是一个中国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在美术教学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J].教育科研论坛,2012(11):11-12.
[2]肖琳.高校美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初探[J].魅力中国,2013(28):175-175.
[3]黎曼.將广绣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04-105.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作用
当美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开始育人育德时,美术教学就应该承担起培养及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并参与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美术是一种高等艺术,高等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深挖历史根源,让学生有所体悟,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一、高校美术教学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新时代的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锻炼,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学习,增加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是继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这将有利于更多的人受到高质量的美术熏陶,接触到更多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高等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现状
1.专业基础水平不够高。多年来高校录取的美院学生虽然都在高中甚至更早的时期经过了大量的应试培训,但不免有绘画基础薄弱或写实成绩不好的学生,比如缺乏空间感和体积感、不会表达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反射光量、缺乏运用线条和色彩的能力、不能表现出物体的量感等,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和体悟教师所讲的内容,这些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更不必说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过分追求“时髦”。首先,当今许多美术教师崇尚西方的艺术流派,作品也偏向西式,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讲解与传播。其次,一些美术专业的学生也崇洋媚外,觉得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许多后现代风格、抽象派,常常被学生误解,因为他们喜欢用一些偏激的态度去看待“时髦”、看待美,这些“美”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毫不相干,甚至大相径庭。最后,有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一味追求先进,刻意地采用不合时宜的科技手段,导致教学与其本质脱节,导致传统美术教学遭受淡化和打击。
三、如何在高等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1.深挖历史根源,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多数艺术系学生没有深厚的历史、地理甚至政治知识打基础,并不真正了解掩埋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导致他们并没有自己的真切感悟,不能描绘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其实,有的时候大多美术作品都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当中,能够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情况、思想感情和审美角度。比如民间的刺绣艺术、剪纸艺术等,他们都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它们都各具风格,经久不衰,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播,其内容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色彩,也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丰富教学资源,促进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各个高等院校对美术的教学不该仅仅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只是在多媒体、PPT中欣赏一些美术大作,这些教学资源过于单一。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活动,设置固定的采风路线,带学生感受不同于教室中播放出来的美,感受真正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手工艺术活动,比如剪纸艺术比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传播民族文化的力度。
3.走进民众生活,感受民族文化。哲学上提到认识源于实践,学生不论在书本上学到多少知识,只有处在实践过程中时才能真正体会。不管教师有多么高的文化水平或教学技巧,高校都应该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民众生活,去感受他们的日常劳作,感受不同的民族特色,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心境,画出活的作品,使传统文化代代流传。
总之,要想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应当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民间生活,从而营造一个较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悟,还能对伟大祖国心生敬畏与热爱,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编入书册,并将它贯彻于教育行动当中,这是一个中国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在美术教学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J].教育科研论坛,2012(11):11-12.
[2]肖琳.高校美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初探[J].魅力中国,2013(28):175-175.
[3]黎曼.將广绣引入高中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