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生产实训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挖掘实训基地潜能,提高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生产实训一体化 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简介]林若森(1960- ),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从事机械制造、教学研究与管理;蒋向辉(1973- ),男,广西桂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电气工程方向教学研究与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B类课题“高职高专实验实训一体化及产学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5B84)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4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施产学结合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准确定位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生产实训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提供生产性的劳动岗位,学生通过生产活动进行实训,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生产实训离不开场地设施、生产任务和师资队伍,在生产实训一体化实现的方式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起了一整套模式。
一、转变传统观念,按企业生产模式构建生产实训基地
传统的实训基地仅仅被定位为学生的实习场所,教师在其间引导学生做实验、实训和进行课程设计,这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有很大距离。因此,要改变实训基地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义其功能,从软、硬件方面全面开发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进行科学管理,使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硬件投入上以满足教学的生产型设备为主,完善和更新教学设施
本着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和对外培训的原则,结合企业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组建现代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经过五年的建设,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拥有90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按照功能区划为:数控车、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维修及数控仿真、普通车、铣床、齿轮加工等11个实训室。数控机床及其维修设备70余台(套),普通机床180余台(套),钳工模具工位若干,微型电子计算机300余台,可同时容纳800~1000名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二)模拟现代化企业,营造职业氛围,规范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是由教育情景、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等要素构成的系统活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规范布置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警示牌、工艺生产流程标志以及专业发展历史图文资料等,打造基地特色文化。通过制度创新,使实训基地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生产实训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产学结合有章可循。基于校园环境与真实企业环境存在的差异,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面向市场,校企合作,使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
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已突破单纯的实践教学观念,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下传统的“实习工厂”。为加速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必须扩大其生产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一)校企合作,承接业务
与生产单位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是搞好生产实训工作的第一步。2001年以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赛福汽车模具厂等企业建立起生产协作关系,承接零件外协加工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企业加工产品,直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如配套生产装载机轮边轴、轮毂、挡块等零件,每月总量达三万余件的生产量使生产实训期间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些零件的生产加工中来。通过加工真实零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对机械制造工艺、刀具、金属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准确的理解。
(二)大批量生产,提高效益
承接零件外协加工业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生产的机会,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扩充了教学资金。近几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零件外协生产加工就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并且利润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年产值为1800万元,利润增长至185万元,2006年年产值为2100万元,利润增长至200万元,2007年年产值为2400万元,利润增长至230万元。外协加工生产的创利,主要投入到专业实践教学的材料、刀具、电力消耗等各类必需的教学开支之中,结余部分则用于基地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基地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进入了实践教学“以产促学”的良性循环。
(三)工程实践,培养精英
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利用我院数控龙门铣床、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设备,先后为柳州数十家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安排一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实训,如生产项目的设计、绘图、分析故障、计算等,作为他们的训练科目;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安排一些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任务,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这些安排,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2004年至今,先后有33人次在省、市及全国数控大赛上获奖,25人次获得技师称号。实训基地也于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挖掘基地潜在功能,发挥优势
(一)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在推进生产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进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加工工艺、技术改造等,会产生许多构想。教师又把这些构想在教学、生产中进行验证,寻找答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生产。如此反复,把教师的科研提升到更高水平、更有意义的领域。近三年,在基地任教的教师主持了省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共8项,参与或组织省级子课题6项,培养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二)对外培训,提高学院知名度
2004年以来,基地多次开办技能培训班,为企业开展员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3000人次/年以上。利用良好的师资及实训设备优势,为本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提供师资进修培训,为职业院校培训师资50人次/年以上。通过架起服务社会的桥梁,实训基地加强了同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1.生产配套。利用学院生产设备的优势为区域内相关企业提供产品配套生产。仅2007年就为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内齿轮、行星轮架、轴套、节流板等十多种零件共计四十余万件。实训基地2005年被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供方”。此外,还为柳州及区内的十多家企业提供生产加工服务。
2.生产项目开发。主要有汽车零件检具三坐标检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中小企业新产品试制研发。近几年平均每年均有十余项,2007年进行项目开发15项。
3.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主要有为企业进行机床的数控改造、机床设备大修、生产线维修与自动化改造、企业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外包等。近三年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共21项。
四、总结
