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ema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外研社委托项目项目名称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实践,项目编号2018091005。
  摘 要:翻译理论的飞速发展对文学翻译批判带来了巨大影响,而文学翻译批评又是将翻译理论及实践衔接在一起的关键环节。落后的、经验主体的批评始终存在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翻译理论更加需要进行理论性的批评。在大量的翻译理论中,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有效打破了对等翻译理论的限制,将文学批评放在了动态化的环境中,将译文作为中心,以能否实现翻译人员预期目标为标准,正式开启了文学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对此,本文基于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概述,结合当前文学翻译的现状,分别从目的性、等值性两方面,深入探究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批评;主要困境;适用性
  作者简介:王娟(1985-),女,汉,陕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3
  引言:
  文学翻译批评在翻译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客观的翻译批评不仅可以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及方式,便于广大读者进行翻译探究。同时,又能如同欣赏一部著名作品或是译文作品那样,向人传递正能量。利用翻译批评,能够推动各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打通国门引领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和发展。从五四运动后,文艺领域就引领了文学翻译的进步,提升了当代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了他们的文学视野,文学翻译逐渐受到学生群体的喜爱和欢迎。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文学批评历经了众多的考验和磨练,其体系愈发完善,逐渐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但因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多种因素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致使翻译工作受到巨大冲击和影响,不可避免在译文中会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对此,文学翻译批评更加受到重视,对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限制和督促作用。我国文学作品翻译批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即过于僵硬、过于理想,造成文学翻译无法得到有效真正的优化和改进。将批评指标限制在文学作品中,仅仅针对翻译能力和技术水平实施批评,将永远无法使思想提高到文学沟通的层面上。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概述
  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从1971年雷斯将文本功能种类纳入到翻译研究范畴中,到微米尔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再到漫塔力强调的翻译行为理论等。德国翻译学者們的不懈努力,整体上构成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根本观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诺德于1997年发布了一篇《目的行为》的文章,其中将不同思想进行归纳并积极弘扬,全方位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内涵,并基于现有理论,提出了忠诚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应对源文本和译文负责。诺德为广大翻译者在翻译作品过程中,哪些内容能够保留、哪些内容可以按照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改写和删减,提供了详细的标准。
  从功能视角分析翻译的,还包括著名语言学专家奈达,他所提出的形式对等以及功能对等理念,对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形式对等注重的译文应重新再现原文,而功能对等则更加注重重新展现原文的交流作用,即让目的语读者可以产生与源文本读者相似的反应。虽然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体系中的功能,和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中的功能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强调的是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功能翻译理论主要是将翻译放在相对动态化的条件下,打破了过去翻译静态当中的等值指标,为翻译理论探究提供了崭新的角度。对于等值指标,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与其相对的充分度指标。这一指标注重的是翻译人员理想目标和译文间的关系。由于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译文和源文本无法体现彼此对等的关系,而以往的翻译批评根据等值指标来评判译文的好坏,这种翻译批评是僵硬呆板的,因为它所依据的指标是源文本,可源文本是固定不变的。而与其完全不同的功能翻译理论当中的充分度指标,注重的是翻译人员的目的,翻译人员结合文化背景、人文特征以及语言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选择合适的翻译目的。在功能主义中,批评的指标是可以改变的,并不只是忠实于源文本的译文就是优秀的,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目的作为重点,指标具有多样性特征,同时还兼顾了源文本作者、翻译发起者、翻译人员以及目的语读者多重关系,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总而言之,功能翻译理论在重视源文本的过程中,也注重翻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明确指出,翻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有具体界限的。比如,诺德就表示,翻译是“创作让其发挥具体作用的目的语文本。它和源文本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将按照译文设定或是所规定的功能详细化。”对此,为了防止翻译人员随便更改源文本,诺德进一步提出了忠诚原则,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求翻译人员在实际翻译中,要处理好翻译发起人、原文作者和目的语读者间的关系,让其能够达成一致,真正避免翻译人员毫无原则的脱离源文本进行翻译。
  二、文学翻译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我国文学作品翻译愈发成熟,翻译工作模式也日益娴熟。大多数翻译人员在长期实践翻译锻炼中,已经形成了自身与众不同的翻译模式和风格,让所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亮点,激发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自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传播范围也更广,并且传播的速度更快,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翻译的发展,翻译领域得到了有效拓展,翻译行业的工作人员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甚至有许多非翻译专业人员也积极踊跃地加入到文学作品翻译行列中。随着翻译团队的逐步扩大,相继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造成翻译作品质量和水平高低不等。此外,我国自身就是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对我国大众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在主观因素的牵制下,许多翻译人员忽视了世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致使文学翻译成为一种形式化的中国文字,并未将其他国家文化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者,其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文以言志”,杜甫的诗歌也反映了其重要的文学思想与社会意识。本文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详细分析了杜甫诗歌中包含的文学思想,并详细的分析了杜甫的文学思想跟他的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杜甫;文学思想;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摘 要:《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司汤达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实践者。《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索雷尔有着极为矛盾的性格,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让于连的形象变得立体,作者借助主人公于连悲壮的短暂人生奋斗历程来揭示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腐败和教会的黑暗,深刻的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落后与腐朽。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矛盾的性格  指导教师:官晓敏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凯尔泰斯的写作对奥斯维辛进行自杀性的思辩,思考人类的存在境况。从罪孽中感受屈辱,生存即屈从;但同时,屈从中也有抵抗。个体被高压的专制机器几近碾碎时,他将写作看做一种救赎,以对绝望的深挖反抗绝望。  关键词:凯尔泰斯;屈从;反抗;写作  作者简介:侯艺璇(1996-),女,汉,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并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防支架再狭窄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方法:瑞舒伐他汀作用于对TGF-β_1诱导的VSMCs的实验浓度为0、1、2、3、4、5、6μmol/L,测定时间点分别为瑞舒伐他汀作用24、48、72小时。1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反应(MTT法)测定瑞舒伐他汀在不同浓度下对T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并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她凭借其细致、独特的洞察力,对一个分裂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审视,并描写了发人深思的女性形象。鉴于此,本研究剖析了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直面困境的、独立自主的、充满母性意识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小说;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发生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地点在纽约。小说发表于1925年,它的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的分析,及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来分析美国梦出现的缘由及特点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 要:席勒作为德国18世纪的诗人、哲学家、剧作家以及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具有反映时代特征,揭露社会现实,以及强烈的自由、平等的内心意识的抒发等特点;其诗歌语言朴素而不失深意,简洁而蕴味无穷,可以让人聆听得到一个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以及整个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席勒;诗歌;语言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战禹良(1994-),男,汉,吉林省长春市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