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药器械防治水稻病虫害田间试验初报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9年6月在长寿区稻田进行了不同农药器械防治水稻病虫害田间试验,定点调查水稻产量、病虫害防治效果等,比较不同农药器械的水稻病虫害防效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农药喷防后,水稻生长稳健,抽穗结实好,病虫害少,实际产量比未用农药防治的对照处理增产15%~37%;试验所用的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种背负式静电喷雾机,比农户用普通喷雾器防治每667 m2可节省用工40 min左右、降低农药用量20~30 L,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5%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关键词    水稻;静电喷雾器;产量;病虫害;防效;重庆市长寿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011
  水稻是重庆市长寿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中稻种植面积2.2万公顷,总产稻谷18.2万吨左右。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和农资等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稻谷价格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而且水稻易发生病虫草害,农民农药、器械使用不当易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水稻产业发展。为加强新药械在长寿区的推广应用,筛选防效好的药械,2019年6月在新市街道新同村稻田进行了不同药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试验,定点调查水稻产量、病虫害防治效果等情况,比较不同农药器械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异,以期为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水稻品種为晶两优53。
  试验器械有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背负式静电喷雾机2台,分别为 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25 L药箱)、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14 L药箱);有台州稻花香喷雾器厂生产的农户电动喷雾器3WBD-20型(20 L药箱)1台。
  试验药剂有9%甲维·茚虫威、41%甲硫·戊唑醇、50%噻虫·吡蚜酮。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长寿区新市街道新同村6组袁××大田。稻田海拔333 m,东经107°06′40″,北纬29°58′87″,面积0.168 hm2。稻田土壤肥力中等、均匀,种植水稻品种为晶两优534,前期生长均匀整齐。
  2019年5—6月,当地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在17~32 ℃,稻田湿度大,水稻病虫害易发生。6月27日上午喷施农药(晴天,气温23~29 ℃),28日下午有大暴雨。6—8月雨天偏多,当地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发生普遍且偏重。
  1.3 试验设计
  根据使用药械的不同,试验设4个处理,2次重复,同时喷药,其他所有管理措施都相同。试验设置:处理1,3WBD-20型电动喷雾器;处理2,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处理3,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处理4,不喷药空白对照。
  1.4 试验实施
  1.4.1 病虫基数调查
  喷药前,在田中选取5点调查水稻病虫发生情况,发现100窝水稻中有10窝为二化螟造成的枯心苗,每窝枯苗4~8株,百窝基部节中有二化螟幼虫20~40头;百窝中有稻苞虫末龄幼虫和蛹30~50头,稻纵卷叶螟2~4龄幼虫170~200头。稻田中后部虫害发生较重。
  1.4.2 施药
  6月27日上午10时,667 m2用9%甲维·茚虫威30 mL、50%噻虫·吡蚜酮5 g、41%甲硫·戊唑醇25 mL,兑水50 kg,搅拌均匀的药液按3种喷雾机容量装入。上午10: 30—11: 30,3人分区同时进行喷药。田间记录各处理的实际喷施药液量、用时、面积等数据。
  1.5 调查项目
  1.5.1 喷药时间、面积、农药量调查
  第1重复水稻种植面积共0.081 hm2:处理1,农户喷雾器,1桶装药液20 L,喷药面积0.014 hm2,用时11 min;处理2,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1桶装药液25 L,喷药面积0.028 hm2,用时4 min;处理3,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1桶装药液14 L,喷药面积0.025 hm2,用时5 min;处理4,不喷药空白对照,面积0.014 hm2。
  第2重复水稻种植面积共0.087 hm2:处理1,农户喷雾器喷药面积0.015 hm2,用时12 min,药液全部喷施完;处理2,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喷药面积0.030 hm2,用时5 min,药液剩余2.5 L;处理3,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喷药面积0.028 hm2,用时5 min,药液剩余4.5 L;处理4,不喷药空白对照,面积0.014 hm2。
  1.5.2 水稻产量、病虫害情况调查
  自6月27日开始至水稻成熟收割,每隔7~10 d,田间调查统计各处理的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为害程度。
  2019年8月10日,进行田间测产。每处理中部选3个点,每点各测10窝有效穗;各处理挖取20窝测定产量。在不施药的对照处理中,取3窝二化螟为害较重的稻穗进行结实率和产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药器械处理的用工、用药量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本试验用农户喷雾器3WBD-20进行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时,人工喷防667 m2用时52 min,药液用量45.5 L;用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人工喷防667 m2用时10 min,药液用量25.9 L,比农户喷雾器防治每667 m2节省工时42 min、节省药液19.6 L;用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人工喷防667 m2用时13 min,药液用量12 L,比农户喷雾器防治每667 m2节省工时39 min、节省药液33.5 L。   2.2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病虫害防效统计
  定点调查分析不同药械防治对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不喷药对照区的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较重,百窝稻叶中有稻纵卷叶螟幼虫210~270头、稻苞虫蛹50~60头,二化螟为害株率20%,有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为害。田间测产结果:667 m2有效穗为14.33万穗,每穗202粒,结实率69.5%,千粒重24 g,理论产量483 kg,实际产量460 kg。二化螟为害严重的稻穗不整齐,有效穗下降,结实率只有50%,667 m2产量仅有300 kg。
  用农户喷雾器3WBD-20进行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人工喷药7 d后,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幼虫死亡率为70%~80%,稻纵卷叶螟蛹和稻苞虫蛹基本未死亡。水稻成熟期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影响较小。田间测产结果:667 m2有效穗14.6万穗,每穗188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4 g,理论产量546 kg,实际产量540 kg,比不喷药对照处理增产15%。
  用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进行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人工喷药7 d后,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85%~95%,稻苞虫蛹死亡率60%。水稻抽穗整齐,成熟期未受到病虫害影响。田间测产结果:667 m2有效穗16.34万穗,每穗203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4 g,理论产量674 kg,实际产量630 kg,比不喷药对照处理增产37%。
