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提出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收集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的一些方法,阐明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把反馈信息反映到课程教学中,并进一步优化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 多元反馈信道;反馈信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131-02
A Brief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s Multimedia Teaching//Zhu Dongbi, Wang Huimin
Abstract An education mode applying the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to multimedia teaching in university is studied. We present several methods for construct effective multi feedback channels and collect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students,and expound that positively accept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timely reflecting it in teaching are key points for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 feedback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education quali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China 133002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带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并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信息量大,节奏快,信息过多过滥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做笔记难,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等问题。因而多媒体教学很有可能使教师成为解说员,失去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点,在多媒体教学中改进其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2 反馈教学法的必要性
反馈教学法是根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法[2]。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信息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学、互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反馈教学法的作用在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便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能比较充分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能暴露学生的智能水平、学习方法和态度;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便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所以反馈教学法能帮助教师从依靠经验的教学发展到科学化的教学。
通过反馈教学法,教师能以信息反馈为主干,在教师合理有效控制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反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
3 基于反馈教学法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
那么,如何把反馈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3.1 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教学是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传输的信息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只有通过教学反馈信息来了解。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各种反馈信道积极主动地去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1)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因为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教师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中收集他们的教学反馈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有必要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及时反馈信息的通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联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构建课程教学相关的网页并不是一件难事。通过课程的网页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合理建议。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构建课程教学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那更有利于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而被广泛使用。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网页确实是跟学生进行沟通并能及时接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反馈信息之有效信道。
2)构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做笔记比较难。因为多媒体教学中讲一张课件一般需要2~3分钟,讲完就马上翻到下一页,所以学生在2~3分钟时间内一边理解课件内容一边做笔记的确非常困难。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很难把握。因此,为了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构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并得到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信息。在通信原理教学中,把每一章的课件打印成旁边可以做笔记的笔记本形式分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做一些理解课件内容所需的必要的笔记。同时,课后学生也可以在该笔记本上标出课件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或提出课件内容相关的疑问。教师可以定期查阅学生的笔记,收集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课件上,也反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及实际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3)构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多媒体教学中,因为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大部分会存在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学生认知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倾向。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构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给学生创造发挥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做课件,发布教材中指定的部分内容,并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讲解。实践表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认知过程的参与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反映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件
教师通过各种反馈信道获得反馈信息之后,要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并积极地把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灵活地运用教学反馈信道,正确对待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如果已经构建各种教学反馈信道,就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应该具有责任心,要灵活运用教学反馈信道,应主动并善于接受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之后,总结和分析这些反馈信息,应分清主次,抓住主要问题,根据教学的任务,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课堂教学,进行调节控制,达到教学交往的最优化。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照课件讲完就算完成任务,按自己的主观意图去操纵教学,则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毫无意义,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及时反映教学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课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师得到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之后应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并最终反馈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师生双方就可以在教学程序中依据反馈信息,主动地调整教与学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通信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等特点,且有很多公式推导的过程。一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把整个推导过程都搬到课件上进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到,这种方法不仅内容繁多,而且学生看了以后,像走马观花一样很难理解和记住整体的内容。因此,及时把反馈信息反映到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上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特殊优点,使得学生能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一目了然地看出步骤和结果,还可以通过板书理解和把握推导过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论
反馈教学法是弥补多媒体教学之弊端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把反馈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应构建教师与学生、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反馈信道,并不仅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还分析和把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优化课件,对课堂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东弼,李善姬.浅谈通信原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J].科技信息,2008(31):188
[2]刘显国.反馈教学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5-20
[3]李迎春,茅洁.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99-102
[4]俞斌,贾雅琼.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67-68
关键词 多元反馈信道;反馈信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131-02
A Brief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s Multimedia Teaching//Zhu Dongbi, Wang Huimin
Abstract An education mode applying the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to multimedia teaching in university is studied. We present several methods for construct effective multi feedback channels and collect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students,and expound that positively accept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timely reflecting it in teaching are key points for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 feedback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education quali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China 133002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带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并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信息量大,节奏快,信息过多过滥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做笔记难,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等问题。因而多媒体教学很有可能使教师成为解说员,失去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点,在多媒体教学中改进其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2 反馈教学法的必要性
反馈教学法是根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法[2]。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信息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学、互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反馈教学法的作用在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便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能比较充分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能暴露学生的智能水平、学习方法和态度;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便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所以反馈教学法能帮助教师从依靠经验的教学发展到科学化的教学。
通过反馈教学法,教师能以信息反馈为主干,在教师合理有效控制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反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
3 基于反馈教学法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
那么,如何把反馈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3.1 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教学是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传输的信息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只有通过教学反馈信息来了解。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各种反馈信道积极主动地去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1)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因为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教师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中收集他们的教学反馈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有必要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及时反馈信息的通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联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构建课程教学相关的网页并不是一件难事。通过课程的网页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合理建议。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构建课程教学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那更有利于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而被广泛使用。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网页确实是跟学生进行沟通并能及时接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反馈信息之有效信道。
2)构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做笔记比较难。因为多媒体教学中讲一张课件一般需要2~3分钟,讲完就马上翻到下一页,所以学生在2~3分钟时间内一边理解课件内容一边做笔记的确非常困难。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很难把握。因此,为了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构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并得到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信息。在通信原理教学中,把每一章的课件打印成旁边可以做笔记的笔记本形式分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做一些理解课件内容所需的必要的笔记。同时,课后学生也可以在该笔记本上标出课件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或提出课件内容相关的疑问。教师可以定期查阅学生的笔记,收集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课件上,也反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及实际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3)构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多媒体教学中,因为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大部分会存在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学生认知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倾向。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构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信道,给学生创造发挥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做课件,发布教材中指定的部分内容,并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讲解。实践表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认知过程的参与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反映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件
教师通过各种反馈信道获得反馈信息之后,要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并积极地把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灵活地运用教学反馈信道,正确对待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如果已经构建各种教学反馈信道,就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应该具有责任心,要灵活运用教学反馈信道,应主动并善于接受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之后,总结和分析这些反馈信息,应分清主次,抓住主要问题,根据教学的任务,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课堂教学,进行调节控制,达到教学交往的最优化。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照课件讲完就算完成任务,按自己的主观意图去操纵教学,则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毫无意义,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及时反映教学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课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师得到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之后应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并最终反馈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师生双方就可以在教学程序中依据反馈信息,主动地调整教与学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通信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等特点,且有很多公式推导的过程。一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把整个推导过程都搬到课件上进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到,这种方法不仅内容繁多,而且学生看了以后,像走马观花一样很难理解和记住整体的内容。因此,及时把反馈信息反映到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上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特殊优点,使得学生能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一目了然地看出步骤和结果,还可以通过板书理解和把握推导过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论
反馈教学法是弥补多媒体教学之弊端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把反馈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应构建教师与学生、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反馈信道,并不仅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还分析和把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优化课件,对课堂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东弼,李善姬.浅谈通信原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J].科技信息,2008(31):188
[2]刘显国.反馈教学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5-20
[3]李迎春,茅洁.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99-102
[4]俞斌,贾雅琼.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