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功能的准确定位,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为院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改善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内涵建设,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并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王怀球,邹峥嵘.谈谈如何做好工程类生产实训工作[J].科技资讯,2006(16).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生产实训一体化 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简介]林若森(1960- ),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从事机械制造、教学研究与管理;蒋向辉(1973- ),男,广西桂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电气工程方向教学研究与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B类课题“高职高专实验实训一体化及产学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5B84)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4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施产学结合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准确定位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生产实训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提供生产性的劳动岗位,学生通过生产活动进行实训,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生产实训离不开场地设施、生产任务和师资队伍,在生产实训一体化实现的方式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起了一整套模式。
一、转变传统观念,按企业生产模式构建生产实训基地
传统的实训基地仅仅被定位为学生的实习场所,教师在其间引导学生做实验、实训和进行课程设计,这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有很大距离。因此,要改变实训基地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义其功能,从软、硬件方面全面开发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进行科学管理,使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硬件投入上以满足教学的生产型设备为主,完善和更新教学设施
本着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和对外培训的原则,结合企业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组建现代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经过五年的建设,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拥有90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按照功能区划为:数控车、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维修及数控仿真、普通车、铣床、齿轮加工等11个实训室。数控机床及其维修设备70余台(套),普通机床180余台(套),钳工模具工位若干,微型电子计算机300余台,可同时容纳800~1000名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二)模拟现代化企业,营造职业氛围,规范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是由教育情景、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等要素构成的系统活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规范布置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警示牌、工艺生产流程标志以及专业发展历史图文资料等,打造基地特色文化。通过制度创新,使实训基地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生产实训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产学结合有章可循。基于校园环境与真实企业环境存在的差异,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面向市场,校企合作,使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
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已突破单纯的实践教学观念,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下传统的“实习工厂”。为加速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必须扩大其生产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一)校企合作,承接业务
与生产单位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是搞好生产实训工作的第一步。2001年以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赛福汽车模具厂等企业建立起生产协作关系,承接零件外协加工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企业加工产品,直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如配套生产装载机轮边轴、轮毂、挡块等零件,每月总量达三万余件的生产量使生产实训期间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些零件的生产加工中来。通过加工真实零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对机械制造工艺、刀具、金属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准确的理解。
(二)大批量生产,提高效益
承接零件外协加工业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生产的机会,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扩充了教学资金。近几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零件外协生产加工就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并且利润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年产值为1800万元,利润增长至185万元,2006年年产值为2100万元,利润增长至200万元,2007年年产值为2400万元,利润增长至230万元。外协加工生产的创利,主要投入到专业实践教学的材料、刀具、电力消耗等各类必需的教学开支之中,结余部分则用于基地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基地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进入了实践教学“以产促学”的良性循环。
(三)工程实践,培养精英
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利用我院数控龙门铣床、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设备,先后为柳州数十家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安排一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实训,如生产项目的设计、绘图、分析故障、计算等,作为他们的训练科目;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安排一些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任务,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这些安排,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2004年至今,先后有33人次在省、市及全国数控大赛上获奖,25人次获得技师称号。实训基地也于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挖掘基地潜在功能,发挥优势
(一)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在推进生产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进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加工工艺、技术改造等,会产生许多构想。教师又把这些构想在教学、生产中进行验证,寻找答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生产。如此反复,把教师的科研提升到更高水平、更有意义的领域。近三年,在基地任教的教师主持了省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共8项,参与或组织省级子课题6项,培养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二)对外培训,提高学院知名度
2004年以来,基地多次开办技能培训班,为企业开展员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3000人次/年以上。利用良好的师资及实训设备优势,为本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提供师资进修培训,为职业院校培训师资50人次/年以上。通过架起服务社会的桥梁,实训基地加强了同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1.生产配套。利用学院生产设备的优势为区域内相关企业提供产品配套生产。仅2007年就为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内齿轮、行星轮架、轴套、节流板等十多种零件共计四十余万件。实训基地2005年被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供方”。此外,还为柳州及区内的十多家企业提供生产加工服务。
2.生产项目开发。主要有汽车零件检具三坐标检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中小企业新产品试制研发。近几年平均每年均有十余项,2007年进行项目开发15项。
3.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主要有为企业进行机床的数控改造、机床设备大修、生产线维修与自动化改造、企业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外包等。近三年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共21项。
四、总结
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功能的准确定位,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为院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改善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内涵建设,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并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王怀球,邹峥嵘.谈谈如何做好工程类生产实训工作[J].科技资讯,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