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就能上大学,你怎么看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前面的话
  前些日子,一个10岁的河南女孩考入商丘工学院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智力了得,小小年纪就拿到了大学的通知书,少年出英雄;当然,也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上大学,不光意味着高考分数超过了某个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更意味着她应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独立面对各种难题、挫折和意外的能力,有随时走向社会的能力。这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她准备好了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稚嫩的孩童破格被大学录取的事例并不少见:10岁考大学,13岁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考试,一度成为最年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张炘炀;13岁以654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天瑞;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12岁以639分的成绩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龚民;只读了两天半小学、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复习一个月便参加高考的10岁男孩苏刘溢……
  有人认为,这些孩子的存在无疑是给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让大家看到了专属于新时代孩童身上的潜能和智慧。让人不断地期待他们在已有的辉煌现实的基础上,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同时也渴望社会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是成长也好,是展示个人才能也好,只要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即可。
  但同时,也有人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疑问和否定。“少年班”模式是否有揠苗助长之嫌,10岁的孩子通过私塾大大缩减了学习的年份,从而考上大学是否操之过急。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思考。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是一次短跑竞赛,仅仅追求“赢在起跑线上”的意义不大,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格,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众说纷纭
  “光明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十岁上大学,“早快好省”能换来幸福吗》的时评,里面有一段话提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少年班”热潮,“十四五岁的少年进入大学,接受‘超前’培养,他们同样被誉为‘神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行业精英。他们当中,有的毕业之后选择了出家,有的跟导师关系恶劣而不得不中断求学,还有的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同时,也提出了“教育不光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完整人格的培养”“我国的义务教育之所以规定了九年的时间,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对教育的个人看法。
  《广州日报》报道了曾被誉为神童但遭遇退学风波,最终在相关部门“网开一面”下重回大学校园的王思涵的故事——《而立神童的起伏人生:14岁上大学,多门挂科被退学》。“他在家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我们也不让他做家务,洗碗、洗袜子这些他都不会,有一次他本来想自己去洗碗,却被他父亲狠狠批评了一顿,再也不敢了。”“从大一开始,王思涵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在毕业考试中,除了英语之外,其他科目王思涵均放弃参加考试,还有三个月就到毕业时间的他被学校勒令退学。”“其实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神童’,封号都是外面的人给我起的。”这就是王思涵和他的家人对这三十年来的起伏经历的回顾、沉思和悔悟。
  “十方教育”指出:“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要求‘快’成长,而要引导他们高质量成长。基础教育是给一个人一辈子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欲速则不达’。高等教育渴求的不是大学生的数量,而是质量。对于我国的家庭来说,培养孩子不是以上大学作为终极目标,孩子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远比提前几年上大学重要许多!是该抛弃功利的‘神童情结’的时候了。”
  师生论坛
  老师:10岁孩童上大学的新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不很让人惊讶了。古时候就有方仲永的故事存在,现如今,这样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14岁的王思涵考上大学,却因为不适应大学环境,多门挂科而被退学,河南女孩4岁起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里读书,10岁就考入商丘工学院,包括今年考入浙江大学的13岁女孩。越来越多的“神童”出现,人们在抒发感慨的同时也发出了质疑。对于这样的现象,你们怎么看?
