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前,天津人张雷从米兰学成归来,带着在他乡结识的伙伴Jovana和Chris,驻扎杭州余杭区,发展“品物流形”设计工作室。一把宣纸制成的纸椅,令当时国内设计圈为之一振,媒体也开始追着他走。3年前,张雷又肩负起策展工作,发起“融-Handmade In Hangzhou”展览,召集设计师在5年内对5种传统材质(竹、丝、土、铜、纸)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从余杭,他带着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去到了米兰、巴黎……进行全球巡展。如今,张雷和他的伙伴们又将这些研究成果带回余杭。在政府支持下,他们在这片见证了自己设计事业发展的土地上,创办了一座专注于设计的图书馆。
我们在杭州余杭区的五常大道边,见到了两层楼高的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淡黄色外墙上挂着熟悉的“From Yuhang”红色Logo。推开亮橘色的铁丝门,是一长溜高高低低的植物,每一株都看着茁壮旺盛,阳光照耀下,整片花园散发着勃勃生机。这着实颠覆了我们对图书馆的传统印象。据说这是热爱花草的Jovana带着大家用了6个周末打造的,天气晴好时人人都爱在花园里小坐。
穿过花园,我们进入了一层的室内空间,视线忍不住就被左手边一堵放满品物流形椅子代表作的墙面吸引了过去。这里其实是设计概念店,除了品物流形团队的产品,也展示与销售历届“融”展览的相关作品。得知张雷的这个概念店,专注水泥材料研究的什么Design工作室,二话不说就将一堆水泥作品运来了此处;耳语工作室则发来了最近刚做的陶瓷器皿,并且计划搬来此处与张雷为邻;设计师陈曼几天前刚刚做好的模组化长凳系列,也往这里送……张雷在本地设计师圈内的好人缘可见一斑,而“融”展览的成果也第一次得以真正落地。
我们当然还要看看这个图书馆究竟有些什么藏书。往里走,成排的原爪书架上,放着从设计、手工艺到生活方式等各类书籍,以及不少国内外设计杂志,都是张雷和他的团队特别采购而来的。选择的标准是请设计师每人推荐10本书,“我希望这里最终能由100位设计师推荐和捐赠的书籍构成。不一定非得是专业的设计书籍,但凡能够带给人启发的图书,我们都欢迎推荐”,张雷告诉我们。
另一侧的书架则是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也是整个设计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架子上放着诸如铜片、搪瓷片、竹编圈等各类有趣的材料样本,对设计师来说,这些“馆藏”可都是宝贝,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上手使用新材料。设计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材料研究小组,从余杭出发,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整理:抽取丝的13种状态、解构土的13种状态……品物流形近5年来对传统材料的研究,正在以每周更新的速度,陆续在此对外公布。“我希望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和研究传统材料。我们并不是把材料拿来而已,更是要把每道制作工序、产品采样等都研究透彻”,张雷告诉我们。
在图书馆二层,张雷和他的团队划分出一大片展览和讲座区域,并发起了名叫“From”的设计师论坛。他还在这里策划设计师驻地计划,每个月为三名国外设计师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工作空间和附近的公寓,请他们基于余杭当地材料进行设计。此外,还计划为设计师群体提供联合办公的空间服务,支持年轻设计师的成长。而他自己几乎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图书馆工作,“不是因为敬业,而是我太喜欢这里了,”张雷坦言,“我从上学的时候就特别迷恋图书馆,现在的空间正是我想要并且力所能及的。希望可以用5-10年时间,从一个白盒子慢慢发展,用50年的时间,影响到几代人。”
我们在杭州余杭区的五常大道边,见到了两层楼高的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淡黄色外墙上挂着熟悉的“From Yuhang”红色Logo。推开亮橘色的铁丝门,是一长溜高高低低的植物,每一株都看着茁壮旺盛,阳光照耀下,整片花园散发着勃勃生机。这着实颠覆了我们对图书馆的传统印象。据说这是热爱花草的Jovana带着大家用了6个周末打造的,天气晴好时人人都爱在花园里小坐。
穿过花园,我们进入了一层的室内空间,视线忍不住就被左手边一堵放满品物流形椅子代表作的墙面吸引了过去。这里其实是设计概念店,除了品物流形团队的产品,也展示与销售历届“融”展览的相关作品。得知张雷的这个概念店,专注水泥材料研究的什么Design工作室,二话不说就将一堆水泥作品运来了此处;耳语工作室则发来了最近刚做的陶瓷器皿,并且计划搬来此处与张雷为邻;设计师陈曼几天前刚刚做好的模组化长凳系列,也往这里送……张雷在本地设计师圈内的好人缘可见一斑,而“融”展览的成果也第一次得以真正落地。
我们当然还要看看这个图书馆究竟有些什么藏书。往里走,成排的原爪书架上,放着从设计、手工艺到生活方式等各类书籍,以及不少国内外设计杂志,都是张雷和他的团队特别采购而来的。选择的标准是请设计师每人推荐10本书,“我希望这里最终能由100位设计师推荐和捐赠的书籍构成。不一定非得是专业的设计书籍,但凡能够带给人启发的图书,我们都欢迎推荐”,张雷告诉我们。
另一侧的书架则是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也是整个设计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架子上放着诸如铜片、搪瓷片、竹编圈等各类有趣的材料样本,对设计师来说,这些“馆藏”可都是宝贝,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上手使用新材料。设计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材料研究小组,从余杭出发,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整理:抽取丝的13种状态、解构土的13种状态……品物流形近5年来对传统材料的研究,正在以每周更新的速度,陆续在此对外公布。“我希望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和研究传统材料。我们并不是把材料拿来而已,更是要把每道制作工序、产品采样等都研究透彻”,张雷告诉我们。
在图书馆二层,张雷和他的团队划分出一大片展览和讲座区域,并发起了名叫“From”的设计师论坛。他还在这里策划设计师驻地计划,每个月为三名国外设计师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工作空间和附近的公寓,请他们基于余杭当地材料进行设计。此外,还计划为设计师群体提供联合办公的空间服务,支持年轻设计师的成长。而他自己几乎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图书馆工作,“不是因为敬业,而是我太喜欢这里了,”张雷坦言,“我从上学的时候就特别迷恋图书馆,现在的空间正是我想要并且力所能及的。希望可以用5-10年时间,从一个白盒子慢慢发展,用50年的时间,影响到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