  用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进行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人工喷药7 d后,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80%~85%,稻苞虫蛹死亡率25%。水稻抽穗整齐,成熟期未受到病虫害影响。田间测产结果:667 m2有效穗16.05万穗,每穗196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4 g,理论产量632 kg,实际产量600 kg,比不喷药对照处理增产30%。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中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控,可有效预防螟虫、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为害。在长寿区2019年5—7月阴雨天多、病虫发生偏重的情况下,用农药喷防后,水稻生长稳健,抽穗结实好,未遭受病虫为害,实际产量比未用农药防治的对照增产15%~37%,其中用农户3WBD-20喷雾器喷施农药的水稻667 m2产量540 kg,比对照增产15%;用3WZ-7机动静电喷雾机的产量630 kg,比对照增产37%;用3WFJ-14风送静电喷雾机的水稻667 m2产量600 kg,比对照增产37%。用静电喷雾机械进行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效果显著,达到了水稻生产中科学使用农药综合防控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为害,确保水稻增产增效的目的。
  本试验用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种背负式静电喷雾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比农户用普通喷雾器防治每667 m2可节省用工40 min左右、降低农药用量20~30 L,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5%以上,节本增效明显,对全区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降低农药施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在長寿区水稻病虫草害防控中,应注重绿色植保、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科学选择安全高效的新农药及器械,以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易  婧)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优化茶叶可溶性膳食纤维(Tea soluble dietary fiber,TSDF)的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五叶、六叶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解温度对TSDF提取率的影响,分析TSDF组分含量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TSDF提取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酶解温度>超声功率>纤维素酶用量>超声时间;提取TSDF最优工
期刊
摘 要 研究不同扦插基地、不同类型生根剂对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三叶木通扦插育苗、埋条育苗、分株繁殖3种无性繁殖方法苗木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1)三叶木通扦插育苗、埋条育苗成活率可达70%以上、分株育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2)采取根太阳生根粉浸泡苗木成活率比空白高出9.5%。3)因分株育苗可提供的分株母树有限,综合考虑,重庆地区三叶木通产业化发展宜采用沙床扦插育苗、埋条育苗方式。 
期刊
摘 要 为优化三叶青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选三叶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三叶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体积比1∶25,提取2次,每次2.5 h,醇沉浓度70%。该方法对多糖提取率为7.40%;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三叶青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岩藻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
期刊
摘 要 通过药剂试验对马铃薯地进行喷雾除草,设9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第2次调查施药30 d中,处理3、处理7和处理5杂草覆盖度分别为0.0%、0.0%、0.5%,从产量上处理7、处理3和处理5分别比对照增产24.2%、23.4%、23.1%。方差分析处理7、处理3和处理5产量比对照处理9、处理8达到极显著。因此处理7、处理3和处理5除草效果好。  关键词 马铃薯;杂草;除草剂;防治效果  中
期刊
摘 要 现有的茶树菇采后周转箱结构简单,易使茶树菇暴露在空气中,加快其水分散失及新陈代谢,且转运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为解决此问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发出了一种茶树菇采后专用周转箱,详述了该周转箱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该周转箱由箱体、两个压紧组件、两个滑动组件和盖板组成,具有减少茶树菇机械损伤、减少腐烂、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 茶树菇;周转箱;采后;结构;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S646
期刊
摘 要 为筛选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万州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 冀张薯12号、下寨65号、闽薯1号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万州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重庆市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
期刊
摘 要 花椒是重庆市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助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调查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优势品种挖掘不够、单产水平参差不齐、产品价格起伏不定、产业技术支撑不力、质量管控把关不严、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提出促进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的建议:标准化种植,提高产量;靶标性管理,提升品质;精细化探索,提高效益;科技化投入,强化培训;品牌化发展,提升动力;保险化稳价,降低风险。 
期刊
摘 要 为探讨不同陈酿条件对塔罗科血橙果酒的色泽变化影响,以塔罗科血橙果酒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无色玻璃瓶、棕色玻璃瓶、不锈钢瓶三种容器陈酿果酒,以及无色玻璃瓶在4 ℃、20 ℃、37 ℃三种温度下陈酿果酒1个月、4个月、7个月、11个月,取样分析果酒的色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和温度陈酿的果酒颜色由亮红转为深红,果酒亮度L降低,红色色调a增强,黄色色调b下降,总花色苷含量降低,ΔE
期刊
1 蔬菜产地价小幅上涨,批发价、零售价均  平稳  1.1 蔬菜产地价多数波动,总体小幅上涨  第52周(2019-12-23—2019-12-29)重庆市21个主要产地蔬菜监测品种均价3.23元(千克价,以下无特别说明同),环比小幅上涨4.95%,与前四周比上涨8.79%,与去年同期比(以下简称“同比”)略涨3.08%,明显低于全国均价16.65%。分品种环比看,8涨9跌4平稳。环比上涨幅度较大
期刊
1 蔬菜产地价平稳,批发价下跌,零售价略跌  1.1 蔬菜产地价大部分波动,总体平稳  2020年第1周(2019-12-30—2020-01-05)重庆市21个主要产地蔬菜监测品种均价3.24元(千克价,以下无特别说明同),环比上浮0.35%、表现平稳,与前四周比上涨6.09%,与去年同期比(以下简称“同比”)上浮1.90%、表现平稳,明显低于全国均价17.55%。分品种环比看,9涨6跌6平稳。
期刊