  黄蓉:10岁神童上大学在外人看起来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小小年纪就得到了社会上多数人的关注和各大高校的认可。但其实,从神童王思涵的曲折人生经历来看,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在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也就是媒体口中的“捧杀”。没有做好适当的身体和心理准备就提前进入了社会,智商高,情商低,身后还有一群人追着夸自己聪明,定力不强者很可能会迷失在这褒奖的迷雾中,最后像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
  周靓朵:我认为10岁神童上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剥夺了他们享受童年的权利。10岁的孩子理应奔跑在操场上,活跃在欢声笑语之中,端坐在日常课堂上。过早让孩子进入大学,生活的基本技能还未完全掌握,甚至连洗衣洗碗等照顾自己的习惯都还没养成,与人交流以及对基本的交际方式都还是一脸懵,如何在大学中养成更好更完全的人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10歲神童进入大学,一方面可以给予社会正能量,让人们看到现代孩童的潜能所在,但另一方面,也会变相地扼杀了孩童正常生长的契机。
  郑若涵:社会是多元的,有爱玩的孩子存在,自然也有天赋异禀、智力高于同龄人的孩子存在。所以,我认为应该给这些小孩子提供一个专门学习的地方,把他们聚集在一起,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辅以与他们年龄相应的心理指导,让他们的智商情商都得到提高,做更好的社会接班人。但是,这样的班级开设,并不是让家长挤破脑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而剥夺了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的权利。
  蔡原上:其实,屡见不鲜的神童上大学现象并不是只有负面影响,它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够促进社会上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第一,10岁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同时也有很多年轻人因为过度玩乐而荒废了学业,这样的对比形成反差,让人们在为孩童鼓掌的时候也会反思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第二,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所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必需的,无论家庭条件是优越还是普通,只要家长有心,其实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老师:总的来看,神童上大学这一现象并不是新生事物,对于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没有一个定论,凡事都有两面性,我想只要家长不采取偏激的手段,以利己的目的来促使孩子成为一个“伪神童”,而是自然地营造一种恰当的学习氛围,同时社会也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在智商和情商上都得到提高,我想,这样的神童一定能够在合适的领域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
其他文献
题目:爱,就要放手  思路点拨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情的目送中,有多少不舍,多少感动。所有凝视的瞬间,亦是人生最柔弱的时刻。“放手”的时候,透着内心那份最不舍的柔情和感伤,却也有一种毅然的勇气与坚定。  写作时,可以通过几个生活画面表现母亲“放手”让自己独立、学会成长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尤其要凸显出母爱的伟大。  叙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表现母亲内心复杂情感变化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如
期刊
最早认识《作文周刊》是在1982年,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到城里上学,拘谨青涩、勤奋好学的穷学生。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想写好作文,想考上好大学,想吃上商品粮吗?山西省的《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一年才几块钱,谁要订啊?”不少城里的同学站起来,争先恐后地挤向老师,你半年,我一年,争着订购,忙得语文老师团团转。我犹豫了半天,拿出身上仅有的三块钱,也订了一套。要知道,我当时一
期刊
为了繁荣校园文学创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发现和培养写作新秀,《作文周刊》報社特举办第三十一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参赛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高)在校学生。  二、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且未在省级(含省级)以上的出版物公开发表过;  2.参赛者可自选题目、体裁进行创作,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同一参赛者可选送多篇作品
期刊
2017年北京市高考分数公布后,一段关于“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接受采访”的视频传遍了整个社交圈。视频中的状元熊轩昂直言阶级分化下农村孩子较难考上好学校的社会现狀,并将是否拿到状元,或者说教育成果的差异归因到了社会阶层而非单单是个人能力差异上。“状元”不一样的关注点立刻引爆热议,“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再次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教育资源倾斜”“阶层固化”一时成为热点词汇。  而每年各省市高考状元的出身,也
期刊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犹觉得梦里的蝉声还在耳边鸣响,而那高杨绿柳的河岸,还恍如我来会稽之前的模样,只是没有梦见蒙山,她那层峦叠翠的美景,林海花潮的奇观,飞瀑流水的喧声,云雾缥缈的幻影,还一如往昔吗?  又是一个长夏的白日!  湘东王萧绎镇守会稽,把我引为咨议参军,这算是对我青眼有加吗?想我王籍,七岁能写文章,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没想到仕途竟如此不顺!这些年我在会稽,游遍了云门、天柱,哪里还有能让我
期刊
高分要诀  如果你是一名阅卷老师,在批阅了一篇又一篇内容、主题几近相同的作文后,是不是会感到厌烦呢?倦怠时,在你的面前突然出现一篇运用演讲稿或剧本形式写成的佳作,你会不会眼前一亮呢?  近年来,在中考考场上,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的佳作。  如《今天真好》——考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五一”劳动节这天,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抒写了对劳动的深刻感悟。运用日记体写作,使作文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
期刊
◆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
期刊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 迅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美国]爱默生  认识了毒草,等于找到了一剂良药;看清了敌人,等于找到了一位老师。  ——藏族格言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以“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初作亮相  谢谢你  谢谢你给了我自信。 
期刊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時候沉寂的街道
期刊
今夜,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  楼上流泻的肖邦的《圆舞曲》,琴声如歌,月光如水,清冷的月光与柔和的琴声交织在一起,如一股潺潺的溪流流进我的心田。  此刻,我猛然想起已好久没触碰熟悉的琴键,也想起了芸,她会不会还在遵守着我们的约定,弹奏着我们共同的“肖邦情结”呢?  我和芸因钢琴而结缘。那时,我对钢琴的追求很执着,一旦认定,再难更改。芸比我晚来钢琴班,她第一次来上课就被我的琴声吸引了。她静静地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