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读写困难生”识字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

来源 :新课程导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困难,又称读写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读写困难生”容易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专注力弱、学习态度懒散等.实际上,这部分学生群体中不乏态度端正,渴望学习的儿童.但因为存在读写障碍,再加上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容易产生学习挫败感,降低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从而导致愈加严重的心理压力,也因此容易错过最有效的干预时间.研究表明,读写困难儿童最佳的干预时间是十二岁以前,尤其在六七岁,及早干预,获得成功或改善的概率也就越大.本人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上有一个读写困难生,经过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尤其在识字认字方面教师给予了帮助,目前该生的读写困难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下,语文课程评价受到重视,逆向设计中评估为先的方式更是将评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运用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记录学习,让教学在评价为先的理念下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高中是青年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又难免焦虑,一面渴望快速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一面又在繁重的学业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中感到迷茫.这种矛盾一旦不能得正确处理和引导,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滋生心理疾病.为此,本文将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主要类型入手,在分析这些心理疾病特征的同时,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